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预习提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窦娥冤》预习提示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评论《窦娥冤》:“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则赴汤蹈火者,仍出於主人翁之意志,则列於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
《窦娥冤》主要剧情是:楚州寒儒窦天章因为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将其父毒死。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严刑逼讯,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剧本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冤”是全剧的眼。
其感天动地的具体内容,表现在第三折里。
感天,使三伏天天降大雪,接着是楚州三年大旱。
动地,是杀头时血不落地,全飞溅在白练之上。
这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一方面也是对反抗的歌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构成了关汉卿剧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学习本剧宜采用如下方法:
(1)了解背景,把握剧情,梳理层次,通解文字。
要了解一些杂剧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色;要重视诵读,进入情境,进入角色。
要着重品味曲词,深入体会其丰富的潜在意义。
(2)准确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
剧本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主题,但是不宜拔高;剧本张扬了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但是又不能因此抹杀它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赏读课文,要认真把握好这个度,以真正理解《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3)鉴赏课文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特别是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可以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
高中语文《窦娥冤》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被称
为“本色派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