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第33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1.从X邦“非X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某某“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某某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某某某某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解析:X邦主X“非X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巩固X氏天下的专制统治,孙某某主X“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避免帝制的复辟。
题干强调的是从君主专制到某某某某的历史发展潮流,故B项正确。
答案:B
2.孙某某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
”“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
” “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孙某某对某某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孙某某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孙某某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解析:旧某某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国内外敌人的联合破坏,故A项错误;孙某某认为欧美革命是成功的,成功之后的建设当中出现了问题,而不是革命误入歧途,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信息表明是共产党影响了孙某某,而且当时孙某某与共产党合作主要是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X,故C项错误;孙某某之所以认为革命不成功的原因是平等自由思想,是把现实当中政治团体的组织松散、纪律散漫等现象产生的原因错误地归结于自由平等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
3.孙某某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某某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
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对这一主X理解正确的是( )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解析:从“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孙某某主X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故C项正确。
答案:C
4.蔡元培认为:“三某某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
”据此推断,孙某某的新三某某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实现某某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X反帝和民族平等,与中庸无关,故A项错误;“创立民国,实现某某”主X政治上推翻帝制,实行某某,这是严肃的阶级斗争,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B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意味着国民党主动寻求与俄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支持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诉求,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机可是却没有彻底反封建,在改善农民待遇和限制地主之间寻求平衡,“节制资本”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平衡,故D项正确。
答案:D
5.1905年5月孙某某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主要表明当时孙某某( )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
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
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某某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材料中“孙某某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应从民生主义的角度理解,而非社会主义者,故A项错误;当时的三某某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与“彻底认清”不符,故B项错误;孙某某指出,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后者与材料中“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不等于完全了解,故D项错误。
答案:C
6.“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孙某某此话表明,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
A.外国势力的干涉B.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军阀之间的混战D.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解析:依据材料“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说明阻碍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外国势力的干涉,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各地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得知,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外国势力而不是军阀混战,故C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A
7.说:“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上述言论出自于(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某某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某某专政》
解析:材料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盟友,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反映出当时存在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由此判断此文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
答案:A
8.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意抬高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解析: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在新某某主义革命中取得胜利,材料没有夸大话语的作用,故A
项错误;材料将的成功归功于打破城乡间沟通障碍,他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国民党绝没有机会赢得中国,这说明材料在肯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B项正确;材料对于国共两党博弈的评述较客观,故C项错误;国民党对农村统治问题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B
9.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某某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他指出:“某某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某某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某某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解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体现出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但容易使人忽视了某某革命这一必经阶段,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经验,但不是导致中国实行某某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原因,故B项错误;某某革命的任务与社会主义革命不同,C项表述不准确,故C项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先要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某某革命,然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
答案:D
10.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X;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上变化主要源于( )
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解析: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发展是硬道理”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不断探索并发展完善的,故D项正确。
答案:D
11.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年
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B.“摸着石头过河”
C.“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D.“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解析:材料体现了对改革的态度,没有谈及市场经济的问题,故A项错误;“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说明主X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左”和右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对待改革的态度,没有涉及改革的实质,故D项错误。
答案:B
12.某某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主要表现分别是( )
A.确定“和平”“某某”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D.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解析:A、B、C三项表述都过于片面,故A、B、C三项错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时代的宏观概括,较为全面,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
(1)依据材料一,概述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X。
(2)依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理解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思想形成的历史意义。
解析:(1)从材料一“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可知主X是分清敌友,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可知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可知它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第二小问,结合思想对中某某中国革命的不同影响分别说明。
答案:(1)主X:分清敌友,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首要问题。
(2)理解: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
意义:总结了我国某某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团结;中共七大把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某某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84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崩塌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成长的时期。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资本主义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取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材料二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建立,是中国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思想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而不断失败的过程,同时又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某某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并最终确立主流地位的过程。
材料三从1949年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流地位、逐渐陷入发展困境的时期。
上述观点能否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或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请结合史实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总结材料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和现代思想、价值观念变化的史实,判断材料观点是否可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或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然后运用相关史实阐述是否符合的理由即可。
答案:(示例1)观点:材料一观点能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
论述: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中国一系列的失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思想在华传播,中国的精英、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思想和价值体系产生怀疑,探讨新的发展道路。
以康梁维新派、孙某某为代表的革命派主X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某某某某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资本主义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结论:总之,材料一的观点正确反映了从184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能直接作为研究主题的材料。
(示例2)观点:材料三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
论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从新某某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
三大改造之前,主要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继续完成土地改革等某某革命任务。
1953—1956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开始占主流地位。
结论:总之,材料三的观点未能正确反映从1949年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前的思想发展历程,不能直接作为研究主题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