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鲁科版)专项训练 第10章第3节(含解析).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CO的化学性质时,准备做CO还原CuO的实验。

下面是同学们设计的四套实验装置图。

从安全和能源充分利用的角度来看,你认为最理想的实验装置是( )
解析:选D。

CO气体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用点燃法处理尾气,且放出热量提供给加热装置,达到能源充分利用的目的,故最理想的装置为D。

2.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X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你认为正确的是( )
选项气体X试剂现象结论ASO2酸性KMnO4溶液溶液退色SO2有氧化性BC2H4溴水溶液退色能发生加成反应CX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X不一定是CO2DCl2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退色Cl2有酸性和漂白性解析:选C。

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体现了其还原性,故A不对;乙烯密度小于空气,不可用此装置收集,B不对;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氯气,先变红后退色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且其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D不对。

3.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解析:选A。

A选项可以根据右边玻璃管中的刻度读数得到气体体积,正确;B选项是酸式滴定管,错误;C选项氨气不能使干燥的pH试纸显色;D选项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位置,错误。

4.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相关实验预期目的A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和N2O4混合气的两支试管(密封)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C在蔗糖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D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解析:选C。

A选项大理石粉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正确;B选项混合气体的温度不同,颜色不同,是因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正确;C选项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之前,必须先加NaOH中和H2SO4至溶液呈碱性,错误;D选项FeCl3对
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正确。

5.在实验室进行下列有关物质的制备流程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且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COCO2Na2CO3
B.CuCu(NO3)2溶液Cu(OH)2
C.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D.FeFe2O3Fe2(SO4)3溶液
解析:选C。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在实验室进行的物质的制备过程中,要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且经济上合理。

A项中实验室里用在空气中点燃单质碳来制备CO的方法,在操作上是不可行的。

B项中用硝酸银溶液与铜反应来制备Cu(NO3)2是不经济的。

D项中用铁点燃制备氧化铁在理论上不正确、操作上可行。

只有C符合要求。

6.某同学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解析:选B。

A项中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且用玻璃棒搅拌,以免液体飞溅伤人,操作错误;B项正确;C项中过滤时应将浊液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操作错误;D项中表面皿不能用于加热蒸干溶液,而且MgCl2溶液加热蒸干后得到的应该是MgO,故操作错误。

7.实验法和比较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以下实验设计中不合理或不严密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的金属性强弱
B.测定相同温度下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就可证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
C.铁分别与氯气和硫反应,判断氯气与硫的氧化性强弱
D.测定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pH,判断碳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解析:选B。

只有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的pH,才可证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

8.如图所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②证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C.③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
D.④验证AgCl溶解度大于Ag2S
解析:选B。

A选项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C选项中发生的是吸氧腐蚀;D选项不能证明AgCl溶解度大于Ag2S,因为AgNO3溶液过量,过量的Ag+能与S2-直接反应生成Ag2S沉淀。

9.探究一定温度下能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的实验装置如图。

开始实验时,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指向铜丝,但又迅速反转指向铁丝。

再用盛蒸馏水的注射器缓慢向具支试管内加水并振荡,在指针恰好开始反转指向铜丝时停止实验,重复三次实验得平均加水量为2.5 m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指针指向铁丝时,铁丝为负极
B.指针指向铜丝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e-+2H+===NO2↑+H2O
C.根据此实验计算,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为47.9%
D.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选A。

指针指向铁丝时,铁丝为正极,A错;指针指向铜丝时,正极上为NO放电,电极反应为
NO+e-+2H+===NO2↑+H2O,B对;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为×100%=47.9%,C对;该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NO2没有处理,D对。

二、非选择题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市售锌粒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条件选择”的探究。

当B中的化学反应趋于平稳后,每间隔一分钟收集一次氢气。

不同条件下,每分钟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如下表:
实验序号硫酸浓度饱和硫酸铜溶液体积/mLB中反应达到平稳的时间/min第1分钟收集氢气体积/mL第2分钟收集氢气体积/mL第3分钟收集氢气体积/mL……120% 05.46.111.913.7……
220%0.52.523.932.133.5……330%0.51.160.789.990.1……4a%3.00.855.766.061.4……请回答:
(1)关闭K2、打开K1,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B反应达到平稳。

