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
技术
【摘要】地震所生成的作用力具有随机性,不同环境下地震波形各有差异,因此难以判断地震来临之后建筑受到的影响。

正因地震具有不确定性,故此在设
计过程中要考虑这一特点,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落实抗震措施,尽量减少造成
的经济损失,强化结构硬度,避免出现倒塌现象。

基于此,文章对建筑钢筋混凝
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加强对建筑工程的保护。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技术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一定抗震性,基于地震的危害某些建筑对抗震设防
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会选用结构补强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具有一定实用性,但是会对结构整体造成破坏,缩短建筑结构
使用时间,不仅如此成本投入较高。

正因如此最近几年减震加固、隔震加固等措
施在建筑施工方面得到应用,经过长期实践技术愈发成熟,可在建筑施工领域大
力推广。

1地震灾害对我国影响综述
地震危害极大,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威胁民众生命安全,造成难以估量
的经济损失。

地震来临时会有大量能量随之生成,而这无疑会影响城市建设。


震危害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其一地表受到严重破坏,地震来临时建筑损毁,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地震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测,现有技术手段并不能
对地震发生做出准确预测,控制难度较大。

深入分析地震板块结构之后发现,地
震主要出现在板块边缘区域。

当今世界存在两个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以及欧亚地震带,而我国处于两者之间,所受影响更为严重。

我国大部分城市抗
震布放烈度均处于6度以上,为此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建筑抗震性。

现有资料
表明我国地震具有连续特征,即几乎每年都有地震发生。

2抗震加固对我国现有建筑安全性能的重要意义
现代化建筑大多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主体,而经过长时间使用,建筑结
构承载力逐渐下降,不仅如此地震波及范围内大多是大型城市或中性城市,而这
些城市建筑抗震设防略有不足,配筋、构件连接等存在多种问题,正因如此建筑
施工过程中需针对建筑落实抗震措施。

因城市内部人口分布较为密集,无法进行
大规模施工,为弱化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能耗过度,必须引入新型技术
手段加固建筑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因地震造成的损失,优化抗震效果。

2.1我国目前抗震加固的基本原则:
从多个层面出发对建筑现状进行探究,掌握基本信息;加固施工过程中注意
建筑功能受到的影响;加固措施落实之后固有结构不能受到任何影响,例如刚度
剩余、结构缺乏合理性等;按照既定标准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充分发挥其抗震
作用;严格来说抗震属于二次施工,因此要注意材料与原有结构之间连接;根据
建筑内部结构分布以及固有特点选择适当方式强化结抗渗性。

2.2抗震加固对象
原有建筑物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抗震设防等方面内容,对这类建筑进行处理
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鉴定,之后采取加固措施满足既定标准提出的要求;某些原
有建筑物虽然在设计之初考虑了防震性并落实抗震措施,但是由于所处环境抗震
设防烈度之后发生变化,故此需对其记性鉴定同时落实加固措施满足新标准提出
的要求;原有建筑物设计之初无论是否落实抗震措施只要受到地震影响均落实加
固措施;原有建筑物在设计初期无论是否考虑到抗震设防,只要实际使用过程中
因外在条件致使承载力不足无法继续使用都要落实加固措施。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
伴随经济水平提升,建筑业发展,传统观念转变,结构抗震加固技术愈发成熟,传统抗震加固的重点在于结构自身安全性,没有考虑建筑形态以及具体功能。

而现代化建筑施工中新型技术材料等均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碳纤维、钻孔、植筋等,不仅丰富了加固方式,同时也为技术人员提供了更多发挥空间,
使技术作用得到体现同时加强对建筑结构的保护。

当前针对建筑所用抗震加固方
法包括以下几项:
3.1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法
如果建筑工程刚度较小,工程整体呈现出不均匀特性,建筑结构扭转效应较
为明显,可通过添加钢筋混凝土用量的方式创建减震墙体或者对翼墙进行加固。

该法实际上是通过在结构的适当部位增设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将原框架结构改变
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是提高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及减小扭转效应的有效方法。


方法通过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减小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

通过加固改变
结构体系,并通过内力的重分布减小了某些构件如梁柱的受力。

由于剪力墙承担
了大部分的地震荷载,减小了原框架梁柱的受力,可以避免大量梁柱的加固工程。

采用该方法需考虑的问题有: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要针对原有结构的缺陷进行
全面的经济技术分析;新增抗震墙的布置要均匀、分散、对称;增设抗震墙应宜
设置在框架的轴线位置上,尽量不影响原建筑的使用功能;新增抗震墙与原有结
构的连接应牢固,使其共同作用。

增设抗震墙法是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一种抗
震加固方法。

3.2钢构套加固法
钢构套加固法是在构件外包以型钢的加固方法。

主要通过约束原有构件以提
高构件的耐变形能力,有时也可提高受剪和受弯承载力。

该方法适用于梁柱构件。

该方法要注意钢构套结构的连接牢固,使其共同作用。

该方法对截面尺寸、外观
影响很小,因此经常在结构加固改造中使用。

3.3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法又称加大截面法,抗震承载能力提高很大,施工方便,
现场工作量小,受力较为可靠,是对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外包一定厚度的混凝
土材料,加大构件截面并配以适量的钢筋,和原构件一起共同承担相应的地震荷载,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

该方法工艺简单、适用面广,是一种传统的加固
方法。

3.4贴钢板加固法
贴钢板加固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弥
补原有构件钢筋的不足。

该方法用钢板替代钢筋或箍筋,可提高承载力、耐变形
能力而几乎不增加刚度。

该方法有很多优点:粘结剂硬化速度快,工期短;工艺
简单,施工方便;粘结剂的粘结强度高,可以使钢板和原构件形成很好的整体,
受力均匀,不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钢板占用的空间小,几乎不增加
加固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重量;可以大幅度提高构件的抗裂性,抑制裂缝的开展,
提高承载力。

3.5减轻自重法
减轻自重法又称卸荷法。

该方法是通过减小结构自重来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

在实际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一般是将原结构中较重的粘土砖填充墙拆除以轻质隔墙
代替,降低了结构的自重,从而减小了地震荷载和变形。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
于基本上可不进行加固就能保证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安全,也避免了加固对原结构
构件的损伤。

该方法能保证原有结构的使用功能和美观。

4结语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地震具有不确定性,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难以估量,
无法采取有效手段对其管控。

为减少地震来临后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需注重建
筑设计,从整体出发确定设计过程中需要秉持的抗震原则,明确作业对象,引入
适当方法强化建筑结构抗震性,加强建筑内部不同构件之间的连接,使建筑结构
更为稳定,保证建筑整体性,为用户打造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为生命安全和个
人经济财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倪波涛,汪文祥,王作成.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技术探析[J].
福建建材,2021(6):3.
[2]高峪峰.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究[J].2021.
[3]张英,张磊,黄娇娇.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