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课内迁移)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
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有:得到。 duō):摘取、拾取。 jié):手持衣角盛物。 捋(luō):成把地握取。
08全国2卷(8分) •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 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一)解读诗歌的方法——“四看法” 1、看题目(内容、主旨) 2、看词句(主旨、艺术手法) 3、看注释(利用时代背景) 4、看作者 (经历、主要内容及风格)
例①
苏小小墓
唐·李贺
幽兰露,如啼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
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
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 使用的手法是___赋_。(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 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 来的?(2分) 答: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采-有-掇-捋-袺- )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 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 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 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 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 “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③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 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 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 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 作一赏析。
07全国2卷(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新晴野望 王维 •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 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2009年高考复 习古诗词鉴赏
近两年命题趋势
08古诗考查的特点 全国(8分) • 1、有局部(遣词炼字)有整体(把握主旨、 结合全诗分析)——全面考查理解、鉴赏 • 2、解题思路的引导:A、抠住关键词句、 B把握全诗脉胳。 北京(10分) 1、重词句理解,主旨理解。 • 2、重视课本知识的迁移与勾连。 • 3、考查风格,内容有所拓展
08全国1卷(8分)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 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 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 (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 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 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 简要分析。
所阻,遂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 [译诗] • 在西陵坟墓间,幽兰上的露水,就像是沾 泪的眼睛。没有可以让有情人永结同心的丝 带,你身世卑微世人不堪迎娶。绿草如毯, 苍松如盖,飘飘清风是孤坟的衣裳,点点露 珠是孤坟的饰物。那心上人乘坐的油壁车, 你夜夜守望。可你幽幽的烛光,只是徒劳地 闪烁,西陵墓下啊,只有寒风吹着冷雨……
• 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
• 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 境的鉴赏
问 题
一、不懂作品——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二、不懂题目——如何明确问题实质
三、不懂作答——如何准确获取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的特点与要点 • 1.高考诗歌的考查主要强调理解, 鉴赏只是初步的鉴赏。 • 2.理解诗歌并且“泡开”(想像、 解释)诗句,是回答问题的基础。
• 07全国1卷(8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望江南· 超然台作 • •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 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 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 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 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
(08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 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 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志存恢复。
3.技巧型题的答题模式: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 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 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 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 虚实、大小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 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 旨意。
4、分析评价鉴赏方面的参考语言样式: 诗的 句,运用 手法(语 言技巧);描绘出 情景,构建了 意境; 从而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 情。。
• (联想与想像)
一、如何突破难词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一样读懂。
基本原则:依据文章语境 基本方法:积累 + 六个小妙招
妙招1、温故知新法。
• 对于某些词词义不明时,就 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 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 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由此推求 它在此处的含义。
妙招2、以形析义法:
怎样完成诗的理解 • 看标题 • 看注释(调整背景知识) • 组合意像看懂诗句。不要陷入难词难句 • 更要看思路。反过来,大致把握诗句说哪 方面的。 • 抓意象及联系(意境)内含的情感态度 小 雨 落花狼藉(天街小雨润如苏) • 抓直接抒情的词语。 • 抓主旨,看其是怎样一步步表达出来 的
• • • • •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 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 答:“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 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 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 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 面。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记词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 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 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 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 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 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 “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 胧中归去!
(06全国)
妙招3、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功能、 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的方法.
例如
云青青兮欲雨 范增数目项王 以弱天下之民
妙招4、组词法: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 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居多,在由单音 节向双音节词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 义合并或近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 征。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实词时, 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猜读其意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如:“尔无我诈,我无尔虞。”
• 2、突破难句
• • • • •
⑴倒装 ⑵省略 ⑶用典 ⑷修辞方法 ⑸暗示双关

主要考点归纳 1、词、句理解(主观、客观) 2、词语赏析 3、主旨把握、思路分析 4、情景关系、意境分析 5、风格 ——关键在看懂诗
• 怎样答题 (一)选择题 选项主要是微观的确切理解分析,是 对古诗“一词一句”的解读;细致理解比 较确切错误点。 (二)主观答题 1、内容理解题 概括要准,并结合诗句分析。(08题) 2、鉴赏题
08古诗考查的特点 全国(8分) • 1、有局部(遣词炼字)有整体(把握主 旨、结合全诗分析)——全面考查理解、 鉴赏 • 2、解题思路的引导:A、抠住关键词句、 B把握全诗脉胳。 北京(10分) 1、重词句理解,主旨理解。 • 2、重视课本知识的迁移与勾连。 • 3、考查风格,内容有所拓展
《考试说明》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 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 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 80%以上,其义符(即形旁)也为我们领悟 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完全可以通 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 解说实词词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题竹石牧牛 • 黄庭坚 •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 牛,甚有意态,戏咏。 •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 石吾甚爱之, 勿遣牛砺角! • 牛砺角犹可, 牛斗残我竹。 •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 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觳觫 胡素:恐惧得发抖。没注,就是让用序、推)
妙招5、成语印证法:
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 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 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 词义。
A、势拔五岳掩赤城 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苗助长、出类拔萃) B、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妙招6、对应互释法: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 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 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 正确解释。
备考过程
在一定量的诗词阅读积累的基础上, 知识积累和整合阶段 抓住考点进行训练阶段 广见诗词、题型训练变通能力阶段
如何读懂诗
• • • • •
1、关注诗歌的题目、注释、作者 2、读懂词句,把握诗歌中的重要意象 3、抓住直接表情的情态词句(“愁”“恨”) 3、将句意连缀,意象整合,理解整体。 4、根据上下文相关意象推断难词难句。 能翻译,能把诗把变成散文。
•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 简要分析。 (5分) 答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 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2分)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 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 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两句写了诗 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 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 暖的感叹。(3分) (没能答出“政治上失意”的,最多给1 分——利用注释)
•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 进行简要分析。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3 分) 答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 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 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 新奇。

(答出由雨丝想到“网”的给1分, “网春”有留住春天意思的给1分,想象、 比喻生动、新奇的给1分。)
1.“诗眼”(或“一字”)型题的答题 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 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 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 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 2.意境型题的答题模式: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 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 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 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