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重庆中考化学试题(A卷)

合集下载

重庆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重庆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重庆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化学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用钢笔或圆笔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题前将答卷上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写清楚。

3.试结束后,由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回收。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C l35.5F e56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wv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蔗糖溶解C.木柴燃烧D.粉尘爆炸2.下列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乙醇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纯棉背心C.纯净的盐酸D.新鲜空气4.环保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下列关于环境的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就地焚烧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B.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C.禁止使用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以减少洗涤环节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阳离的核外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数一定不会改变7.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铁粉C.该实验说明O约占空气质量的1/52D.红磷熄火,未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导致测得结果偏小8.下列实验要求错误的是( ) A .点燃氢气之前B .加热试管之前,应先擦干试管外壁的水珠C .制取氧气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D .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应先将pH 试纸用水润湿再滴上待测液9.重庆铜梁不但拥有美丽的景色,还有健康的美食特产——葛粉。

葛粉中有药用价值的葛根素,化学式是21209C H O ,该物质具有提高免疫,降低血压等功效,下列关于葛根素说法错误的是( ) A .葛根素属于有机物B .葛根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6C .葛根素的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氧原子D .葛根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209∶∶ 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有白雾产生B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C .静置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出现分层现象D .加热滴有石蕊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柴色11.化学知识在生活和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属铜的导电生较好,所以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 B .缺铁会导致贫血,所以生活中可用用补铁剂治疗贫血C .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所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中和酸性土壤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用氮气填充灯泡延长寿命12.欲配制25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25.g 氢氧化钠固体B .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C .氢氧化钠易潮解,应入在玻璃器皿中称量D .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会使配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13.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甲的金属活动性强于乙的是( ) A . 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B .投入稀盐酸中,甲能产生气泡而乙不能C .在自然界中乙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甲不能D .化合物中甲的化合价为2+价,乙的化合价为3+1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论溶液....的是( ) A .224NaCl BaCl Na SO B .32KNO HCl CaCl C .34NaNO HCl CuSO D .343NaOH HNO NH NO 16.在学习了酸和碱部分知识后,同学们建构了如图的知识网络关系图,图中方框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_____”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反应①是工业上除铁锈的原理B .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C .X 应属于盐类,如3CaCOD .反应④能得到盐和水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共20分) 17.(3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氖元素__________ 2个氯离子__________ 表示的粒子符号__________18.(3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201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201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重庆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A.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的冲力,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水作冷却剂是利用水吸收热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水作溶剂是溶解溶质,形成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答案】A【解析】A.炒青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含有的蛋白质很少;B.豆腐汤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C.红烧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水煮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相比之下,炒青菜中含蛋白质最少。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3.【答案】D【解析】A.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可以供给呼吸,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B.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最高,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硫含量增高会造成酸雨,不会形成温室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会造成温室效应,会使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D符合题意。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4.【答案】C【解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汽车的尾气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水蒸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5.【答案】B【解析】A.在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A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B正确;C.向试管中装块状石灰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错误;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用余烬的火柴,故D错误。

重庆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

重庆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

重庆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K 39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晾干B.金属导电C.干冰升华D.光合作用2.以甲醇(CH3OH)为原料的新型电池,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O2+4NaOH=2Na2C O3+6X。

其中X的化学式是()A.H2O B.CO C.NO2D.NO3.空气成分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4.下列各项为小明同学记录的物质燃烧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石墨、氯酸钾、石油B.钢、氧化镁、铁锈C.臭氧、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D.液态氧、干冰、空气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食盐水B.矿泉水C.蒸馏水D.冰汽水7.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8.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稀硫酸能用来除铁锈C.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得白色沉淀D.浓硫酸倒人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9.下列化学反应与反应类型不相符的是()A.NH4HCO3==NH3↑+CO2↑+H2O (分解反应)B.CuO+H2SO4==CuSO4+H2O (中和反应)C.2Na+2H2O==2NaOH+H2↑(置换反应)D.CaO+H2O==Ca(OH)2(化合反应)10.将pH试纸湿润后测定NaOH溶液的pH,对测得的数值说法正确的是()A.大于实际值B.等于实际值C.小于实际值D.无法确定1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化学式与俗名、名称均一致的是()A.CaO、消石灰、氧化钙B.NaOH、纯碱、氢氧化钠C.Na2CO3、苏打、碳酸钠D.CH3OH、酒精、乙醇12.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CO(NH2)2B.KCl C.KNO3D.Ca(H2PO4)213.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物加人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A.AgNO3B.Cu(NO3)2 C.Fe(NO3)2D.Fe(NO3)314.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D.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完全相同15.如下图所示,点燃甲、乙两支蜡烛,甲燃烧一会儿熄灭,乙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A.具有可燃物B.有氧气或空气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有着火点16.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4H8O2)等物质。

重庆市中考2024年化学真题试卷 附解析(A卷)

