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导学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沁园春·长沙
伟人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官民亲如一家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体现了“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气概;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的惊世之举,响起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盖世绝唱;出自窑洞的战胜强敌的持久战略,为民族大义孤身犯难的“挥手之间”,发出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深沉慨叹;天安门城楼上的惊世宣言,北抗南援的振臂一呼,显示了“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雄浑气魄!壮哉!峥嵘乱世,独立寒秋,望湘江北去,挥斥方遒,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毛泽东,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
一个行高于众的人,被一群一流的精英选择,进而被一个民族归仰,自然有他自身卓尔不凡的东西。
这种东西就像一部大书,记载着一个人的历史重量和文化含量、智慧境界和人格品位。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
1.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以天下为己任也!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
2.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躲避军阀赵恒惕的追捕,秘密来到长沙。
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独领一代风骚的毛泽东,用他的信仰、理论、实践,营构了一个充满血与火、汗与泪、阴霾与阳光、痛苦与欢欣的独特世界,同时又用他一支出神入化的笔,写下了一篇篇充满魅
力的诗词。
3.相关知识
词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①小令(58字以内);②中调(59~90字);③长调(91字以上)。
毛体书法
“把笔抵锋,肇乎本性。
”书法家王羲之认为,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曾表示:“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
”都说字如其人,正如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言:“写字者,写志也。
”如何从字看出作者的性格、审美和品德呢?“品高则下笔妍雅”,即是说,一个人若品格高尚,书法就脱俗;若品德清纯,则书法潇洒。
毛泽东8岁进私塾,一直读书写字到13岁。
其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王羲之《兰亭序》、晋唐小楷他都认真临习。
即使13岁至15岁辍学在家,他白天下地劳动,晚间执笔为父亲记账的同时,也在油灯下读书,专心习字。
1913年至1918年,毛泽东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
读书期间,他仍然不放弃写帖。
他有一句口头禅:“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炼;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毛泽东始终对书法和诗词的研究孜孜以求,还把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融入书法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神韵的书法艺术风格。
在革命年代,他多次为部队题字,每次题字,点画如长枪大戟,运笔峻拔,势不可挡,而对将士和人民给予极大的鼓舞。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书法风格向外柔内刚、柔以抒情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淡雅之风,唤起人们的愉快、向上、平和之情,给人无限的美的享受。
七绝·改诗赠父亲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注】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
临行前,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作告别。
毛泽东手书诗词,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毛泽东凭手中的长锋狼毫笔,在尺幅间、时空中,留下了人间正道、男儿意气、云水襟怀和审美理想!……
“字如其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范式和价值追求。
没有格局、畏畏缩缩的人,写不出大气的字。
草书就如同一个人的艺术照,冲破约束,动态洒脱而不矫揉造作,姿态俊美而不哗众取宠,英姿飒爽而不故摆威姿,气质、内涵、动作、表情与艺术手法融为一体,这样的照片一定楚楚动人。
语言建构与运用——新知预习,语言构建
作业时间:20分钟
一、预习自测
❶独立寒秋..①,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②江碧透,百舸.③争流..④。
鹰击.⑤长空,鱼翔.⑥浅底,万类霜天..⑦竞自由。
怅寥廓..⑧,问苍茫..⑨大地,谁主.⑩
沉浮..⑪? ❷携来..⑫百侣..⑬曾游。
忆往昔峥嵘..⑭岁月稠.⑮。
恰.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⑰;书生意气..⑱,挥斥方遒.⑲。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⑳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寒秋
②漫 ③舸
④争流 ⑤击
⑥翔 ⑦霜天
⑧寥廓 ⑨苍茫
⑩主 ⑪沉浮
⑫携来 ⑬百侣
⑭峥嵘 ⑮稠
⑯恰 ⑰茂
⑱意气 ⑲遒 ⑳粪土
2.诗词很讲究炼字,一首诗或一首词往往以一字而传神,具体阐述下面几个字所表现的意象及其特点。
染: 透: 争: 击: 翔: 竞:
二、巩固自测
1.识记字音。
(1)单音字
①沁.园春 ②百舸.
