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考试知识点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考试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1、主机是由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组成的系统,其芯片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称为主机板,简称主板。

2、运算器主要由加法器、累加器、暂存寄存器和控制电路组成,用来对数据进行“算术/逻辑运算的部件”。

3、控制器主要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微操作控制电路(或微程序控制器)及控制逻辑电路组成,对指令译码,按指令要求“控制计算机各组成部件协调工作”。

4、Intel 8086的基本组成分为两大部分: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

5、执行部件EU由运算器ALU、通用寄存器、状态标志寄存器和执行部件控制电路组成,用于执行指令。

程序用:6、通用寄存器共有8个,即AX、BX、CX、DX、SP、BP、DI和SI,各16位。

其中AX、BX、CX和DX可分别分为两个8位寄存器,依次表示为AH、AL、BH、BL、CH、CL、DH和DL,除了作为通用数据寄存器外,还有一些专门的用途。

AX(Accumulator):16位累加器,在8位数据运算时,以AL作为累加器。

BX(Base):基址寄存器。

CX(Count):隐含为计数器。

DX(Data):高位数据寄存器。

SP(Stack Pointer):堆栈指针。

BP(Base Pointer):基址指针,用来指示堆栈区域。

DI(Destination Index):目的变址寄存器,与DS联用。

字符串处理中与ES联用,隐含为目的操作数地址。

SI(Source Index):源变址寄存器,与DS联用,字符串处理中与DS联用,隐含为源操作数地址。

7、状态标志寄存器如图所示,仅使用其9位。

其中“DF,IF,TF”3个是控制状态标志,其它6个是条件状态标志。

8、总线接口部件BIU由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地址加法器、指令队列和输人输出控制电路组成,用于取指令和数据传送,即访问存储器与数据输入输出。

(整理)工控主板外接口

(整理)工控主板外接口

一、视屏接口1.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低电压差分信号:1994年由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提出的一种信号传输模式,是一种电平标准,LVDS接口又称RS-644总线接口,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一种数据传输和接口技术。

LVDS即低电压差分信号,这种技术的核心是采用极低的电压摆幅高速差动传输数据,可以实现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连接,具有低功耗、低误码率、低串扰和低辐射等特点,其传输介质可以是铜质的PCB连线,也可以是平衡电缆。

LVDS在对信号完整性、低抖动及共模特性要求较高的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LVDS接口是LCD Panel通用的接口标准,大多用在7寸以上尺寸的显示屏上。

以8-bit Panel为例,包括5组传输线,其中4组是数据线,代表Tx0+/Tx0-... Tx3+/Tx3-。

还有一组是时钟信号,代表TxC+/TxC-。

相应的在Panel一端有5组接收线。

如果是6-bit Panel 则只有3组数据线和一组时钟线。

PVONTEK显示LVDS转接板接口定义:20PIN单6定义: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空17空18空19 空20空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20PIN双6定义: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R1- 8:R1+ 9:R2- 10:R2+ 11:CLK- 12:CLK+ 13:RO1- 14:RO1+ 15:RO2- 16:RO2+ 17:RO3- 18:RO3+ 19:CLK1- 20:CLK1+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20PIN单8定义: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R3- 17:R3+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30PIN单6定义:1:空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空8:R0- 9:R0+ 10:地11:R1- 12:R1+ 13:地14:R2- 15:R2+ 16:地17:CLK- 18:CLK+ 19:地20:空- 21:空22:空23:空24:空25:空26:空27:空28空29空30空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30PIN单8定义:1:空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空8:R0- 9:R0+ 10:地11:R1- 12:R1+ 13:地14:R2- 15:R2+ 16:地17:CLK- 18:CLK+ 19:地20:R3- 21:R3+ 22:地23:空24:空25:空26:空27:空28空29空30空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30PIN双6定义: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地17:RS0- 18:RS0+ 19:地20:RS1- 21:RS1+ 22:地23:RS2- 24:RS2+ 25:地26:CLK2- 27:CLK2+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30PIN双8定义:1:电源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地8:R0- 9:R0+ 10:R1- 11:R1+ 12:R2- 13:R2+ 14:地15:CLK- 16:CLK+ 17:地18:R3- 19:R3+ 20:RB0-21:RB0+ 22:RB1- 23:RB1+ 24:地25:RB2- 26:RB2+ 27:CLK2- 28:CLK2+ 29:RB3- 30:RB3+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一般14PIN、20PIN、30PIN为LVDS接口。

主板接口最新最全图文介绍

主板接口最新最全图文介绍

主板接口最新最全图文介绍电脑主板各个接口是怎么连线的?安装其它硬件是接口是哪些?如果能认识这些接口,电脑机箱连线安装硬件就是小case了,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主流主板上的各种接口进行介绍,使用户能清楚、明白主板上各种接口的作用。

如此繁多的接口,你全都认识吗?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主流主板上的各种接口进行介绍,使用户能清楚、明白主板上各种接口的作用。

1、CPU接口首先是CPU接口部分,目前PC上只有Intel和AMD两个公司生产的CPU,它们采用了不同的接口,而且同品牌CPU也有不同的接口类型。

Intel:Intel的LGA 775接口IntelLGA 1366和LGA 1156接口Intel的CPU采用的是LGA 775、LGA 1366和LGA 1156这三种接口。

除了酷睿i7系列采用的是LGA 1366接口,酷睿i5和i3采用的是LGA 1156,市面上其他型号的CPU都是采用LGA 775接口,可以说LGA 775仍是主流,各种接口都不兼容。

