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边坡工程变形监测-43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对主滑方向和范围明确的边坡,测线可采用十字型布置;
●测线十字型布置时,深部位移监测孔通常布设在主滑方向上; ●对主滑方向和范围不明确的边坡,放射型布置更适用。 ●测线放射型布置时,在不同方向交叉布置深部位移监测孔。
2、监测网形成: 考虑平面及空间的展布,各个测线按一定规律形成监测网;
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1.地表变形 位移和沉降 监测内容:
2.地声 地音量测 3.地下变形 位移和沉降
4.应变 5.水文 6.环境因素
观测地下水位 观测孔隙水压 测泉流量 测河水位
测降雨量 测地温 地震监测
监测方法: 1.简易观测法 2.设站观测法 3.仪表观测法 4.远程监测法
(一)简易观测法
(二)设站观测法
要点: ●在边坡体上设立变形观测点(成线状、格网状等); ●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 ●用测量仪器定期监测变形区内网点的三维位移变
1.大地测量法 测二维水平位移:前方交会法(两方向或三方向); 双边距离交会法。 测某个方向的水平位移: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测距法。 测垂直位移:几何水准测量法;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 优点:监控面广,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 量程不受限制; 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 缺点:受到地形通视条件限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十; 连续观测能力较差。
2.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法 GPS的特点: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 优点: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选点方便; 观测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可全天候观测; 可同时测定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和速度; 在测程大于10km时,精密优于光电测距仪。 缺点:价格贵。
用途:地形条件复杂、起伏大或建筑物密集、 通视条件差的边坡监测。
一、监测设计的原则
监测项目选择的原则: ●一般以光学,机械和电子设备为先后顺序选用设备;
●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不影响正常施工及使用; ●能形成统一的结论和简捷的报表。
二、测点布点原则
监测点的布置一般有以下
三个步骤: 1、测线布置 圈定主要的监测范围; 估计主要滑动方向,按滑动方
向及范围确定测线; 选取典型断面,布置测线; 再按测线布置相应监测点。
人工观测:地表裂缝、地面鼓胀、沉降、坍塌; 建筑物变形特征; 地下水位变化、地温变化等现象。
简易测量:在边坡关键裂缝处埋设骑缝式简易观测桩; 在建(构)筑物裂缝上设简易裂缝测量标记;
用途:用于已有滑动迹象的病害边坡的监测; 从宏观上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 初步判定崩滑体所处的变形阶段及中短期滑动趋势; 仪表观测的补充。
正常情况下,在爆破阶段完成后监测以地表及地下位移为主,一般在初 测时每日或两日一次,在施工阶段3—7日一次,在施工完成后进入运营阶 段,且在变形及变形速率在控制的允许范围之内时一般以每一个水文年为 一周期,每两个月左右监测一次,雨季加强到一个月监测工作的实施 1.地面位移监测工作
3.近景摄影测量法 优点:摄影(周期性重复摄影)方便,外业省时省力; 能同时获得许多观测点的空间位置。 缺点:精度较低。 用途:崩滑体处于速变、剧变阶段的监测; 危岩临空陡壁裂缝变化; 滑坡地表位移量变化速率较大时的监测。
(三)仪表观测法
特点:监测的内容丰富,精度高,测程可调,仪器便于携带; 可以避免恶劣环境对测试仪表的损害; 资料直观可靠,能连续观测。
监测网的形成可能是一次也可能分阶段形成; 监测网的形成不但在平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空间上的展布。 3、局部加强,加深加密布点: 可能形成的滑动带; 重点监测部位和可疑点。
三、边坡工程监测周期与频率 施工的初期爆破阶段:1次/1~2天,每次爆破后监测1次;
施工阶段:1~2次/周;(地表及地下位移为主) 运营阶段:1次/2月,雨季:1次/2月。 变形量增大和变形速率加快时:加大监测频次。
(五)边坡工程监测仪器简介
倾斜计示意图 位移计示意图 固定型倾斜计示意图 水压计量测示意图 钻孔伸长计示意图
倾 斜 计
§ 监测方案设计
边坡工程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监测内容--测什么;
●监测方法和仪器--怎么测; ●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测哪里; ●监测期限和频度--何时测; ●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怎么办。
用途:适用于中、长期监测 内容:用精密仪器仪表对变形斜坡进行地表及深部的位移、倾
斜(沉降)动态,裂缝变化及地声、应力应变等物理参数 与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监测。 分类 : 按所采用的仪表可分为机械式仪表观测法(简称机测法) 和电子仪表观测法(简称电测法)两类。
(四) 远程监测法
远程监测法特点:远距离无线传输。 优点:自动化程度高; 全天候观测; 省时、省力、安全。 缺点:传感器质量不过关; 仪器的组装工艺和长期稳定性较差; 运行中故障率高; 很难适应野外恶劣的监测环境; 数据传输有中断; 数据可靠度难以使人置信; 价格昂贵。
第九章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刘福臻 测绘教研室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内容 和技术手段
一、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
1.监测区域大,涉及的岩土性质复杂; 2.监测的内容相对较多,主要有地面变形监测和
地下变形监测,物理参数如应力等参数监测,环境 因素如地下水、天气、地震因素的监测;监测的工 作量大,工种复杂,对于监测人员而言,必须是多 面手,对于不同的工作都能适应。 3.边坡逐渐形成,部分监测点的位置要随之变动; 4.监测的周期较长,一般不少于2年或更长时间, 有时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
●地面选点及布置 ●监测点制作 ●量测实施 ●资料汇总及报表形成 2.地下位移监测和滑动面测量 ●钻孔 ●元件埋设及初始量测 ●量测实施 ●资料汇总及报表形成 3.环境因素监测 ●地下水位长期观测 ●降雨量统计 ●其它,如地温及地下水浑浊程度和化学组份的变化及流量 ●声波测试 ●振动测试 ●其它测试的实施
二. 监测资料汇总及分析
1.监测的报表 ●监测日报表; ●阶段性报表; ●监测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