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选择题
1.把一杯水放在刚性绝热箱内,若以箱内热水及空气为系统,则该系统为()。

A.敞开系统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绝热系统
2.有关状态函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状态确定,状态函数的值都确定
B.从一始态经任一循环再回到同一始态,状态函数的值不变
C.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
D.所有状态函数的绝对值都无法确定
4.当系统向环境传递热量时,系统的热力学能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一定规律
5.一封闭系统从A态出发,经一循环过程后回到A态,则下列()的值为零。

A. Q
B.W
C.Q +W
D.Q-W
6.热力学第一定律以下式表达时d U =δQ-p d V,其适用条件为()。

A.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B.无非体积功的封闭系统的可逆过程或恒压过程
C.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D.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
7.有关盖斯定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直接结果
B.它的内容表明化学反应的Q p 或Q V 是状态函数
C.用它进行热化学计算必须具有恒容或恒压、无非体积功条件
D.用它使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线性组合,可以计算某些无法测定的反应热
8.在绝热刚弹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则()。

A.Q > 0,W > 0,ΔU > 0
B.Q = 0,W = 0,ΔU > 0
C.Q = 0,W = 0,ΔU = 0
D.Q < 0,W > 0,ΔU < 0
9.将某气体分装在一汽缸的两个气室内,两气室之间有隔板相隔开,左室的气体为0.02dm3、273K、p,右室中气体为0.03dm3、363K、3p,现将隔板抽掉,以整个汽缸中气体为系统,则此过程的功为()。

A.37.2 J
B.372 J
C. 0
D.237 J
10.1mol 理想气体经绝热可逆过程后,功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C V , m (T 2-T 1)
B.(p 2V 2-p 1V 1) / (γ-1)
C.C p, m (T 2-T 1)
D.nR (T 2-T 1)/ (γ-1) 12.实际气体节流膨胀后,下列那一组结论是正确的( ) 。

A.Q < 0, ΔH =0, Δp < 0
B.Q = 0, ΔH =0, ΔT < 0
C. Q = 0, ΔH < 0, Δp < 0
D.Q = 0, ΔH =0, Δp < 0
15.有一四壁导热容器,上部有一可移动的活塞,在该容器中同时放入锌粒和盐酸,发生化
学反应后活塞将上移一定距离,以锌粒和盐酸及其产物为系统,则( )。

A.Q < 0, W < 0, ΔU < 0 B.Q < 0, W = 0, ΔU < 0 C.Q = 0, W < 0, ΔU < 0 D.Q = 0, W < 0, ΔU = 0
16.1mol 373K、101.325kPa 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达到373K 、101.325kPa 下的水蒸气:(1)恒温可逆蒸发,(2)真空蒸发。

这两个过程功和热的关系为( )。

A.W 1< W 2,Q 1> Q 2 B.W 1> W 2,Q 1< Q 2 C.W 1=W 2,Q 1=Q 2 D.W 1< W 2,Q 1< Q 2
1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始态A (T 1、p 1、V 1)出发,分别经⑴等温可逆压缩;⑵绝热可逆压
缩到相同的体积V 2,设等温可逆压缩和绝热可逆压缩末态的压力分别p 2,p 2′,则有( )。

A.p 2 < p 2′
B.p 2 > p 2′
C.p 2 = p 2′
D.不能确定
18.1mol 液体苯在298K 时置于弹式量热计中完全燃烧,生成H 2O(l)和CO 2(g),同时放热
3264kJ ²mol -1,则其燃烧焓为( )kJ ²mol -1。

A.3268
B.–3264
C.3264
D. –3268
19.某一定温度、p 下,C(石墨) + O 2(g) = CO 2(g) 的反应热为r m H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r m
c m C )H H ∆=∆(,石墨$$
B.r m f m 2(CO ,g)H H ∆=∆$$
C.r m H ∆$=r m U ∆$
D.r m H ∆$>r m U ∆$
20.在等压下进行一个A + B = C 的反应,若r m H ∆<0 ,则该反应为( )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视手段而定
D.无放热也无吸热
21.298K ,100kPa 下,1mol H 2(g) 与0.5mol O 2(g) 反应生成1mol H 2O(l) 的过程中体积功为( )。

A.RT /2
B.-RT /2
C. 3RT /2
D.-3RT /2
22.反应2A+B →C 中,反应物A 从6mol 变到2mol ,则反应进度变为( )。

A.-1mol
B.-2mol
C.-4mol
D. 2mol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H = Q p ,所以只有恒压过程才有△H
B.只要是恒压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则有△H = Q
C.由△H = Q p 可知Q p 也是系统的状态函数
D. 对于封闭系统不作非体积功的恒压过程,其热量只决定于系统的始末态
25.298K ,100kPa 下,反应A(g) + 2B(g) → C(g),1mol A(g)与2mol B(g)完全反应的恒压反
应热为Δr H ,若只有50%的A 参加反应时,则此反应的恒容反应热Δr U 为( )。

