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回输方式机采后管路中残留液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1月第28卷第2期
·检验与影像·两种回输方式机采后管路中残留液的比较
王雅波 胡军路 杨 亮 邓 刚 钟发德
成分献血中最常见的是机采血小板,机采血小板有纯度高、输注后副作用小等优点,但献血结束后,机采管路中有部分血液残留,献血者顾虑管路中残留的血液量。
笔者旨在调查机采管路中残留液的容量和血常规情况,比较正常回输与血浆回输管路中残留液的血常规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宁波市中心血站2019年1—2月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合格献血者60人,18~60岁;体重≥50kg;Hb:男≥120g/L,女≥115g/L;红细胞压积(HCT)≥36%,WBC(4~10)×109/L,PLT(150~450)×109/L。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回输组与血浆回输组,各30人。
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 仪器与材料 Trima血细胞分离机(美国制造,泰尔茂比司特代理),Trima一次性采集耗材(泰尔茂医药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MandryBC-5800)。
基金项目: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2017A63)
作者单位:315010 宁波市中心血站献血二科(王雅波、胡军路、杨亮、邓刚、钟发德);宁波市海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王雅波)
通信作者:王雅波,1.3 采集方法 两组利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分别采取血浆回输方式与正常回输方式捐献机采血小板(10U),柠檬酸葡萄糖与全血比例1∶10。
采集结束后,收集管路中的液体,检测管路中残留液的血常规。
1.4 观察指标 ① 两组管路中残留液体量;② 两组管路中残留液血常规水平;③ 两组献血前血常规水平;
④ 两组管路中残留液血常规与献血前血常规差值。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管路中残留液体量比较 正常回输组(77.8±7.3)mL,血浆回输组(77.7±6.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P>0.05)。
2.2 两组献血前与管路中残留液血常规水平比较(表1)献血前两组血常规各项水平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正常回输组管路中残留液血常规各项水平均高于血浆回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管路中残留液与献血前血常规差值比较(表2)正常回输组WBC、PLT水平差值大于血浆回输组,RBC、Hb、HCT水平差值小于血浆回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 目的 收集机采血小板管路中残留液体量,比较正常回输与血浆回输方式管路中残留液的血常规水平差异。
方法 2019年1—2月宁波市中心血站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合格献血者60人,随机分为正常回输组与血浆回输组各30例。
利用Trima分离机采集单份血小板(10U),比较两种回输方式机采血小板采集结束后管路中液体残留量及血常规中WBC、RBC、Hb、红细胞压积(HCT)、PLT水平变化。
结果 献血前两组血常规各项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管路中残留液血常规各项水平正常回输组均高于血浆回输组,WBC、PLT水平差值大于血浆回输组,RBC、Hb、HCT水平差值小于血浆回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捐献机采血小板采用血浆回输方式的献血者不能减少管路中血液的残留,但损失血细胞更少,较正常回输方式更有优势。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正常回输;血浆回输
表 1 两组管路中残留液血常规水平比较 (x-±s)
组 别人数 WBC(×109/L) RBC(×1012/L) Hb(g/L) HCT(%) PLT(×109/L) 献血前 管路残留 献血前 管路残留 献血前 管路残留 献血前 管路残留 献血前 管路残留
正常回输组 30 6.6±1.6 20.2±5.4 4.9±0.5 4.8±0.5 139.3±11.5 131.3±9.2 40.4±2.8 38.1±2.6223.5±31.5 357.3±82.6血浆回输组 30 6.8±1.6 7.1±1.6 5.1±0.4 2.0±0.2 142.1±9.8 58.9±5.8 41.5±3.5 17.4±1.5234.7±48.2 138.6±14.7 t,P0.48,>0.05 12.74,<0.01 1.71,>0.05 28.48,<0.01 1.02,>0.05 36.46,<0.01 1.34,>0.05 37.77,<0.01 1.24,>0.05 14.28,<0.01
(下转76页)
37
中国乡村医药
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6]彭涛,陈坜桃,陈绪全,等. 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对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华西医学,2018,33(8):1019.
[7]王军,张涤非,范影,等. T2*-GETI3D序列对髋关节撞击综
合征早期软骨损伤的评价价值[J].安徽医学,2019,40(1):44.
