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折叠自行车设计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ⅠAbstract--------------------------------------------------------------------------------Ⅱ1绪论
1.1便携式自行车的发展方向及特点----------------------------------------------
1.1.1自行车发展史及现状------------------------------------------------------
1.1.2便携自行车的特点--------------------------------------------------------- 2多功能便携式箱体自行车的结构
2.1车体部分--------------------------------------------------------------------------- 2.2传动部分--------------------------------------------------------------------------- 2.3安全装置-------------------------------------------------------------------------- 2.4附加部分--------------------------------------------------------------------------- 2.5传动部分--------------------------------------------------------------------------- 3多功能便携式环形自行车的设计
3.1多功能环形自行车的基本构思------------------------------------------------ 3.2链传动设计计算------------------------------------------------------------------
3.2.1滚子链的结构和规格-----------------------------------------------------
3.2.2链轮的材料和结构--------------------------------------------------------
3.2.3平均链速和平均传动比--------------------------------------------------
3.2.4瞬时链速--------------------------------------------------------------------
3.2.5滚子链的主要失效形式--------------------------------------------------
3.2.6滚子链传动的额定功率曲线--------------------------------------------
3.2.7滚子链传动的设计步骤和传动参数的选择--------------------------
3.2.8链传动的润滑-------------------------------------------------------------- 3.3自行车材料选用及分析--------------------------------------------------------- 3.4结构设计计算方法---------------------------------------------------------------
3.4.1设计方法--------------------------------------------------------------------
3.4.2稳定性分析-----------------------------------------------------------------
3.4.3刚度、强度分析----------------------------------------------------------- 4多功能便携式箱体自行车受力性能分析
4.1运动性能分析-------------------------------------------------------------------- 4.2自行车各个部分的受力分析-------------------------------------------------- 4.3自行车折叠部分的受力分析-------------------------------------------------- 4.4多功能自行车的箱体设计----------------------------------------------------- 5总结与展望