③峥嵘.. ④浪遏.
飞舟 ⑤携.来 ⑥怅.
寥廓 ⑦寥廓.. ⑧挥斥方遒.
(2)多音字
①空⎩⎪⎨⎪⎧空.穴来风( )一片空.
白( ) ②中⎩⎪⎨⎪⎧中.流砥柱( )百发百中.
( ) ③尽⎩⎪⎨⎪⎧层林尽.染( )尽.
管( ) ④否⎩⎪⎨⎪⎧不置可否.( )否.
极泰来( ) 2.辨识字形。
①⎩⎪⎨⎪⎧màn ( )山遍野轻歌màn ( )舞藤wàn ( ) ②⎩⎪⎨⎪⎧浪è( )飞舟殚精jié( )虑东临jié( )石jiē( )竿而起
③⎩⎪⎨⎪⎧zhēnɡ( )嵘岁月
面目zhēnɡ( )狞良师zhèn ɡ( )友zhēnɡzhēnɡ( )( )铁骨④⎩⎪⎨⎪⎧chóu ( )密chóu ( )怅zhōu ( )啾未雨chóu ( )缪
⑤⎩⎪⎨⎪⎧yīnɡ( )击长空yàn ( )品义愤填yīnɡ( )⑥⎩⎪⎨⎪⎧màn ( )不经心màn ( )骂不mà
n ( )不枝 3.词语辨识。
(1)寥廓·辽阔
辨析:二者都有“广阔”的意思,“寥廓”多指天空宇宙;“辽阔”多指地域。
①文化城,是一幅展现了那碧空 、内涵深厚的巨幅宝卷。
②中国是一个疆域 、海陆兼备的国家。
(2)意气·义气
辨析:“意气”指意志,气概;志趣,性格;或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是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①登山队员们 风发,斗志昂扬,在一片欢呼声中开始了艰苦的攀登。
②拉小团伙,讲哥们 ,这是部分青少年中很不好的习气。
(3)遏止·遏制
辨析:“遏止”意为“阻止”;“遏制”意为“制止,控制”。
①革命的洪流不可 。
②他以 不住的激情,引吭高歌。
(4)伫立·矗立·耸立·屹立
辨析:“伫立”意为“长时间地立着”;“矗立”意为“高耸地立着”;“耸立”意为“高高地直立”;“屹立”意为“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① 在秋白故居前,他的音容,他的文采,历历在目。
②电视发射塔 在山顶上。
③天朗气清,群山 ,涧水长流,鸟语花香,确实是一个潜心研读的好地方。
④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天安门广场上。
(5)独力·独立
辨析:“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
“独立”:①单独地站立;②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国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③不依靠他人。
①她 支撑全家的生活,确实不易。
②二战后有许多国家宣布 。
(6)激扬·激昂
辨析:“激扬”可做动词,也可做形容词,意思:①激浊扬清;②激动昂扬;③激励使
振作起来。
“激昂”则只可做形容词,意思是(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
①文字,青年所为。
②在的欢呼声中,他健步登上领奖台。
③士气。
④群情,正是发起冲锋的好时机。
4.词语积累。
,匡扶
(1)激浊扬清:指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例句:评点时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
....
正义,这是杂文义不容辞的使命。
(2)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人年轻有为。
例句:
的时候就英勇牺牲了,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
许多革命先烈在风华正茂
....
(3)峥嵘岁月: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引申为不平凡。
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例句:忆
,禁不住让人热血沸腾。
及过去的峥嵘岁月
....
5.修辞运用。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借代)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3)“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对比·颜色)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暗含对比)
6.文学常识。
(1)词,是我国传统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兴于,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
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也称作“乐府”“”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有和。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
代表词人分别是苏轼、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合作学习,疑点探析
一、文本理解
1.在诗人的《沁园春·雪》中用一个“望”字引领了下文之景,本词上片也有一个领字“看”,诵读上片,我们一起来想想,这个“看”引领了哪些内容呢?