重庆市中考2024年化学真题试卷 附解析(A卷)

重庆市中考2024年化学真题(A卷)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1.“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习总书记对重庆的嘱托。

下列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A.开发新技术新能源B.继续推进长江禁渔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D.生活垃圾露天焚烧2.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

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扫地B.生火C.摘菜D.提水3.空气成分中含量多且可用作保护气的是()A.N2B.O2C.稀有气体D.CO24.医生建议王奶奶补充蛋白质,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A.菜粥B.油条C.鸡肉D.水果5.“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火箭用到了无污染的高能燃料。

该燃料最有可能是()A.液氢B.液氧C.酒精D.石油6.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的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B.蒸发皿C.烧杯D.酒精灯7.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油站、面粉厂应严禁烟火B.浓硫酸溅上皮肤后立即用食醋冲洗C.霉变花生洗净和煮熟后仍不宜食用D.天然气泄漏时先开窗通风后,再开灯检查8.“微粒观”是一种化学观念,在化学符号5SO32−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A.2B.3C.4D.59.中医认为艾草具有抗菌消炎、镇定止咳等功效。

蓝桉醇(C15H26O)为艾草的一种成分,下列对蓝桉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氧化物B.由三种元素组成C.由42个原子构成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10.雄黄酒可以驱逐蛇和害虫,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4S4,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可作为雄黄的溶剂B.两种元素都为非金属元素C.砷原子的质量为74.92D.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11.海水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关于海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海水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海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绝大多数C.蒸馏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淡水D.相同条件下海水的导电能力比纯水弱12.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

重庆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重庆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重庆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S—32 K—39 Ca—40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2.从下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B.水分解时原子的种类不变C.水分子能保持水的性质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3.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铅不能与稀硫酸反应B.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gC.因为铅有毒,所以儿童不能使用铅笔D.铅原子核外有82个电子4.科学的发展是越来越快。

到1990年,人类已知结构的化学物质只有1000万种。

2011年5月23日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了第6000万种已知结构的新物质M。

下列有关M(化学式为C19H15N4FSO2)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六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B.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82C.M中原子个数比为19:15:4:1:1:2 D.一个M分子中有42个原子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冰红茶C.清洁的海水D.冰水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把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按下列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并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22g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4D.反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3g7.下列应用及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A.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Ca(OH)2+H2SO4=CaSO4+H2O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2H 2O22H2O+O2↑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 CaCO3+H2OD.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石灰石)制二氧化碳HCl +CaCO3=CaCl2 +H2O +CO2↑8.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A.N2——氮气B.2H——2个氢原子C.2H2O——2个水分子D.FeO——氧化铁9.“低碳生活” 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重庆市2014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A卷)(含扫描答案)

重庆市2014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A卷)(含扫描答案)

重庆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试题(A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

以下对水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水力发电 B.水作冷却剂 C.水作溶剂 D.电解水获得氢气2.重庆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蛋奶工程”和“爱心午餐”,努力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某校为学生提供的一次“爱心午餐”含有下列食品,其中含蛋白质最少的是()A.炒青菜B.豆腐汤C.红烧肉D.水煮鱼3.最近新闻报道,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

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A.O2B.N2C.SO2D.CO24.下列气体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汽车的尾气C.水蒸气D.香烟的烟气5.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6.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D.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7.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的化学性质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C.水的物理性质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8.“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A. 碳海绵有吸附作用B. 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 碳海绵易溶解于水D. 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9.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A.补充氧气B.增加可燃物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D.升高细铁丝的温度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D.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11.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A.PM2.5与雾霾天气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12.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A.+1B.+2C.+3D.+413.某矿物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若要检验其中含MgSO4,需要的试剂之一是()A.稀硫酸B.AgNO3溶液C.BaCl2溶液 D .金属镁14.下列比较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空气中氮气比氧气多B.厕所清洁剂比炉具清洁剂pH小C.钢铁门窗比铝合金门窗更耐腐蚀D.化肥KNO3比NH4NO3营养元素种类多15.小敏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D.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溶质都会使其浓度增大16.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0分)17.(2分)用化学符号填空:(1)预防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2)4个硫酸根离子18. (3分)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及答案(A卷)

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及答案(A卷)

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易拉罐属于()A.B.C.D.【解析】解:铝质易拉罐是金属制品,可以回收利用。

所以铝质易拉罐要放入可回收垃圾箱。

故选:A。

2.(2分)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脱离空间站B.自由下落C.外壳烧蚀D.打开降落伞【解析】解:A.脱离空间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自由下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外壳烧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打开降落伞,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3.(2分)物质分类是一种化学观念。