5.1经验总结-------------------------------------------------------------------------- 5.2自行车行业展望和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致谢------------------------------------------------------------------------------------英文文摘-------------------------------------------------------------------------------中文文摘-------------------------------------------------------------------------------附录------------------------------------------------------------------------------------
1 绪论
1.1便携式自行车的发展方向及特点
1.1.1 自行车发展史及现状
18 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Sivrac)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
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其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面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
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 19 世纪初。
1817 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
这种自行车虽然仍旧用脚蹬才能前行,但是可以一边前行一边改变方向,它一问世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法国人大量进行仿制,一时间,巴黎街头涌现出成百上千的自行车。
1830 年,法国政府还为邮差配备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随后,自行车的技术、性能不断得到改进。
1839 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骑车时两足不用蹬地,提高了行驶速度。
1869 年诞生的雷诺型自行车,车架改由钢管制作,车辆也改为钢圈和辐条,采用实心轮胎,使自行车更加轻便。
1887 年,英国人劳森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
同年,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了充气轮胎。
从此,自行车技术也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转化,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
1.1.2便携式自行车的特点
体积小,体重轻,携带方便,存放方便,使用方便,折叠方便。
可以说最大优点,一小一轻四方便。
体积小,体重轻。
携带方便,可以背着去购物、旅游、乘车等。
存放方便,挂于墙壁、放于墙角,塞入床下,放于柜中。
使用方便,它犹如滑板车一般,车身低,踏上去踩踏几脚就能前行,手捏刹车小把就能停车,十米路程可以代步,百米、千米一样可以代步。
折叠方便,折下方向杆就可以带走。
2 多功能便携式自行车的结构
多功能便携式自行车结构组成包括:
①车体部分:包括车架、前叉、车把、鞍座和前叉合件等,是自行车的主体。
②传动部分:包括脚蹬、曲柄、链轮、链条、中轴和飞轮等,由人力踩动脚蹬,通过以上传动件带动车轮旋转,驱车前行。
③行动部分:即前后车轮、包括前后轴部件、辐条、轮辋(车圈)、轮胎等。
④安全装置:包括制动器(车闸)、车灯、车铃、反射装置等。
⑤附件部分:包括导向仪,里程表,测速仪,防盗装置等。
2.1车体部分
车体部分有车架、前叉、车把、鞍座和箱体等组成,是自行车的主体。
车架部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也是自行车的骨架和主体,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
车架部件的结构形式有很多,但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男式车架和女式车架。
车架一
般采用普通碳素铜管经过焊接、组合而成。
为了减轻管重量,提高强度,较高档的自行车采用低合金钢管制造。
为了减少快速行驶的阻力,有的自行车还采用流线型的钢管。
本设计采用的是箱式车体,车架部分包括前轮架、中箱、后轮架、储物箱、坐凳,整体是一个箱子,是不同于传统自行车的创新点。
由于自行车是依靠人体自身的驱动力和骑车技能而行驶的,车架便成为承受自行车在行驶中所产生的冲击载荷以及能否舒适、安全地运载人体的重要结构体,车架部件制造精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乘骑的安全、平稳、和轻快。
一般辐条是等径的,为了减轻重力,也有制成两端大、中间小的变径辐条,还有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将辐条制成扁流线型。
