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大学语文》课程01桔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楚国内部两派外交路线: ◆ 屈原主张联齐 ,子兰等主张联秦。
7
8
◆ 屈平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 ,齐与楚从 亲 ,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 ,厚币委 质事楚 , 曰:“秦甚憎齐 ,齐与楚从亲, 楚诚能绝齐 ,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遂绝齐 ,使使如秦受 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 ,不闻 六百里 。”楚使怒去 ,归告怀王 。怀王怒, 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 ,大破楚师于丹、 淅 ,斩首八万 ,虏楚将屈丐 ,遂取楚之汉 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 战 于蓝田 ,魏闻之 ,袭楚至邓 。楚兵惧 , 自 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 ,楚大困。
11
◆ 橘颂
◆ (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 ,托物言志 。) ◆ 后皇嘉树 ,橘来服兮 。受命不迁 , 生南国兮。 ◆ 深固难徙 , 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 , 纷其可喜兮。 ◆ 曾枝剡棘 , 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 , 文章烂兮。 ◆ 精色内白 ,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 ,姱而不丑兮。 ◆ 外美: ◆ 根—深(坚定不移) 叶—绿(生机勃勃) ◆ 花—素(蓬勃开放) 枝— 曾(叶繁叶茂) ◆ 棘—剡(防范侵害) ◆ 果—形抟、色精、 内白(无私奉献)
一个高智商社会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拥有思 维独立、成熟的规模化个体群、公共意识强烈、 有创新的想法、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大于对信息 的需要。
1
《令人忧虑 ,不阅读的中国人》
◆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 。正是长 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 ,我蹑手蹑脚地 起身去厕所 。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 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 。不睡 觉玩iPad的 ,基本上都是中国人 ,而且他们基本上 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 ,没见有人读书。
3
LOGO
橘颂
屈原
作者: Rhea
4
一 、关于楚辞
◆ 楚辞: 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 在楚国文化的基础上 , 吸收中原文化的影响而 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西汉 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写 的作品 ,定名为《楚辞》 。《楚辞》 既是一部 诗歌总集的名称 ,也是一种文学体制的名称。
9
◆ 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 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 以 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 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 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 使于齐,顾反 ,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 ”怀王 悔 ,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 ,大破之,杀其 将唐眛 。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 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 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 ”怀王卒行 。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 以求割地。怀 王怒 ,不听 。亡走赵 ,赵不内 。复之秦 ,竟死于秦 而归葬。
◆ 宋黄伯思《翼骚序》 :“屈原诸骚 , 皆书 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 楚 辞 ’” 。表明了“楚辞 ”的地方特色 。
◆ 《楚辞》与《诗经》并称为“诗骚 ”。
5
二 、关于屈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屈原者 ,名平 ,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
徒 。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 。王甚任 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 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 , 因谗之曰:“王使 屈平为令 ,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 以为‘非我莫能为 ’也 。”王怒而疏屈平。
15
◆ 如何看待屈原之死?
◆ 贾谊《吊屈原赋》:
◆ 谊为长沙王太傅 ,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 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 。被谗放逐 ,作《离骚》 赋 。其终篇曰:“ 已矣哉! 国无人兮 ,莫我知也 。” 遂自投汨罗而死 。谊追伤之 ,因自喻 。其辞曰:
◆ 恭承嘉惠兮 ,俟罪长沙 。侧闻屈原兮, 自沉汨罗 。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 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闒茸尊显兮, 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 ,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 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 ,铅刀为铦 。吁嗟默默,生 之无故兮 。斡弃周鼎 ,宝康瓠兮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嗟若先 生 ,独离此咎兮。