厨房里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酸奶B.冰块C.白酒D.食醋【解析】解:A.酸奶中含有酸性物质和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冰块是指固态的水,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白酒中含有酒精和水等,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食醋中含有乙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4.(2分)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A.Ca3(PO4)2B.NH4ClC.KNO3D.CO(NH2)2(尿素)【解析】解:A.Ca3(PO4)2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是复合肥,故A错误;B.NH4Cl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故B错误;C.K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正确;D.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故D错误。

故选:C。

5.(2分)液氮能长时间保存活体组织和生物样品,主要利用氮气的性质是()A.密度小B.沸点低C.难溶于水D.无色无味【解析】解:液氮能长时间保存活体组织和生物样品,是利用了氮气汽化吸热的性质,说明氮气的沸点低。

「重庆市2014年化学试题(B)卷答案解析」

「重庆市2014年化学试题(B)卷答案解析」

重庆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试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016 S32Cu 64 Zn 6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A.南极冰川融化 B.江河沙石迁移C.地下石油形成 D.天上云雨转换2.某初三年级的同学正在筹备毕业晚会,预定有以下饮料,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啤酒B.酸奶C.矿泉水D.可口可乐3.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称为“五金”,“五金”中最不活泼的金属是A.金B.铜C.铁D.锡4.“水培”是一种室内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

配制菠菜营养液时需要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 H2OB.(NH4)2S04C.KH2PO4 D. Ca( NO3)25.下列气体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二氧化硫 B.水蒸气 C.氮气 D.空气6.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7.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①燃烧热值高②原料资源丰富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④燃烧产物无污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8.学习化学以后,大家学会了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过滤”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D.胃酸过多的患者可以服用含A1(OH)3的药剂9.“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2014年“中国水周”的宣传口号之一。

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B.经过自来水厂处理的水是纯水C.我国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十分短缺D.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0.现代客机外地壳主要材料是铝锂合金。

202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A卷)(含答案)

202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A卷)(含答案)

202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A卷)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1.“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习总书记对重庆的嘱托。

下列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A.开发新技术新能源B.继续推进长江禁渔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D.生活垃圾露天焚烧2.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

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扫地B.生火C.摘菜D.提水3.空气成分中含量多且可用作保护气的是()A.N2B.O2C.稀有气体D.CO24.医生建议王奶奶补充蛋白质,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A.菜粥B.油条C.鸡肉D.水果5.“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火箭用到了无污染的高能燃料。

该燃料最有可能是()A.液氢B.液氧C.酒精D.石油6.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的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B.蒸发皿C.烧杯D.酒精灯7.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油站、面粉厂应严禁烟火B.浓硫酸溅上皮肤后立即用食醋冲洗C.霉变花生洗净和煮熟后仍不宜食用D.天然气泄漏时先开窗通风后,再开灯检查8.“微粒观”是一种化学观念,在化学符号5SO32−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A.2B.3C.4D.59.中医认为艾草具有抗菌消炎、镇定止咳等功效。

蓝桉醇(C15H26O)为艾草的一种成分,下列对蓝桉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氧化物B.由三种元素组成C.由42个原子构成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10.雄黄酒可以驱逐蛇和害虫,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4S4,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可作为雄黄的溶剂B.两种元素都为非金属元素C.砷原子的质量为74.92D.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11.海水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关于海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海水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海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绝大多数C.蒸馏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淡水D.相同条件下海水的导电能力比纯水弱12.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

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201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试题(A 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 分,与物理共用120 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B.酒精挥发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A.21% B.31% C.50% D.78%3.下列液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盐水 B.碘酒 C.液氢 D.矿泉水4.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5.人类食物供给的总能量中,有70%左右来自糖类,下列物质中富含糖类的是A.玉米B.豆腐C.奶油D.黄瓜6.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的是A.NH4NO3B.Ca(H2PO4)2C.(NH4)2HPO4D.KNO37.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氧化物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D.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8.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中子9.“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A.合金:生铁、锰钢、青铜B.碱:纯碱、烧碱、消石灰C.盐:氯化银、氯化钠、氯化氢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铝合金10.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11.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CO2和CO:闻气味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C.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D.BaCl2溶液和KNO3溶液:分别加入Na2SO4溶液12.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则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A.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B. 测得厕所清洁剂pH=8C. 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 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13.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14.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15.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KCl、NaNO3B. HCl、NaHCO3C.NaCl、AgNO3D.H2SO4、NaOH16.下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CaO起催化作用B.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 个小题,共20 分)17.(3分)氧化铝是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它由铝离子和氧离子构成。

2014年重庆市初中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B卷)(带解析)

2014年重庆市初中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B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市B 卷)化学(带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分卷I分卷I 注释 一、单选题(注释)1、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A .南极冰川融化B .江河沙石迁移C .地下石油形成D .天上云雨转换2、某初三年级的同学正在筹备毕业晚会,预定有以下饮料,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 .啤酒B .酸奶C .矿泉水D .可口可乐3、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称为“五金”,“五金”中最不活泼的金属是 ( )A .金B .铜C .铁D .锡4、“水培”是一种室内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

配制菠菜营养液时需要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H 2O B .(NH 4)2SO 4 C .KH 2PO 4 D .Ca (NO 3)25、下列气体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氮气D .空气6、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8、学习化学以后,大家学会了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 .“过滤”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 .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D .胃酸过多的患者可以服用含Al (OH )3的药剂9、“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2014年“中国水周”的宣传口号之一。

201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_word版_含专题分析与解答及点评).