[8]Lerch S,Kasperczyk A,Berndt T,et al. Ultrasound is as reliable
as plain radiographs in the diagnosis of cam-type femoroacetabular im ping em en t[J]. Arch Ortho p Trau ma S urg,2016,136(10):1437.
[9]殷丹娣. 中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1例[J]. 中国民间疗法,
2017(8):51.
[10]何岳义,方伟,谢晓龙. 小针刀综合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症的临
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135.
[11]Peters S,Laing A,Emerson C,et al. Surgical criteria for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a scoping review[J]. Br J Sports Med,2017,51(22):1605.
[12]Ross JR,Larson CM,Bedi A. Indications for hip arthroscopy[J].
Sports health,2017,9(5):402.
[13]倪建龙,时志斌,周小倩,等. 髋关节镜治疗凸轮型股骨髋
臼撞击综合征的近期疗效[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12(3):221.
[14]Said HG,Masoud MA,Morsi MMAH,et al. Outcomes of hip
arthroscopy for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the effect of morphological type and chondrolabral damage[J]. SICOT J,2019,5:16.
[15]Sandoval E,Martín-Ríos M D,C i m a s D,e t a l. H ip
arthroscopy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classic and the outside-in access[J].
Hip Int,2016,26(3):290.
[16]Sitterlee F,Kirschbaum S,Perka C,et al. Surgical hip
dislocation :Current status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acetabular impingement[J]. Orthopade,2017,46(9):744.
[17]Casartelli NC,Sutter R,Leunig M. Editorial commentary:do
patients with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already show
hip muscle atrophy?[J]. Arthroscopy,2019,35(5):1454.
(收稿:2020-06-17)
(发稿编辑:陆 易)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采用正常回输方式与血浆回输方式采集血小板结束后的管路中残留液体量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机采血小板结束后WBC水平明显高于献血前。
笔者分析,可能是因分离机在血液分离过程中白细胞与小体积的血小板密度接近,LRS离心舱中分离出血小板后剩下大量聚集的白细胞,回输通过LRS离心舱的液体较少,不足以稀释剩下的高浓度白细胞,以致回输结束后管路中仍有较高浓度的白细胞。
采用血浆回输方式机采后的白细胞仅略高于献血前,最后回输时血浆袋中的60mL血浆冲洗管路及LRS离心舱,使其中的高浓度白细胞被稀释,以致回输结束后管路中的白细胞浓度降到略高于献血前。
本文结果显示,正常回输方式机采后管路中残留液的血常规WBC、RBC、HB、HCT、PLT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浆回输。
可能原因:机采血小板是通过离心方式分离血小板,收集部分血小板后管路中沉于离心舱底部的高浓度的WBC、PLT较多,正常回输方式最后回输部分是通过泵的旋转直接回输其他血液成分[1],运行结束后较高浓度的血细胞仍部分残余在一次性管路中。
血浆回输方式在第一个循环收集血小板前先收集60mL血浆于血浆袋[2],血小板采集完成后用其冲洗管路,通过泵的旋转,血浆不停地混合于较高浓度血细胞的管路中,并缓慢回输给献血者,运行结束时管路中残留的大部分是被血浆稀释的少部分血细胞,因此管路中残留液RBC、HB、HCT水平较献血前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捐献机采血小板采用血浆回输方式不能减少管路中的血液残留,但损失血细胞更少,可消除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顾虑,较正常回输方式更有优势。
参 考 文 献
[1]王雅波,李薇,胡军路,等. 血浆回输方式对献血者机采前
后血常规变化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2018,25(5):53.
[2]王雅波,李薇,胡军路,等. 机采血小板不同回输方式的比
较[J]. 中国输血杂志,2017,30(10):1184.
(收稿:2020-05-29)
(发稿编辑:张戈薇)
表 2 两组管路中残留液与献血前血常规差值比较 (x-±s) 指 标正常回输组(n=30)血浆回输组(n=30) t,P WBC(×109/L) 13.6±5.5 0.2±1.912.61,<0.01 RBC(×1012/L) 0.2±0.8 3.1±0.417.76,<0.01 H b(g/L) 8.0±11.4 83.2±5.232.87,<0.01 H C T(%) 2.3±2.8 24.1±2.134.12,<0.01 PLT(×109/L) 133.7±90.8 96.1±37.9 2.09,<0.05(上接37页)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