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伊立替康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伊立替康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孙晓东;岳树香;李建伟
【摘要】伊立替康被认为是近年来最有前途的抗癌药物,属细胞毒类药物.该文综述了伊立替康在结直肠癌、肺癌、胃癌、食道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1(020)014
【总页数】2页(P79-80)
【关键词】伊立替康;抗癌;作用;疗效;毒副作用;进展
【作者】孙晓东;岳树香;李建伟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廊坊065000;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廊坊065000;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廊坊0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
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细胞毒类药物新家族喜树碱类中新上市的药物之一,被认为是近年来最有前途的抗癌药物。
法国目前将伊立替康作为经5-氟尿嘧啶(5-Fu)治疗无效的转移性结肠癌的二线治疗药物。
在日本,伊立替康1994年进入临床,用于治疗肺癌、卵巢癌和宫颈癌。
伊立替康于2001年3月在中国上市,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在此就伊立替康近年来的其国内外临床应用研究
进行综述。
1 结直肠癌
伊立替康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最广泛。
Folprecht等应用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不同年龄段(<70岁或≥70岁)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发现两组疗效与毒性反应类似[1]。
陈栋辉等[2]对经病理学证实、一线治疗失败后的进展期结
直肠癌60例患者给予FOLFIRI方案化学治疗至少2个周期,伊立替康1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四氢叶酸2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2天;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第2天;5-氟尿嘧啶6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2 h,第1天、第2天,每2周重复。
60例患者均能评价毒副反应,其中58例可评价疗效。
结果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14 例(24.14%),稳定(SD)30 例(51.72%),总有效率(CR+PR)为24.14% ,疾病控制率 (CR+PR+SD)为75.8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0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9.65个月;非血液学毒性不良反应轻微,大多为Ⅰ~Ⅱ度,仅2例患者出现Ⅲ度延迟性腹泻,1例患者出现Ⅲ度恶心、呕吐;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粒细胞减少症,5例患者出现Ⅲ度粒细胞减少症,没有发生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可见,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和叶酸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有较高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控。
朱雅俊等[3]对31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给予伊立替康180 mg/m2,静脉滴注90 min,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 2 h,第1~5天;5-氟尿嘧啶
0.5/m2,连续5 d持续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
每例患者至少行两周期化学治疗
后评价疗效。
结果3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CR+PR)为38.71%(12/31),稳定13例(41.94%),进展 6 例(19.35%),中位生存期 16 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2个月;31例患者均可评价毒副反应,主要毒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延迟性腹泻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9.35%(6/31),16.13%(5/31),
16.13%(5/31)。
伊立替康联合 5 -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晚期大
肠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耐受,适合一线化学治疗使用。
2 肺癌
2.1 非小细胞肺癌
Takiguchi等[4]进行了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每周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难治
性或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较好疗效,且毒副反应轻。
共有48例患者入组,均接受过一种方案的化学治疗,体力状况(PS)评分0~2分,年龄15岁或以上,
无器官功能障碍,具有可测量的肿瘤。
伊立替康60 mg/m2,顺铂25 mg/m2,
1 000 mL水化,第1天,每周重复,于49 d内进行6周期化学治疗。
结果反应
率为26%,无病进展时间为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6%;最常发生的3级、4级毒性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恶心,均可处理。
韩娜等[5]选择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47岁(32~58岁),生活质量(KPS)评分大于70分。
患者
均接受顺铂80 mg/m2联合伊立替康60 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每
4周重复,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结果部分缓解4例,稳定9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26.67%;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1年生存为率46.67%(7/15);主要不
良反应为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
可见,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2.2 小细胞肺癌
方献英等[6]对22例既往经一线化学治疗方案治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采用伊立替康6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8天、第15天;顺铂6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
以 28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以上。
结
果除1例出现Ⅳ度腹泻退出化学治疗外,21例患者均完成所需周期的化学治疗;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CR+PR)为42.86%(9/21);常见治疗毒性为乙酰胆碱综合征(9.09%,2/22)、延迟性腹泻(18.18% ,4/22)、Ⅱ~Ⅲ度白
细胞减少(81.82% ,18/22)和Ⅱ~Ⅲ度中性粒细胞减少(72.73%,16/22),仅1
例出现Ⅳ度腹泻。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作为二线化学治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有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李海金等[7]将62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伊立替康12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
8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对照组30例予依托泊苷8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均以3周为1个周期,分别评价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期。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