201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_word版_含专题分析与解答及点评).

201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14•重庆)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以下对水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2.(2分)(2014•重庆)重庆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蛋奶工程”和“爱心午餐”,努力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某校为学生提供的一次“爱心午餐”含有下列食品,其中含蛋白质最少的是()3.(2分)(2014•重庆)最近新闻报道,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4.(2分)(2014•重庆)下列气体中,属于纯净物的是()5.(2分)(2014•重庆)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C D.重庆)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6.(2分)(2014•7.(2分)(20148.(2分)(2014•重庆)“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9.(2分)(2014•重庆)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10.(2分)(2014•重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11.(2分)(2014•重庆)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12.(2分)(2014•重庆)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13.(2分)(2014•重庆)某矿物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若要检验其中含MgSO4,需要的试剂之一是()14.(2分)(2014•重庆)下列比较中,不符合实际的是()15.(2分)(2014•重庆)小敏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16.(2分)(2014•重庆)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0分)17.(2分)(2014•重庆)用化学符号填空:(1)预防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_________.(2)4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18.(3分)(2014•重庆)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2)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3)如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序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9.(4分)(2014•重庆)我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西沙开钻,标志着我国能源开发迈上新台阶.(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_________等.(2)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去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承担发射任务的长三乙火箭第三子级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根据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之一是_________(填序号)A.氢气便于贮存和运输B.氢气资源丰富C.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D.获得氢气成本低.20.(4分)(2014•重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1)人类向大自然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写出高温下一氧化碳把铁从赤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锰(Mn)钢属于铁合金,可用于制造钢轨.取少量锰钢碎屑加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浸泡以后烧杯底部剩有固体,该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已知锰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如果用实验比较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所给试剂组能够达到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A.Fe、Mn、40%H2SO4溶液B.Fe、Mn、MgSO4溶液C.Fe、Mn、ZnSO4溶液D.Cu、FeSO4溶液、MnSO4溶液.21.(3分)(2014•重庆)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1)若要比较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_________.(2)20℃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溶液.(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填序号).A.0℃~20℃B.20℃~40℃C.40℃~60℃D.60℃~80℃22.(4分)(2014•重庆)某同学为了绘制“叶脉书签”,用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配制了浸泡树叶的混合溶液,A、B的溶液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存在如下关系:(1)反应③中的白色沉淀是CaCO3,则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2)A的名称是_________;B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____.(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23.(5分)(2014•重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2)C是进行_________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3)若选用D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若D装置中盛有NaOH溶液,则可以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4)向装置A、B中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用到的同一种试剂是_________(写化学式),该试剂的作用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24.(6分)(2014•重庆)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_________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_________(填序号).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2)用盐酸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7分)25.(7分)(2014•重庆)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学习小组为了验证附近氯碱化工厂产生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1)到工厂采集了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100g.Na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2)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浓硫酸配制200g24.5%的稀硫酸,计算所取浓硫酸的体积(计算结果取整数).(3)进行中和测定,向采集到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所配制的稀硫酸,并不断测定溶液的pH值,当pH=7时,消耗稀硫酸160g.通过计算判断此时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201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14•重庆)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以下对水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2.(2分)(2014•重庆)重庆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蛋奶工程”和“爱心午餐”,努力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某校3.(2分)(2014•重庆)最近新闻报道,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C D.8.(2分)(2014•重庆)“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9.(2分)(2014•重庆)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11.(2分)(2014•重庆)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12.(2分)(2014•重庆)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13.(2分)(2014•重庆)某矿物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若要检验其中含MgSO4,需要的试剂之一是()16.(2分)(2014•重庆)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0分)17.(2分)(2014•重庆)用化学符号填空:(1)预防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Ca.(2)4个硫酸根离子4SO42﹣.18.(3分)(2014•重庆)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2)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填“得到”或“失去”).(3)如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D(填序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9.(4分)(2014•重庆)我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西沙开钻,标志着我国能源开发迈上新台阶.(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2)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去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承担发射任务的长三乙火箭第三子级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根据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之一是C(填序号)A.氢气便于贮存和运输B.氢气资源丰富C.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D.获得氢气成本低.22H20.(4分)(2014•重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1)人类向大自然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写出高温下一氧化碳把铁从赤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2)锰(Mn)钢属于铁合金,可用于制造钢轨.取少量锰钢碎屑加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浸泡以后烧杯底部剩有固体,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或碳).已知锰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如果用实验比较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所给试剂组能够达到目的是C(填序号).A.Fe、Mn、40%H2SO4溶液B.Fe、Mn、MgSO4溶液C.Fe、Mn、ZnSO4溶液D.Cu、FeSO4溶液、MnSO4溶液.+3CO+3CO3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温度.(2)20℃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KNO3溶液.(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B(填序号).A.0℃~20℃B.20℃~40℃C.40℃~60℃D.60℃~80℃22.(4分)(2014•重庆)某同学为了绘制“叶脉书签”,用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配制了浸泡树叶的混合溶液,A、B的溶液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存在如下关系:(1)反应③中的白色沉淀是CaCO3,则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2)A的名称是氢氧化钠;B的化学式可以是Na2CO3.(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SO4=Cu(OH)2↓+Na2SO4.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23.(5分)(2014•重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2)C是进行过滤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3)若选用D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①(填“①”或“②”)端进入.若D装置中盛有NaOH溶液,则可以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4)向装置A、B中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用到的同一种试剂是MnO2(写化学式),该试剂的作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24.(6分)(2014•重庆)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A(填序号).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2)用盐酸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HCl+NaOH=NaCl+H2O,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B(填序号).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7分)25.(7分)(2014•重庆)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学习小组为了验证附近氯碱化工厂产生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1)到工厂采集了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100g.Na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2)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浓硫酸配制200g24.5%的稀硫酸,计算所取浓硫酸的体积(计算结果取整数).(3)进行中和测定,向采集到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所配制的稀硫酸,并不断测定溶液的pH值,当pH=7时,消耗稀硫酸160g.通过计算判断此时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素的质量分数为:==。

