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忠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9九上·长沙月考) 下列物质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 溶解性
B . 挥发性
C . 导电性
D . 可燃性
2. (2分) (2019九下·增城期中) 一些水果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 柠檬pH=2.3
B . 青苹果pH=3.1
C . 西瓜pH=5.8
D . 柿子pH=8.5
3. (2分) (2017九上·海淀期中)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 氧气O2
B . 二氧化硫SO2
C . 氧化铁FeO
D . 氯化钠NaCl
4. (2分)(2017·宁城模拟)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B .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C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 .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5. (2分)(2018·回民模拟) 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
B . 是一种有机物
C . 由五种元素组成
D . 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
6. (2分)(2017·吉林模拟) 下列除杂的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A . 除去CaO中少量的CaCO3:高温煅烧
B . 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C . 除去稀盐酸中少量的稀硫酸: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加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7. (2分)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A . 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 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8. (2分) (2018九上·高阳期末)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9. (2分) (2015九上·株洲期末)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 . X Z Y
B . X Y Z
C . Y Z X
D . Z Y X
10. (2分)(2020·开鲁模拟)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A . 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B . 酸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 . 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
D . 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OH﹣)
11. (2分)(2017·玄武模拟)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O碳粉高温灼烧
B KNO3溶液BaCl2滴加适量K2SO4溶液,过滤
C NaOH溶液Na2CO3加入稀盐酸至无气体产生为止
D H2水蒸气缓缓通过装有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干燥管
A . A
B . B
C . C
D . D
12. (2分) (2018九上·安丘期末) 如下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A . 活性炭
B . 生石灰
C . 硝酸铵
D . 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 (共5题;共26分)
13. (5分)(2017·济南模拟) 构建安全体系,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国计民生。
(1)据报道,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在豆芽上喷洒适量“速长王”即 4-氯苯氧乙酸钠(化学式:C8H6O3ClNa)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
在4-氯苯氧乙酸钠中,所含非金属元素共有________种。
(2)在日常生活中,隔夜的剩菜中亚硝酸钠(NaNO2)的含量会增加,地沟油、霉变花生中都含有黄曲霉素(C17H12O6),而烧烤中苯并芘(C20H12)的含量也很高,常食用上述物质会危害身体健康。
在黄曲霉素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3)汽车尾气、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氮是一种气体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和二氧化氮反应能转化为无害的N2和H2O,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已经成为共识。
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C10H14N2)、焦油、汞、铅等,都会影响吸烟者的健康,也给被动吸烟的人带来危害。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A、B、C、D之一)
①吸烟有害身体健康②焦油能诱发细胞病变③在尼古丁中氮元素的含量最高④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⑤汞和铅属于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A . ①④⑤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⑤
14. (8分)(2017·大石桥模拟) 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①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②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
(1)
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成__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
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元素,推测出蚁酸在隔绝空气加热条件下的一种生成物是水.
(3)
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来两种猜想:
①猜想1:该气体是CO2.
猜想2:该气体是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的装置.
②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1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若猜想2成立,则:
③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④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
⑤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________.
15. (3分)(2018·丹东模拟) 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________。
(2)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大量使用了某些化石燃料,如________(填一种)。
(3)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原因: 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16. (2分)在某条小河的上游,依次有甲、乙、丙三座工厂,每个厂排放的废液里只含有Ca(OH)2、Na2CO3、HCl中的一种.某校环保小组的同学对河水监测时发现:A:甲厂排水口附近的河水呈乳白色浑浊,且经测定,河水的pH>7,B:乙厂排水口附近的河水由浑浊变清澈,且鱼、虾消失.C:丙厂排水口附近产生气泡,河水也呈清澈状,请你帮该环保小组的同学判断:
(1)甲、乙、丙三厂排出的废水中依次含有的废弃物是________.
(2)乙、丙两处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7. (8分)(2013·营口) 小丽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看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
(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__.
(2)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丽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________;猜想二:________.