— — _______ 民文化素质偏低,直到近几年才普及九年制义务 教育而上述国家老 早 就 普 及 高 中 教 育 了 ; 二 。, 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家庭和社会也 缺少读书的氛围; 三是国家一直在实行“应试教 育 ”,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 同 时 ,应试教育剥夺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权利, 这也最重要的因素; 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内容不 吸引读者 。中国每年200多万种新书 ,去除评职称 用的,市场投机的,粗制滥造的, 以色情、爱情 为主 , 思想品位高一点的 ,值得一读的也就是少 量的引进版图书。
17
◆ 艺术特色 ◆ 1. 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 。巧妙地抓住橘
树的生态和习性 ,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 品格联系起来 ,给予热烈的赞美 。借物抒志, 以物 写人,既沟通物我 ,又融汇古今 。宋刘辰翁又称屈 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 ◆ 2.独特的语言风格 ◆ 《橘颂》一篇 ,虽以兮字为叹 ,但为严格工整的四 言体制 ,一反楚歌体制 ,一反楚歌之风 ,一反屈原 诗作上天入地的一贯浪漫风格 ,先铺陈写实 , 咏物 托志 ,后直抒胸臆 ,直歌述志 ,颇有中原诗歌之风, “显然是受《诗经》艺术手法的影响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
10
写作背景
◆ 本篇的写作年代 ,一般认为是诗人早期之作 , 陈本礼《屈辞精义》 :“其曰‘嗟尔幼志 ’、 ‘年岁虽少 ’明明自道 ,盖早年童冠时作也 。”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也认为“《橘颂》 则音节舒缓 ,气韵和平 , 当是他最早的未遇困 厄时之作 。”
◆ 《晏子春秋》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 则为枳 ”,橘树安土重迁 ,其“受命不迁 ,生 南国兮 ”的秉性正与屈原矢志不渝的爱国热忱 相通。
◆ 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低智商社会》: 在中国旅行时发现 ,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
而书店却寥寥无几 , 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 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 , 中国是 典型的“低智商社会 ”,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 国家。 ◆ 美国《华尔街日报》 发表题为《中国在走向低智 商社会吗? 》 的文章指出:
离不淫、梗有其理
◆ 《橘颂》讴歌和追求的的思想品格及精神: ◆ “深固难徙 ,受命不迁 ”的坚定意志和爱
国情怀。 ◆ “秉德无私 ,廓其无求 ”的政治品格。 ◆ “ 闭心自慎 ,淑离不淫 ”的政治修养。 ◆ 通过赞美橘树 ,表现屈原对“受命不
迁 ”、“秉德无私 ”、“ 闭心自慎 ”品德 精神的敬仰和爱慕 ,充满着热爱祖国的情 怀和坚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14
◆ 橘树特性与屈原品格的契合点: ◆ 橘树受命不迁 ,屈原以死殉国。 ◆ 屈原将自己与楚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 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
先后兮 ,及前王之踵武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修之故也 。” ◆ 屈原也曾徬徨 ,《离骚》上天入地 ,三求佚女 之后 ,欲远走他乡: ◆ “ 陟升皇之赫戏兮 , 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 马怀兮 ,蜷局顾而不行 。”
6
◆ 楚国本为南方小国 , “地不过同 ”, ◆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右尹子革曰:“昔
我先王熊绎 ,辟在荆山 ,筚路蓝缕 , 以处草莽 。 跋涉山林 , 以事天子 。” ◆ 春秋之世 ,熊通自立为武王 ,与周室抗衡。 其子文王 ,迁都于郢 , ……历成王 、庄王 、灵 王等而入战国 ,楚成为席卷南土、问鼎中原的 极强盛国家。 ◆ 战国末期 ,齐、秦、楚三强 ,“横则秦帝, 纵则楚王 ”。
12
◆ 嗟尔幼志 ,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 , 岂不可喜兮。 ◆ 深固难徙 ,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 ,横而不流兮 ◆ 闭心自慎 , 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 ,参天地兮 。 ◆ 愿岁并谢 , 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 ,梗其有理兮 。 ◆ 年岁虽少 , 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 ,置以为像兮 。
◆ 内在精神: ◆ 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闭心自慎、淑
18
“香草美人 ”意象
◆ 《离骚》之文 ,依《诗》取兴 , 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 , 以配忠贞;恶禽臭物 , 以比 谗佞; 灵修美人 , 以媲于君;宓妃佚女, 以譬贤臣;虬龙鸾凤 , 以托君子;飘风云 霓 , 以为小人。
19
16
◆ 如何看待屈原之死? ◆ 贾谊《吊屈原赋》:
◆ 讯曰: 已矣! 国其莫我知兮 ,独壹郁其谁 语?凤漂漂其高逝兮 , 固自引而远去 。袭九渊 之神龙兮 ,沕深潜以自珍 。……所贵圣人之神 德兮 ,远浊世而自藏 。使骐骥可系而羁兮 , 岂 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 ,亦夫子之故 也 。历九州而相其君兮 ,何必怀此都也?凤凰 翔于千仞兮 ,览德辉而下之 。见细德之险征兮, 遥曾击而去之 。彼寻常之污渎兮 , 岂能容夫吞 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鱣鲸兮 , 固将制于蝼蚁。
◆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在法兰克 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 ,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 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 ,或者一部Kindle、一 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中国乘客中也有阅 读和工作的 ,但不太多 。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 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2