答:
2.阅读上片,想象画面,进入意境。
这一节,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说说你的体会。
答:
3.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请你找找有没有领字?围绕“同学少年”,展现了他们怎样的形象?
答:
二、疑难探究
4.《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
答: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读写迁移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提炼——————————————————————————○
(1)伟人少年多立志,宏图伟业源于高远之志。
青年毛泽东面对壮丽的秋色、蓬勃的革命形势,心中涌动起改造天下、拯救苍生的豪情。
在这个宏愿的激励下,他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成为共和国的缔造者。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少年立壮志。
“少年心事当拏云”(李贺),青少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应该志存高远,树立伟大的理想,以改造天下为己任,并把它作为人生的航标,指引自己在人生的瀚海上乘风破浪。
培养一种意识:教材,巨大的写作资源库!
相关链接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
②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③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文天祥
④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孙中山
⑤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雨果
(2)放眼天下,两耳多闻窗外事。
面对浓浓的秋色,毛泽东发出的不是诗人的嗟叹,而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思索;面对动乱的时局,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满腔少年意气,一副宽阔胸襟。
青少年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学会从书斋中走出来,关注国事天下事,这样才能拓宽视野,开阔胸怀。
相关链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炎武
(3)心系苍生,心忧天下。
毛泽东面对壮丽河山,想到的是中国的沉浮盛衰,感念的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
这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忧患意识。
作为个体的人不能仅仅为个人利益而忧愁,患得患失,应该从“小我”中超脱,把“我”融入整个社会,为天下苍生的得失利害而忧,才能让精神境界提升,升华为“大我”,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相关链接
①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②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④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4)一片自然景物就是一种心情的写照,换一种心态看世界,色调会迥异。
秋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往往是天地之间悲愁的种子,在他们眼里,秋是荒凉、萧瑟而肃杀的,毫无生气可言。
而青年毛泽东则以积极昂扬的心态去观照秋天,为秋著上绚丽的色彩,绘出一幅旖旎壮美的秋色图。
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江面,碧绿清澈的秋水溢满湘江,江面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仰视,雄鹰在天空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碧水中轻快地畅游。
以乐观心态观万物,则万物也会涂上亮丽的色调。
由此也可以推想,看人生、看生活莫不如此。
相关链接
①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③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④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
毛泽东生于普通农民家庭。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在成才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刻苦学习,不停地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忧国忧民,远离家乡,不避枪林弹雨,舍家为国,带领中国的劳苦大众进行革命。
读书破万卷,革命万里行。
毛泽东读《醒世良言》,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正处在民族危难之中,感受到国家前途赋予的使命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为国奋起。
南宋诗人刘翰曾创作《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将至,暑去凉来,似乎总能触发纤细的情绪产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方式描绘了秋的景致。
2.在名句中选择
(1)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请积累、背诵。
①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贺新郎·别友》
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
③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西江月·井冈山》
④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采桑子·重阳》
⑤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菩萨蛮·大柏地》
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
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⑧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⑨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⑩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⑫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⑬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⑭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
⑮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
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
⑰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⑱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七律·冬云》
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关于立志的名言
①志,气之帅也。
——《孟子》
②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韩非子》
③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三国·曹植
④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唐·张九龄
