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中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十一中国的自然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中国的自然资源
知识点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概念与分类:
(1)概念: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例如: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
②在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种类齐全,分布不均。
知识点二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1)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
(2)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3)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
2.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1)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不足。
①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③分布不均。
④人地矛盾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3.地区分布不均:
土地资源类型主要分布地区自然原因
耕地
旱地
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半湿润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北
方平原广阔,耕地多,降水偏少,气温
略低
水田
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南
方多丘陵、山地,气候湿润多雨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
雨,水源不足
林地
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我国
三大林区分别是:东北林区(最大)、西
南林区、东南林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多山地
难以利用的土
地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
积雪和冰川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
——
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存在问题农业用地类型人为原因解决措施
水土流失林地毁林开荒,过度樵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
土地荒漠化草地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合理放牧/休牧育草、退耕还草等
耕地减少耕地乱占耕地禁止乱占耕地、必须切实保护耕地;
适当
开垦荒地;合理规划使用土地等
土地污染耕地工、农业生产过程
中排放大量废水等
达标排放废水
5.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知识点三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空间分布特点:南丰北缺,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和西北地区。
(2)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夏季风影响),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解决措施是兴修水库。
2.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的取水口在丹江口水库。
东线工程终点是天津市,利用的输水线路——京杭运河,来缓解苏、皖、鲁、冀、津五个省级行政区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3.节约用水:
(1)水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严重。
(2)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考点一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区域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1)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90%的耕地和林地,这里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其中北方地区平原广布,耕地多,但热量和降水较少,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主要种植耐旱的粮食作物——小麦。
而南方地区较北方多山地、丘陵,热量高,降水丰沛,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主要种植喜湿喜温的粮食作物——水稻。
(2)西北内陆地区以草地和荒漠为主,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3)青藏高原地区土地生产力较低,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较高的河谷地带。
2.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
(1)水土流失。
①分布: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均是水土流失的分布区,其中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②成因。
自然原因:地形-地势起伏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植被-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土壤-土质疏松(例如: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③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修挡土坝。
(2)土地荒漠化。
①分布:土地荒漠化,主要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另外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也是比较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的表现。
②成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导致输送的沙质沉积物多。
另外气候异常,大风少雨也会加速荒漠化的进程。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荒漠化的形成与气候的变化、地形、土壤构成等自然因素有关,但主要是由于人类毁林、垦荒、过度放牧及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等活动引发的。
③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构建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解决牧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典例】(2023·永州学业考)“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1~3题。
1.土地类型①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A)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土地类型②区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B)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3.关于中国土地资源和耕地利用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人均耕地面积多
B.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不明显,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多
C.大力倡导在耕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D.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农业水利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解题指南】
1.记分布:我国的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的平原和盆地。
其中,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等。
读图可知,土地类型①水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读图可知,土地类型②是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要高于玉米和大豆。
2.析特点: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少;大力倡导在耕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会影响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农业水利建设,有利于保护耕地。
考点二水资源
1.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1)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河流处于丰水期,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冬春季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水资源相对不足。
(2)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由于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有时会出现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