202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A卷)及答案

202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A卷)及答案

重庆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试题(A 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习总书记对重庆的嘱托。

下列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A. 开发新技术新能源B. 继续推进长江禁渔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D. 生活垃圾露天焚烧2. 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

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扫地B. 生火C. 摘菜D. 提水3. 空气成分中含量多且可用作保护气的是A. 2NB. 2OC. 稀有气体D. 2CO 4. 医生建议王奶奶补充蛋白质,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A 菜粥 B. 油条 C. 鸡肉 D. 水果5. “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火箭用到了无污染的高能燃料。

该燃料最有可能是A. 液氢B. 液氧C. 酒精D. 石油6. 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的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A .长颈漏斗B.蒸发皿.C.烧杯D.酒精灯A. AB. BC. CD. D7. 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加油站、面粉厂应严禁烟火B. 浓硫酸溅上皮肤后立即用食醋冲洗C. 霉变花生洗净和煮熟后仍不宜食用D. 天然气泄漏时先开窗通风后,再开灯检查5SO 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8. “微粒观”是一种化学观念,在化学符号23A. 2B. 3C. 4D. 5C H O)为艾草的一种成分,9. 中医认为艾草具有抗菌消炎、镇定止咳等功效。

蓝桉醇(1526下列对蓝桉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种氧化物B. 由三种元素组成C. 由42个原子构成D. 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As S,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10. 雄黄酒可以驱逐蛇和害虫,雄黄的主要成分为44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醇可作为雄黄的溶剂B. 两种元素都为非金属元素C. 砷原子的质量为74.92D. 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11. 海水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关于海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海水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 海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绝大多数C 蒸馏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淡水D. 相同条件下海水的导电能力比纯水弱12. 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

重庆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卷.doc

重庆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卷.doc

首发:2014重庆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B卷)-中考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课程特色: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

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

适合学员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课程特色: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题为引导进行学习。

适合学员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全面,想稳固提高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文言文必考140字》课程特色:全面地检测与分析学生考试丢分的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问题在哪,并且怎样改,通过思维训练,加以解决,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凭借一张知识地图,去解决所有的语文阅读写作问题。

适合学员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成绩稳步提高的初中生赠送《学生优秀作品及点评指导(2.0版)》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第二节:说明文专题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该课程两个重心:一是各类题型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分析,特别是易错点的点评;另一个方面是对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的训练。

适合学员阅读能力迅速提升的5—7级学生赠送《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小学版)第二节:说明文专题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往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A卷