(2)实验1、2是对比探究实验,分析上表,说明该对比探究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口瓶C的容积为V mL,为了使加入的锌(质量b g)不浪费,在C中还留有2/5的水时,则V=________[与b的代数关系式,气体摩尔体积是Vm mL·mol-1]。

(4)实验4是探究饱和硫酸铜溶液的体积对实验的影响,a值应为________(填选项)。

A.20 B.30
C.27 D.40
(5)分析上表,市售锌粒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条件应该选择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

(6)从实验后的废液中回收皓矾(ZnSO4·7H2O)所需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__、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洗涤、晾干。

(7)查资料得知:Cu++Cl-===CuCl↓。

湿法冶锌工艺中,硫酸锌溶液中常含有少量的氯离子,往其中加硫酸铜溶液和金属锌,可除去氯离子,其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装置B中硫酸与锌反应制备氢气,关闭K2,打开K1,则生成的氢气进入装置A中,当烧杯中逸出的气泡均匀时表明B生成氢气的反应达到平稳。

(3)Zn与硫酸反应制备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中,Zn和H2的计量系数相同,故b g÷65 g·mol-1=V÷Vm,即V=bVm/39。

(4)对比实验2、实验3和实验4的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收集的气体,相同时间内实验4收集的气体比实验2多,但比实验3少。

为了测定饱和硫酸铜溶液的体积对实验的影响,需要固定硫酸的浓度
,该硫酸浓度应为30%。

(5)实验3反应速率最大,故应该选择实验3的条件。

(6)反应后的废液中往往含有不溶解的物质,故先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过滤、洗涤、晾干即得皓矾。

答案:(1)A中冒出均匀(或连续)的气泡
(2)滴加0.5 mL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对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或其他合理答案)
(3)bVm/39(或0.026bVm或0.0256bVm) (4)B (5)3
(6)过滤 冷却结晶
(7)Zn+2Cu2++2Cl-===2CuCl↓+Zn2+
11.已知某纯碱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测定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1)实验室只提供盐酸、天平、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夹、铁圈),甲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同学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为
①准确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设为m1);
②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纯
碱样品(设为m0),并放入广口瓶中。

用分液漏斗缓缓地滴入稀盐酸,待不再生成气体后,称量干燥管的总质量(设为m2)。

乙同学导出的计算公式为w(Na2CO3)=×100%,则m2-m1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计称量误差,该同学的实验结果有无误差?(填“有”或“无”)________,如果有,是偏大还是偏小
?________(如果无误差,此空和后面的空不用填写),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在实验装置设计和使用药品上均有缺陷,若要解决乙同学实验中的问题,可对乙同学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进行适当的改动,请按合理顺序选择仪器并完成下表:(用大写字母代表仪器,仪器可重复使用,夹持仪器略)
选用的仪器 添加的药品(必要的操作)解析:(1)本题中所给的试剂是盐酸,显然应使样品和盐酸反应;所给的称量仪器是天平,通过称量反应前后固体样品的质量可计算纯碱样品的纯度。

(2)装置中残留有CO2,未被碱石灰吸收,使所测结果可能偏小;同时实验中使用了易挥发的盐酸,使CO2中混有HCl和水蒸气,碱石灰可以吸收这种混合气体,使测量结果偏大,碱石灰还能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使所测结果可能偏大。

(3)明确了导致实验误差的原因,据此可以设计并改进实验:通过B装置鼓入空气,使Na2CO3反应生成的CO2全部进入干燥管;将盐酸改为硫酸;用浓硫酸对CO2进行干燥;另加一干燥管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吸收反应生成CO2的干燥管中。

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用所得固体的质量、样品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和Na2CO3的质量分数)
(2)干燥管增加的质量 有 偏小 有部分CO2滞留在广口瓶中(或偏大 生成的CO2中混有HCl和水蒸气或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中)
(3)
选用的仪器BCBAA 添加的药品(必要的操作)NaOH溶液(从c口鼓入空气)稀硫酸和样品 浓硫酸碱石灰碱石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