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西安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陕西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下列不属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是()
A. 设立锦衣卫
B.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C. 迁都北京
D.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答案】C
【解析】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故不属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是迁都北京。
故选C。
2.盛唐时期的社会风气体现出的特点有()
①兼容并蓄②昂扬进取③积极向上④重文轻武
A. ①②③
B. 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一种昂扬进取、积
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
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①②③正确。
④重文轻武是宋朝的社会
风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国外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
到大约公元1600年。
”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属于秦汉时期的有()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③祖冲之圆周率
④华佗制成“麻沸散”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
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
化发展;
②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
③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祖冲之生活在南朝时期;
④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后世尊称他为“神医”。
所以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
”“大团体”是指()
A. 强学会
B. 兴中会
C. 中国同盟会
D. 国民党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光复会是1904年由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8月,孙中
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故
C正确。
故选C。
5.2014年6月,英、法、美等国领导人齐聚法国西北某地纪念二战中一次重要战役。
该战役()
A. 为二战后期盟军反攻保存实力
B. 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C. 使德国陆军遭受二战中第一次重大失败
D. 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加速其灭亡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英、法、美等国领导人齐聚法国西北某地纪念二战中一次重要战役”说明该战役是由英、法、美等国参加,在法国某地进行的,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战役是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加速其灭亡,故D项正确。
A项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应排除。
B项是不列颠之战的意义,应排除。
C项是莫斯科保卫战的意义,应排除。
6.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和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飞船是()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号
C. 神舟二号
D. 神舟五号
【答案】D
【解析】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和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飞船是“神舟五号”.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2005年,中国又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故选D.
7.19世纪中期,法国的一名外交官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
该“抢掠”发生于()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康熙年间
D. 乾隆年间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19世纪中期、法国、英国人”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并抢劫财物烧毁圆明园全园,造成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
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期间依据法国无关,故A排除;康熙年间、乾隆年间与题干
无关,故CD排除。
8.“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
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
是()
A. 垄断欧亚贸易
B. 追逐商业利益
C. 对外倾销商品
D. 传播西方文明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追逐商业利益,B项正确。
故选B。
9.“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竟赛,
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这种体制”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苏联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
竟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
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这种体制”是指苏联模式﹣
斯大林模式。
在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
品种少,质量差,对消费品的生产不够重视,从长远看,它严重影响了苏联的进一步
发展。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了工农业发展比例
失调,出现重工业极为先进而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的经济局面。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经济
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10.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影片,你认为
他们最应该去哪个地方搜集历史素材()
A. 延安
B. 大别山地区
C. 南京
D. 沂蒙山地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标志着中共转入战略
反攻.
故选B.
11.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由“一边倒”转变为“一条线”战略。
在这个战略上应团
结的国家是()
A. 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
B. 与中国相邻近的新兴发展中国家
C. 与中国大致处于同一纬度的国家
D. 与中国有着共同遭遇的亚非国家
【答案】C
【解析】同为社会主义阵营是指“一边倒”,故A项错误;
50年代,中国与相邻近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但不是“70年代初”,也不能
连成“一条(直)线”,故B项错误;
70年代初,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美、日与中国大致处于同一纬度,故C项正确;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不是“70年代初”,故D项错误。
故选C。
1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时常用的方法,“城邦诞生→共和时代→帝国时代→帝国分裂”
这一示意图有助于我们学习()
A. 古希腊文明
B. 古罗马兴衰
C. 古巴比伦兴亡
D. 古印度历史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
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
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的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395年,罗
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故B正确。
A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3.(1)“蒙古人崛起”与谁有关?谈谈他在历史上的功绩。
13.(2)“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你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3.(3)材料二中的示意图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
有什么影响?
13.(4)举实例说明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答案】(1)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解析】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实现蒙古各部统一,建立蒙古政权的是成吉思汗。
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元朝实行行省制,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
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如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澎湖和琉球的管理;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将西藏正式纳入元朝的版图。
据此分析回答本题。
【答案】(2)忽必烈;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解析】
【答案】(3)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
【解析】
【答案】(4)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解析】
14.(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14.(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14.(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4.(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学校:黄埔军校。
成果: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解析】(1)根据“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这一信息,可知该军校为黄埔军校。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一举歼灭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一路挥师北上,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答案】(2)背景: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解析】(2)根据材料二可以得知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即中国内战给了日本发动九一八政变的可乘之机。
1931年9月18日,非法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命令东北守军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东三省。
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铁蹄奴役下,受尽欺压凌辱。
【答案】(3)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胜利原因: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国共两党的全力合作抗敌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抗日都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解析】(4)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主要从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以及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等方面作答。
15.(1)材料一中,瓦特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写出材料二中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一例。
15.(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瓦特、爱迪生等人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15.(3)指出A、B点对应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的名称。
15.(4)据材料三指出科技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5.(5)根据以上漫画,分析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有哪些改善问题的好建议?
【答案】(1)改进蒸汽机。
电灯。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2)兴趣、反复实践,不怕失败;動奋。
【解析】(2)根据材料一二可知,瓦特与爱迪生等人都具有浓厚的科学兴趣,都百折不挠,都经过反复实践等。
【答案】(3)A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B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3)根据材料三中横轴时间信息可知,A、B分别对应两次工业革命。
【答案】(4)科技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解析】(4)科技的进步体现在工业发展上,即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5)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及生活常识组织答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