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抚顺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五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应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将海水过滤后可直接饮用
D.自然界中水资源丰富,应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选项正确;
B、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虽然能提高粮食的产量,但其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土壤水源的污染也是严重的,故选项错误;
C、海水经过滤后只是除去了不可溶性的杂质,含有氯化钠等的成分较高,不能直接饮用,故选项错误;
D、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破坏地下水资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浮渣少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泡沫少,是硬水。

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1个X分子中有4个原子
C.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2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不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反应前的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即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因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的分子中共含有14个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一个分
子中含2个原子,则4个X分子中含12个原子,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选项错误;
C、根据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4=1:2,选项正确;
D、反应物中没有单质,生成物中有单质,故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3.如图为某品牌H2O2溶液说明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过氧化氢溶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过氧化氢溶液
[成分]化学式:H2O2
[注意事项]本品遇光、热易分解变质
[溶质质量分数] 30%
[净含量] 500mL
[贮藏]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

A.该溶液中各成分均属于氧化物
B.该溶液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一瓶该溶液中H2O2的质量为150g
D.10g该溶液加水稀释可得50g 6%的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过氧化氢溶液是指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溶质是过氧化氢,溶剂是水。

过氧化氢、水都符合氧化物的概念,属于氧化物。

A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见光易分解,所以应该保存在透光性差的棕色瓶中。

B正确;
C、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是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的比值,而不是溶液的体积。

题目中已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没有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所以不能求出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C错误;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0%,则1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g×30%=3g。

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6%浓度的溶液的质量为:3g÷6%=50g。

D正确。

故选D。

4.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Δ
X+Cl2↑+2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MnCl2B.ClO2C.MnCl4D.HClO
【答案】A
【解析】
【详解】
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X是MnCl2。

故选A。

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加
B.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水和甲醇,方程式是:
CO2+3H2催化剂
CH3OH+H2O;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6.下列物质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可实现的是
A.S→SO3B.Fe→Fe2(SO4)3
C.Na2CO3→NaOH D.KCl→K2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转化一步反应得到三氧化硫,故选项错误。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一步反应生成硫酸铁,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钾转化为碳酸钾,假设能实现,对应的反应物应为碳酸银,碳酸银难溶于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D.氮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氧气含量21%;故选项错误;
B、水蒸气含量小于0.03%;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含量0.03%;故选项错误;
D、氮气含量78%;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

下列从化学角度对画线部分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在不断运动
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反复煅烧锤打氧化,降低含碳量,变成钢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但并未发生化学变化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故A正确;
B、生铁炼成钢,要降低含碳量,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故B正确;
C、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故D正确。

故选C。

9.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的结构如图所示,甲烷分子(CH4)被包进水分子构成的“笼子”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可燃冰作燃料会大大减弱温室效应
B.“笼子”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何存在间隔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减少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B、“笼子”内的甲烷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选项错误;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何存在间隔,因为任何物质之间的分子都存在间隔;故选项正确;
D、水中只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不能变成油;故选项错误;故选:C。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所以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钠盐一定是碳酸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但碱不一定都能是酚酞试液变成红色,例如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故选项错误;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例如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减少,但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C、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钠盐不一定是碳酸钠,可能是碳酸氢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下列装置或操作肯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
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的条件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如果用的药品相互反应生成的是沉淀和水,可以用烧杯等敞口容器;如果用的药品生成的是气体、或有气体加入或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就必须用密闭的容器,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磷和红磷作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烧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木条进入集气瓶内部,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2.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盐B.苏打水C.米醋D.蒸馏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详解】
A、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苏打水中含有水和碳酸钠,属于混合物,故B不正确;
C、米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属于混合物,故C不正确;
D、蒸馏水是水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a=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答案】10 二阴离子
【解析】
本题考查了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1)根据微粒的结构符号示意图,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当a=2+8=10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②质子数<电子数,微粒带负电,是阴离子,当a=8时,该粒子是阴离子。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A、B两种物质在______℃时溶解度相同。