(1)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2)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典例】“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算收费和超过定额量部分加价收费,我国许多城市采用这种计费方法。
读北京、深圳阶梯水价表,完成1、2题。
城市第一阶梯水价(元/m3) 第二阶梯水价(元/m3) 第三阶梯水价(元/m3)
北京 5 7 9
深圳 1.98 2.85 3.86
1.实行阶梯水价的意义是(D)
①降低百姓的生活质量②增强节水意识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实现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关于北京的水价比深圳高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更突出
B.北京的降水比深圳少
C.南水北调导致北京用水的成本增加
D.深圳临海,海水多
【解题指南】
1.会发现:通过表格可以发现北京水价高于深圳水价,结合北京和深圳的水资源情况加以分析。
2.会分析:北京处在华北平原地区,降水少,用水量大,水资源短缺。
实行阶梯水价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的水价比深圳高不是因为深圳临海,海水多,且此处的水资源不包括海水。
知识点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024·东莞模拟)重庆的夏季气候湿热,但在重庆大剧院,看不到一台空调外机,也听不到
机器运行的噪声,观众却能感受到凉风习习。
因为重庆大剧院有着国内最大的“水空调”系统,该系统利用管道把江水汇集到地下机房中,将转换后的冷冻水送入各楼栋用户端,吹出冷风。
如图为重庆大剧院外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重庆大剧院安装“水空调”系统的有利自然条件是(C)
A.地形平坦
B.人口稠密
C.江水丰富
D.经济发达
2.“水空调”与常规空调相比优势是(A)
A.更节能环保
B.应用范围广阔
C.不需要维护
D.完全没有噪声
(2023·东莞二模)“青豫直流”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也是世界上首条专为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外送建设的特高压通道。
据此,完成3~5题。
3.“青”“豫”是该工程起止点所在省区简称,该工程起止点位于(B)
A.青海省和河北省
B.青海省和河南省
C.陕西省和山西省
D.甘肃省和河南省
4.水能、太阳能、风能属于(D)
A.矿产资源
B.不可再生资源
C.生物资源
D.可再生资源
5.“青豫直流”工程输送清洁能源,对我国中东部的主要影响包括(A)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③助推“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④增加经济投入,利于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知识点二土地资源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右图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及1985年与2020年四省粮食产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①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
②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③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
④林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内陆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与1985年相比,2020年四省区的粮食产量(D)
A.呈上升趋势
B.增速最快的是浙江省
C.呈下降趋势
D.增量最大为黑龙江省
3.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列措施合理的是(C)
A.广东省围海造陆,扩大耕地面积
B.浙江省兴修水利,增加水田面积
C.黑龙江省发挥科技优势,提高粮食生产
D.内蒙古自治区开垦草原,增加粮食生产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我国山地茶叶经济的典型代表。
2015-2020年安溪县茶园面积迅速扩张,在不断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也由于不合理开发、低产茶园废弃等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
下表示意安溪县2015-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单位: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4、5题。
年份
土地利用类型
水体建设用地裸地茶园耕地林地
2015年11.01 227.1 17.64 389.65 351.89 1 993.81
2020年14.84 335.33 29.07 598.49 352.86 1 660.51
4.推测2015-2020年安溪县茶园面积扩张的土地主要来自(D)
A.水体
B.裸地
C.耕地
D.林地
5.安溪县茶园的不合理开发及低产茶园废弃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A.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石漠化
D.湿地破坏
【项目化学习·土地资源】
6.项目主题:保护“黑土地”守护“大粮仓”
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一两土二两油”的比喻,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黑土与环境
(1)说出世界三大黑土集中分布区所属的温度带及我国黑土主要分布的省区。
答:北温带。
我国的黑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
(2)简要说明黑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理由。
答:世界上黑土只集中连片分布在三大区域,分别是乌克兰大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地区,分布面积小,属于稀缺耕地,且因不合理耕作,黑土流失和退化严重。
探究二黑土地与大粮仓
(3)说出图中字母A、B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简析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的自然原因。
答:字母A、B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水田和旱地,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
原因:东部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地势低平,气候适宜,是我国主要的耕地分布区。
(4)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意义。
答:这是我国首次、全球唯一在国家层面专门针对黑土地实施的立法保护。
这部法律吹响了黑土地保护的法治号角,在我国耕地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贡献,也启示我们思考应如何更好保护耕地。
知识点三水资源
(2024·福建学业考)我国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存在差异。
读表完成1~3题。
表某年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与人口状况
项目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水资源总量(亿m3) 29.8 34.0 13.0 656.1
人口数量(万人) 2 171.85 2 418.90 1 559.50 3 061.71 人均水资源量(m3/人) 137.21 140.56 83.36 2 142.92
1.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直辖市是(C)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
2.以下景观图反映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利用或空间分布差异,与重庆市相符的
是(A)
3.上海市水资源较多,存在水污染现象。
为减轻水污染,上海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C)
①农业生产采用大水漫灌②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④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广东学业考)【资源调配主题】引汉江水入渭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引汉济渭”,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其主体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穿越秦岭,沿线山体岩石坚硬,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如图为“引汉济渭”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引汉济渭”主体工程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D)
A.输水路线长
B.植被分布广
C.沿途水库多
D.地质条件复杂
5.“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利于(D)
①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②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③减轻汉江流域的洪涝灾害④缓解渭河流域的缺水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22·常德学业考)珍惜水资源,形成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是每个公民的优秀品质。
读我国华北地区缺水原因思维导图,完成下列题目。
(1)一个地区的降水量、蒸发量、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等深受气候影响,华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
答:温带季风气候。
(2)根据上述思维导图分析,①处应填变化。
(3)图中给出了一种主要水源——河流,请你再说出华北地区生产生活的另一种水源。
答:地下水。
(4)如何缓解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跨流域调水和发展节水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