中班健康大家一起来洗手教案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健康大家一起来洗手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班单元,主要涉及第
二章“个人卫生习惯”中的第三节“洗手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包括:讲解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
培养孩子们自觉洗手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们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 培养孩子们自觉洗手的良好习惯,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3. 增强孩子们对健康生活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洗手的正确方法,洗手的重要性。

难点:让孩子们自觉养成洗手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洗手液、肥皂、毛巾、图片、视频等。

学具:洗手盆、水、肥皂、毛巾。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导孩子们发现故事中主人公没
有洗手导致的健康问题,引发孩子们对洗手的关注。

2.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讲解洗手的正确方法,包括湿手、搓肥皂、
搓手心手背、冲洗干净、擦干等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
孩子们分组进行洗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洗手方法。

5. 健康教育(5分钟)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不洗手导致的疾病,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六、板书设计
1. 大家一起来洗手
2. 内容:
洗手的正确方法
洗手的重要性
健康生活,从洗手开始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洗手习惯养成记录表
请孩子们记录自己每天洗手的次数,连续记录一周。

2. 答案:根据孩子们的记录,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共同培养孩子洗手的习惯。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设置洗手提示,提醒孩子们随时注意洗手。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重点:洗手的正确方法和洗手的重要性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孩
子们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洗手的正确步骤,了解洗手对于预防疾病
的重要性。

难点:让孩子们自觉养成洗手的习惯。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强化洗手的重要性,激发孩子们的内在动机,使其
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1. 确保洗手液的种类适合幼儿使用,无刺激性,以免损伤幼儿的
皮肤。

2. 准备适量的肥皂,避免交叉使用,减少细菌传播。

3. 毛巾要干净、柔软,每人一条,用后及时清洗、消毒。

4. 图片和视频内容要生动、形象,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关注洗手的重要性。

故事要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易于引起他们的
共鸣。

2. 例题讲解: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分步骤讲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讲解要清晰、简洁,便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洗手实践,教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洗手方法,确保孩子们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

四、板书设计
1. 使用大号字体,突出主题“大家一起来洗手”。

2. 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洗手的正确方法和重要性,字体
要清晰,图片要生动。

五、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洗手习惯养成记录表,要求孩子们记录自己每天洗
手的次数,连续记录一周。

2. 答案:根据孩子们的记录,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评价要具有
针对性和鼓励性,让孩子们感受到进步和成就。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
家园共育: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
共同培养孩子洗手的习惯。

可以制作亲子洗手卡片,让家长参与监督
和评价孩子的洗手过程。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设置洗手提示,如洗手步骤图、
洗手口号等,营造关注洗手氛围,提醒孩子们随时注意洗手。

同时,
定期组织洗手比赛,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巩固洗手习惯。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故事时,语言要生动、富有感情,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 讲解洗手步骤时,语调要清晰、简洁,便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时间分配要合理,确保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2. 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避免拖延或过于仓促。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孩子们思考洗手的重要性。

2. 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回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生动的故事或实例,引发孩子们对洗手话题的兴趣。

2. 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孩子们主动关注洗手的重要性。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适宜性
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
共鸣。

2. 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否突出,孩子们是否能够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1. 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讨论、实践等,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

2. 是否注重个别差异,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三、课堂氛围的营造
1. 教师是否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孩子们在愉悦
的情感中学习。

2. 是否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1. 作业是否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是否具有针对性和鼓励性,让孩子们感受到进步和成就。

五、课后反思与改进
2. 是否针对孩子们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