在安装CPU时,注意CPU上的一个角上有箭头,把该箭头对着图中黄色圆圈的方向装即可。

780G、790GX/FX 等)上,而用户也不必担心升级问题。

DDR3内存插槽双通道,您必须使用同样颜色的内存插槽。

PCI-E X16接口,目前主流的显卡都使用该接口。

白色长槽为传统的PCI接口,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接口了,拥有10多年的历史,接如电视卡之类的各种各样的设备。

最短的接口为PCI-E X1接口,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基于该接口的设备还不多,常见的有外置声卡。

无线网卡等设备光驱的接口。

现在主流的Intel主板都不提供原生的IDE接口支持,但主板厂商为照顾老用户,通过第三方芯片提供支持。

新装机的用户不必考虑IDE设备了,硬盘与光驱都有SATA版本,能提供更高的性能。

服务器平台,由于对供电要求更高,所以很早就引入更强的8PIN 12V接口,而现在一些主流的主板也使用了8PIN CPU供电接口,提供更大的电流,更好保证CPU的稳定性。

PC各种接口技术基本知识

PC各种接口技术基本知识

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CPU与外部设备、存储器的连接和数据交换都需要通过接口设备来实现,前者被称为I/O接口,而后者则被称为存储器接口。

存储器通常在CPU的同步控制下工作,接口电路比较简单;而I/O设备品种繁多,其相应的接口电路也各不相同,因此,习惯上说到接口只是指I/O接口。

一、I/0接口的概念1.接口的分类I/O接口的功能是负责实现CPU通过系统总线把I/O电路和外围设备联系在一起,按照电路和设备的复杂程度,I/O接口的硬件主要分为两大类:1)I/O接口芯片这些芯片大都是集成电路,通过CPU输入不同的命令和参数,并控制相关的I/O电路和简单的外设作相应的操作,常见的接口芯片如定时/计数器、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并行接口等。

2)I/O接口控制卡有若干个集成电路按一定的逻辑组成为一个部件,或者直接与CPU同在主板上,或是一个插件插在系统总线插槽上。

按照接口的连接对象来分,又可以将他们分为串行接口、并行接口、键盘接口和磁盘接口等。

2.接口的功能由于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品种繁多,几乎都采用了机电传动设备,因此,CPU 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以下问题:速度不匹配:I/O设备的工作速度要比CPU慢许多,而且由于种类的不同,他们之间的速度差异也很大,例如硬盘的传输速度就要比打印机快出很多。

时序不匹配:各个I/O设备都有自己的定时控制电路,以自己的速度传输数据,无法与CPU的时序取得统一。

信息格式不匹配:不同的I/O设备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格式不同,例如可以分为串行和并行两种;也可以分为二进制格式、ACSII编码和BCD编码等。

信息类型不匹配:不同I/O设备采用的信号类型不同,有些是数字信号,而有些是模拟信号,因此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基于以上原因,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接口来完成,通常接口有以下一些功能:1)设置数据的寄存、缓冲逻辑,以适应CPU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差异,接口通常由一些寄存器或RAM芯片组成,如果芯片足够大还可以实现批量数据的传输;2)能够进行信息格式的转换,例如串行和并行的转换;3)能够协调CPU和外设两者在信息的类型和电平的差异,如电平转换驱动器、数/模或模/数转换器等;4)协调时序差异;5)地址译码和设备选择功能;6)设置中断和DMA控制逻辑,以保证在中断和DMA允许的情况下产生中断和DMA请求信号,并在接受到中断和DMA应答之后完成中断处理和DMA传输。

主板接口和插槽

主板接口和插槽

主板接口与插槽•写在前面:•一提起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CPU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计算机的持续快速度发展。

诚然是这样,但是一个性能强劲的CPU如果没有一个性能强劲的主板做后盾的话,他的优势也是很难发挥出来的。

在装机的时候,他们总是会说要你先看好主板跟电源,然后其他的再往上面添加。

由此可见,主板对于一台性能强劲的且协调良好的机器是多么的重要!!而主板与外设以及CPU与外设之间的协调性更重要的就是实现接口之间的传输问题,今天就来看一下这个接口的世界!!这个看不清楚来个正面的(只需点一下)点击相应地插槽跟接口得到相关说明(共有六个超链接看你能找到几个?)还看不清楚点击查看大图想了解哪个接口就点击哪个!!AGP 2X AGP 4X next•所谓AGP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图形加速端口)是英特尔公司配合PentiumII 处理器开发的总线标准,它是一种可自由扩展的图形总线结构,能增大图形控制器的可用带宽,并为图形控制器提供必要的性能,以便在系统内存里直接进行纹理处理。

这是一种新的接口标准,在物理结构上与PCI 存在显著区别,专为图形控制器设计。

它同时使用了卡上帧缓冲内存与系统内存。

•总线宽为32 Bit ,时钟率有66MHz 和133MHz 两种,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分别高达266Mbps 和533Mbps 。

AGP 以主存为帧缓冲(Frame Buffer),可将纹理数据存储在其中,从而减少了显存的消耗,实现了高速存取,有效地解决了3D 图形处理的瓶颈问题从左至右依次为显卡的类型AGP 1X ,AGP 2X ,AGP 4X 返回到主板插槽返回到主板接口•上图中白色的插槽为PCI插槽,通常连接PCI设备,目前桌面级主板均采用此种32bit插槽,频率为33MHz、带宽为32bit PCI总线带宽—133MB/s,目前已有64bit PCI插槽,但长度比32bit PCI插槽要长。