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t2℃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到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后,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t2B>A>C 20≤a<40
【解析】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在t2℃时溶解度相同。

(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过程中,A、B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小,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A的溶解度大于C在t3℃时的溶解度。

故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故答案为B>A>C;
(3)t2℃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结合溶解度曲线可知,C形成的是饱和溶液,A、B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20≤a<40。

故答案为20≤a<40;
15.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C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1)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_____(只列出表达式)
(2)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90℃时的KNO3溶液是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图中n的数值为___。

【答案】
45.8g
100%
45.8g+100g
⨯不饱和93.5
【解析】
【分析】
【详解】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故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45.8g
100%
45.8g+100g
⨯;
(2)由图可知,80℃、60℃、50℃时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80℃降温至60℃,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为69g-10g=59g,说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100g,9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2g,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90℃降温至80℃,只有10g 固体析出,说明90℃时的KNO3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溶剂的质量为100g,从60℃降温至50℃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10g-85.5g=24.5g
n=69g+24.5g=93.5g。

【点睛】
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6.某同学在做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时,将剩余的浓硫酸直接倒入了水池中.当发现失误后,又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而排水系统是使用多年的铁管道.最后该同学在室外的出水口处发现:先是流出浅黄色的液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接着流出的是浅绿色的液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Fe+H 2SO 4=FeSO 4+H 2↑ 【解析】 【详解】
(1)使用多年的铁管道表面大量生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当遇到硫酸时发生反应生成浅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2)当铁锈反应完以后,由于铁位于氢前,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 2SO 4═FeSO 4+H 2↑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程式为____________。

(2)关于二氧化碳:
①实验室检验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C 装置制二氧化碳,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B 、E 、F 装置组合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则装置接口顺序为a_____d (填b 、c 顺序),若E 中不放植物油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A 4
2422
2KMnO K MnO +MnO +O ↑V 2223CO +Ca(OH)=H O+CaCO ↓ 易于控
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b 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故填:A;2KMnO4
加热
K2MnO4+MnO2+O2↑。

(2)①实验室检验CO2,使用的是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②若用C装置制二氧化碳,则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若用B、E、F装置组合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则装置接口顺序为acbd,若E中不放植物油,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填:cb;偏小。

【点睛】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8.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能产生气泡的是
_____________(填序号)。

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D;红色溶液变为无色;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解析】
【详解】
(1)Mg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BD正确,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澄清石灰水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氧化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但无气泡冒出,故选BD;
(2)滴有酚酞的澄清石灰水的溶液为红色溶,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当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发生反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电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它的优点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

电瓶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材料是金属铅(Pb),电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稀硫酸,放电(为外界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2442PbO + 2H SO + Pb = 2PbSO + (O )2H ↓固。

当放电时,反应物反应掉一定量后,就会导致电压下降,不能正常使用,这时就必须及时充电。

(1) PbO 2中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若用86.4%的浓硫酸来配制该稀硫酸1200克,需要加水多少克?_____
(3)假如某个电瓶中内装36%的稀硫酸1200克,当有414克的铅恰好反应完时,求反应后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_____(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207:32 700克 4.5%
【解析】
【详解】
(1) PbO 2中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7:(162)=207:32⨯。

(2)由题意电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稀硫酸,若用86.4%的浓硫酸来配制该稀硫酸1200克,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x ,则有:
86.4%=1200x 36%⨯⨯克,解得x=500克
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200克-500克=700克
答:需要加水700克。

(3)由题意某个电瓶中内装36%的稀硫酸1200克,当有414克的铅恰好反应完时,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生成的水的质量为z ,则有:
224
42PbO +2H SO +Pb =2PbSO +2H O 196
20736y 4(z
)14g ↓固 由196y = 207414g
,解得y=392g 由36z =207414g
,解得z=72g 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硫酸的质量为120036%-392=40⨯克克克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200克-392克+72克=880克 反应后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0100% 4.5%880⨯≈克克
答:反应后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