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精神]秦巴山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巴精神]秦巴山区
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东南部,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
的11.4%。

安康地区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江)”的自然地貌。

北与省会西安市和商洛地区毗连,西与汉中市为邻。

安康市地处汉江上游和秦巴山地,是北亚热带湿
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南北方过渡性色彩,以南方特色为主。

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了汉江号子。

至20世
纪40年代仍很盛行,之后由于陆路交通的发展而日渐衰微。

在千百年的
木船航运时代,汉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船工的身体。

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
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汉江号子遂应运而生。

号子,中国民
歌的一种,劳动人民在负重劳动过程中用于指挥协调劳动而演唱的民歌。

数千年来,号子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
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有学者认为,劳动号子早在原始
时代就已产生,而直到现代社会机械作业取代人工集体作业才逐渐消失,
它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合又相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的精神、艺术之花。

无疑,它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汉江船工号子是船工们在生产斗争中
劳动情绪的直接体现,它起着统一劳动,协调劳动步伐的组织作用,同时
鼓舞着劳动者斗志,调节劳动者的精神。

汉江船工号子历史悠久,记录
着汉江船工们的血泪与心酸,展现了劳动人民勇于与太自然拼搏的大无畏
的精神。

同时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民间音乐特点,粗狂、浑厚、
铿锵有力,声调高亢和谐,节奏鲜明、悠扬婉转,声部丰富、旋律多变。

、旋律音调的起伏升降大而频繁,跌宕豪放,节奏紧密而变化多端,音乐上
的句幅较短,气氛比较紧张,是安康地区丰富的民间音乐中一份财
富。

汉江上游,山峦重叠,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
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

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
桡节奏。

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


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明滩暗礁,结合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
不同情绪的号子。

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要唱“莫约号子”“桡号子”等,这种号子音调悠扬,节奏不快,适合扳桡的慢动作,可以使船工在过滩后,体力得到休息和调剂;闯滩时,唱“起复桡号子”等,这种号子音调雄壮
激烈,劳动节奏强烈,适合船只在闯滩时演唱:船行至上水时,要唱“幺
二三号子”“抓抓号子”等,这种号子旋律性比较强,为缓解船工拉纤时
紧张的情绪、统一起步伐而形成的。

汉江号子在演唱形式上多采用“一
领众合”的演唱方式,领唱和合唱相互呼应,配合着动作交替接唱。

有的
号子则随着水上劳动条件、环境及轻重的不同往往由交替接唱发展到混合唱,以至于出现多声部的因素。

但一般情况下汉江号子的旋律主要在领唱
部分,“合”只是起到以起到强调重音、统一力量与意志的作用,有些
可以看成是一种固定的衬托。

安康汉江号子的调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并经常通过调式对比手法造成色彩上的对比。

汉江号子中,有五声调式,六声调式,有综合性调式也有交替性调式。

1.五声调式以五
声宫调式及五声商调式为主,是接唱形式的号子。

只有(6、1、2、3)四个音,“2”起主导作用,“羽”音主要起支持作用,其次是“宫”音,缺
少“徵”音。

2.综合六声调式除五声调式外,综合六声调式在安
康号子中也较为常见。

它的调式旋律构成上表现为六声调式,同时出现了
二个不同宫的五声音阶。

3.同主音不同调式在安康汉江号子中,
有些号子的音调在转调的同时也转换调式,由于调式与调性这两种因素的
转变往往就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使号子更具特色。

这种号子在曲式结构
上大多是两段乐体,例如,前一乐段是c大调,后一乐段是D大调,前乐
段则是以“D”为主音的五声微调式,后乐段是以“D”为主音的五声宫调式,由于两调的中心音“D”的音高不变,在前乐段“D”音是以主音“5”
微音出现的D徽调式,而在后乐段“D”却以主音“1”宫音出现的D宫调式,因此它们属于不同宫系统调的转换。

这种运用同主音不同调式的转换
以形成强烈色彩对比手法在汉江号子中应用比较广泛。

4.不同主音同
调式汉江号子随着劳动的需要可以任意组合成套曲。

有的套曲仅局限
在旋律、节奏等差异,而且调性、调式也随之转换,它们之间的衔接非常
自然,转换也十分和谐,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就是改变调性而部变换调
式以求得色彩对比。

千百年来,“汉江号子”对汉江航运事业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业突飞猛进,及汉江上游水电站
的修建,木帆船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当年生活在汉江上的拉纤入,如今
大都已白发苍苍,有的甚至已经辞世。

“汉江号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

汉江水运作为安康地区汉江流域中一种古老的交通方式,为汉江流
域人们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汉江号子这种流传的安康地区
独有的艺术瑰宝,忠实地记录着汉江船工们的血泪与心酸,展现了劳动人
民勇于与太自然拼搏的大无畏的精神。

汉江号子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
合碰撞的精神之花。

雄壮有力、节奏鲜明、悠扬婉转、欢快明朗。

在安康
境内的秦、楚、川地的语言以及安康复杂的地理环境形式多样的劳动形式
下孕育,是安康地区丰富的民间音乐中一份宝贵财富。

汉江号子,做为
安康地区的文化的符号,在历史的记忆中,更是人们生活中的“汉江号子”文化精神,秦巴人们坚强勇敢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