◆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
7
8
◆ 屈平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 ,齐与楚从 亲 ,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 ,厚币委 质事楚 , 曰:“秦甚憎齐 ,齐与楚从亲, 楚诚能绝齐 ,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遂绝齐 ,使使如秦受 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 ,不闻 六百里 。”楚使怒去 ,归告怀王 。怀王怒, 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 ,大破楚师于丹、 淅 ,斩首八万 ,虏楚将屈丐 ,遂取楚之汉 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 战 于蓝田 ,魏闻之 ,袭楚至邓 。楚兵惧 , 自 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 ,楚大困。
11
◆ 橘颂
◆ (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 ,托物言志 。) ◆ 后皇嘉树 ,橘来服兮 。受命不迁 , 生南国兮。 ◆ 深固难徙 , 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 , 纷其可喜兮。 ◆ 曾枝剡棘 , 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 , 文章烂兮。 ◆ 精色内白 ,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 ,姱而不丑兮。 ◆ 外美: ◆ 根—深(坚定不移) 叶—绿(生机勃勃) ◆ 花—素(蓬勃开放) 枝— 曾(叶繁叶茂) ◆ 棘—剡(防范侵害) ◆ 果—形抟、色精、 内白(无私奉献)
一个高智商社会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拥有思 维独立、成熟的规模化个体群、公共意识强烈、 有创新的想法、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大于对信息 的需要。
1
《令人忧虑 ,不阅读的中国人》
◆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 。正是长 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 ,我蹑手蹑脚地 起身去厕所 。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 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 。不睡 觉玩iPad的 ,基本上都是中国人 ,而且他们基本上 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 ,没见有人读书。
3
LOGO
橘颂
屈原
作者: Rhea
4
一 、关于楚辞
◆ 楚辞: 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 在楚国文化的基础上 , 吸收中原文化的影响而 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西汉 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写 的作品 ,定名为《楚辞》 。《楚辞》 既是一部 诗歌总集的名称 ,也是一种文学体制的名称。
9
◆ 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 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 以 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 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 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 使于齐,顾反 ,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 ”怀王 悔 ,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 ,大破之,杀其 将唐眛 。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 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 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 ”怀王卒行 。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 以求割地。怀 王怒 ,不听 。亡走赵 ,赵不内 。复之秦 ,竟死于秦 而归葬。
◆ 宋黄伯思《翼骚序》 :“屈原诸骚 , 皆书 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 楚 辞 ’” 。表明了“楚辞 ”的地方特色 。
◆ 《楚辞》与《诗经》并称为“诗骚 ”。
5
二 、关于屈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屈原者 ,名平 ,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
徒 。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 。王甚任 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 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 , 因谗之曰:“王使 屈平为令 ,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 以为‘非我莫能为 ’也 。”王怒而疏屈平。
15
◆ 如何看待屈原之死?
◆ 贾谊《吊屈原赋》:
◆ 谊为长沙王太傅 ,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 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 。被谗放逐 ,作《离骚》 赋 。其终篇曰:“ 已矣哉! 国无人兮 ,莫我知也 。” 遂自投汨罗而死 。谊追伤之 ,因自喻 。其辞曰:
◆ 恭承嘉惠兮 ,俟罪长沙 。侧闻屈原兮, 自沉汨罗 。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 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闒茸尊显兮, 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 ,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 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 ,铅刀为铦 。吁嗟默默,生 之无故兮 。斡弃周鼎 ,宝康瓠兮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嗟若先 生 ,独离此咎兮。