A.Δr H /2 + RT B.Δr H /2 - RT
C.Δr H /2 + RT /2
D.Δr H /2 - RT /2
26.2
1
d T
p T H C T ∆=⎰适用
( )。

A.恒压过程
B. 无非体积功的恒压过程
C. 恒容过程
D.任何无非体积功的过程 27.过程方程式r r V p V p 2211=适用的条件是( )。

A.封闭系统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B.封闭系统理想气体绝热过程
C.封闭系统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D.封闭系统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28.下列各式不受理想气体条件限制的是( )。

A.r r V p V p 2211=
B.(/)/V p T p T ∂∂=-
C.B B
(g)p V Q Q RT n =+∑ D.ΔH =ΔU + p ΔV
29.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 )。

A.ΔU = Q V
B. W = nRT ln(p 2 / p 1)
C.ΔU = Q + W
D.ΔH = ΔU + p ΔV
30.某理想气体发生一绝热不可逆过程,下列关系式不成立的是( )。

A.pV γ= 常数
B. pV m =RT
C.21
d T p T
H C T ∆=⎰ D.2
1
d T V T W U C T =∆=⎰
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恒温可逆压缩过程,环境对系统作最大功
B.恒温可逆膨胀过程,系统对环境作最小功
C.恒温不可逆膨胀过程中,不可逆程度越大,系统对环境所作的功越少
D.恒温不可逆压缩时,不可逆程度越大,环境对系统作的功越少
32.对于理想气体,用定容热容C V 计算ΔU的适用范围为()。

A.只适用于无相变、无化学变化的恒压变温过程
B.只适用于无相变、无化学变化的恒容变温过程
C.适用于无相变、无化学变化、无非体积功的任意过程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3.对于2H2 +O2 = 2H2O反应,反应进度ξ=1mol 表示()。

A.有1mol 水生成
B. 完成了一个单位的化学反应
C. 完成了两个单位的化学反应
D. 指单位时间内生成了1mol水
34.对于反应进度,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进度与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无关
B. 对于指定反应,反应进度与物质的选择有关
C. 反应进度与反应完成的程度有关
D.反应进度与物质的量具有相同的量纲
35.燃烧热的定义是1mol 物质完全燃烧的热效应,那么对甲烷来说被氧化成的最终产物是()。

A.液态水、二氧化碳气体
B. 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
C. 冰、二氧化碳气体
D. 液态水、一氧化碳气体
36.基希霍夫定律的基本内容阐述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

A.压力的关系
B.体积的关系
C.温度的关系
D.热容的关系
39.在温度T时,反应C2H5OH (l) + 3O2(g) →2CO2 (g) + 3H2O(l)的△r H m与△r U m的关系为()。

A.△r H m >△r U m
B.△r H m <△r U m
C.△r H m =△r U m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1—6填> 或= )
1.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过程,ΔU0,ΔH0,Q0,W0。

4.273K ,101.325 kPa 下,1mol 冰融化为水,则Q ____0;W ____0;ΔU ____0;ΔH ___0。

5.一个绝热箱内装有浓硫酸和水,开始时中间用隔膜分开,弄破隔膜后水和浓硫酸混合,以水和硫酸为系统,则Q 0; W 0;ΔU 0 。

6.理想气体从相同始态分别经绝热可逆膨胀和绝热不可逆膨胀到达相同的终态压力,则终态的温度T 可逆____T 不可逆, 终态体积V 可逆____V 不可逆, 过程的焓变ΔH 可逆____ΔH 不可逆。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填空题
1. 在高温热源T 1和低温热源T 2之间的卡诺循环, 其热温熵之和(
)12
12
Q Q T T +=__ _。

循环过程的热级效率(
)η=。

2. 任一不可逆循环过程的热温熵之和,可以表示为()0Q T δ⎛⎫

⎝⎭⎰ 不可逆。

3. 在绝热密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此过程的()sys 0S ∆;()amb
0S ∆。

4. 系统经可逆循环后,S ∆ 0, 经不可逆循环后S ∆ 0。

(填>,=,<)。

5. 某一系统在与环境300K 大热源接触下经历一不可逆循环过程,系统从环境得到10kJ 的功,则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Q =;()sys S ∆=;()amb S ∆= 6.下列过程的△U 、△H 、△S 、△G 何者为零 ⑴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
⑵ H 2(g )和Cl 2(g )在绝热的刚性容器中反应生成HCl (g )的过程 ; ⑶ 在0 ℃、101.325 kPa 下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 。