1.1.2 自行车结构分析
一辆整车由两百多种、一千多个零件组成。
这里把它们归纳为 20 个基本部件或部件组合和 18 个配件。
自行车的基本部件包括:车架部件、车把部件、前叉部件、轮轴部件、中轴部件、飞轮部件、链条部件、车轮部件、泥板部件、车闸部件、脚蹬部件、鞍座部件。
在这些部件中,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导向系统;由脚蹬、中轴、链条、飞轮、后轴
2.2传动部分
传动部分包括脚蹬、曲柄、链轮、链条、中轴和飞轮等,由人力踩动脚蹬,通过以上传动件带动车轮旋转,驱车前行。
脚蹬部件装配在中轴部件的左右曲柄上,是一个将平动力转化为转动力的装置,自行车骑行时,脚踏力首先传递给脚蹬部件,,然后由脚蹬轴转动曲柄,中轴,链条飞轮,使后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前进。
因此脚蹬部件的结构和规格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骑车人的放脚位置是否合适,自行车的驱动能否顺利进行。
脚踏可分为整体式脚踏和组合式脚踏。
无论什么款式的脚踏都必须有脚踏面,必须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可以选用橡胶、塑料或金属材料制造。
脚踏必须转动灵活。
自行车脚蹬
2.3安全装置
安全装置:包括制动器(车闸)、车灯、车铃、反射装置等。
2.4附加部分
根据不同功能的需求,同时可增加一些附件,如指南针,里程表,测速仪,防盗装置等。
另外,装有变速机构的运动车、竞赛车、山地车等还装有变速控制器和前后拨链器等。
2.5传动装置
链条传动装置
3 多功能环形折叠自行车的设计
3.1多功能环形折叠自行车的基本构思
设计出一种多功能自行车,具有轻便,省力,减震,便于携带,导向,并能显示时速、记录所骑里程,防盗等优点,并对其机械性能和材料进行
研究,然后对自行车加以改造创新,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折叠技巧,大大减小其体积,与此同时设计出一种具有特殊构造的环形体,可以将自行车轻松携带,还具备了导向仪、路码表和时速表功能,方便人们的出行。
通过对各种材料的研究,优化筛选,以减轻自行车的重量,提高其强度、硬度。
环形折叠自行车展开图
折叠后的效果图
3.2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对多功能环形自行车链传动的设计是本课题的一项重点,它关系着自行车能否顺利地行动和能否达到最省力,又关系到链条的拆装问题,为此我们对链传动的基本知识及其理论做了详细的总结,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有关链传动的知识。
我们要对链传动做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必须把有关链传动的知识详细地总结,然后掌握。
链传动由主动链轮1、从动链轮2和跨绕在两链轮上的闭合链条3组成。
工作时,通过链条上链节与链轮轮齿的相互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如图
所示
链传动
链传动为具有中间挠性件的啮合传动,与带传动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1)能获得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但瞬时传动比不恒定。
在工况相同时,链传动结构更为紧凑,传动效率较高。
(2)链传动所需张紧力小,故链条对轴的压力较小。
(3)可在高温、油污、潮湿等环境恶劣情况下工作。
(4)中心距较大而结构简单,对制造与安装精度要求较低。
(5)传动平稳性差,有噪音,磨损后易发生跳齿和脱链,急速反向转动的性能差。
链传动主要用于平均传动比要求准确,且两轴相距较远,工作条件恶劣,不宜采用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场合。
通常传递功率P≤100kW,传动比i≤8,链速v≤20m/s,效率约为0.92~0.97。
目前,链传动的最大传递功率已达5000kw,最大的传动比达到15,最高链速可达40m/s,最大中心距达8m。
链传动主要用在中心距较大、要求平均传动比准确以及工作环境恶劣的场合,目前在农业、矿山、建筑、石油、化工和起重运输等机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结构的不同,常用的传动链又可分为滚子链和齿形链。
滚子链的结构简单,磨损较轻,故应用广泛。
齿形链传动平稳、噪声较小,但结构复杂、重量较大且价格较高,主要用于高速(v≥30m/s)传动和运
动精度较高的传动中。
3.2.1 滚子链的结构和规格
滚子链由内链板1、外链板2、套筒3、销轴4和滚子5组成。
如下图所示,外链板与销轴、内链板与套筒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而销轴与套筒之间为间隙配合,可以作相对转动,以适应链条进入和退出链轮时的屈伸;滚子与套筒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以使链与链轮在进入与退出啮合时,滚子与轮齿形成滚动摩擦, 减小链和轮齿的磨损。
