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聚中原
证实_长__江__下__游__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表明_黄__河__中__游__地区已经出现 早期国家
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_多__元__一__体__的特征
三、远古的传说
1.写出对“华夏民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战役和具
有突出贡献的两个人物。由此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 家国情怀
(1)战役:阪泉之战、_涿__鹿__之战。
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可知,陶寺古城遗址存在鲜明的等级
分化,这说明中国当时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2.[家国情怀]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 遗成功。考古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 材料表明中国( A )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五千年文明史获得认可 D.新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解析】根据材料“考古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 仰”可知,良渚古城遗址证明中国早期已经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这 些都是早期国家形态的表现。
的产生。
时空观念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阅读教材,完善下列表格信息。
遗址 时期 地点
良渚古城 距今约5300-4300年
浙江余杭
陶寺古城 距今约4300-4000年
山西襄汾
进步 表现
意义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
阶力;社会的_阶__级__分__化__相当明显
尧 鼓励人们发展生产 舜 制定_刑__法__,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禹 治水有功,被尊称为“_大__禹__”
史料实证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1.(2024·深圳宝安月考)陶寺古城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是中原
龙山文化代表性遗址,该遗址发现墓葬1000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墓葬呈现
【知识建构】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大约在5000多年前,早期城市逐 步形成→社会成员之间的_分__化__加剧,出现了王→以王为
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 _早__期__国__家__。 2.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_私__有__制__、阶级、_国__家__
——摘编自王巍《探源工程所见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有哪些。(3分) 答: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并聚集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分化不断加剧,出现贫富分化;出 现王权、国家。
材料二 在(陶寺古城遗址)已发掘的1000多座墓葬中,从墓坑、葬具、随葬品等综 合排比,可分大、中、小三类,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左右,大型墓 的墓坑长3米多,有木棺,随葬品既丰富又精美,有彩绘蟠龙纹陶盘、土鼓、特磬、成 套的彩绘木器和彩绘陶器,还有玉石礼器、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整猪等,单座墓 的随葬器物总数达一两百件。
3.[时空观念](2023·咸阳期中)制作历史知识示意图有助于我们掌握历史知识。 下面示意图中能表示涿鹿之战对战双方的是( B )
【解析】阪泉之战是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部落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 争。黄帝、炎帝联盟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是涿鹿之战。
4.[史料实证]《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为正式记载的第一位上古帝王,并且把 叙事时间上溯至炎黄时期,炎黄时期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代名词。直到今天,说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以炎黄时期为开端的。“炎黄”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 他们( C ) A.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在战争中曾经打败蚩尤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相传有很多的创造发明 【解析】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 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 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目标导学】 1.了解良渚、陶寺等文化遗存,知道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感受中华五千 年文明的悠久历史。(家国情怀、史料实证) 2.了解阪泉之战、涿鹿之战,明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分析华夏族多 元一体的特点。(家国情怀、史料实证) 3.了解尧、舜、禹的事迹,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掌握禅让制的内容、实质和特点。 (家国情怀、历史解释)
5.(2023·深圳福田期末)从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消除水患和治水过程中“三过 其门而不入”,到最后被推举为首领,可以看出禅让制的选拔标准是( A ) A.德才兼备 B.军功卓著 C.血缘关系 D.门第的高低 【解析】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这 种原始的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 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原则是选贤任能。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一是包括农业、手工业在内的生产发展,随之人口增加并 聚集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分化不断加剧,随后贫富分化;三是出现王权、国家。其 中,国家的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最主要的标志”可归纳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为生 产发展,人口增加并聚集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分化不断加剧,出现贫富分化;出现王权、 国家。第(2)题,从材料二中“分大、中、小三类”等可推出当时贫富分化明显;根据材料 二中“彩绘蟠龙纹陶盘、土鼓、特磬……整猪等”可推出当时的经济发展,手工业发展。 从材料二中“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随葬品既丰富又精美……一两百件”等,可推知当时 可能出现了极大的贵族首领,可能出现了国王。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联 盟打败蚩尤部落后,许多部落归附炎黄部落联盟,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 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因此炎黄文化是“根祖文化”。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寻根”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_人__文__初__祖__,近代以来,
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思维指引】 黄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皇帝是中国帝制时代最高 统治者的称号。
3.研读右栏“史料实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 的是史前时期的哪种制度?其选拔标准是什么? 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制度担任首领的? (1)制度:_禅__让__制__。 (2)标准:首领传位给_贤__德__之人。 (3)先贤。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中国学者从本国的实际材料 出发,概括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三个标准:一是包括农业、手工业在内的生产发展,随 之人口增加并聚集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分化不断加剧,随后贫富分化;三是出现 王权、国家。其中,国家的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最主要的标志。
材料三 炎黄时代也被称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筚路蓝缕、生生不息,留下了早期华夏民族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文化轨迹……炎 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祖文化、龙头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炎黄文化是“根祖文化”的原因,并分析近年多地举 办“寻根”活动的意义。(4分) 答:原因: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部落后,许多部落归附炎黄部落联盟,这一部落联盟 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意义:有利 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
(2)人物:炎帝和_黄__帝__。
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 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3)特点:华夏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
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2.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梁启超《太古及
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_华__夏__族__,炎帝
三代载记》
——摘编自《历史阅读理解》 (2)从材料二你能够得出什么推论?(1分)依据是什么?(1分) 答:推论1:社会的贫富分化(或阶级分化)明显。依据:墓葬分大、中、小三种类型。 推论2:经济发展;手工业发展。依据:随葬品丰富又精美。 推论3:可能出现了极大的贵族首领;可能出现了国王。依据:有不到1%的大型墓葬, 他们不是一般贵族;随葬品非常丰富,证明墓葬主人生前地位极高。
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
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推断( A )
A.中国当时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B.陶寺古城遗址与北京人遗址同属一个时期
C.黄帝的地位受到挑战
D.陶寺古城的统治神权色彩浓厚
【解析】依据材料“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