(3)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丽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小红认为小丽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4)
【实验与结论】小红另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她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
________猜想一________
正确步骤2:________ 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25分)
18. (6分)(2017·大丰模拟) 金属是重要的资源。
(1)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实验中(试管内的“ ”均为铜片),只需完成实验________即可达到探究目的(填字母组合)。
(2)铁是世界上年产量第一的金属。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得到的生铁可炼成钢。
(3)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①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熔化的铝被一层膜兜着并不滴落,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 2NaAlO2+3H2↑,足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等质量的铝粉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m1、m2,下列有关m1、m2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比较
(4)验证Cu、Fe、Al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的实际组合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 FeSO4溶液、Al、Cu
B . Al2(SO4)3溶液、稀盐酸溶液、Fe、Cu
C . Al2(SO4)3溶液、FeSO4溶液、Cu
D . AlCl3溶液、CuCl2溶液、Fe
19. (4分)(2013·辽阳)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一”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
A为黑色固体;D、E、F三种物质中都含有钙元素,F可作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
反应③能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
写出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
20. (9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
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____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装置D的质量装置E的质量
反应前292.4g198.2g
反应后296.0g201.5g
①装置C中出现________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 ,且CH4也还原了CuO。
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________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
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________ (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CH4也还原了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________(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21. (6分)(2018·淮安) 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验证物质的燃烧条件
根据图1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80℃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②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
(2)验证锌与铁的金属活动性
①相同条件下,取等质量锌粉、铁粉,根据图2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锌粉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粉快,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发现∪形管两边的金属粉末均无剩余,则硫酸剩余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左、右两边均有剩余
B.左边有剩余,右边无剩余
C.左、右两边均无剩余
D.左边无剩余,右边有剩余
(3)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已知H2+CuO Cu+H2O)
根据图3进行实验,反应后测得甲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减少ag,乙中U形管(含药品)质量增加bg。
①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用含 a、b的式子表示)。
②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uO粉末不干燥
B.CuO没有完全转化为Cu
C.没有丙装置
四、解答题 (共5题;共26分)
22. (6分)(2018·宝坻模拟) 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的是________。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料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 .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 . 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23. (6分)(2017·夷陵模拟) 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提高实验探究能力,A、B、C三组同学根据三个特殊的复分解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1)【A组】探究中和反应
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小金认为溶液显中性,小东认为不对.小东同学按以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B组】探究两种显碱性的溶液是可以反应的
在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后过滤.滤液中溶质是什么?小方认为溶质是NaOH;小欢认为溶质是NaOH、Ca(OH)2;小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________.小华同学思考后用以下方案验证了他的猜想.
(3)【C组】探究两种盐溶液是可以反应的
小迎在烧杯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小妮得出结论:两种盐溶液是可以反应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延伸与拓展】最后,A、B、C三个小组的同学把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在一起,结果发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最终所得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反思与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两种离子接触后,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
24. (6分)(2017·青岛) 能源、材料、环保、食品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从化学的视角分析下列有关问题并填写空格: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
(2)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属于________(选填“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
(3)塑料在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称为“________”.
(4)为了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生活中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到面粉中,做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
(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属于________(选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25. (4分) (2019九下·江门期中) 如图是甲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将56g甲物质放人100g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点A描述的是t2℃时甲物质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不考虑水分的损失,将170g该溶液降温至t1℃,此时析出晶体________g.
(3) A,B,C,D四个点所代表的4种甲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A>C=D>B ②A=C>B=D ③A>B>D=C ④A>B=D>C.
26. (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过程.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
[提出假设]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设计实验】
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
(1)
【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⑤测得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较反应前增加了0.88g.
步骤②中通入N2的作用是;步骤④中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
(2)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
【问题讨论】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试剂,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提出一个实验中需要改进的措施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填空题 (共5题;共26分)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4-3、
15-1、
15-2、
15-3、
16-1、
16-2、
17-1、
17-2、
17-3、
17-4、
三、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25分)
18-1、
18-2、
18-3、
18-4、
19-1、
19-2、
19-3、
20-1、
21-1、
21-2、
21-3、
四、解答题 (共5题;共26分) 22-1、
22-2、
22-3、
22-4、
23-1、
23-2、
23-3、
23-4、
24-1、24-2、24-3、24-4、24-5、25-1、25-2、25-3、26-1、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