主板部件接口详细图解

主板部件接口详细图解

下面就是电脑的主板部件接口详细图解, 通过主板图解能更好的知道各个接口的作用.主板的对于电脑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 对电脑硬件的基本知识有一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 如果说CPU是电脑的心脏, 那主板就是电脑的骨架, 是心脏的立足根本. 电脑大部硬件都是通过主板的接口连接在一起, 下面就是电脑的主板部件接口详细图解, 一块主板主要由线路板和它上面的各种元器件组成, 电脑主板部件接口是我们主要要了解的, 通过主板图解能更好的知道各个接口的作用.1. 认识电脑的线路板电脑的主板一般都是PCB印制电路板, 它实际是由几层树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里面采用铜箔走线。

电脑主板的PCB线路板一般分有四层,其中的最上和最下的两层是信号层,中间两层是接地层和电源层,将接地和电源层放在中间,这样便可容易地对信号线作出修正。

而一些要求较高的主板的线路板可达到6-8层或更多。

电脑主板是如何做出来的呢? PCB的制造过程由玻璃环氧树脂(GlassEpoxy)或类似材质制成的PCB“基板”开始。

制作的第一步是光绘出零件间联机的布线,其方法是采用负片转印(Subtractivetransfer)的方式将设计好的PCB线路板的线路底片“印刷”在金属导体上。

再通过一系统的复杂的工艺, 一块主板才能制作出来.不过如果线路板要想在电脑上做主板使用,还需制成不同的板型。

其中AT板型是一种最基本板型,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其标准尺寸为33.2cmX30.48cm,AT主板需与AT机箱电源等相搭配使用,现已被淘汰。

而ATX板型则像一块横置的大AT板,这样便于A TX机箱的风扇对CPU进行散热,而且板上的很多外部端口都被集成在主板上,并不像AT板上的许多COM口、打印口都要依靠连线才能输出。

另外ATX还有一种MicroATX 小板型,它最多可支持4个扩充槽,减少了尺寸,降低了电耗与成本。

2.主板中的北桥芯片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如Intel的i845GE芯片组由82845GE GMCH北桥芯片和ICH4(FW82801DB)南桥芯片组成;而VIAKT400芯片组则由KT400北桥芯片和VT8235等南桥芯片组成(也有单芯片的产品,如SIS630/730等),其中北桥芯片是主桥,其一般可以和不同的南桥芯片进行搭配使用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与性能。

主板各接口详解

主板各接口详解

主板维修基础之主板接口知识详细图解:主板作为电脑最重要的主体部分,提供着多种接口与各部件进行连接工作,主板接口很多,而且更新换代非常快,CPU接口方面intel从LGA 775到LGA 1366,AMD也从AM2升级到了AM2+以及AM3接口。

其他如内存也从DDR升级到最新的DDR3,CPU供电接口也从4PIN扩展到8PIN等。

本文将对主流主板上的各种接口进行详细介绍,这些知识是主板维修的基础。

CPU接口首先是CPU接口部分,目前PC上只有Intel和AMD两个公司生产的CPU,它们采用了不同的接口,而且同品牌CPU也有不同的接口类型。

Intel:Intel的LGA 775接口IntelLGA 1366和LGA 1156接口Intel的CPU采用的是LGA 775、LGA 1366和LGA 1156这三种接口。

除了酷睿i7系列采用的是LGA 1366接口,酷睿i5和i3采用的是LGA 1156,市面上其他型号的CPU都是采用LGA 775接口,可以说LGA 775仍是主流,各种接口都不兼容。

在安装CPU时,注意CPU上的一个角上有箭头,把该箭头对着图中黄色圆圈的方向装即可。

AMD:2009年2月中,AMD发布了采用Socket AM3接口封装的Phenom II CPU和AM3接口的主板,而AM3接口相比AM2+接口最大的改进是同时提供DDR2和DDR3内存的支持。

换句话说,以后推出的AM3接口CPU均兼容现有的AM2+平台,通过刷写最新主板BIOS,即可用在当前主流的AM2+主板(如AMD 770、780G、790GX/FX等)上,而用户也不必担心升级问题。

AM2+接口(左)与AM3接口(右)对比我们来比较一下AM3与AM2+两种接口的区别,上图左是Socket AM2+接口,拥有940个针脚;上图右是Socket AM3接口。

红色圈的位置就是针脚不同的部分,可看到AM3比AM2+少两个针脚,也就是938针。

电脑的主板部件接口详细图解

电脑的主板部件接口详细图解

主板的对于电脑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 对电脑硬件的基本知识有一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 如果说CPU是电脑的心脏, 那主板就是电脑的骨架, 是心脏的立足根本. 电脑大部硬件都是通过主板的接口连接在一起, 下面就是电脑的主板部件接口详细图解, 一块主板主要由线路板和它上面的各种元器件组成, 电脑主板部件接口是我们主要要了解的, 通过主板图解能更好的知道各个接口的作用.1. 认识电脑的线路板电脑的主板一般都是PCB印制电路板, 它实际是由几层树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里面采用铜箔走线。

电脑主板的PCB线路板一般分有四层,其中的最上和最下的两层是信号层,中间两层是接地层和电源层,将接地和电源层放在中间,这样便可容易地对信号线作出修正。

而一些要求较高的主板的线路板可达到6-8层或更多。

电脑主板是如何做出来的呢? PCB的制造过程由玻璃环氧树脂(GlassEpoxy)或类似材质制成的PCB“基板”开始。

制作的第一步是光绘出零件间联机的布线,其方法是采用负片转印(Subtractivetransfer)的方式将设计好的PCB线路板的线路底片“印刷”在金属导体上。

再通过一系统的复杂的工艺, 一块主板才能制作出来.不过如果线路板要想在电脑上做主板使用,还需制成不同的板型。

其中AT板型是一种最基本板型,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其标准尺寸为33.2cmX30.48cm,AT主板需与AT 机箱电源等相搭配使用,现已被淘汰。