⑷ 一定量真实气体绝热可逆膨胀过程 。

⑸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 。

7. 一定量理想气体与300K 大热源接触做等温膨胀,吸热Q =600kJ,对外所做功为可逆功的40%,则系统的熵变()S ∆=。

8. 1 mol O 2(p 1,V 1,T 1)和1 mol N 2(p 1,V 1,T 1)混合后,总压为2 p 1,总体积为V 1,温度为T 1,此过程的△S 0(填>,<或=,O 2和N 2均可看作理想气体)。

10. 根据 d G =-S d T+V d p 可知任一化学反应的
(1)r m ΔT G p ⎛⎫
∂=
⎪∂⎝⎭ ;
(2)r m ΔP
G T ∂⎛⎫
= ⎪∂⎝⎭ ;
(3)r m ΔP
V T ∂⎛⎫
=
⎪∂⎝⎭ 。

11. 某理想气体在500 K 、100 kPa 时,其m T
S p ⎛⎫
∂=
⎪∂⎝⎭ (要求填入具体数值和单位)。

12. 任一化学反应的()r m p
S T ⎛⎫
∂∆= ⎪∂⎝⎭$
,因此一定温度范围内化学反应的r m
S ∆$
不随温度变化的条件是 。

13. 一定量理想气体,恒温条件下熵随体积的变化率()T
S dV ∂⎛⎫
=
⎪⎝⎭;一定量范德华气体,恒
温条件下熵随体积的变化率()T
S V ∂⎛⎫
=
⎪∂⎝⎭。

14. 1 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由始态370 K 、100 kPa 分别经①等压过程;②等容过程;加热到
473 K ,则①、②两个过程下列物理量的关系是:Q 1 Q 2; W 1 W 2; △H 1 △H 2; △S 1 △S 2(填>,<或=)。

16. 1 mol 理想气体由始态Ⅰ(p 1,V 1,T 1)分别经绝热可逆和绝热向真空膨胀至相同体积V 2,
其相应的终态为Ⅱ(p 2,V 2,T 2)及Ⅲ(p 3,V 2,T 3),则在两个终态间的关系为T 2 T 3; p 2 p 3;S 2 S 3(填>,<或=)。

20. 指出下列各关系式的应用条件:
(1) △G =-W ': ;
(2) △S ≥0 ( >0自发;=0平衡): ;
(3) δd Q
S T
=
: 。

21. 1 mol 理想气体经节流膨胀(即Joule-Tomson 实验)压力自p 1降低到p 2 ,此过程的 △
A 0,△U 0 ,(填>,=或<)。

22. 在0 ℃、101.325 kPa 下液态水的摩尔熵 冰的摩尔熵; 液态水的摩尔吉布斯函
数 冰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填>,<或=)。

23. 2mol 理想气体在300K 下100 kPa 压缩至 1 MPa ,并放热10 kJ ,此过程的
()11m ΔJ K mol S --=⋅⋅$
25. 已知在汞的熔点-38.87℃附近,液体汞的密度小于固体汞的密度,因此汞的熔点随外压增
大而 ,所依据的公式形式为 。

二、选择题
1. 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 的大热源接触并作等温膨胀吸热Q ,所作的功是变到相同终态的最大功的20%,则系统的熵变为( )。

A.Q/T B.0 C.5Q/T D.-Q/T
2. 封闭系统中'0W =时的等温等压化学反应,可用( )式来计算系统的熵变。

A.Q S T ∆=
B.H S T ∆∆=
C.H G
S T
∆-∆∆= D.21ln V S nR V ∆=
3. 在隔离系统中发生的( )过程,系统的熵变0S ∆=。

A.任何
B.循环
C.可逆
D.不可逆
4. 具有相同状态n ,T ,V 的氧气和氮气,在维持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此过程系统的熵变
()S ∆=。

A.0;
B.ln 2nR
C.ln 2nR -
D.2ln2nR 5. 系统经过一个不可逆循环后,其S ∆( )。

A.0,0S S ∆>∆=环系统 B.0,0;S S ∆=∆>环系统
C.0,0S S ∆=∆=环系统;
D.0,0S S ∆>∆>环系统
6. 在p 压力下,将2 mol 、90 ℃的H 2O(l)与1 mol 、20 ℃的H 2O(l)在一绝热器中混合,此过程( )。

A.0S ∆>
B.0S ∆=
C.0S ∆<
D.不能判断S ∆的符号
8. 298 K 和101.325 kPa 下,若把Pb 和Cu(CH 3COO)2的反应安排在电池中以可逆的方式进行。

系统作出电功91.84 kJ,同时电池吸热213.6 kJ 。

则( )。

A.△U >0,△S <0 B.△U <0,△S >0 C.△U <0,△S <0 D.△U >0,△S >0
9. 在101.325 kPa, -5℃过冷水结冰,则此过程的△H ( ); △S ( ); △G ( ); △S amb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10. 在-10 ℃、p 压力下, 过冷水自动凝结成冰,若此过程的熵变为S ∆,且过程的热为Q ,
则( )。

