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四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在某种情况下可以看做质点,那么在另外的情况下也一定可以看做质点
B.第3s末和第4s初是同一时刻
C.若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一定等于路程
D.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2.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在男子双划艇500m决赛中以101s的成绩获得金牌.关于他们在决赛中的运动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大速度一定为4.95m/s B.平均速度约为4.95m/s
C.冲刺速度一定为4.95m/s D.起动速度约为4.95m/s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用细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不一定通过重心
4.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也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化很大
5.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速度都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线做出以下几个判定,正确
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发生变化
D.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7.书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桌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弹力是由于书受重力作用而压迫桌面,使桌面发生微小形变
B.桌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弹力,是由于书发生了弹性形变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D.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书发生了弹性形变
8.图示是在同一直线上做直线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象可知()
A.B的加速度比A的加速度大B.2s末,A、B两质点相遇
C.A的速率大于B的速率D.B的速率大于A的速率
9.一辆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加速度的值为4m/s2,则()
A.经2s,汽车的速度为4m/s B.经2s,汽车的位移为14m
C.经4s,汽车的位移为36m D.经4s,汽车的位移为18m
10.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则()
A.经过A杆时速度为5m/s
B.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9s
C.车的加速度为15m/s2
D.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是7.5m
三、简答题.本题共2题,每空3分,共计18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一根轻质弹簧,当它受到10N的拉力时长度为12cm,当它受到25N的拉力时长度为15cm,则弹簧不受力时的自然长度为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
12.在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由此可知,纸带做
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在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女子冰壶队取得了优异成绩,比赛中,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设一质量m=20kg的冰壶从被运动员推出到静止共用时
t=20s,运动的位移x=30m,取g=10m/s2,求:冰壶在此过程中
(1)所受重力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大小;
(3)加速度的大小.
1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2015秋泰兴市校级月考)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此时刻第3滴水离地面多高?(g取10m/s2)
16.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 50m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m/s,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 30m/s,以后只能维持这个速度4.0s.设猎豹距离羚羊x m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s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求:
(1)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上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2)猎豹要在其从最大速度后减速前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四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在某种情况下可以看做质点,那么在另外的情况下也一定可以看做质点
B.第3s末和第4s初是同一时刻
C.若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一定等于路程
D.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考点】质点的认识.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解答】解:A、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第3s末和第4s初在时间轴上对应同一个点,表示同一个时刻,所以B正确.
C、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所以C错误.
D、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时,不能把车轮看成质点,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点、时刻、路程和位移的基本概念,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在男子双划艇500m决赛中以101s的成绩获得金牌.关于他们在决赛中的运动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大速度一定为4.95m/s B.平均速度约为4.95m/s
C.冲刺速度一定为4.95m/s D.起动速度约为4.95m/s
【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题意能求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求解.
【解答】解:由题:双划艇的位移x=500m,运动时间t=101s,则双划艇的平均速度为
==4.95m/s.
故选B
【点评】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用细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不一定通过重心
【考点】重心.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1)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3)重心只是重力在作用效果上的作用点,重心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之外.
【解答】解: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空心的球体重心在球心上,不在物体上,故A错误;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但如果物体的几何中心处可能是空的,比如空心的球体重心在球心上,不在物体上,故B错误;
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故C正确;
D、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物体受重力和拉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由于重力作用线一定经过重心,故拉力作用线也通过重心,故悬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故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心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要注意用细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4.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也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化很大
【考点】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加速度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成正比,与速度的变化量不成正比例关系,与速度的大小也不成正比例关系.
【解答】解:A、根据a=可知加速度a由速度的变化量△v和速度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时间△t共同决定,虽然△v大,但△t更大时,a可以很小.故A错误.
B、根据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跟速度的变化率成正比,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即使速度好大,但速度的变化率很小,其加速度也很小;若保持匀速,则加速度为零.故B 正确.
C、当物体的速度为0时,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0,其加速度不为0,可能很大.故C 错误.
D、物体的加速度很大,代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很大,而并不代表物体的速度变化很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把握加速度的定义式a=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以及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加速度的定义的基础.
5.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速度都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因为乙先加速后减速,所以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度都比甲大,所以相对时间内它的位移肯定比匀速运动的甲大;而丙因先减速后加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以比甲小的速度在运动,所以在相等时间内它的位移比甲小,由此可知,丙将最先到达下一个路标,乙最后一个到达下一个路标.(最终大家的速度都相等).
【解答】解:由于乙先加速后减速,所以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比甲大,经过相同的位移,它的时间肯定比匀速运动的甲小;
而乙因先减速后加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比甲小,所以在相等位移内它的时间比甲大.
由此可知,乙将最先到达下一个路标,丙最后一个到达下一个路标.
故选:B.
【点评】该题可以通过平均速度去解题,也可以通过画v﹣t图象去分析,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即为位移.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线做出以下几个判定,正确
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发生变化
D.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2s前与t=2s后相比,直线的斜率相同,加速度相同.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图线在横轴上方,位移为正值,在横轴下方位移为负值.