而ATX板型则像一块横置的大AT板,这样便于ATX 机箱的风扇对CPU进行散热,而且板上的很多外部端口都被集成在主板上,并不像AT板上的许多COM口、打印口都要依靠连线才能输出。

另外ATX还有一种MicroATX小板型,它最多可支持4个扩充槽,减少了尺寸,降低了电耗与成本。

2.主板中的北桥芯片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如Intel的i845GE芯片组由82845GE GMCH北桥芯片和ICH4(FW82801DB)南桥芯片组成;而VIAKT400芯片组则由KT400北桥芯片和VT8235等南桥芯片组成(也有单芯片的产品,如SIS630/730等),其中北桥芯片是主桥,其一般可以和不同的南桥芯片进行搭配使用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与性能。

主板进阶知识

主板进阶知识
增加了准系统的矮卡标准。 PCI 热插拔1.0。 不支持5V-only适配卡。 支持3.3V或通用的PCI兼容卡(5V&3.3V)。 移除5V电压. 仅支持3.3V适配卡。
20
PCI规格
电压 ➢ PCI 1.0, 2.0: 5V only ➢ PCI 2.1, 2.2, 2.3: 5V, 3.3V ➢ PCI 3.0: 3.3V only
主板进阶知识
1
主板进阶知识
2
第1章 总线结构
➢ 概述 ➢ Intel平台 ➢ AMD平台 ➢ FSB ➢ DMI ➢ HT ➢ Memory Bus ➢ AGP ➢ PCI ➢ PCI Express ➢ LPC ➢ SPI ➢ SMBus
3
概述
在计算机科学中,总线(BUS)是一组用来在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之间传输 数据的线路。总线实质上是连接系统不同部分的一个共享的高速公路——包括中 央处理器(CPU)、磁盘驱动控制器、内存和输入输出端口——并且使它们能够通 信。引入总线的目的是在一个通道上传输所有通信,从而减少各个部件之间通信 所需要的的路径,这就是有时候总线被比喻为“数据公路”的原因。
DMI
North
South
Bridge
Bridge
8
HT (Hyper Transport)
Hyper Transport技术,以前曾被 称作“闪电数据传输”(Lightning Data Transport, LDT),是一种高速、双向、 低延时、点对点的、串/并行的高带宽 连接,于2001年4月2日开始投入使用。 这种技术被用在AMD平台上连接CPU 和桥。最新版本HT3.1支持 2.8G/3.0/3.2GHz。如果它工作在 32bit/3.2GHz的DDR模式下,最大传输 速率可高达51.2GB/s。

主板的接口技术

主板的接口技术

主板的接口技术键盘鼠标接口1019782345 键盘接口针脚图鼠标接口针脚图11312主板背面键接主板背面鼠接串口接口技术1 2 3456 7 8 9 串口插座主板背面串口座针脚 125928 主板上扩展串口插座并口各连接线的功能针脚 功能1 选通STROBE2—9 数据线0-7 DA TAO-DA TA7 10 确认ACKNLG 11 忙信号BUSY 12 缺纸PE 13 选择SLCT14 自动换行AUTO FEED 15 错误ERROR 16 初始化INIT 17 选择输入SLCTIN 18--25地线GND11314 25并口插座针脚图USB 接口插座针脚顺序1 4 8 5 1 4 主板背面USB 接口针脚顺序 扩展USB 接口插座顺序12 107前置音频接口技术前置音频接口MIC IN 麦克风输入信号1, AUD GND 模似音频线路的地 2, MIC VREF 麦克风电源3, AUD VCC 模似间频线路的+5V 4, FPOUTR 右声道声音信号输出 5, PETR 右声道声音信号输入 6, KEY RSVD 耳机备用 7, VOID 没连接8, RETL 左声道声音信号输出 9, RETL 左声道声音信号输入前置音频接口12910风扇接口技术电源接口技术速度感应信号1 4速度感应信号接地+12V+12 速度感应信号风扇接口111 201020针A TX电源插座各针脚定义113 241224针A TX 电源插座各针脚定义针脚 定义 线顏色 1 GND 黑色 2 GND 黑色 3 +12V 黄色 4+12V黄色12344针电源插座各针脚定义15848针电源插座各针脚定义12V BC153 0.1UF硬盘接口技术1 39402 IDE接口的针脚排列顺序SA TA接口插座润鲁欣- 11 -针脚 定义 功能 针脚 定义 功能 1 RESET# 复位线 2 GND 接地 3 DD7 数据线 4 DD8 数据线 5 DD6 数据线 6 DD9 数据线 7 DD5 数据线 8 DD10 数据线 9 DD4 数据线 10 DD11 数据线 11 DD3 数据线 12 DD12 数据线 13 DD2 数据线 14 DD13 数据线 15 DD1 数据线 16 DD14 数据线 17 DD0 数据线 18 DD15 数据线 19 GND 接地 20 KEY 无 21 DMARQ DMA 请求 22 GND 接地 23 DIOW# 写选通信号 24 GND 接地25DIOR# 读选通信号26GND 接地27 IORDY 设备准备好 28 SEL 地址信号使能 29 DMACK# DMA 时钟30 GND 接地 31 INTRQ 中断请求 32 NC空脚 33 DA1 地址线 34 PDIAG# N/A 未用 35 DA0 地址线 36 DA2 地址线 37 CS0# 片选信号 38 CS1# 片选信号39 DASP# 硬盘指示灯 40 GND 接地针脚定义功能1 GND 接地2 TX+ 发送差分信号对3 TX —4 GND 接地5 RX+接收差分信号6 RX — 7GND接地。

主板技术参数详解

主板技术参数详解

主板技术参数详解主板是电脑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零部件,它承载着各种硬件的连接和支持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主板的技术参数。