345
12
1.内链板
2.外链板
3.销轴
4.套筒
5.滚子
内、外链板均为8字形,且交错连接并构成铰链,这样既可保证链板各横截面等强度,又可以减轻链的质量, 节约材料。
相邻两滚子轴线间的距离称链为节距,用p表示,p值愈大,链的各部分尺寸愈大,承载能力愈高,且在齿数一定时,链轮尺寸随之增大。
滚子链有单排或多排结构,排数愈多,承载能力愈高,但制造、安装误差也愈大,各排链受载不均匀现象愈严重。
一般链的排数不超过4排。
当链节数为奇数时,需用一个过渡链节,由于过渡链节的弯链板工作时受到附加弯曲应力,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奇数链节。
滚子链是标准件,其规格由链号表示,主要参数示例于下,我们选择08B
链条上相邻销轴的中心距称为节距,以p表示,它是链传动最重要的参数。
滚子链已标准化,分为A、B两个系列,常用的A系列滚子链的主要参数和尺寸见表3.3.1(表中的链号数乘以1.5875即为节距p值)。
后缀A、B为系列代号。
从表中可知链号数越大,链的尺寸就越大,其承载能力也就越高。
表3.3.1
注:(1)多排链极限拉伸载荷按表列Q值乘以排数计算;
(2)使用过渡链节时,其极限拉伸载荷按表列数值80%计算。
滚子链的标记为链号-排数×链节数标准代号
例如:08A-1-88 GB/T1243-1997表示:A系列、节距12.7mm、单排、88节的滚子链。
3.2.2链轮的材料和结构
1、链轮的齿形
链轮的齿形应能保证链节能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啮合,在啮合时应保证良好的接触,同时它的形状应尽可能简单,便于加工。
根据GB/T 1243-2006的规定,链轮端面齿形如图(a)所示。
齿槽各部分尺寸的计算公式列于表中。
这种齿形的轮齿工作时,啮合处的应力较小,因而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链轮齿廓可用标准的刀具加工。
因此,按标准齿形设计要求的链轮,其端面齿形无需在工作图上画出,只要标注“GB/T 1243-2006规定制造”即可。
(加图\
2、链轮的几何参数和尺寸
链轮的主要尺寸及计算公式见表3-1。
链轮齿槽尺寸见表3-2,轴向齿廓尺寸见表3-3。
表3-1链轮的几何参数和尺寸
表3-2齿槽尺寸
表3-3轴向齿廓尺寸
链轮的主要尺寸计算公式为
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
/
180
sin(z
p
d
︒
=
齿根圆直径
1d d d f -=
3链轮的结构
直径较小的链轮可制成整体式[图a];直径中等的链轮制成腹板式或孔板式[图b];直径较大的链轮制成组合式结构[图c];常将可更换的齿圈用螺栓连接在轮毂上。
链轮结构
3、链轮的材料
链轮的材料应能保证齿轮的轮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强度。
由于小链轮的轮齿啮合次数比大连轮的轮齿啮合次数多,所受的冲击也比较严重,故小链轮材料一般优于大连轮。
一般为中碳钢淬火处理;高速重载用低碳钢渗碳淬火处理;低速时也
⎪
⎭
⎫ ⎝⎛
︒+=z p d a 180cot 5.0
可用铸铁等温淬火处理;小链轮对材料的要求比大链轮高(当大链轮用铸铁时,小链轮用钢)。
具体见表3-4
表3-4链轮材料及齿面硬度
链条元件材料为经过热处理的碳素钢或合金钢,具体牌号及热处理后的硬度值见有关标准。
链轮的齿形应易于加工,不易脱链,能保证链条平
稳、顺利地进入和退出啮合,并使链条受力均匀。
下图所示为国家标准(GB1244-85附录D)规定的滚子链链轮端面齿形,由aa、ab和cd三段圆弧和一段直线bc构成,简称“三圆弧一直线”齿形。
这种齿形可用标准刀具以范成法加工,其断面齿形无需在工作图上画出,只需注明“齿形按3R GB1244-85制造”即可。
这种齿形具有接触应力小,磨损轻,冲击小,齿顶较高不易跳齿和脱链。
多功能环形折叠便携式自行车的链传动链轮设计
(一)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因为链传动是由刚性链节通过销轴链接而成,当链绕在链轮上时,其链节与相应的齿轮啮合后,这一段链条将曲折成多边形的一部分。
(如图)该正多边形的边长等于链条的节距p,边数等于链轮齿数z,链轮每转过一圈,链条走过zp长,所以链的平均速度v(单位为m/s)为
式中:z1、z2分别为主、从动链轮的齿数;
n1、n2分别为主、从链轮的转速,r/min。
(加图)
3.2.3平均链速和平均传动比
滚子链结构特点是刚性链节通过销轴铰接而成,因此链传动相当于两多边形轮子间的带传动。
链条节距p 和链节数z 分别为多边形的边长和边数。
设1n 、2n 和1z 、2z 分别为主、从动链轮转速和链轮齿数,其中2n =80r/min 则链的平均速度
5842.01000
6080
525.946/1000601000602211=⨯⨯⨯=⨯=⨯=
s m pn z pn z v
故平均传动比为
5.313
461221≈===z z n n i 3.2.4瞬时链速
链传动的速度分析