A.0,0Q S S T ∆<∆-
< B.0,0Q
S S T ∆<∆-> C.0,0Q S S T ∆>∆-< D.0,0Q
S S T
∆>∆->
11. 在绝热密闭刚性容器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系统终态温度升高,压力增大,此过程的
△U ( ),△H ( ),△S ( ),△S amb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1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一等温不可逆压缩过程,则有( )。

A.△S >0
B.△S =0
C.△S <0
D.无法判断△S 的正负 13. 1 mol 理想气体从始态p 1 ,V 1,T 1分别经两种不同途径变化到终态(1)绝热可逆压缩p 2,
V 2,T 2(2)恒外压下绝热压缩到p 2',V 2,T 2',则( )。

A.T 2=T 2',p 2=p 2' B.T 2>T 2',p 2>p 2' C.T 2<T 2',p 2<p 2' D.T 2<T 2',p 2>p 2'
14. 若已知某化学反应的r ,m 0p C ∆<,则该反应的r m S ∆$
随温度升高而(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偏微分中,数值小于零的是( )。

A.p H S ∂⎛⎫

∂⎝⎭ B.S H p ⎛⎫∂ ⎪∂⎝⎭ C.T G p ⎛⎫∂ ⎪∂⎝⎭ D.T
S p ⎛⎫∂ ⎪∂⎝⎭ 16. 状态方程为m pV RT bp =+()0b >的真实气体和理想气体各1mol ,并均从同一始态T 1,p 1,V 1
出发,经绝热可逆膨胀到相同的V 2时,则两系统的过程△U (真实气体)( )△U (理想气体);△S (真实气体)( )△S (理想气体)。

A.>0
B.=0
C.<0
D.无法确定 17. 某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m =RT +bp (b是大于零的常数),此气体向真空绝热膨胀后的温
度(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无法判断
18. 加压的液态氨()3NH l 通过节流阀而迅速蒸发为气态氨()3NH g ,则此过程的△U ( );△H ( ); △S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19. 在一带活塞的绝热气缸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系统的终态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则此过程
的W ( );△H ( );△S ( ); △G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20. 在25℃时()f m G ∆石墨$( ), ()f m G ∆金刚石$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21. 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1mol 100℃,101.325kPa 的液体水全部蒸发为100℃, 101. 325 kPa
的水蒸气,此过程的△H ( );△S ( ); △A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2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一等温不可逆压缩过程,则有( )。

A.;G A ∆>∆
B.;G A ∆=∆
C.;G A ∆<∆
D.无法确定。

23. 1 mol 、300K 、100 kPa 的理想气体, 在外压恒定为10 kPa 条件下,体积等温膨胀为原
来的10倍,此过程的G ∆=( )。

A.0
B.19.1 J
C.5743 J
D.-5743 J
24. 某纯物质的液体凝固时,液体的密度大于固体的密度,则该液体的凝固点随压力升高而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确定其变化
25. 在一定的温度下,任何系统的吉布斯函数之值均随压力增加而(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断
第四章 化学势
一、填空题
1. 给出下列公式使用条件
(1) ∑++-=B B B d d d d n p V T S G μ(2) {B B B
d 00=0n αααμ≤<∑∑自发平衡
(3)
B B ,B x k p x ⋅=
(4) ∑-=B
B B m ix ln Δx n R S (5) B f f Δb K T ⋅=(6) B V n RT ∏=(7) *
B B B /p p a =
(8) B B B B B /()/p
y p p p ϕ== 2. 写出下列定律或定义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所用符号的意义。

(1) 偏摩尔量:(2)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化学势:(3) 拉乌尔定律:(4) 稀溶液沸点升高公式: 3. 当挥发性溶质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溶剂符合 定律,溶质符合 定 律;而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是: 。

4. A 、B 两组分形成下列各系统,B 物质的亨利常数B ,x k 与其饱和蒸汽压*
B p 相比大小。

(1) A 与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B ,x k *B p ;
(2) A 与B 形成一般正偏差系统: B ,x k *B p ;
(3) A 与B 形成一般负偏差系统: B ,x k *B p 。

5. 纯实际气体化学势μ(T .p )= ,μ$(T )是指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μB = ,气体的标准态是指 ;稀溶液中溶质B 的化学势可表示为 ,溶质B 的标准态为 。

6. 已知水的下列各种状态,试分析比较所给各组化学势的大小。

已知:(1) 100℃、1 atm 、液态; (2) 100℃、1 atm 、气态; (3) 100℃、2 atm 、液态; (4) 100℃、2 atm 、气态; (5) 101℃、1 atm 、液态; (6) 101℃、1 atm 、气态。