主板的尺寸:主板的尺寸决定了它能够支持的其他硬件设备的数量和尺寸。

常见的主板尺寸有ATX、ITX、Micro-ATX等,每种尺寸对应的机箱都会有相应的孔位和连接接口。

CPU接口:主板的CPU接口决定了它兼容的处理器类型。

常见的CPU 接口有Intel的LGA和AMD的AM4接口。

不同接口的主板对应不同类型的CPU。

内存插槽:主板上的内存插槽决定了它支持的内存类型和容量。

现在常见的内存类型有DDR3和DDR4,而容量则受到主板设计和插槽数量的限制。

存储接口:主板上的存储接口用于连接硬盘、固态硬盘等存储设备。

常见的存储接口有SATA(Serial ATA)和M.2,它们的版本和数量也会影响存储设备的传输速度。

USB接口:主板上的USB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鼠标、键盘、摄像头等。

USB接口的版本和数量决定了设备的兼容性和传输速度。

音频接口:主板上的音频接口用于连接扬声器、耳机等声音设备。

常见的音频接口有耳机接口(3.5mm)和数字光纤接口(SPDIF)。

网口:主板上的网口用于连接局域网,实现网络通信。

常见的网口有以太网接口(RJ45)和无线网卡接口。

BIOS:主板上的BIOS用于控制硬件设备的启动和配置。

它决定了主板支持的操作系统和硬件特性,并且可以进行一些基本设置和优化。

供电接口:主板上的供电接口用于连接电源,为主板和其他硬件设备提供电力支持。

常见的供电接口有ATX 24pin和EPS 12v,它们的版本和功率等级也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支持能力。

除了上述主要参数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参数也值得了解,如主板上的散热系统(散热片、风扇等)、芯片组(North Bridge和South Bridge)、USB插针数量、PCIe插槽的分配方式(如是否支持SLI/CrossFire技术)等。

总之,主板的技术参数非常多且复杂,不同的参数组合决定了主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

主板显卡接口说明

主板显卡接口说明

主板显卡接口说明接口类型是指显卡与主板连接所采用的接口种类。

显卡的接口决定着显卡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最大带宽,也就是瞬间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不同的接口决定着主板是否能够使用此显卡,只有在主板上有相应接口的情况下,显卡才能使用,并且不同的接口能为显卡带来不同的性能。

目前各种3D游戏和软件对显卡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板和显卡之间需要交换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过往的插槽早已不能满足这样大量的数据交换,因此通常主板上都带有专门插显卡的插槽。

假如显卡插槽的传输速度不能满足显卡的需求,显卡的性能就会受到巨大的限制,再好的显卡也无法发挥。

显卡发展至今主要出现过ISA、PCI、AGP、PCIExpress等几种接口,所能提供的数据带宽依次增加。

其中2004年推出的PCIExpress接口已经成为主流,以解决显卡与系统数据传输的瓶颈题目,而ISA、PCI接口的显卡已经基本被淘汰。

另外说到显卡插槽,有一种情况需要说明,就是有些主板受芯片组的限制,本身无法带有专门的显卡接口,比如AGP或者PCIExpress接口。

但是主板厂商通过特殊方式,在主板上做了相应的显卡插槽,可以连接相应接口的显卡,不过这种插槽实际远远无法达到应有的速度,只能算比没有略好一些,典型的例子就是下边提到的AGI、AGU插槽。

什么样的主板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制造技术首先一般是使用集成了显卡的芯片组的主板才会有这种情况,例如使用了845GL的主板;而没有集成显卡的主板几乎不会有这种情况,只有极个别例外,例如使用VIAPT880Pro芯片组的主板假如带有PCIExpress插槽,那么速度只能是4X,而不是应有的16X。

而对于集成了显卡的主板,其显卡插槽是否名副实在,主要看芯片组的支持,其中非Intel芯片组很少有这种情况,具体可以通过下边的连接查看各个芯片组的文档。

PCI接口PCI是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

显卡PCIAGPPCI-E接口的区别有哪些?PCI-E接口知识科普

显卡PCIAGPPCI-E接口的区别有哪些?PCI-E接口知识科普

显卡PCIAGPPCI-E接⼝的区别有哪些?PCI-E接⼝知识科普新⼀期的新⼿训练营栏⽬⼜和⼤家见⾯了,这⼀期我们的话题是PCI-E接⼝,作为主板上可能是最⼤尺⼨的接⼝,其应⽤范围⾮常⼴泛,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经常⽤到的独⽴显卡,其他诸如⽹卡声卡视频采集卡等设备也是通过PCI-E标准来使⽤的。

PCI-E接⼝是主板上⽐较通⽤的⼀种接⼝标准,⽬前主要提供给需要直接与CPU进⾏通讯的设备使⽤,通常是为了扩展主板上没有⽀持的功能,⽐如扩展独⽴显卡等设备,⽬的是为平台输出更加强⼒的图形能⼒,弥补核显的不⾜。

PCI-E接⼝的独⽴显卡最近⼀段时间可能⼤家听说的更多的是有关于PCI-E接⼝的固态硬盘,亦或是M.2接⼝的固态硬盘,只要是⽀持NVMe协议的SSD产品都是通过PCI-E总线来与处理器交互,最⾼⽬前⽀持到PCI-E 3.0 X4的带宽,关于这个带宽的问题,笔者会在后⾯进⾏解释。

PCI接⼝PCI总线英⽂全称为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翻译成中⽂是“外围器件互联”,是由PCISIG (PCI Special Interest Group)推出的⼀种局部并⾏总线标准。

PCI总线标准是1992年制定的,算⼀算⽐⼩狼年龄都⼤了,他的出现是由ISA(Industy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发展⽽来。

