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三)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物体,提高学生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辨认能力,并加深对大小、形状、颜色、材质等概念的理解。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耐心、认真性和对物体各种特性的感性认识。
3.策略与方法:通过课堂观察、绘图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颜色、形状等概念
三、教学方法
1.游戏法。
2.课前呈现法。
3.题解法。
4.口算法。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呈现物品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水果:
四个小水果:香蕉、草莓、橘子、葡萄。
请学生观察水果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看看是否能辨别出每个水果的不同之处。
第二步:活动一:观察物品并形容
(1) 分组展示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老师给同一种水果,然后由组长为学生展示,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询问学生它们的大小。
(2) 完成绘图
每个学生自己拿出纸和笔,开始绘画所展示的物品,或者是用灰尘或颜色展示。
(3) 呈现形容
每组的代表向全班形容自己的水果,每个学生都可以形容一下自己的水果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点,让大家看看是否能够
分辨出不同的水果。
第三步:活动二:练习
教师拿出几个不同的颜色、形状的物品,让学生每人选择其中一个,然后专门对这个物品进行观察,比较,画出这个物品在大小方面的形状的变化。
然后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同桌,同桌互相交流,了解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第四步:总结分析
让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图形放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和全班一起分析每个水果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区别,并进行总结,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许多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比如游戏、呈现物品、绘画、口算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环境下进行探究,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绘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的引导也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全班的学生都得到了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机会。
此外,在进行物品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细致入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充分观察物体的形态、颜色、大小等。
通过活动的展开,学生既能够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又能够发现事物之
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从而加深了学习的印象。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之前提到的游戏、呈现物品、绘画等多样化策略外,本节课还引入了口算法。
在观察物品时,教师会通过口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观察要点强化,从而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吸收所学知识。
例如,当教师介绍某一水果时,会让学生数一数某一属性的个数,例如草莓的圆形、小巧、种籽的个数等。
此外,本节课采用的分组展示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每个小组的代表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达到互相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和综合。
最后,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中还要提到的一个点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时常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这样,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得到反馈和解决,同时还能让学生产生参与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皆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而且也很好地创造了一个积极、可持续的学习氛围。
这不仅可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开拓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