比较:(1) )1(μ )2(μ;(2) )1(μ )3(μ;
(3) )2(μ )4(μ;(4) )4(μ )1(μ;(5) )5(μ )6(μ 7. 如右图由A 和B 组成的二组分溶液,以质 量摩尔浓度表示组成时,溶质的标准态相当于图 上的 点.
8. 理想液态混合物是指 ;
3
4
2
1
p /[p ]
p B =p B *x B
p B =k b,B b B
其混合性质有: 。

9. 稀溶液的依数性指 ;这些性质仅与 有关。

10. 纯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构成稀的水溶液,与纯水相比较其饱和蒸气压 ,沸点 ,凝固点 。

11. 真实液态混合物中组分B 的活度a B 的定义为: 。

二、选择题
1. 已知100℃时液体A 的饱和蒸气压为133.322 kPa ,液体B 为66.661 kPa ,假设A 和B 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则当A 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为0.5时,在气相中A 的摩尔分数为( )。

A.1
B.1/2
C.2/3
D.1/3
2. 已知某挥发性溶质的蒸气压为0.067 kPa ,某纯溶剂的蒸气压为26.664 kPa ,该溶质在此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02,则此饱和溶液(假设为理想溶液)的蒸气压为( )。

A.26.133 kPa
B.0.600 kPa
C.26.198 kPa
D.0.599 kPa ※3.若0(g)]/ln [A <T y p ∂∂,即气相中A 组分增加d y A (g),总压降低,则( )。

A.气相中A 组分的浓度小于液相中A 组分的浓度
B.气相中A 组分的浓度大于液相中A 组分的浓度
C.气相中A 组分的浓度等于液相中A 组分的浓度
D.不确定
4. 在0℃和101.325 kPa 下,1dm 3水能溶解49 cm 3的氧气和23.5 cm 3的氮气,在0℃和101.325 kPa 下,1 dm 3水能溶解( )cm 3空气。

A.25.5
B.28.6
C.96.0
D.72.5 5. 在25℃、101.325 kPa 下,CH 4(g)在水中和在苯中的亨利系数分别为4.185³106 kPa 和5.694³104 kPa ,则( ).
A.CH 4(g)在苯中的溶度大于CH 4(g)在水中的溶度
B.CH 4(g)在苯中的溶度小于CH 4(g)在水中的溶度
C.CH 4(g)在苯中的溶度等于CH 4(g)在水中的溶度
D.不确定
6.下列物理量属于偏摩尔量的是( ),属于化学势的是( )。

A.
C
,,B )/(n p T n H ∂∂B
C
,,B )/(n V S n U ∂∂ C.
C ,,B )/(n p S n U ∂∂
D. C ,,B )/(n p T n G ∂∂
E. C ,,B )/(n p S n H ∂∂
F. C ,,B )/(n x T n G ∂∂ 7. 由吉布斯—杜亥姆方0d B B
B =∑x n 可知,当二组分混合物的组成发生微小变化时,如果一
组分的偏摩尔量增大,则另一组的偏摩尔量必然(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8. 298 K 、101.325 kPa 下有两瓶萘的苯溶液,第一瓶为0.002 m 3 (溶有0.5mol 萘),第二
瓶为0.001 m 3 (溶有0.25mol 萘),若以1μ、2μ分别表示两瓶中萘的化学势,则( ) 。

A.2110μμ=
B.212μμ=
C.212/1μμ=
D.21μμ=
9. 在α、β两相中都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到相平衡时,下列( )正确?
A.αα
μμB A
= B.βαμμA A = C.βαμμB A = D.不确定
10. 封闭的箱子处于恒温环境中,箱内有二杯液体:A 杯为纯水,B 杯为蔗糖水溶液。

静置足够长时间后,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 )。

A.A 杯水减少,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B.B 杯水减少,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C.A 杯变成空杯,B 杯水满后并溢出
D.B 杯水干,并剩有蔗糖晶种,A 杯水满后并溢出
11. 在恒温恒压下,A 、B 两液体混合成理想溶液,此过程( )等于0。

A.ΔH
B.ΔS
C.ΔA
D.ΔG 12. 水中加入少量乙醇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沸点( )。

A.升高
B.降低
C.不可知
D.无变化
13. 在100 g 水中含有4.5 g 某纯非电解质物质,于-0.465 ℃时结冰,该溶质的分子量最接
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

已知水的K f =1.86 K²mol -1
²kg A.135 B.172.4 C.90 D.180
14. 溶剂中加入溶质构成稀溶液,会引起凝固点下降,此时析出的固体为( )。

A.纯溶质
B.纯溶剂
C.混合固体
D.固溶体
15. 在660.7 K 时,钾的蒸气压为0.443 kPa ,当钾与汞形成溶液,且x 钾=0.5时,钾的蒸气
压是0.1427 kPa ,则钾在溶液的活度及活度因子分别为( )。