PCI接⼝普通的PCI接⼝数据宽度为32位(bit,也就是常说的⼩b),交互速度为33MHz,理论最⼤带宽就是4Byte/s*33MHz=133MB/s,注意这⾥就变成了Byte字节,也就是通常说的⼤B,由于在计算机中数据是以⼆进制计算的,所以这个等式中的33MHz其实应该是33.33333...。

PCI(上)和PCI-X(下)后来推出的更⾼传输速度的PCI-X依然是采⽤的PCI总线标准,通过提升针脚数量来提升速度,另外PCI 64/66新规范提供了64位(bit)的数据宽度和66MHz的⼯作频率,理论带宽就提升到了533MB/s。

电脑主板接线知识图文详解

电脑主板接线知识图文详解

攒机DIY——电脑主板接线知识图文详解文章导读:作为一名新手,要真正从头组装好自己的电脑并不容易,也许你知道CPU应该插哪儿,内存应该插哪儿,但遇到一排排复杂跳线的时候,很多新手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作为一名新手,要真正从头组装好自己的电脑并不容易,也许你知道CPU应该插哪儿,内存应该插哪儿,但遇到一排排复杂跳线的时候,很多新手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钥匙开机其实并不神秘还记不记得你第一次见到装电脑的时候,JS将CPU、内存、显卡等插在主板上,然后从兜里掏出自己的钥匙(或者是随便找颗螺丝)在主板边上轻轻一碰,电脑就运转起来了的情景吗?是不是感到很惊讶(笔者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反正很惊讶)!面对一个全新的主板,JS总是不用看任何说明书,就能在1、2分钟之内将主板上密密麻麻的跳线连接好,是不是觉得他是高手?呵呵,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将会觉得这并不值得一提,并且只要你稍微记一下,就能完全记住,达到不看说明书搞定主板所有跳线的秘密。

C/W这个叫做真正的跳线首先我们来更正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实际上主板上那一排排需要连线的插针并不叫做“跳线”,因为它们根本达不”到跳线的功能。

真正的跳线是两根/三根插针,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跳线冒”那种才应该叫做“跳线”,它能起到硬件改变设置、频率等的作用;而与机箱连线的那些插针根本起不到这个作用,所以真正意义上它们应该叫做面板连接插针,不过由于和“跳线”从外观上区别不大,所以我们也就经常管它们叫做“跳线”。

看完本文,连接这一大把的线都会变得非常轻松至于到底是谁第一次管面板连接插针叫做“跳线”的人,相信谁也确定不了。

不过既然都这么叫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我们也就不追究这些,所以在本文里,我们姑且管面板连接插针叫做跳线吧。

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我们先从机箱里的连接线说起。

一般来说,机箱里的连接线上都采用了文字来对每组连接线的定义进行了标注,但是怎么识别这些标注,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实际上,这些线上的标注都是相关英文的缩写,并不难记。

主板AGP插槽知识简介

主板AGP插槽知识简介

主板AGP插槽知识简介从486,586一直到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主板,相信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对于AGP的技术规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AGP技术介绍:所谓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图形加速端口)是英特尔公司配合PentiumII 处理器开发的总线标准,它是一种可自由扩展的图形总线结构,能增大图形控制器的可用带宽,并为图形控制器提供必要的性能,以便在系统内存里直接进行纹理处理。

这是一种新的接口标准,在物理结构上与PCI存在显著区别,专为图形控制器设计。

它同时使用了卡上帧缓冲内存与系统内存。

总线宽为32 Bit,时钟率有66MHz和133MHz两种,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分别高达266Mbps 和533Mbps。

AGP以主存为帧缓冲(Frame Buffer),可将纹理数据存储在其中,从而减少了显存的消耗,实现了高速存取,有效地解决了3D图形处理的瓶颈问题。

区别AGP速度:AGP总线速度从当初 AGP 1.0规格制定,分为1X/2X。

随着AGP 2.0规格的确定,出现了4X模式,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主板上AGP插槽,多数属于AGP4X规格。

谈到AGP总线的速度,首先先让我们来看看早期的PCI总线,PCI 的工作频率33MHz,数据宽度是32bit,传输频宽是133MB/s。

1X模式的AGP,提高原PCI的工作频率达66MHz,使得它的传输频宽理论上可以达到:266MB/s。

而2X 的AGP 工作频率和1X模式是一样的66MHz,只不过AGP 2X利用正负缘(Rising and Falling Edges)触发的工作方式,使得一个频率周期触发两次,传输频宽再次加倍,成为< fontcolor=“black”>532MB/s。

至于AGP 4X模式,其clock timing的模型相似于2X模式,不过每个频率周期所能传输的数据宽度却变为16个字节,最高传输频宽的理论值可达到< fontcolor="blue">1GB/s以上,AGP的插槽与PCI不兼容,AGP的显示卡不能插在PCI槽上。

主板知识中的USB知识

主板知识中的USB知识

主板知识中的USB知识今天店铺要给大家介绍下主板知识中的USB知识.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主板知识中的USB知识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通串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

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

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

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

下一代USB接口将会有改动方向,下一代的Type-C USB接口,可支持正反两面插,并且传输数据信号强,但目前(2014年)生产商有限。

USB 3.0是什么?USB 3.0为那些与PC或音频/高频设备相连接的各种设备提供了一个标准接口。

从键盘到高吞吐量磁盘驱动器,各种器件都能够采用这种低成本接口进行平稳运行的即插即用连接,用户基本不用花太多心思在上面。

USB 3.0是最新的USB规范,该规范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

USB 2.0已经得到了PC厂商普遍认可,接口更成为了硬件厂商接口必备,看看家里常用的主板就清楚了。

USB2.0的最高传输速率为480Mbps,即60MB/s。

不过,大家要注意这是理论传输值,如果几台设备共用一个USB通道,主控制芯片会对每台设备可支配的带宽进行分配、控制。

如在USB1.1中,所有设备只能共享1.5MB/s的带宽。

如果单一的设备占用USB接口所有带宽的话,就会给其他设备的使用带来困难。

新的USB 3.0在保持与USB 2.0的兼容性的同时,还提供了下面的几项增强功能:极大提高了带宽——高达5Gbps全双工(USB2.0则为480Mpbs 半双工)实现了更好的电源管理能够使主机为器件提供更多的功率,从而实现USB-充电电池、LED照明和迷你风扇等应用。