如上图所示,设主动轮的分度圆半径为R 1,并以等角速度ω1转动,现通过某一链节AB 的运动来分析链速v 。
假设在传动中紧边始终处于水平位置。
当该链节进入啮合时(如图a 所示),销轴A 开始随链轮作等速圆周运动,链速v 是销轴A 圆周速度v A 的水平分量。
在图b 所示位置时,链速为
v=v A cos β=R 1ω1cos β
式中β为铰链A 在链轮上的相位角。
从销轴A 进入啮合到销轴B 也进入啮合为止,β角将在-φ1/2和+φ1/2之间变化。
当β=±φ1/2时,链速最小,v min =R 1ω1cos φ1/2(如图a ,d );当β=0时,链速最大,v max =R 1ω1(如图
c)。
由此可见,在链节AB 的啮入过程中,主动链轮虽然以等角速度ω1转动,而链条的瞬时速度却按上述规律呈周期性的变化。
每转过一个链节,链速的这种变化就重复一次。
主动链轮的齿数越少,β角的变化范围就越大(φ1=360°/z 1),链速的不均匀性也就越显著。
与此同时,链节销轴A 速度的垂直分量(v ′=v A sin β=R 1ω1 sin β)也在周期性地变化使链条沿铅垂
方向产生有规律的振动。
瞬时链速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链速的不均匀性
由于链速的变化以及从动链轮相位角γ(图e)的不断变化,从动链轮的角速度ω2也是变化的,由此可得到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
⎪⎪⎩⎪⎪⎨⎧====βγ
ωωγβωγωcos cos 'cos cos cos 122121122R R i R R R v
只有当链轮齿数z 1=z 2、且传动中心距为链节距的整数倍时,才能使β和γ的变化时时相同,瞬时传动比才能恒定不变(i ′=1)。
因此设计链传动时应合理选择参数,以期减轻振动和动载荷。
3.2.5滚子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以下几种:
(1)链板疲劳破坏:在链传动中,由于松边和紧边的拉力不同,使得链条所受
的拉力是变应力,当应力达到一定数值,且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后,链板、滚子、套筒等组件会发生疲劳破坏。
这种疲劳破坏是闭式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2)铰链磨损:
链节在绕上链轮时,销轴与套筒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在不能保证充分润滑的条件下,将引起铰链的磨损。
磨损导致链轮节距增加,链与链轮的啮合点外移,最终将产生跳齿或脱链而使传动失效。
铰链磨损是开式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3)滚子和套筒的冲击疲劳破坏
由于链传动的特点,链条工作滚子、套筒和销轴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经过一定次数的冲击,最后产生冲击断裂。
它的应力总循环次数一般在4
10以内,它的载荷一般较疲劳破坏允许的载荷要大,但比一次冲击破断载荷为小。
(4)链条铰链的胶合
在链轮转速过高时,润滑条件恶化,套筒与销轴间发生金属直接接触而产生很大摩擦力,其产生的热量导致套筒与销轴的胶合。
(5)静力拉断
在低速重载的传动中或者链突然承受很大的过载时,链条静力拉断,承载能力受到链元件的静拉力强度的限制。
3.2.6滚子链传动的额定功率曲线
(1)极限传动功率曲线在一定使用寿命和润滑良好条件下,链传动的各种失效形式的极限传动功率曲线如图1所示。
曲线1是在正常润滑条件下,铰链磨损限定的极限功率;曲线2是链板疲劳强度限定的极限功率;曲线3是套筒、滚子冲击疲劳强度限定的极限功率;曲线4是铰链胶合限定的极
限功率。
图中阴影部分为实际使用的区域。
若润滑不良、工况环境恶劣时,磨损将很严重,其极限功率大幅度下降。
举例z 1=19、链节数L p =100、单排链水平布置、载荷平稳、工作环境
正常、按推荐的润滑方式润滑、使用寿命15000h ;链条因磨损而引起的相对伸长量Δp/p 不超过3%。
当实际使用条件与试验条件不符时,需作适当修正,由此得链传动的计算功率应满足下列要求
r P0P K K K P K P
L Z A ≤= 式中P0--许用传递功率(kW ),由图2查取;
P--名义传递功率(kW );
K A --工作情况系数,见表1。
K Z --小链轮齿数系数,见表2,当工作点落在图1某曲线顶点左侧时(属于
链板疲劳),查表中,当工作点落在某曲线顶点右侧时(属于滚子、套筒冲击疲劳)查表中;
KL--链长系数,根据链节数,查表3;
Kp--多排链系数,查表4。
表1
表2
表3 修正系数KL
表4 多排链系数Kp
3.2.7滚子链传动的设计步骤和传动参数选择
(1)传动比i 链的传动比一般≤8,在低速和外廓尺寸不受限制的地方允许到10。
如传动比过大,则链包在小链轮上的包角过小,啮合的齿数太少,这将加速轮齿的磨损,容易出现跳齿,破坏正常啮合。
通常包角最好不小于120,推荐传动比i=2~3.5,我们选择i=3.5
(2)链轮齿数z 1和z 2首先应合理选择小链轮齿数z 1。
小链轮齿数不宜过少,
过少时,传动不会平稳、动载荷及链条磨损加剧,摩擦消耗功率增大,铰链的比压加大及链的工作拉力增大。
