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联赏析合集(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联赏析合集(一)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清朝有个宰相张英,平时喜欢对联,很有一些文才。
有一次,他到民间微服私访,碰上那里的农民用稻草捆秧,一位农民要张英对对子,其上联是:
稻草捆秧父抱子
这上联妙在前半句“稻草捆秧”是写了眼前实景,下半句以“父抱子”来作比,以“稻”喻“父”,以待插之“秧”喻“子”,颇为生动传神。
张英在田头想了好久也没有对出下联,回家后他和夫人谈起此事,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
他的话正好被一个侍女听见了,张英问她笑什么,她笑道:这有什么难对的,下联就是:
竹篮装笋母怀儿
这下联对得工整巧妙,和上联一样暗含几层比喻,而且和上联意境相合,堪称绝对。
张英连连点头称赞。
莲子(怜子)心中苦
梨儿(离儿)腹内酸
相传这副对联是金圣叹临死之前所作。
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被朝廷下令处死,金圣叹的儿子来送行。
才思敏捷的金圣叹,临刑时,见到悲痛的儿子,于是说,我出个对联你来对:莲子(怜子)心中苦。
儿子此时哪有心情对对子。
金圣叹于是自己对出下联:梨儿(离儿)腹内酸。
旁听者,无不动容。
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
这副生死诀别对,出神入化,字字珠玑,一语双关,对仗严谨,可谓出神入化,撼人心魄。
一担重泥拦子路,两岸夫子笑颜回。
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伯虎有一天出门去田埂上赏景,见到一个农
夫挑着担泥迎面走来,由于田埂窄,只有一人让开路,另一人才能通过。
那么谁来让路呢?农夫就说,你要是能对出我的上联,我就给你让路,不然就你给我让路。
上联是“一担重泥拦子路”,意思极为明白,我担了一担泥拦住了您的去路,然而“重泥”谐音“仲尼”,即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学生。
因子路性情鲁莽,孔子经常提点敲打他,可见上联中还暗含这一层意思。
唐伯虎一时对不上,只好让路。
后来唐伯虎外出访友,遇见一群纤夫说说笑笑回家,突发灵感,遂对出下联“两岸夫子笑颜回”。
仍用谐音双关,夫子可指纤夫,因此表面说纤夫们笑逐颜开回家,但夫子也可指孔子,颜回亦是孔子弟子,孔子对颜回多有称赞,下联还隐含这一意思。
这一副对联中,既有同音同形谐音的“子路”“颜回”“夫子”,也有同音(或近音)异形谐音的“重泥”。
含义双关,颇有乐趣。
谐音在汉语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艺术,谐音对只是其一种表现形式。
事实上,谐音看似简单,实际并不简单。
要理解汉语中的谐音,不仅需要对汉语词义有所了解并掌握,更需要透彻地了解中华文化,包括历史地理、文学传统、民族风俗。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于谦小时候,被称为神童,14岁赶考,碰巧主考官也叫虞谦。
考前点名,主考连叫三次“于谦”,于谦不应答。
主考问为何不答?于谦说:“小生与主考同名,故不敢答。
”
主考顺口出了上联来宽劝于谦: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三个历史上名字都叫无忌的人物排出,告诉于谦,他们都没有忌讳,你也不必有。
于谦一听,从容答对: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
一天,家中来了客人。
此时窗外正
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云:“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冻”字拆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十分巧妙。
这时,只见他从屋里抱出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人说:“请各位指教,我的下联对出来了。
”他见客人纳闷,补充说,刚才对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客人赞不绝口。
“切”字拆开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开是“八”、“刀”。
此联巧妙运用拆字,又富于生活情趣。
莫言路遥遇秋雨
白石悲鸿临风眠
初看此联,便被吸引,莫言、路遥、(余)秋雨皆是作家,
根据上联的意境,可以想象出,文人墨客,跋山涉水,路途遥远又遇风雨的情境。
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都是国画大师,
在路上,虽遇到险阻,也要有随遇而安倚白石之豁达,怜悯感恩之心,风雨俱来,行到半途,也可临风而眠,宠辱不惊!
两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据说这副对联为纪晓岚所对。
一次,纪晓岚乘船而行,遇一船与他并头而行,船上一个武夫人物出了一副对联后,拉帆快行,扬长而去,这副对联就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纪晓岚马上明白了 , 这是借用鲁肃和樊哙两位古人的名字写的上联。
鲁肃为东吴文臣 , 樊哙却是汉刘邦手下的武将 , 以此嘲笑文不如武。
纪晓岚苦思冥想之后,对出下联:
八音齐奏 , 笛清怎比箫和
笛清、箫合与狄青、箫何是谐音 , 而且也是一文一武。
只是文官萧何能运筹帷握之内 , 决胜千里之外。
以此显示文官的作用之大。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相传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
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两人聪明过人,能诗善对。
一天,爱才好文的女皇帝武则天,传旨面试女神童。
武后一见她们,十分喜欢,当她们来到佛祖殿御河岸边,见一和尚正在河里摘荷花。
武后对姐姐说:“朕以此为题出一联你对。
”随即吟道: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此联连用“河、荷、和、何”四个谐音字,难度不小。
那姐妹举目四眺,忽闻优乐堂琴弦切切,歌声袅袅。
因即对道:
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此联亦用“情、琴、清、青”四个谐音字,切情切景。
武后闻之甚喜。
济公对秦桧
相传有一天,济公和尚去见秦桧。
秦桧就出了一个上联来让济公来对:酉卒是个醉,目垂是个睡,济公僧怀抱酒坛古庙躺,不知是醉是睡?