【解答】解:A、物体在前2s内沿负方向运动,后2s内沿正方向运动,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B正确;
C、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直线的斜率相同,故加速度相同.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图线在横轴上方,位移为正值,在横轴下方位移为负值,则知在t=4s时,物体离出发点的位移为零,物体返回到原出发点.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速度图象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能力,关键抓住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进行分析.
7.书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桌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弹力是由于书受重力作用而压迫桌面,使桌面发生微小形变
B.桌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弹力,是由于书发生了弹性形变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D.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书发生了弹性形变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物体所受的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的,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解答】解:A、书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弹力是由于书发生向上的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向下的弹力.故A错误,B正确.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
D、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桌面向下形变,恢复原状产生向上的弹力.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以及知道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8.图示是在同一直线上做直线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象可知()
A.B的加速度比A的加速度大B.2s末,A、B两质点相遇
C.A的速率大于B的速率D.B的速率大于A的速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位移图象是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2s末,A、B两质点位移相等,表示两质点相遇;
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质点的速度,由斜率大小即可比较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A、由图知,A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B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也为零,则两个质点的加速度均为零.故A错误.
B、2s末,A、B两质点位移相等,则知两质点相遇.故B正确.
C、D由位移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质点的速度大小,可知,B的速率大于A的速率.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对于位移图象,关键要抓住图象的斜率等于质点的速度,即可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由纵坐标可直接读出质点的位置.
9.一辆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加速度的值为4m/s2,则()
A.经2s,汽车的速度为4m/s B.经2s,汽车的位移为14m
C.经4s,汽车的位移为36m D.经4s,汽车的位移为18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v0+at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从而判断2s末和4s 有无停止,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求出速度和位移
【解答】解: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0==s=3s,则3s末以后汽车的速度
为零.
则经2s,汽车的速度为:v1=v0+at1=12+(﹣4)×2=4m/s
位移为:x1==m=16m
4s内的位移等于3s内的位移.有:x2=v0t2+=12×3﹣×4×32m=18m.故AD正确,BC 错误.
故选AD
【点评】本题是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注意汽车速度为零后不再运动,所以先讨论汽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
10.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则()
A.经过A杆时速度为5m/s
B.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9s
C.车的加速度为15m/s2
D.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是7.5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先解出AB之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B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得加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得A点的速度和到达B所用的时间,用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公式求得从出发点到A点的距离.
【解答】解:A、B: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得A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v C==.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有: ==.
根据速度公式有:
故.故A正确.C错误;
B、根据速度公式:,故B正确.
D、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为:,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能熟练记得并理解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此题的突破口在于先求出加速度.再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公式求解.
三、简答题.本题共2题,每空3分,共计18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一根轻质弹簧,当它受到10N的拉力时长度为12cm,当它受到25N的拉力时长度为15cm,则弹簧不受力时的自然长度为10 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考点】胡克定律.
【专题】定性思想;控制变量法;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
【分析】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解答】解:设弹簧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
由胡克定律F=kx=k(L﹣L0)得
10N=k(12cm﹣L0)
25N=k(15cm﹣L0)
由两式联立求得L0=10cm;k=5N/cm=500 N/m
故答案为:10 500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运用“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12.在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由此可知,纸带做匀加速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0.25 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0.4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根据纸带上相邻点的距离间隔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
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
根据物体的加速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纸带上相邻计数点的距离在增大,而且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之差不变,所以纸带做匀加速运动.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 C===0.25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有△x=aT2,将T=0.1s,△x=0.4cm带入解得a=0.40m/s2.
故答案为:0.1,匀加速,0.25,0.40.
【点评】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对于纸带的问题,我们要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一些规律;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在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女子冰壶队取得了优异成绩,比赛中,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设一质量m=20kg的冰壶从被运动员推出到静止共用时
t=20s,运动的位移x=30m,取g=10m/s2,求:冰壶在此过程中
(1)所受重力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大小;
(3)加速度的大小.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平均速度;重力.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1)根据重力表达式可以直接求解
(2)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为平均速度,即:.
(3)冰壶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此可以求出冰壶的加速度.
【解答】解:(1)冰壶所受重力的大小:G=mg=200N
(2)平均速度的大小:
(3)冰壶可以看作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得:
故冰壶的加速度为a=0.15m/s2.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的都是力学、运动学中的基本公式,对于基本公式要灵活、熟练应用.
1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分析】(1)由100m和200m比赛时的运动过程,列方程即可求得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由匀加速运动的速度公式可以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设加速所用时间t和达到的最大速率v,
100m比赛时有,
,
200m比赛时有,
联立解得:t=1.29s,v=11.24m/s
(2)设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则 v=at,
解得:a=8.71m/s2
答:(1)加速所用时间是1.29s,达到的最大速率是11.24m/s.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是8.71m/s2.
【点评】分析清楚运动过程,应用运动规律可以直接求出,注意题目要求是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题目比较简单.
15.(13分)(2015秋泰兴市校级月考)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此时刻第3滴水离地面多高?(g取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