往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A卷

往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13•重庆)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拉面条B.磨豆浆C.切黄瓜D.酿米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拉面条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磨豆浆只是磨碎提取汁液和营养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切黄瓜只是将黄瓜切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酿米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2分)(2013•重庆)人处于紧张状态时,维生素的消耗会增加,因此考试期间应多补充的食物是()A.馒头B.蔬菜C.啤酒D.植物油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人处于紧张状态时,维生素的消耗会增加,因此考试期间应多补充的食物应是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C、啤酒中富含酒精、麦芽糖,麦芽糖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D、植物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2分)(2013•重庆)空气中含有的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 CO2 B. O2 C. N2 D. Ne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抓住氧化物的特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CO2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B、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C、N2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D、Ne是由氦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为:A.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的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如果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4.(2分)(2013•重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食盐水B.矿泉水C.蒸馏水D.冰汽水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所以不属于溶液,故C正确;D、冰汽水是混合物,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2分)(2013•重庆)制作下列仪器时,要用到合成材料的是()A.蒸发皿B.胶头滴管C.燃烧匙D.集气瓶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A、蒸发皿是用瓷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胶头滴管是用合成橡胶和玻璃制成的,其中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C、燃烧匙是用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集气瓶是用玻璃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6.(2分)(2013•重庆)小明家种的小麦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缺乏氮、磷两种元素,应立即施用的肥料是()A.CO (NH2)2B.NH4HCO3C.NH4H2PO4D.KNO3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小明家种的小麦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缺乏氮、磷两种元素,所以肥料中必须含有氮和磷两种营养素.解答:解:A、CO (NH2)2中只含有营养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B、NH4HCO3中只含有营养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C、NH4H2PO4既含有氮元素又含有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正确;D、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没有磷元素,故D错.故选C.点评: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7.(2分)(2013•重庆)用下列矿石冶炼金属时,排放的废气容易引起酸雨的是()A.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B.赤铁矿(主要成分Fe203)C.磁铁矿(主要成分Fe304)D.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根据矿石冶炼金属时排放的废气容易引起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有硫元素,在冶炼铁时会生成二氧化硫,排放的废气容易引起酸雨,故选项符合题意.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主要成分中不含有硫元素,排放的废气不易形成酸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304,主要成分中不含有硫元素,排放的废气不易形成酸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Al2O3,主要成分中不含有硫元素,排放的废气不易形成酸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酸雨的形成的原因、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2013•重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微粒是不断运动的;D、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描述错误;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正确;C、分子和原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D、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故选A.点评:了解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质子、中子)构成,原子的定义,及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才能正确解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9.(2分)(2013•重庆)某班同学在对CO 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A. CO2可以使人窒息B. CO2可以作气体肥料C. 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CO2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解答:解:A、CO2可以使人窒主要体现了CO2的过.A不符合题意;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主要体现了CO2的功.B不符合题意;C、CO2的量过多时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主要体现了CO2的过,但CO2还具有保持大气相对稳定的作用主要体现了CO2的功.故C符合题意;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是体现了CO2的功.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但是要求在日常生活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提倡低碳生活,本题重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10.(2分)(2013•重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虽然有毒但也可以用作防腐剂.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 +5 B. +3 C. +1 D.﹣3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酸钠(Na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1.(2分)(2013•重庆)精美的雕花玻璃可以通过氢氟酸(HF)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制成.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X↑+2H2O,则X的化学式为()A. F2 B. O2 C. SiH4 D. SiF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与种类不发生改变进行运算和判断.解答:解:在化学反应SiO2+4HF=X↑+2H2O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不变.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氟原子、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除X外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每个X分子中应该有4个氟原子和1个硅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SiF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原子守恒的方法来解答,明确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是解答的关键.12.(2分)(2013•重庆)如图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厕所清洁剂B.橘子汁C.食盐水D.炉具清洁剂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分析,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可以据此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来解答.解答:解:根据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可以知道该溶液显碱性,其溶液的pH>7;A、从图看,厕所清洁剂的pH小于7,故错误;B、从图看,橘子汁的pH小于7,故错误;C、从图看,食盐水的pH等于7,故错误;D、从图看,炉具清洁剂的pH大于7,故正确;故选D.点评:知道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而显示的不同颜色,并能够熟练的应用,同时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且pH 越大碱性越强.13.(2分)(2013•重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描述的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用途不相符的是()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登山和潜水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故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登山和潜水,而不是利用了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化学常考的题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2分)(2013•重庆)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CO B. CO2 C. O2 D. CuO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碳和一氧化碳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B、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2分)(2013•重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都不可能用到的装置是()A.B.C.D.