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讲解课件:第4单元 第12课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1。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 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的亚洲人。 出生于孟加拉加尔各答一显贵家庭, 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他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 诗集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曾严厉谴责过日本帝 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24年到中国访问,对中国文 化给予高度的评价。
作品中,到处可见真与假的搏击、善 与恶的斗争、美与丑的对立、爱与恨 的抗衡。作家总是旗帜鲜明地同情弱 者,反对强权;褒奖真善美,贬斥假 恶丑。他愈是较完美地把爱和恨有机 地结合起来,把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写 得愈真挚和深刻,就愈能激起人们去
憎恨那些破坏友爱的势力。《 喀布尔人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一特色。
二、字形辨认
枷jiā枷锁
伽jiā瑜伽 袈jiā袈裟
绵mián绵长 锦jǐn 锦绣
檩lǐn檩条
膻shān膻味 擅shàn擅自
篷pénɡ布篷 蓬pénɡ莲蓬
三、词语辨析 (1)应当·应该 两者都有理所当然之意。“应当”偏 重于表示“理所当然”;“应该”偏 重于表示“属于分内”,“应当”多 用于推测。
爱的力量,消除了喀布尔和孟加拉之 间遥迢万里的距离,也消灭了富有的 作家和贫穷的小贩之间地位悬殊的差 别,因为他们都是钟爱自己女儿的父 亲!这怎么能不“在人们心灵中唤起 善良的感情”(高尔基语)。
3.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一般都短小精练, 十分重视细节的提炼,而且小说中的 细节常常有发展故事情节、刻画人物 性格和增强生活气息等多种作用。请 找出《喀布尔人》中的细节描写,并 谈谈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 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例:①对于海上摩擦,中国也不能只会 谈判,必应要当时_______ “杀一儆百”。 ②这种“文化意味”还意味着一种文化 考古、文化爬梳,更重要的是,还 应该 _______具有一种“文化批评”的价值 立场。
(2)不止·不只 两者是同音词。“不止”一是指继续 不停,一是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相当于“不但”“不仅”。 例:①特长的培养需要在孩子的兴趣 和天赋基础上进行引导,艺术兴趣带 给孩子不的止影响_______一点点。
导入新课
• 90多年前,有一位满头银丝的老者在我们 耳畔低声询问:‘你是什么人,读者,百 年后读着我的诗?„„’这位老者,距离我们 已近百年的时间,但是这种穿越时空的问 候却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他那真挚得直指人 心的力量。这位亲切的老者就是——谁呢?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说的的作者: 泰戈尔。
喀布尔人
学习目标
• 1.能理解中心内容,领会中心意思,有一定 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2. 理解并掌握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超越阶级的父爱,
体味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 字音辨识 • 叽叽呱呱(ɡuā) 倘若(tǎnɡ) 喀布尔(kā) • 杜尔伽(jiā) 温煦(xù) 檀香(tán)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 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 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 也是一个父亲呵。
在这段文字中,“又小又脏的纸”,“小 心地打开”“用双手”“抹平”,“上面有一 个小小的手印”这些细节都有力地刻画 出拉曼——一个情感细腻、深沉的父 亲的形象。那是一颗父亲的心,一颗 疼爱女儿的心。
②关心困难不职只工_______在“节”上,把困 难职工平时生活也应当成大事来抓。 四、词语释义 ①(1)风光光景景:物___。__②__境__况__;__状__况__;__情______ 景。③表示__大___约__的__时__间__或__数__量__(_用__在__表__时__间__________ 或数量的词__语__后__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纷论纭、:事__情__等__)_多__而__杂__乱__。__________
(3)瑟缩: 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4沉)冥的想思:索_和__想__象__。_________________
(5)蓄意: 早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存心。
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开拓者”。 他以自己丰富多彩的作品开创了孟加 拉文学的新时代,对印度其他民族的 文学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 用。他不愧为印度文坛的泰斗、举世 瞩目的伟大作家。
1913年以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 诺贝尔文__学__奖____________的亚洲人。 2.资料链接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涉及面极为广泛, 几乎每一篇都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精 神的光辉。
后来发现他与敏妮成了好朋友,开始 慢慢改变看法,并相信他对敏妮不会 有什么威胁,也就放心了。婚礼上他 的到来,让“我”有了不好的预兆, 态度有点冷淡。直到看到他小心保存 的自己女儿的手印,才终于明白了这 个喀布尔人的内心,对他的所有疑虑
都烟消云散,并缩减婚礼开支,资助 他回家与女儿团聚。 2.本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试分析。 【名师点拨】 超越阶层的深沉父爱。 在这篇作品里,泰戈尔把父女的感情 和对穷人的同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挖掘和表现极为深刻。
文本解读
• 故事情节 • 1.故事中的喀布尔人是什么身份? • 2. 喀布尔人是怎样与小敏妮成为朋友的? • 3. 喀布尔人因为什么事情被投入监狱的? • 4、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探究 1.文中“我”对喀布尔人的态度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我”一开始只是把他当 作一个普通的小贩看待,所以当喀布 尔人送干果给敏妮时,“我”给了他 钱。
【名师点拨】 示例:说到这里,他 伸手到他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 小又脏的纸来。他很小心地打开这张 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了。上 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一张相片。 也不是一幅画像。这个墨迹模糊的手 印平平地捺在纸上。
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 他自己的小女儿的这个印迹总在他的 心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