效率分别为68.75%(22/32)和 46.67%(14/30),χ2=3.10,P=0.08;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治疗组(71.88%,23/32)少于对照组(100%,30/30),χ2=7.73,P=0.01;腹
泻发生率治疗组(31.25% ,10/32)高于对照组(10.00% ,3/30),χ2=4.22,
P=0.04;治疗组和对照组 1 年生存率分别为 62.50% 和 43.33% ,χ2=2.28,
P=0.13。
因此,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比依托泊苷联合
奥沙利铂方案的疗效高、骨髓抑制反应轻,腹泻发生率虽高但能耐受。
3 胃癌
SuzuKi等[8]应用伊立替康与顺铂治疗晚期胃癌,22例患者均对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方案耐药,给予伊立替康80 mg/m2,顺铂25 mg/m2,第1天、第15天,以28 d为1个周期。
结果反应率为36.36%(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14例无反应(稳定9例,进展5例);无病进展时间为5.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0.6个月;不良反应包括3~4级白细胞减少(4例,18.18%)与3~4级血小板减少(1例,4.55%),所有反应均在1周内很快消失。
因此,该方案可作为以5-氟尿
嘧啶为基础的化学治疗方案耐药的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方案。
王彩玲等[9]对31例晚期胃癌给予伊立替康1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1 250
mg/m2口服、每日2次(第1~14天),以21 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
结果29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9例,进展 8
例,总有效率为 41.38%(12/29),疾病控制率为 72.41%(21/29);常见毒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和手足综合征等,多为Ⅰ~Ⅱ度。
可见,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4 食管癌
张成辉等[10]将95例确诊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PF方案组(伊立替康联合顺铂
方案)48例和IP方案组(顺铂联合氟尿嘧啶)47例,每21 d为1个周期,每两个周期评价疗效。
结果95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IP方案组为55.3%,PF方案组为41.7%,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方案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5.7个月、中位生存期11.2个月,PF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3个月、中位生存期9.1个月;IP方案组一年生存率为4
6.8%,亦明显高于PF方案组的3
7.5%;主要的
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腹泻等,仅腹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化学治疗相关性死亡。
可见,IP方案疗效要优于PF方案,毒副反应临床上可以接受,不失为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种选择。
5 宫颈癌和卵巢癌
宋颖秋等[11]将41例经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Ⅱa~Ⅳb期)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21例,给予常规根治性放射治疗;增敏组20例予常规根治性放射治疗+伊立替康,放射治疗后1 h内给予伊立替康40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共用5周。
观察两组的宫颈局部肿瘤消退50%所需
时间(T50)、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毒副反应。
结果增敏组的 T50为10.5 d,单纯放疗组的 T50为 15 d,差异显著(P < 0.05);局部控制率增敏组为
85.00%(17/20),单纯放疗组为 52.38%(11/21),差异显著(χ2=5.02,P=0.025);增敏组胃肠道反应较单纯放疗组发生率高,但多为Ⅰ~Ⅱ度反应,未见Ⅳ度反应,其他毒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见,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低剂量盐酸伊立替康与放射治疗联合使用可使肿瘤消退50%所需时间缩短,提高局部控
制率,改善近期疗效,且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
张成辉等[12]对24例复发性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单药化学治疗方案治疗,伊立替康60 mg/m2,静脉给药,第1天、第8天、第15天,以28 d为1个周期,2~4个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
结果24例均可评价疗效与毒副反应,总有效率为29.2%,中位无病进展时间为10个月,中位生存期13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腹泻、脱发和乙酰胆碱能综合征,腹泻发生率较高,多在化学治疗后第2~8天出现,Ⅱ~Ⅲ度发生率高达23.3%。
因此,伊立替康单药是临床上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安全、有效的方案。
6 展望
目前,尽管已开展了许多关于伊立替康临床应用的研究工作,但对于该药的代谢、疗效和毒副作用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如何更好地将它与其他抗癌药物联用,克服药物毒副反应并提高疗效,使其临床应用更广泛,将是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彭云武 .CPT-11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8):1 594-1 595.
[2]陈栋辉,宋卫峰,王理伟.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7):542 -544.
[3]朱雅俊,梁国华,吴建华.伊立替康联合5-Fu/CF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晚期大肠
癌的临床观察[J].工企医刊,2007,20(4):1-2.
[4]Takiguchi Y,Moriya T,A saka-Amano Y,et al.Phase II study of Weekly irinotecan and cisp latin for refractory or recurrent nonsmall cell lu - ng cancer[J].Lung Cancer,2007,58(2):253 - 259.
[5]韩娜,刘宗文,王健,等.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
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2):349-350.
[6]方献英,蔡锐刚,李春艳,等.依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
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89-90.
[7]李海金,董良,李英,等.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3):218-220.
[8]Suzuki S,Harada N,Takeo Y,et al.B i- weekly irinotecan hydro2 chlo ride and cisp latin as a second-line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 ed gastric cancer[J].Gan To Kagaku Ryoho,2007,34(13):2 245-2 248.
[9]王彩玲,王俊生.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1):19-20.
[10]张成辉,李明,张敬伟,等.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31 -32.
[11]宋颖秋,伍钢,李贵玲,等.盐酸伊立替康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射增敏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8):730-733.
[12]张成辉,任中海,李明,等.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性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22(5):40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