A.0.3221,0.6442 B.3.0343,0.1648 C.0.5,1.0 D.0.4031,0.8602
第五章 化学平衡
2. 温度为T 的某抽空容器中,NH 4HCO 3(s)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NH 4HCO 3(s)=NH 3(g) + CO 2(g) + H 2O(g)
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总压为60 kPa ,则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 $= 。

3. 已知反应B 2(g)=2B(g)的r m ΔG $与T 的关系为3r m Δ8.010K ln(/K)55G R RT T RT =⨯+-10$
则此反应的r m ΔH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r m ΔH $= ;r m ΔS $与T 之间的
函数关系为r m ΔS $= ;ln K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ln K $= 。

若T =1000K ,p =200kPa,则题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与B 2(g)的平衡转化率α分别为K $= ,α= 。

4.已知1000 K 时反应:
(1) 2CO(g)+O 2(g)=2CO 2(g)的201 2.75210K =⨯$; (2) C(s)+CO 2(g)=2CO(g)的2 1.719K =$; 则此温度下反应(3) 2C(s)+ O 2(g)= 2CO(g)的3K $= 。

6. 在T =600K ,总压p =3³105 Pa 下,反应A(g)+B(g)=2C(g) 达到平衡时,各气体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A B B C 1n n n n ==,则此反应的r m ΔG = ;r m ΔG $
= ;K $= 。

7. 在T =293.15K ,V =2.4 dm 3的抽空容器中装有过量的NH 4HS(s),发生分解反应
NH 4HS(s)=NH 3(g)+ H 2S(g)
平衡压力为45.3 kPa 。

则(1) 此反应的K $= ;(2) 平衡时NH 3(g)的物质的量n 1(NH 3)= ;(3) 若向上述平衡系统中通入N 2(g),使N 2(g)的分压p (N 2)= 20 kPa ;此时
系统的总压p = ;n 2(NH 3)= 。

(二)1. 反应PCl 5=PCl 3+Cl 2在200℃平衡时有48.5%的PCl 5分解,而300℃平衡时有97% 的PCl 5分解,则反应是( )反应。

(a )吸热 (b )放热 (c )无热效应 2. 恒T 、p 下化学反应,可用( )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a )r m ΔG $
(b )r m ΔG (c )()ΔS 系 (d )K $
3. 某化学反应()r m Δ298K H $<0, ()r m Δ298K S $>0, r m ΔG =0, 则K $( ) 。

(a )>1, 且随T ↑而↑ (b )>1, 且随T ↑而↓ (c )<1, 且随T ↑而↑ (d )<1, 且随T ↑而↓
4. 化学反应等温式r m r m ΔΔln p G G RT J =+$
,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r m ΔG $将改变,r m ΔG 和J p
( )。

(a )都随之改变 (b )都不变 (c )p J 变,r m ΔG 不变 (d )r m Δp G J 变不变 5. 恒T 、p 气相反应2A+B=C 平衡时n A =3mol ,n B =3mol ,n C =2mol ,于平衡物系中添加1molB ,指出用哪一种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最方便( )。

(a )p K (b )y K (c )n K
6. 某气相反应a A+b B→m M 当A 与B 投料比不同时平衡不同,其中A 与B 投料比为a b 时,( )。

(a ) A 的转化率最大 (b ) M 在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最大 (c ) M 平衡产量最大 (d ) A 在平衡混合物中浓度最小
7. 合成氨反应N 2(g)+3H 2(g)=2NH 3(g)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且保持系统温度、总压不变(设气体为理想气体),则( )。

(a )2
2
3
N H NH ,,,n n n K 减小减小增加不变$ (b )
223N H NH ,,,n n n K ↓↓↑增加$
(c )2
2
3
N H NH ,,,p n n n K 不变不变$ (d )2
2
3
N H NH ,,,p n n n K ↑↑↓不变
$ 8. 2Mg(s)+2Cl 2(g)=2 Mg Cl 2+O 2(g)达平衡后,增加总压(视为理想气体),则( )。

(a )2
2
O Cl ,,n n K ↑↓↑$ (b )2
2
O Cl ,,p p K ↑↓不变$ (c )2
2
O Cl y ,,n n K ↑↓↑ (d )
22O Cl c ,,n n K ↑↓↑$
9. 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 )的改变而改变。

(a )系统组成 (b )标准态
(c )浓度表示方法 (d ) 化学反应计量式中的计量系数B ν
10. 反应 2NO(g)+O 2(g)=2NO 2(g) 的r m ΔH 为负值, 当此反应达平衡时,若要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则需( )。