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各自的发生装置,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通过对比作出选择.解答:解: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所以都可以向上排空气法、C;而D装置适合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适合;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选择,关键是明确反应的原理及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2分)16.(3分)(2013•重庆)用下列粒子的序号填空.①2N ②Cl﹣③H2 ④表示分子的是③,表示离子的是②,表示金属原子的是④.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①2N表示2个氮原子;②Cl﹣表示氯离子;③H2表示氢分子;④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的质子数,质子数为11的元素为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表示分子的是③,表示离子的是②,表示金属原子的是④;故答案为:③;②;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7.(4分)(2013•重庆)水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1)知道了水的微观结构.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 A (填序号).(2)了解了水的宏观组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 .(3)认识了水的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①水中通直流电2H2O2H2↑+O2↑②水与生石灰反应CaO+H2O═Ca(OH)2.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据此结合图示进行判断;(2)据水的化学式计算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熟石灰,据此书写方程式.解答:解:((1)A可表示出一个水分子的构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水的化学式是H2O,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11.1%;(3)①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是:2H2O2H2↑+O2↑;②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熟石灰,方程式是CaO+H2O═Ca(OH)2;故答案为:(1)A;(2)11.1%;(3)①2H2O2H2↑+O2↑;②CaO+H2O═Ca(OH)2.点评:本题考查知识难度不大,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明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据反应原理正确的书写方程式即可顺利解答.18.(5分)(2013•重庆)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和日常生活等领域.(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黄铜(含铜和锌)、生铁都属于合金.(2)将黄铜和生铁分别放人足量的稀盐酸中,浸泡后都有残留固体,其中一种固体一定含铜,另一种固体一定含碳.(3)生铁浸泡在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黄铜和生铁的组成分析解答;(2)根据黄铜和生铁的组成及氢前金属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碳不与盐酸反应分析解答;(3)据铁和盐酸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并据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解答:解:(1)黄铜(含铜和锌)、生铁含铁与碳,二者均属于合金;(2)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故放入质量稀盐酸反应后剩余;生铁中的碳与酸不反应,故剩余;(3)生铁中的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合金;(2)铜;碳;(3)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点评: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断、合金的相关知识,才能依据题意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答.19.(3分)(2013•重庆)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人相同深度的热水中.(1)燃烧的是 a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B (填序号).A.温度降低B.氧气耗尽白磷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P2O5(填化学式)进人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2)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写出化学式.解答:解:(1)a处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与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由于试管内的氧气的量少,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2)由于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所以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P2O5进人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故答为:(1)a,B;(2)P2O5.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燃烧的条件和五氧化二磷有毒能污染空气即可回答.20.(3分)(2013•重庆)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人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I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 a (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2)图2中, 乙(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B (填序号).A.溶液的浓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解度.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2)由图示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小,所以再根据t2℃时,溶解度小的是a的溶解度曲线;(3)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会析出晶体回答本题.解答:解:(1)由图1可知a物质有不溶解的,说明达到了饱和状态;(2)由图示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小,所以再根据t2℃时,溶解度小的是a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3)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答案为:(1)a;(2)乙;(3)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饱和溶液判断方法:有固体溶质不溶物一定是饱和,没有不溶物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知道溶解度大小的判断方法:饱和溶液不管是降温还是升温,只要溶解度变小,就会析出晶体,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21.(4分)(2013•重庆)某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下列部分药品进行实验.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硫酸铜溶液③稀盐酸④硝酸钾溶液(1)为了验证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某同学选择了①和③.你认为除上述四种药品外,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2)选择①②(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其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3)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 C (填序号).A.锌与稀硫酸反应 B.天然气燃烧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过氧化氢分解.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的现象,应该借助指示剂进行解答;(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解答;(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的现象,应该借助指示剂,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故填:紫色石蕊试液;(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其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故填:①②;2NaOH+CuSO4=Cu(OH)2↓+Na2SO4;(3)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且有气体生成.故填:C.点评:此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酸、碱、盐的性质,要加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22.(6分)(2013•重庆)以下是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需要计算粗盐的产率)实验活动中的部分操作.(1)仪器a的名称是漏斗.(2)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A (填序号).(3)A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氯化钠加快溶解.如果B中的滤液仍然浑浊,就应该检查处理后再过滤一次.D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玻璃棒的用途很广泛;如果达不到实验目的时,要检查原因;蒸发结晶操作时,不能把水蒸干后停止加热.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漏斗.故填:漏斗.(2)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溶解.故填:A.(3)A中玻璃棒搅拌时,能够加快氯化钠的溶解.故填:加快溶解.如果B中的滤液仍然浑浊,就要检查原因,分析可能情况,例如滤纸是否破损,下面的烧杯是否洁净等,检查处理后再过滤.故填:检查处理后再过滤一次.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故填:较多固体.点评:本题考查了过滤方面的知识,比较容易,是中考中经常考查的题目,正确解答的关键是熟记教材内容.23.(6分)(2013•重庆)某班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014年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

