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⑵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⑶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⑷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⑴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⑵代表人物:①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②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整体把握
数字法掌握新文化运动:
3.内容:⑴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⑵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⑶提倡新
文学,反对旧文学。

4.影响:⑴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史论共识】
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或肯定,这是运动的一大缺陷。

但这不能掩盖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巨大贡献。

这场运动既是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总结,又是新时代开启的前奏,特别是运动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近代后期思想的主流。

【易混易错】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表现
⑴五四运动前:①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主张学习, 俄国,改造中国。

,②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宣传和组织工作。

⑵五四运动后:①《新青年》刊登了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②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③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2.影响:1921年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限时训练(限时20分钟)
()1.“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这是刘大自在民国七年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2.“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材料是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位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个历史人物最可能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李大钊
D.胡适
()3.《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在北大之内反而没有杂志可以发表文章了。

”这段话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新文化运动思想阵营日趋分化
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文学革命的最早倡导者是A.梁启超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5.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并没有阻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向西方学习”的步伐,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仅仅进行政治革命还远远不够,还要进行思想革命。

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直接目的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倡导民主与科学
C.抨击尊孔复古的逆流
D.传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6.辜鸿铭在北大任教时,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引起学生发笑。

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

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

后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①洋务运动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7.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8.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9.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原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

上述材料反映了
A.崇尚西方思想文化
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全盘否定本国文化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0.北京大学教授袁刚说:“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思想市场”的时期有:①春秋战国时代②秦汉时期③明清时期④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1.李大钊指出:“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支配者。

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惟俟史家去发现它,确定它了。

”李大钊认为史学研究重在
A.寻找社会规律
B.构建伦理道德
C.整理史实资料
D.探索革命道路
()12.关于近代前期的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
C.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考,才提出各种不同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和纲领的。

而且,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宗旨的原因。

材料二秦汉以后,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直到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二程和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等,贯穿这些思想家的一条主,就是儒家思想学说日益走向哲理化的过程,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结。

——《葛兆光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⑵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再加上这种追求和崇尚又与对封建专制主义、迷信愚昧思想以及旧伦理、旧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

同时,民主与科学从此也逐渐深入人心,并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念。

——《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⑶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社会主流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社会主流思想变化的过程中各个阶层做出了哪些努力?
⑷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思想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