— — _______ 民文化素质偏低,直到近几年才普及九年制义务 教育而上述国家老 早 就 普 及 高 中 教 育 了 ; 二 。, 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家庭和社会也 缺少读书的氛围; 三是国家一直在实行“应试教 育 ”,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 同 时 ,应试教育剥夺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权利, 这也最重要的因素; 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内容不 吸引读者 。中国每年200多万种新书 ,去除评职称 用的,市场投机的,粗制滥造的, 以色情、爱情 为主 , 思想品位高一点的 ,值得一读的也就是少 量的引进版图书。
17
◆ 艺术特色 ◆ 1. 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 。巧妙地抓住橘
树的生态和习性 ,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 品格联系起来 ,给予热烈的赞美 。借物抒志, 以物 写人,既沟通物我 ,又融汇古今 。宋刘辰翁又称屈 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 ◆ 2.独特的语言风格 ◆ 《橘颂》一篇 ,虽以兮字为叹 ,但为严格工整的四 言体制 ,一反楚歌体制 ,一反楚歌之风 ,一反屈原 诗作上天入地的一贯浪漫风格 ,先铺陈写实 , 咏物 托志 ,后直抒胸臆 ,直歌述志 ,颇有中原诗歌之风, “显然是受《诗经》艺术手法的影响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
10
写作背景
◆ 本篇的写作年代 ,一般认为是诗人早期之作 , 陈本礼《屈辞精义》 :“其曰‘嗟尔幼志 ’、 ‘年岁虽少 ’明明自道 ,盖早年童冠时作也 。”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也认为“《橘颂》 则音节舒缓 ,气韵和平 , 当是他最早的未遇困 厄时之作 。”
◆ 《晏子春秋》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 则为枳 ”,橘树安土重迁 ,其“受命不迁 ,生 南国兮 ”的秉性正与屈原矢志不渝的爱国热忱 相通。
◆ 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低智商社会》: 在中国旅行时发现 ,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
而书店却寥寥无几 , 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 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 , 中国是 典型的“低智商社会 ”,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 国家。 ◆ 美国《华尔街日报》 发表题为《中国在走向低智 商社会吗? 》 的文章指出:
离不淫、梗有其理
◆ 《橘颂》讴歌和追求的的思想品格及精神: ◆ “深固难徙 ,受命不迁 ”的坚定意志和爱
国情怀。 ◆ “秉德无私 ,廓其无求 ”的政治品格。 ◆ “ 闭心自慎 ,淑离不淫 ”的政治修养。 ◆ 通过赞美橘树 ,表现屈原对“受命不
迁 ”、“秉德无私 ”、“ 闭心自慎 ”品德 精神的敬仰和爱慕 ,充满着热爱祖国的情 怀和坚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14
◆ 橘树特性与屈原品格的契合点: ◆ 橘树受命不迁 ,屈原以死殉国。 ◆ 屈原将自己与楚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 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
先后兮 ,及前王之踵武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修之故也 。” ◆ 屈原也曾徬徨 ,《离骚》上天入地 ,三求佚女 之后 ,欲远走他乡: ◆ “ 陟升皇之赫戏兮 , 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 马怀兮 ,蜷局顾而不行 。”
6
◆ 楚国本为南方小国 , “地不过同 ”, ◆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右尹子革曰:“昔
我先王熊绎 ,辟在荆山 ,筚路蓝缕 , 以处草莽 。 跋涉山林 , 以事天子 。” ◆ 春秋之世 ,熊通自立为武王 ,与周室抗衡。 其子文王 ,迁都于郢 , ……历成王 、庄王 、灵 王等而入战国 ,楚成为席卷南土、问鼎中原的 极强盛国家。 ◆ 战国末期 ,齐、秦、楚三强 ,“横则秦帝, 纵则楚王 ”。
12
◆ 嗟尔幼志 ,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 , 岂不可喜兮。 ◆ 深固难徙 ,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 ,横而不流兮 ◆ 闭心自慎 , 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 ,参天地兮 。 ◆ 愿岁并谢 , 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 ,梗其有理兮 。 ◆ 年岁虽少 , 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 ,置以为像兮 。
◆ 内在精神: ◆ 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闭心自慎、淑
18
“香草美人 ”意象
◆ 《离骚》之文 ,依《诗》取兴 , 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 , 以配忠贞;恶禽臭物 , 以比 谗佞; 灵修美人 , 以媲于君;宓妃佚女, 以譬贤臣;虬龙鸾凤 , 以托君子;飘风云 霓 , 以为小人。
19
16
◆ 如何看待屈原之死? ◆ 贾谊《吊屈原赋》:
◆ 讯曰: 已矣! 国其莫我知兮 ,独壹郁其谁 语?凤漂漂其高逝兮 , 固自引而远去 。袭九渊 之神龙兮 ,沕深潜以自珍 。……所贵圣人之神 德兮 ,远浊世而自藏 。使骐骥可系而羁兮 , 岂 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 ,亦夫子之故 也 。历九州而相其君兮 ,何必怀此都也?凤凰 翔于千仞兮 ,览德辉而下之 。见细德之险征兮, 遥曾击而去之 。彼寻常之污渎兮 , 岂能容夫吞 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鱣鲸兮 , 固将制于蝼蚁。
◆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在法兰克 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 ,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 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 ,或者一部Kindle、一 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中国乘客中也有阅 读和工作的 ,但不太多 。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 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2
◆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