(a )升温加压 (b )升温降压 (c ) 降温升压 (d ) 降温降压
第六章 相平衡
㈠ 1. 相律和相图应用于。

(a) 封闭系统 (b) 开放系统
(c) 未达平衡的开放系统 (d) 已达平衡的多相开放系统
2. 相律和相图之间的关系为。

(a) 相图由相律推导得出 (b) 相图决定相律
(c) 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相图不能违背相律
(d) 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与相律无关
3. 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过相图可以确定一定条件下系统由几相构成
(b) 相图可表示出平衡时每一相的组成如何
(c) 相图可表示出达到相平衡所需的时间长短
(d) 通过杠杆规则可在相图上计算各相的相对数量多少
4. 单组分系统的固液平衡线的斜率d p/d T的值。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确定
5. 下列相点中自由度为零的是。

(a) 乙醇—水双液系中的最低恒沸点 (b) 二元固液相图中的低共熔点
(c) 部分互溶双液系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d) 水相图中熔化曲线上的点
6. 某纯物质的液体密度大于固体密度,则该液体的凝固点随压力升高而。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7. 某一固体在25℃和101325 Pa下升华,这意味着。

(a) 固体比液体密度大 (b) 三相点压力大于101325 Pa
(c) 三相点温度小于 25℃ (d) 三相点压力小于101325 Pa
8. 在一定外压下,多组分系统的沸点。

(a) 有恒定值 (b) 随组分而变化
(c) 随浓度而变化 (d) 随组分及浓度而变化
9. 已知温度为T时,液体A的蒸气压力为13330 Pa,液体B的蒸气压为6665 Pa。

设A与B 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则当A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5时,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a) 1/3 (b) 1/2 (c) 2/3 (d) 3/4
10. 一定温度下二元理想溶液中,若纯B的饱和蒸气压*
p大于纯A的*A p,则当x B增大时,
B
气液两相达平衡时系统压力。

(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d) 不一定
11. A、B可形成完全互溶系统,在一定温度下,若*
p> *A p,则当此二组分构成的混合液处于
B
气液平衡时。

(a) y B > x B (b) y B < x B (c) y B = x B (d) 均可能
12. A、B两液体混合物在T-x图上出现最高点,则该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产生。

(a) 正偏差 (b) 负偏差 (c) 没偏差 (d) 无规则
13. 对于恒沸混合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不具有确定的组成 (b) 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组成相同
(c) 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 (d) 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组成
14. 物质A与物质B构成的系统可形成低恒沸物E。

已知纯A与纯B的沸点间关系为T b(B) > T
(A)。

若将任意比例的A+B系统在一个精馏塔中蒸馏,则塔顶馏出物是,塔底馏出b
物是。

(a) 纯B (b) 纯A (c) 低恒沸物E (d) 不一定
15. 已知温度T 时,液体A 与液体B 部分互溶,构成两个组成不同的平衡液层,该两个不同组成的液层必对应有 组成的平衡气相。

(a) 相同 (b) 不同 (c) 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16. A-B 的气液平衡相图如图。

液体A 与液体B 的关系为 。

(a) A-B 完全互溶 (b) A-B 完全不互溶 (c) A 微溶于B ,而B 不溶于A (d) A 不溶于B ,而B 微溶于A 17. 二元合金处于低共熔点时系统的条件自由度F 为 。

(a) 0 (b) 1 (c) 2 (d) 3
18. 固熔体为 相,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为 相。

(a) 一 (b) 二 (c) 三 (d) 不确定
19. 液体A 与液体B 不相混溶。

在一定温度T 0下当A(l )、B(l )及其蒸气共存并达到平衡时,液体A 的蒸气压应 。

(a) 与系统中A 的摩尔分数成比例 (b) 等于T 0下纯A•的蒸气压 (c) 大于T 0下纯A•的蒸气压 (d) 等于系统的总压力
20. 水与苯胺的相图如图所示,C 点为高临界会溶点,温度为0。

.若在某项化工工艺中欲用水萃取苯胺中的物质,则操作的最佳温度为 。

(a) T > T 0 (b) T < T 0 (c) T = T 0 (d) 任何温度均可
21. A 、B 两种液体组成液态完全互溶的气-液平衡系统,已知A 的沸点低于B 的沸点。

在一定温度下向平衡系统中加入B(l),测得系统的压力增大,说明此系统 。

(a) 一定具有最大正偏差 (b) 一定具有最大负偏差 (c) 可能具有最大正偏差也可能具有最大负偏差 (d) 无法判断
22. 在318K 下,丙酮(A)和氯仿(B)组成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系统,测得x B = 0.3时气相
中丙酮的平衡分压p A = 26.77 kPa ,已知同温度下丙酮的饱和蒸气压*
A p = 43.063kPa 。

则此液
态混合物为 。

(a) 理想液态混合物 (b) 对丙酮产生正偏差 (c) 对丙酮产生负偏差 (d) 无法判断
23. 已知A(l)与B(l)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系统,温度T 下A(l)与B(l)的饱和蒸
气压之比**
A
B /1/5p p 。