能够使主机更快的识别器件新的协议使得数据处理的效率更高总结以上就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主板知识中的USB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最后希望大家生活越来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板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CPU与外部设备、存储器的连接和数据交换都需要通过接口设备来实现,前者被称为I/O接口,而后者则被称为存储器接口。

存储器通常在CPU的同步控制下工作,接口电路比较简单;而I/O设备品种繁多,其相应的接口电路也各不相同,因此,习惯上说到接口只是指I/O接口。

一、I/0接口的概念1、接口的分类I/O接口的功能是负责实现CPU通过系统总线把I/O电路和外围设备联系在一起,按照电路和设备的复杂程度,I/O接口的硬件主要分为两大类:(1)I/O接口芯片这些芯片大都是集成电路,通过CPU输入不同的命令和参数,并控制相关的I/O电路和简单的外设作相应的操作,常见的接口芯片如定时/计数器、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并行接口等。

(2)I/O接口控制卡有若干个集成电路按一定的逻辑组成为一个部件,或者直接与CPU同在主板上,或是一个插件插在系统总线插槽上。

按照接口的连接对象来分,又可以将他们分为串行接口、并行接口、键盘接口和磁盘接口等。

熟悉PC主板的总线类型及I/O总线插槽中各信号排列情况,以I/O插槽中重要信号为线索进行故障点查找是维修PC主板致命性故障的关键。

微机主板常用总线有PC/XT、PC/AT、VESA、PCI等类型,不同总线的I/O槽中信号排列有所差别,熟悉I/O槽中重要信号是查找因总线类故障系统死机、屏幕无显示等严重故障的前提。

对死机类故障,首先区分故障原因是由I/O设备故障引起还是主板本身故障引起。

确诊故障在系统板后,可检测系统板I/O槽中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的脉冲状态初步判断系统故障部位:若所有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均无脉冲,则可能CPU未工作;若个别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为恒定电平而其余位为脉冲,则是总线故障。

由于CPU本身故障率较低,因此检查CPU未工作的原因应从CPU工作的输入信号是否正常入手。

CPU的基本工作条件有三个,即系统复位信号RESET、系统时钟信号CLK、CPU就绪信号READY。

以PC/A T 机为例,CPU(intel286)的29脚为RESET信号,对应于I/O槽中B02槽RESET DRV信号,在开机时应有一个明显正脉冲;CPU的31脚为CLK信号,对应I/O槽中B20槽系统时钟SYSCLK信号,应为TTL电平的时钟脉冲。

CPU的65脚为READY信号,在开机时应为低电平或脉冲。

某PC/AT机死机,屏幕无显示故障,首先查I/O槽中B02槽RESET DRV信号恒低,说明开机复位信号错,于是查时钟处理芯片82284-12脚,在开机时有一个正脉冲,说明82284已正确发出了系统复位信号,跟踪复位信号传输路径向下检查,说明82284已正确发出了系统复位信号,跟踪复位信号传输路径向下检查,发现74ALS02的5、6脚输入为正脉冲,但输出4脚却为“不高不低”浮空电平,更换该芯片后故障排除。

对总线故障检修原则是:若发现某一位或很少几位为恒定电平,可重新开机检查这些位在开机瞬间是否为恒定电平,若开机瞬间即为恒定电平,则是错误状态;若开机瞬间为脉冲而后变为恒定电平则应首先检查其他信号;若发现8位甚至更多的位同时出现错误状态,则应检查CPU工作是否正常或相应的总线驱动门的控制信号(如驱动门的方向控制信号或门的选通信号等)。

2、接口的功能由于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品种繁多,几乎都采用了机电传动设备,因此,CPU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以下问题:速度不匹配:I/O设备的工作速度要比CPU慢许多,而且由于种类的不同,他们之间的速度差异也很大,例如硬盘的传输速度就要比打印机快出很多。

时序不匹配:各个I/O设备都有自己的定时控制电路,以自己的速度传输数据,无法与CPU的时序取得统一。

信息格式不匹配:不同的I/O设备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格式不同,例如可以分为串行和并行两种;也可以分为二进制格式、ACSII编码和BCD编码等。

信息类型不匹配:不同I/O设备采用的信号类型不同,有些是数字信号,而有些是模拟信号,因此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基于以上原因,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接口来完成,通常接口有以下一些功能:(1)设置数据的寄存、缓冲逻辑,以适应CPU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差异,接口通常由一些寄存器或RAM 芯片组成,如果芯片足够大还可以实现批量数据的传输;(2)能够进行信息格式的转换,例如串行和并行的转换;(3)能够协调CPU和外设两者在信息的类型和电平的差异,如电平转换驱动器、数/模或模/数转换器等;(4)协调时序差异;(5)地址译码和设备选择功能;(6)设置中断和DMA控制逻辑,以保证在中断和DMA允许的情况下产生中断和DMA请求信号,并在接受到中断和DMA应答之后完成中断处理和DMA传输。