正好秦桧的妻子正在院子里散步,济公用看了看肚大腰肥的秦夫人,说出下联:月长是个胀,月半是个胖,秦夫人怀抱大肚满院逛,不知是胀是胖?
秦桧当下气得直哆嗦,济公却摇着蒲扇走了。
点评:这是民间故事的一种类型,以主人公的聪明来贬低丑恶,只是故事里的对联往往很粗糙。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
杭州知府听人称徐文长为“天下才子”,并派人将他找来,洋洋得意地吟出此上联,命他应对。
徐文长听后,并不答言,只是向知府举起一只手,摇了摇。
知府以为徐对不出,并问道:“你为何不对?”徐文长答道:“你是口出上联,我是手对下联,扬起手掌,就是说‘一掌平平,五
指两短三长’。
”徐文长如此解释,知府哑口无言。
水底日为天上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是北宋的名相,有一天,他和几个人在亭子上聊天。
这个亭子在水池边上,快到中午时分,太阳在水中倒映出来。
寇准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水底日为天上日
意思很简单明了,可大家一时谁也对不上。
正好杨大年来找寇准,大家让他来对下联。
杨大年思索半晌,看着寇大人眼睛,突然发现里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对出: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夸奖他:“好一个大年,真是绝顶聪明!”
三强韩魏赵
九章勾股弦
1953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吕淑湘等人。
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
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
“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
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
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这是一副精彩的同旁对,每一个字的偏旁都是一样,且意思通顺。
鹦鹉能言难似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才思敏捷,一天,太守在席上出对: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皆不能答,太守把这句话写屏风上,王禹偁在下面写上:蜘蛛虽巧不如蚕。
太守感叹道:真是满腹经纶呀!于是,太守与王禹偁结为好友。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有位著名中医老先生,最喜欢用中药名作对联。
一天,一位客人来访,看到院子里的丛竹,赞叹道:烦暑最宜淡竹叶,
老医生立刻答道:伤寒尤妙小柴胡。
进屋坐定后,客人又说: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志。
老医生对答道: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蓯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联中全系中药名,对仗工整贴切,颇有风趣。
廿日小孩岂称大
三两木头不成官
唐代的莫宣卿,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他17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因此被称为神童。
有一个姓梁的知县,想见识见识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
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礼貌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
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莫宣卿回答:“是,大人。
”知县一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廿日小孩岂称大
这是将“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齐为“莫”。
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干吗奚落我呢?就对了个下联:三两木头不成官
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刃”(商业上对“两”的俗
写)、“木”。
知县由此明白这个小孩确实聪明,逢人便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
这副对联,上下联意境相通,上联讲人生困境,下联讲消解的法门。
字面人物又两两相对,各有出典,可谓佳联!
看似平平淡淡的一个上联,其实倒是讲的一种人生状态,人生遇到困境是常态,因为人生在世,困锁自己的条条框框太多了,不得志的人就像鸟儿关在笼中,关闭了羽翼,不能展翅高飞。
问题是其中的关羽和张飞又是“三国'概念里很重要的两个人物。
关羽,除了是人名,又有被关闭了羽毛的意思,张飞,除了是人名,又有张开翅膀,展翅高飞的意思。
简单字面意思已是难对,更加上简单的语句之中,又深含着人生道理。
下联字面意思上,讲的是人生在世的为人处世方法,
悟空当然也是佛家用语,指的是谓了然于一切事物由各种条件和合而生,虚幻不实,变灭不常。
而八戒和悟空又分别是西游中的一对师兄弟,结合字面,结合意境,这个下联就妥当得多。
人生在世,可不就是个修行的过程,既要遵行戒律,又要了悟变灭不常。
悟空的境界比八戒更高一层,是最终意义的消解。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不得不说,这副对联很有深度。
“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字。
是啊,水无两点难结冰,一撇一捺才是人!