2014年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

重庆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试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14年重庆B,1题,2分)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A. 南极冰川融化B. 江河沙石迁移C. 地下石油形成D. 天上云雨转换2. (1014年重庆B,2题,2分)某初三年级的同学正在筹备毕业晚会,预定有以下饮料,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 啤酒B. 酸奶C. 矿泉水D.可口可乐3. (1014年重庆B,3题,2分)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称为“五金”,“五金”中最不活泼的金属是()A. 金B. 铜C. 铁D.锡4. (1014年重庆B,4题,2分)“水培”是一种室内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

配制菠菜营养液时需要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 H2OB. (NH4)2 SO4C.KH2PO4D.Ca (NO3)25. (1014年重庆B,5题,2分)下列气体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氮气D. 空气6. (1014年重庆B,6题,2分)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7. (1014年重庆,7题,2分)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①燃烧热值高②原料资源丰富③储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④燃烧产物无污染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8. (1014年重庆B,8题,2分)学习化学以后,大家学会了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 “过滤”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 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D. 胃酸过多的患者可以服用含Al(OH)3的药剂9. (1014年重庆B,9题,2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2014年“中国水周”的宣传口号之一。

[初中化学]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人教版

[初中化学]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人教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3.(2分)2013年12月以来我国25个省份、104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重庆市加强了对空气质量的检测,下列没有被计入重庆市空气污染指B8.(2分)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2分)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R═2Na2CO3+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11.(2分)2014年将要上映的小时代3最终结局大部分人死于一场大火,这场火灾是取材于2010 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的真实事件,该大火导致58人遇难,7013.(2分)2013年12月14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车成功登陆月球.月球上存在着铁、金、银等多种金属颗粒.若将铁、金(Au)、银混合金属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15.(2分)(2011•盐城)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共34分)17.(4分)用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氢原子2H(2)+2价的铁元素(3)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CO2(4)酒精灯中所用的燃料C2H5OH.;;18.(5分)2013年11月22日黄岛输油管因管线腐蚀严重,石油泄漏遇到明火引起爆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石油、煤和天然气常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2)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司全力参与扑救,他们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主要的化学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该事故还引发了严重的海面污染.“碳海绵”是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ABC(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使用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22CO19.(4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1)在氯化氢、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氯化氢(2)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甲图中x的数值是20,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是指元素”).20.(3分)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图所示:(1)图中①炭罐对应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吸附作用(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D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B.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3)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ACA.氢气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B.水的蒸发C.水的电解D.水的净化.21.(6分)向分别装有50g水的A、B、C烧杯中加入10g、20g、30g的K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1)烧杯A、B、C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2)图二中当温度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中甲(选填“甲”或“乙”)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3)若要从混有少量乙的溶液中得到较为纯净的甲,提纯甲应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升高温度(4)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甲>乙(填“>”、“<”或“=”).(5)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C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22.(5分)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己略去):(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C CO(2)在①②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④③(填序号)(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C2Cu+CO2↑.2CuO+C2Cu+CO23.(7分)金属随处可见,研究金属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属.(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C(填字母序号).(2)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甲车间做了如下实验:①金属B是铜②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H2SO4=MgSO4+H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3)乙车间为回收金属,在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含有阳离子是Zn2+、Cu2+、Mg2+(填化学符号)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4分)24.(13分)巴蜀80周年校庆,社团开放日,化学社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1)请写出仪器名称a铁架台b酒精灯(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或B(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C(3)如图E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4)若装置A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宣采取的措施有①③(填序号)①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②将长颈漏斗换成针筒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③加热反应物④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5)同学用图中A、F、G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相关性质.F装置中反应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G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5.(11分)热播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几个家庭来到了零下十多度的东北雪乡.因为天气严寒,大家使出了取暖绝招(1)成员们的床铺采用了当地的燃煤烧火炕的方式取暖,但是如果室内通风不好,氧气不足,炭不充分燃烧会造成煤气中毒,请写出炭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22CO(2)林志颖和他家小朋友用起了暖宝宝.图1是它的外包装的图片.该“暖宝宝”中发热剂是铁粉、活性炭和少量氯化钠.暖宝宝的原理是铁粉接触到空气发生缓慢氧化从而放出热量(填“放出”或“吸收”),原因是铁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物质共同反应而生成铁锈.(3)同学们为了探究暖宝宝的成分,将未使用过的暖宝宝袋内物质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是FeSO4、NaCl、H2SO4(填化学式)(4)学了炼铁原理后,呜人同学想到暖宝宝使用后的主要成分中有氧化铁,于是想用此原理测定该暖宝宝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于是他取M克样品,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最终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CO②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验证二氧化碳的生成③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分别是:Ⅰ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Ⅱ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Ⅲ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B装置的溶液中④最后通过称量,发现B装置增重了N克,则通过计算可以算出氧化铁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100%.322CO32Fe+3CO32Fe+3CO氧化铁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100%23④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26.(3分)(2013•东莞一模)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某些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如油炸食品中常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NO).(1)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1.(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4.(3)卫生部建议,每天丙烯酰胺的摄入量不多于1 μg/kg×体重(kg).50g珍珍牌薯片中含丙烯酰胺150 μg.若你的体重为50kg,你每天最多吃这种薯片16.67g.×27.(7分)初三化学实验课上,金叹同学用化学方法探究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他将11.4g 钢样品(只含有Fe和C)和20.0g稀盐酸(足量)放入质量为120.0g烧杯中.在化学反应(1)求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2)根据计算请算出该钢样中铁的质量是多少克?=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