3、接口的控制方式CPU通过接口对外设进行控制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程序查询方式这种方式下,CPU通过I/O指令询问指定外设当前的状态,如果外设准备就绪,则进行数据的输入或输出,否则CPU等待,循环查询。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需要少量的硬件电路即可,缺点是由于CPU的速度远远高于外设,因此通常处于等待状态,工作效率很低(2)中断处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下,CPU不再被动等待,而是可以执行其他程序,一旦外设为数据交换准备就绪,可以向CPU 提出服务请求,CPU如果响应该请求,便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与该请求对应的服务程序,完成后,再继续执行原来被中断的程序。

中断处理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但为CPU省去了查询外设状态和等待外设就绪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还满足了外设的实时要求。

但需要为每个I/O设备分配一个中断请求号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此外还需要一个中断控制器(I/O接口芯片)管理I/O设备提出的中断请求,例如设置中断屏蔽、中断请求优先级等。

此外,中断处理方式的缺点是每传送一个字符都要进行中断,启动中断控制器,还要保留和恢复现场以便能继续原程序的执行,花费的工作量很大,这样如果需要大量数据交换,系统的性能会很低。

(3)DMA(直接存储器存取)传送方式DMA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不是用软件而是采用一个专门的控制器来控制内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流,无须CPU介入,大大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在进行DMA数据传送之前,DMA控制器会向CPU申请总线控制权,CPU如果允许,则将控制权交出,因此,在数据交换时,总线控制权由DMA控制器掌握,在传输结束后,DMA控制器将总线控制权交还给CPU。

二、常见接口1、并行接口目前,计算机中的并行接口主要作为打印机端口,接口使用的不再是36针接头而是25针D形接头。

所谓“并行”,是指8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传送速度大大提高,但并行传送的线路长度受到限制,因为长度增加,干扰就会增加,容易出错。

现在有五种常见的并口:4位、8位、半8位、EPP和ECP,大多数PC机配有4位或8位的并口,许多利用Intel386芯片组的便携机配有EPP口,支持全部IEEE1284并口规格的计算机配有ECP并口。

标准并行口4位、8位、半8位:4位口一次只能输入4位数据,但可以输出8位数据;8位口可以一次输入和输出8位数据;半8位也可以。

EPP口(增强并行口):由Intel等公司开发,允许8位双向数据传送,可以连接各种非打印机设备,如扫描仪、LAN适配器、磁盘驱动器和CDROM 驱动器等。

ECP口(扩展并行口):由Microsoft、HP公司开发,能支持命令周期、数据周期和多个逻辑设备寻址,在多任务环境下可以使用DMA(直接存储器访问)。

目前几乎所有的586机的主板都集成了并行口插座,标注为Paralle1或LPT1,是一个26针的双排针插座。

2、串行接口计算机的另一种标准接口是串行口,现在的PC机一般至少有两个串行口COM1和COM2。

串行口不同于并行口之处在于它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串行地传送下去。

这样,虽然速度会慢一些,但传送距离较并行口更长,因此长距离的通信应使用串行口。

通常COM1使用的是9针D形连接器,而COM2有些使用的是老式的DB25针连接器。

3、磁盘接口(1)IDE接口IDE接口也叫做ATA端口,只可以接两个容量不超过528M的硬盘驱动器,接口的成本很低,因此在386、486时期非常流行。

但大多数IDE接口不支持DMA数据传送,只能使用标准的PCI/O端口指令来传送所有的命令、状态、数据。

几乎所有的586主板上都集成了两个40针的双排针IDE接口插座,分别标注为IDE1和IDE2。

(2)EIDE接口EIDE接口较IDE接口有了很大改进,是目前最流行的接口。

首先,它所支持的外设不再是2个而是4个了,所支持的设备除了硬盘,还包括CD-ROM驱动器磁盘备份设备等。

其次,EIDE标准取消了528MB 的限制,代之以8GP限制。

第三,EIDE有更高的数据传送速率,支持PIO模式3和模式4标准。

4、SCSI接口SCSI(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小计算机系统接口,在做图形处理和网络服务的计算机中被广泛采用SCSI接口的硬盘。

除了硬盘以外,SCSI接口还可以连接CD-ROM驱动器、扫描仪和打印机等,它具有以下特点:可同时连接7个外设;总线配置为并行8位、16位或32位;允许最大硬盘空间为8.4GB(有些已达到9.09GB);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IDE是2MB每秒,SCSI通常可以达到5MB每秒,FASTSCSI(SCSI-2)能达到10MB每秒,最新的SCSI-3甚至能够达到40MB每秒,而EIDE最高只能达到16.6MB每秒;成本较IDE和EIDE接口高很多,而且,SCSI接口硬盘必须和SCSI接口卡配合使用,SCSI接口卡也比IED 和EIDE接口贵很多。

SCSI接口是智能化的,可以彼此通信而不增加CPU的负担。

在IDE和EIDE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时,CPU 必须介入,而SCSI设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起主动作用,并能在SCSI总线内部具体执行,直至完成再通知CPU。

5、USB接口最新的USB串行接口标准是由Microsoft、Intel、Compaq、IBM等大公司共同推出,它提供机箱外的热即插即用连接,用户在连接外设时不用再打开机箱、关闭电源,而是采用“级联”方式,每个USB设备用一个USB插头连接到一个外设的USB插座上,而其本身又提供一个USB插座给下一个USB设备使用,通过这种方式的连接,一个USB控制器可以连接多达127个外设,而每个外设间的距离可达5米。

USB统一的4针圆形插头将取代机箱后的众多的串/并口(鼠标、MODEM)键盘等插头。

USB能智能识别USB链上外围设备的插入或拆卸。

除了能够连接键盘、鼠标等,USB还可以连接ISDN、电话系统、数字音响、打印机以及扫描仪等低速外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