但是z 1不能太大,因为z 1大,z 2更大,
不仅增大传动尺寸,而且铰链磨损后容易引起脱链、跳齿,将缩短链的使用寿命。
我们选择Z 1=26,Z 2≈42。
若链条的铰链发生磨损,将使链条节距变
长、链轮节圆d'向齿顶移动。
节距增长量Δp 与节圆外移量Δd 的关系
10z 180sin p d ∆=
'∆ 由此可知Δp 一定时,齿数越多节圆外移量Δd 就越大,也越容易发生跳齿和脱链现象。
滚子链的小链轮齿数按下表推荐范围选择。
大链轮齿数z 2按z 2=i ,z 1确定,一般应使z 2≤120。
在选取链轮齿数时,应同时考虑到均匀磨损的问题。
由于链节数最好选用偶数,所以链轮齿数最好选质数或不能整除链节数的数。
(3)链速和链轮的极限转速 链速的提高受到动载荷的限制,所以一般最好不超过12m/s 。
(4)链节距 链节距愈大,链和链轮齿各部尺寸也愈大,链的拉曳能力也愈大,但传动的速度不均匀性、动载荷、噪声等都将增加。
因此设计时,在承载能力足够的前提下,应取较小节距的单排链,高速重载时,可选用小节距的多排链。
(5)链的长度和中心距 若链传动中心距过小,则小链轮上的包角也小,同时啮合的链轮齿数也减少;若中心距过大,则易使链条抖动。
一般可取中心距a=(30~50)p ,最大中心矩amax≤80p。
链的长度常用链节数Lp 表示。
按链传动求链长的公式可导出
138242262525.924226525.93502221(22212
22≈-+++=-+++=)π()πz z p z z p a Lp 式中a--链传动的中心矩。
由此算出的链的节数,必须圆整为整数,且最好为偶数。
然后根据圆整后的链节数用下式计算实际中心矩:
mm 37.10222642(8)24226138()24226138(4525.928224p a 2221222121=--+-+⎢⎣
⎡+-=⎥⎥⎦⎤⎢⎢⎣⎡⎪⎭⎫ ⎝⎛∏--⎪⎭⎫ ⎝⎛+-+⎪⎭⎫ ⎝⎛+-=])πZ Z Z Z L Z Z L P P
为了便于安装链条和调节链的张紧程度,一般中心距设计成可以调节的。
若中心距不能调节而又没有张紧装置时,应将计算的中心距减小2~5mm。
这样可使链条有小的初垂度,以保持链传动的张紧
3.2.8
链传动的润滑
润滑对链传动影响很大,良好的润滑将减少磨损,缓和冲击,延长链条的使用寿命。
润滑方式的选择应当按照下图进行。
润滑油推荐使用L-AN32,L-AN46和L-AN68号全损耗系统用油。
低温条件下取L-AN32油。
对于开式或低温重载传动可在润滑油中加入MoS2,WS2等添加剂。
折叠自行车的润滑方式我们选择油润滑。
3.3自行车材料选用及分析
碳纤维(CERP)
碳纤维车架的特征是「轻、不弯曲、冲击吸收性好」,但是,充分发挥碳纤维的优异性能,在技术上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各碳纤维材料厂家之间的品质差异也较大。
自行车厂家考虑到成本问题,不大可能使用高等
级的碳纤维来制作车架。
虽然存在上述的现实问题,但是碳纤维车架还是具有其他素材所没有的优点,可以制造8、9kg左右的轻量自行车,这种碳纤维轻量自行车,登坡时最能体现其优点,登坡顺利而爽快。
而不会像一些轻的铝合金车架,登坡时感到有一种向后拉的力量。
碳纤维是把碳纤维用树脂凝固成形的东西。
非常轻,但它是具有方向性的材料(拉伸强但容易断),因此采用把薄料层层重叠的方法来解决缺点。
●碳纤维车架的优点(1).可以制作重量轻的车架
碳纤维车架是把碳纤维对着发生应力的方向层层叠而得到强度。
碳纤维车架非常轻,这是它的密度和强的拉伸强度构成的。
ZGL碳纤维车架非常轻,是国内第一家专业生产碳纤维自行车整车及各种零配件的公司。
中国第一辆大陆产碳纤维自行车厂家。
碳架在1-1..2kg 重
(2).冲击吸收性好
碳纤维用来制作残疾者运动时用的假腿,或者特殊的弹簧等被用在各领域。
利用它的吸收冲击力优异的性能,制作不用避震器的自行车。
如SCOTT 厂的ELEVATED车架是著名的。
但是各个厂家之间的品质差异较大,有的很硬,因此这种车架乘骑后才能知道好或者不好。
(3).可以制造各种形状的车架
碳纤维的基本成型方法是,在模具上铺上纤维片然后流入树脂并烧固。
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车架。
如TREK的Y车架是著名的。
●碳纤维车架的缺点(1).复杂的应力计算
构成碳纤维车架的是碳纤维,它的特点是拉伸强度强,但剪断强度弱,加工时需要进行复杂的应力计算(纵刚性、横刚性),根据计算把碳纤维片重叠成型。
加工技术各厂家各异,应选择有经验而可靠厂家的制品是很重要的。
(2).难于更改尺寸
由于作好模具后成型,难于更改尺寸。
无法相应多尺寸多款式的订单。
(3).老化
使用树脂因此会不会老化?这是一个存在的课题,它放置在阳光下时会逐渐变白。
当然这种现象关系到厂家的技术。
最好不要放置在阳光下。
镁合金
镁的比重很轻(1.74),约铁的1/5,钛的2/5,铝的2/3。
它是不容易腐蚀的活性金属。
它广泛用在各种领域里,如照相器及电脑的外框、车辆的车圈等配件。
通过合金化耐腐蚀性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镁合金车架的优点
(1).可以制造重量轻的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