若此时气相组成y B = 0.5,则平衡液相组成x B = 。

(a) 0.152 (b) 0.167 (c) 0.174 (d) 0.185
24. A 、B 两种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A 的沸点低于B 的沸点。

现在体积分别为V 1、V 2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分别放有组成为x B,1和x B,2的液态混合物,且x B,1<x B,2。

设某温度下两容器均处于气-液平衡且压力相等,则容器1中的气相组成y B,1 y B,2;容器1中气相量与液相量之比g,1l,1/n n 容器2中气相量与液相量之比g,2l,2/n n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25. A(s)与B(s)构成二元凝聚系统,A(s)与B(s)可以形成四种化合物:A 2B(稳定)、AB(稳定)、 AB 2 (不稳定) 、AB 3(稳定)。

则该相图中有 个最低共熔点和 条三相线。

(a) 3,3 (b) 4,4 (c) 3,4 (d) 4,5
㈡2. 把任意量的N 2(g)、H 2(g)与NH 3(g)于723 K 时放入压力为300³105 Pa 的压力反应器内,达到反应平衡后,系统的物种数为 ;组分数为 ;相数为 ;自由度数为 。

若开始时只充入NH 3(g),则达到反应平衡后上述各量分别为 ; ; ; 。

4. 在80℃下将过量的NH 4HCO 3(s)放入真空密闭容器中按下式分解达平衡:
第20题附图 第16题图 T
p=101325Pa x B
T 0
NH 4HCO 3(s) = NH 3(g) + H 2O(g) + CO 2(g)
则该平衡系统的物种数为 ;组分数为 ;相数为 ;自由度数为 。

若在上述已达平衡的系统中加入CO 2(g),当系统达到新平衡时,系统的组分数为 ;相数为 ;自由度数为 。

5. 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和自由度数。

⑴ 一个瓶中装有常温常压无催化剂时的H 2O(l),O 2(g)和H 2(g),组分数为 ;自由度数为 。

⑵ 一瓶中装有高温有催化剂的H 2O(l),O 2(g)和H 2(g)的平衡物系,组分数为 ;自由度数为 。

6. C(s)、CO(g)、CO 2(g)、O 2(g)在1000℃时达平衡时,系统的物种数为 ;组分数为 ;相数为 ;自由度数为 。

8. 在温度T 下,由CaCO 3(s)、CaO(s)及CO 2(g)构成的平衡系统的压力为p ,已知它们之间存在化学平衡:CaCO 3(s) = CaO(s) + CO 2(g),若向该平衡系统中加入CO 2(g),则重新达到平衡时,系统的压力会 。

9. 在纯物质的p - T 相图中的三相点附近,其固气平衡线的斜率与液气平衡线的斜率相比较大的是 ,摩尔相变焓绝对值较大的是 。

12. 若A 、B 二组分能形成恒沸混合物,则只有在 条件下,该恒沸混合物才有恒定的组成。

15. A 和B 能生成二种稳定化合物及一种不稳定化合物,则A 和B 的T - x 图中有 个低共熔点,有 条三相线,有 个转熔温度。

17. 一定压力下,向液态完全互溶的A 、B 二组分气-液平衡系统中加入组分B 后,系统沸点下降,则该组分在平衡气相中的组成y B (大于、小于、等于)其液相组成x B 。

18. A 、B 双液系具有最高恒沸点,在100 kPa 下,恒沸混合物含21.5%的B 和78.5%的A (均为质量百分数,下同),现将含A 18.5%的A 、B 液态混合物系统在100 kPa 下进行分馏,则馏出物为 ,剩余物为 。

19. 液态完全互溶、对理想液态混合物产生最大正偏差的二组分气液平衡系统,T -x 相图中有一最低点,称为 ;而液态完全不互溶的二组分气液平衡系统,T -x 相图中也有一最低点,称为 。

20. 若A 、B 二组分可形成三个稳定化合物,则当A-B 溶液冷却时最多可同时析出 个固体。

第七章 电化学
(一)1.已知25℃时,Na +及241
Na SO 2水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m (Na )∞+Λ,m 241(Na SO )2
∞Λ分
别是0.00501和210.01294S m mol -⋅⋅。

则该温度下241
SO 2-
离子的2m 41(SO )2
∞-Λ=
21S m mol -⋅⋅。

4.今有以下两电池
a. [][]2222Hg Hg Cl (s)KCl (KCl)Cl g,(Cl )Pt a p
b.
[]22Zn ZnCl (ZnCl )AgCl()Ag a s
其中
的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浓度(Cl )a -无关。

5.当有电流密度为2/(A m )i -⋅的电流通过电解池和原电池时,其极化曲线分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