⑤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唐·李世民
⑥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宋·范开
⑦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宋·文天祥
⑧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明·冯梦龙
⑨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清·顾炎武
⑩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就越纯洁。
——英·伏尼契
3.从历史中比较
王夫之:明月照人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
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
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笔纸都要靠朋友周济。
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
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
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是清廷,明是明朝,王夫之就这样借这副对子表现了晚节的大忠。
这正像宋代韩琦所说,“保初节易,保晚节难”“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4.在现实里印证
最美的青春在抗疫一线绽放
天地间百花灿烂,新生萌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青年干部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栋梁。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际,各地青年干部奋斗在第一线,他们成为这个战场上披坚执锐、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
这批抗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90后,不仅是医护人员、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他们奋斗在第一线。
在与病魔的较量中,危险几乎无时不在。
共产党员夏思思,其就职于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本来是消化内科医生,已经下了夜班,在回家的路上,当听到病人病情加重,立刻返回医院,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自己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她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9岁。
像这样抗战在一线的90后医生护士还有很多,他们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快乐留给病人,他们是新时代最美的“逆行者”,是最可爱的人。
开弓没有回头箭,百舸争流奋楫先。
作为青年干部,在基层第一线参加防疫防控的也不少,他们每天有的为了社区村社的摸排,得打上百个电话;有的为了隔离人员的生活方便,当志愿者为其购买物资;有的每天守在“卡点”,规劝往返人员;有的为了在超市、农贸市场测量体温,需手举无数次体温枪;有的每天提着接地气的大喇叭为社区居民和村庄的农民进行新冠肺炎疫情知识的宣传……
激扬的青春,奋斗的力量。
无数青年干部,在抗“疫”一线,立足本职、共克时艰,他们在疫情期间挥洒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了榜样,用青春和汗水,在疫情中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精彩的人生,在抗“疫”一线,青春熠熠闪光。
他们是疫情中坚韧的力量,是严冬里的一团火,是黑夜汇总的一束光,火线上激扬青春的力量,给更多的抗“疫”人带来信心和力量。
(二)素材这样运用
霜叶似杜鹃诗情毛泽东
刘曼云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芳树笼楚道,浏阳岳麓绕。
圣地韶山,令我心驰神往。
在115年前的霜重树色催寒近的今天,伟大的毛泽东诞生在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韶山,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连接着“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中国历史翻开了绚烂的一页。
峥嵘岁月史诗般地舒展,南湖的一叶扁舟、秋收起义的烽火、八角楼的星火、遵义城头的金光、长征路上的足迹、延安窑洞的灯火、天安门上的红旗,历史地再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气吞山河的瑰伟,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的风采淋漓尽致地展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长夜难明赤县天的旧中国,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在“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激励下,坚信英特纳雄耐尔必将在中国取得彻底胜利。
“弱至极时能伏虎,人到绝境可屠龙”,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艰苦抗战八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用小米加步枪对抗着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洋枪洋炮,“打过
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看见了天安门的漫天绮霞:“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代表中国人民向世人宣告,东方雄狮觉醒了。
“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将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一个世纪伟人的真知灼见。
《我爱韶山的红杜鹃》让我“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
“唯有楚才,于斯为盛”,镌刻在我心中的毛泽东是神话般的雄才大略。
“横空出世,莽昆仑”,戎马倥偬的倦旅中,无私无畏的超然和远大抱负的气魄扑面而来:大同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将“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洒脱、豁朗直逼内心。
徜徉于“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雄伟的诗章,让心灵漫游于“湘江畔,您燃起火炬通天亮,号召工农闹革命;井冈山,您率领我们反围剿,红旗一展百万兵”的峥嵘岁月,让我怎不感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与“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是如此的熨帖。
妻子杨开慧在长沙就义,怎不使毛泽东“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葛洲坝水利工程和正在建设的向家坝等水利工程,使“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实现了毛泽东的遗愿。
在今天满山红叶似杜鹃的日子里,将红叶收藏于我的记忆中,并告诉我的孩子:长歌楚天碧。
名师点评本文通过特殊的视角、崭新的切入点和一系列毛泽东的诗词,再现了毛泽东的诗人情怀和诗人气质,把诗人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按一定的时空转换构成,既有历史深度,又有社会生活广度的画面。
塑造出革命领袖诗人的光辉形象,立体性地展现了毛泽东的伟人风范,使其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更加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