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二子说教案一等奖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二子说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作者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写作目的。
3、鉴赏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蕴深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作者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
鉴赏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蕴深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文章的写作的背景:
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应制举。
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
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
次年返乡,写了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
时苏轼11岁,苏辙8岁。
苏洵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
《名二子说》正是通过阐释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达他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的。
二、分析课文:
1、第一段,“轼”名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车子的各部件,轮子、辐条、车盖、轸木(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就像各有职分,不可或缺,只有车前的轼木没有实际用处。
轼是车前的横木,乘车人可将手俯按在上面,有装饰车子的作用。
所以,“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行文几度曲折而后揭出正题:“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苏轼呀,我担心的是你不注意外表的掩饰啊。
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
自幼父亲就看清了这一特点,劝诫他多加外饰以免遭祸。
这正是为他取名“轼”的初心。
2、第二段,“辙”名说。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天下之车无不循辙而行,但论到车的`功用却没有辙的份。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
辙无论功之福,也不遭仆毙之祸。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知免”,是说苏辙的性格会免于灾祸。
一说“免”同“勉”,勉力、尽力的意思。
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这正是为他取名“辙”的深意。
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并能尽力王事,后位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3、补充介绍:
苏洵写《名二子说》十年后,送二子入京应试,过成都辞别张方平,张出了六道题考兄弟二人,自己则于壁问密窥。
两人得题后,即各自思考。
辙有疑问,指以问轼,轼举笔倒敲
几案,意为“管子注”。
又指第二题,苏轼把第二题勾了,因为并无出处,开始答卷。
考完后,张方平对苏洵说:“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
”
4、拓展思考:
苏轼兄弟处于北宋新旧党争、矛盾激烈的时代,而两人立身之术不同。
苏轼性格“不外饰”,论事激烈,不为世容,几次入朝,又几次“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宋史苏轼传》)而外任,还差点被杀。
苏辙遇事能自持论,不依附重臣,所以能自立而免祸。
《宋史苏辙传》说:“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
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韬戢”就是“外饰”。
确实,那种不可掩抑的英迈之气,正是苏轼之为苏轼的特点。
《苏辙传》论苏辙“寡言鲜欲”“君子不党”,这正是他能处于“祸福之间”“齿爵皆优于其兄”的原因。
知子莫如父,苏洵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切。
三、课堂讨论与归纳:
1、试摹拟作者的口气说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辙乎,吾知免矣”这两句话的意思,然后谈谈作者对两个儿子不同的希望。
“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外表的修饰啊!”
“辙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灾殃了!”
劝诫苏轼多加外饰以免遭祸;劝诫苏辙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
2、杨慎说作者“深知二子”,从这篇短文你能看出作者两个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
2、名二子说教案一等奖
设计理念:
《小鸭子回家》这篇童话讲述了小鸭子在森林里迷路后回家的故事。
本课教学设计我坚持以兴趣为先导,以情境教学为主线。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体会小鸭子的勇敢和他的朋友的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熟读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并有成为勇敢者的意愿。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并初步培养语感。
3、指导书写丛,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2、难点:为什么说小鸭子是一只勇敢的小鸭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
2、复习生词,并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二、情境创设,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1、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出示小鸭子在森林里了。
它很。
在、和的.帮助下,小鸭子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回到了家。
2、情境创设,角色引入
(引入鸭妈妈这一角色)
3、默读课文并思考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
4、品读第二段
(1)、当你一个人走在森林里,你害怕吗?
(2)、做表情感悟、理解、朗读
5、品读第三段
(1)、想象:还会有什么声音?
(2)、课件声音出示,教师讲解引入,指导朗读
6、品读第四段
(1)、想象:可能会遇上什么情况?
(2)、指导朗读
7、品读第五段
(1)、比较句子,重点感悟终于
(2)、指导朗读。
8、整体感知,情感升华
可爱的小鸭子们,没有你们的勇敢,没有朋友的帮助,你们是不能这么顺利,此时的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他们说,那就说吧!
三、拓展思维,体验深化
1、老师知道小朋友肯定是一个勇敢的人,现能不能介绍一下你勇敢的行为。
(生活或学习)
2、鼓励引导孩子做一个勇敢的人。
四、指导写字
1、谜语出示(二人手拉手,钢丝绳上走),猜一猜
2、学生观察,并说说写丛字该提醒同学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
5、展示评比
小鸭子回家天渐渐黑小鸭子沙拉拉闭紧嘴巴(勇敢)越来越暗不哭也不叫回家蜜蜂保护
3、名二子说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的形态结构对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难点:松的形态结构与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设计思想:
学生对于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由于上一节学习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对于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的这方面内容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
手段:以学生观察、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问题:带硬壳的松子是松树的什么器官?杏仁又是什么器官?
2、学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种子后,出示松树带种子的雌球果(已裂开)和杏的果实(可用刀剖开),引导学生观察松子和杏仁分别长在松和杏的什么结构上?种子是否裸露?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总结:
(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实。
(2)杏的种子长在果实内,种子是不裸露的,属于被子植物。
松的种子长在雌球果上,种子是裸露在外的。
这一类种子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松的生活环境: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自然界,在电影电视中所见到的松树的情况,说出松树的生活环境,使学生了解松树不仅广泛生活在陆地上,而且还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甚至是岩石的缝隙中。
(二)松的形态结构:
1、出示有关松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松的根、茎、叶等结构的形态特征,分析松为什么能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
2、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3、总结、补充:松树的`根系十分发达;茎杆高大、粗壮;叶呈针状。
4、出示录像或挂图:简单介绍松的生殖过程。
注意:由于学生没有较多有关传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绍的内容一定要很简单。
重点强调一点:受精后第二年,才形成种子,且种子是裸露的,带有翅。
(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录像:介绍我国的裸子植物。
2、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总结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纠正和补充。
(四)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和经济意义:
1、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出示有关介绍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
3、总结、补充。
三、作业:
请学生列表总结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