“人” 字两笔:
一笔写得到,一笔写失去。
人生在世,没有永久的得到,也不会永远失去。
得失总是相伴而行的。
你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得失之间,莫要太过计较。
一笔写过去,一笔写将来。
仿佛就是一眨眼,人生已过半。
前方是向往的将来,回首是昨天的记忆,而今天就在脚下。
昨天已回不去,明天依然未知,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今天。
一笔写快乐,一笔写忧愁。
有快乐就会有忧愁,两者是相对的。
忧愁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宝贵经历。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不会遗憾在这世上走一遭。
一笔写自己,一笔写爱人。
一生之中,若遇到一人携手白头,是件多么温暖而美好的事情。
感情之所以被歌颂,就是因为它的不容易得到,如果你已有幸得到,且行且珍惜。
一笔写顺境,一笔写逆境。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也没有满布荆棘的人生路,有逆境就会有顺境。
只有咬牙坚持了,才能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笔写朋友,一笔写对手。
人生难得有好友,人生也难得有对手。
有时候对手才是最了解你的那个人,不要抱怨对手的强大,因为只有强大的对手才能让你更强大。
一笔写执着,一笔写放下。
很多事情是你坚持之后得到的,苦尽甘来的会让你更懂得珍惜。
但是你也要明白有些事情却是无结果的,努力过就够了,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纠结就不苦了;看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生大智。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
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
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但是将“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贴合出联要求,又采用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宠,借景抒情,极尽其曲意奉承之能事,亦显其聪慧机敏之才。
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度自绝人
俗话说:春风不入驴耳,愚人不听人劝。
人人都有个“自我”的囚笼,自以为是,执迷不悟。
有人说,现在的人往往是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
河南洛阳白马寺的后殿门上有一副对联,“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
雨水自天而降,滋养大地上的生灵,但是无法滋润没有根的草,同样,佛法普度众生,但是对于油盐不进的人也无法发挥作用。
事物发展需要“内因”和“外缘”,只有“外缘”,“内因”不起作用,是无济于事的,就像一块石头埋在地里,就算再合适的温度、湿度,再充分的阳光、雨水,也不会生根发芽。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
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此联是曾国藩的夫子之道,也是给部下立的规矩,对下关心百姓,对上忠于君王。
作为封建官吏,实在难能可贵。
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洞中洞隐龙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鸡山。
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样也对不出下联来。
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碰到一位白发老者,秀才于是向老者请教。
老者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
'秀才问老者可有佳对?老者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
'说罢,念道: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一日,佛印对东坡大谈佛事,躺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见佛印把佛法说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这位和尚一“默”,遂题一上联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给苏东坡。
东坡接过一看便朗声大笑,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东坡把上联交给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对出了下联: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是一副“析字联”,对得十分巧妙。
(析字联是指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联)
八刀分米粉
千里重(中)金锺
秀才进京赶考,盘缠用尽,店老板要他对出联就可以免费,见秀才吃的是米粉,出:
八刀分米粉
秀才对:
千里重(中)金锺
这是一副拆字谜,中金锺是上榜之意,锺是钟的古体。
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对联不吉利就没人揭了。
第二天凌晨,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为: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被乡亲邻居们夸赞为神童。
于是,苏轼难免有点志得意满,就随手写了一副对联“遍识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还将它张贴在书房门口。
有一次,一个老人来家里作客,看到了门上的对联,就从袖筒中抽出一本书向苏轼讨教。
小苏轼打开一看,竟是一本先秦古书,小苏轼就被难住。
别说读了,连里面的字,都有好多是不认识的。
苏轼羞愧难当,明白了学海无涯的道理。
老人走后,苏轼拿出笔墨在书房门口的那副对联上,各添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自此以后,苏轼日日以此联自勉。
不仅博览群书,还自创“八面受敌”读书法,教诲后世无数读书人。
闲看门中月
思耕心上田
清朝有个小学童叫史致俨,他九岁那年去县里参加考试?考官叫他试试对对子,出的上联是:闲看门中月
“闲”,是“闲”的繁体字。
是说,坐在院里,悠闲地从院门里看着那亮晶晶的月亮。
这还是个拆字联,“闲”字可以拆成“门”[门]和“月”,“月”正好在“门”里。
上联从意思到文字技巧,都挺不错。
史致俨稍微一琢磨,马上对了一句:思耕心上田。
解缙小时家贫,家对地主的一片竹林,
于是作了副对联:
门对千杆竹,家藏万卷书
地主不爽,把竹子砍短,解缙又改成:
门对千杆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地主更不爽,把竹子全砍了,解缙又改:
门对千杆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
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
仗势借酒醉出言道: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
一过手,再过手,
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
前掌后门,后掌前门,
千磕头,万磕头,
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
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
明代程敏政极有才华,
十多岁即被荐入京。
宰相李贤欲招之为婿,
便在一次宴会时手指案上的果品对程说: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明白李的心意,便答道:
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于是决定把女儿许配给程。
清初,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
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
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针锋相对答一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
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蜀中才子李调元,乾隆年间中进士后任广东学政。
上任不多久,当地的文人墨客邀他郊游。
看见一崖上刻有“半边上”三个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一行字,曰: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同行者解释说,这是宋朝苏东坡学士、黄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时,佛印为苏东坡出了上联,苏东坡对不上,只好请黄山谷将此上联刻碑于此,以示自仰,兼求下联。
李调元笑着说:“这下联,苏学士早已对好。
”众人惶惑不解。
他接着说:“其实,苏学士请黄山谷写字刻碑与此,正是为了联对,这叫意对。
”接着书出了下联: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众人听后,觉得无可非议,连声赞叹。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
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
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
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友人道:一般。
之后,念了上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晓岚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友人听后,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