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节《输血与血型》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节《输血与血型》PPT课件

提示:①血细胞 ②头晕 ③生命危险 ④血液 ⑤血浆 ⑥血小板悬液 ⑦血浆 ⑧200〜300
素养发展——发展核心素养
发展重点
本节核心素养发展的重点是“社会责任”。
具体体现
探究一、二 了解血型的种类和安全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 偿献血制度,能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珍爱生命,为 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科学长廊
由干细胞培养出的人造血液
法国科学家从一个志愿者的骨髄中提取出了造血干细胞, 然后将这些细胞培育成红细胞,并给这些红细胞贴上标 签以追踪其一举一动,随后再将100亿个这样的红细胞 重新注入该捐赠者的体内。 研究发现,5天后,94%〜100%的红细胞仍在人体内循环; 26天后,41%〜63%的红细胞仍在体内循环,这是天然产 生的红细胞的正常存活率。而且,实验室培育出的红细 胞的功能与正常的红细胞一样,能有效地携带氧气在身 体内循环。
链接二:安全输血
5.(四川雅安中考)张华同学在家发生意外,失血过多,
急需大量输血。他的血型是AB型,给他输血的血型只
能是( C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解析: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
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
候要慢而少。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张华急需大
4.倡导无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 响身体健康的。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 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 献血。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 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特别提醒
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即使ABO血型相 同的人之间输血,也应先做交叉配血试验, 即把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及受血 者的红细胞与献血者的血清同时进行交叉配 血试验。只有都不发生凝集反应,才可以进 行输血。

《输血与血型》PPT

《输血与血型》PPT

如果异血型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 引起凝集反应 2. 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
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__缓__慢___地__输__入__少___量__O__型__血______ 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___慢__地__输__入___少__量__A__型__血__和___B_型__血__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浆
1.严重贫血患者 2.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3.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a.血浆 b.浓缩血小板悬液 c.浓缩红细胞悬液
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血小板
——血浆
——红细胞
血流不止 缺少血小板
大面积烧伤患者
贫血病患者
缺少血浆
缺少红细胞
烧伤部位渗出的大量液体,
主要就是血浆
四、倡导无偿献血
➢ 体内血量的稳定对于 _维__持__人__体__生___命__活__动__的__正__常__进__行______
具有重要意义。
成年人血量
占体重_7_%_—__8_%__
(4-5L)
失血不超过400ml
• 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短时间内即可补充 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
失血超过800~1000ml • 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
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我国人群中有99.7%的人 是Rh阳性血型,只有0.3%的人是Rh阴性血型。所以,Rh 阴性血型属于稀有血型,因此被称为“熊猫血”。
思考:
A型血的人能给B型血的人输血吗?为什么 ?
A凝集原 A
B 抗A凝集素
三、安全输血
输血本来是为了抢救病人,但 如果处置不当,却很可能给病 人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安 全输血很重要。

第四节输血和血型PPT课件

第四节输血和血型PPT课件

AB
假如你曾经亲眼目睹!
无偿献血日----6月14日
自主总结
• 1、血型 • 2、血量 • 3、输血原则 • 4、无偿献血
1严重贫血患者,要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 红细胞
2大面积烧伤者,要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 血浆
3出血性疾病,要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 血小板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滴血认亲”与血型有关吗? 人类都有哪些“血型”?
• 原理:同一种血型就会合在一起.
★放盐水,鸡血人血都能容合,放醋父亲儿 子的血都不溶合。
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Hh/孟买 血型系统、亚孟买血型系统、P型等
凝集反应:
血 液 凝 集 反 应
凝集反应的严重后果
1 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 发生障碍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hh孟买血型系统亚孟买血型系统pp型等血液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严重后果1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2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3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4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死亡thankyousuccess20194158可编辑22假如出现了地震踩踏等紧急状况有人失血过多时需要输血怎么输

第4节 输血与血型

第4节 输血与血型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0.实验“血管阻塞对血液流动的影响”是利用血管栓塞模型模拟胆固醇等 脂类物质在血管壁堆积对血液流动的影响。 (1)该实验中,大玻璃管模拟__血__管____,水模拟__血__液____,橡皮泥模拟______ ___胆__固__醇__等__脂__类__物__质_______。 (2)该实验说明,如果胆固醇等堆积在血管内,血液的流速会__减__慢____。如果 血管已经变狭窄了,血流仍要维持原来的速度,就必然要__增__大____血压。
二、非选择题 9.[2017·玉林]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 循环可为人体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代谢废物。认识心脏的结构和 血管类型,懂得止血常识和输血原则,有利于保障生命安全。如图为人体血 液循环示意图,请结合相关知识填空。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_左__心__室___,同时它也是体循环的起点。 (2)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 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__肺____循环。 (3)某同学上体育课时,不小心导致手腕处出血,血液速度较快,血液鲜红,医 生为他在血管出血处的__近__心__端____(填“近心端”或“远心端”)进行止血带结扎 止血。 (4)某A型血病人因失血过多到医院救治时,医生为他进行输血抢救,输血时针 头插入的是___静__脉___血管,同时输入的血液是__A____型血。
经课 典时 示作 例业
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A )
A.1 200~1 500毫升
B.800~1 000毫升
C.600~700毫升

血型与输血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第四节
ABO血鉴定
通常用盐水凝集法检测红细胞上存在的 血型抗原,以及血清中存在的血型抗体, 依据抗原抗体存在的情况判断血型。常 规的方法包括正向定型与反向定型.
(一).原理
1.正向定型: 是用已知的抗A和抗B分型 血清测定 RBC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 抗原. 2.反向定型: 是用已知的A型或B型红细胞来检查血 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 凡出现 凝集者为阳性,红细胞呈散在游离 状态为阴性.
5.质量控制P104: 6条 6.交叉配血试验错误的原因: 责任:查对, 加样, 不遵守操作常规 技术:同前血型鉴定
(3)新生儿溶血:母婴ABO血型不合引 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依靠血型血 清学检查来诊断。 (4)亲子鉴定、法医学鉴定
该法提高了凝集反应的速度,使原来在盐 水介质中不能凝集RBC的抗体发生凝集, 提高反应灵敏度.用此法可以检查出能引 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几乎所有规则与不 规则抗体,适合于各类输血病人的配血, 目前此法已被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取 代了传统的抗球蛋白测定法。
4.低离子强度盐水试验:其原理是当降低 介质的离子强度时,可减少红细胞外围 的离子云,促进IgG分子在两个红细胞之 间搭桥,使之结合。 实验证明当离子强度由0.17降至0.03时, 可提高抗D抗体与D阳性红细胞结合率, 所以在低离子的强度盐水中,能缩短抗 原与抗体的反应时间,并提高其灵敏度。
2.抗人球蛋白法:又称Coombs试验。是 最早用于检查不完全抗体的方法,可用 作Rh 血型鉴定。 (1)直接Coombs试验:是检查体内致敏RBC 的一种方法,用于检查RBC是否已被不完 全抗体致敏. 抗球蛋白血清+RBC悬液 看凝集否 凝集:RBC已被不完全抗体致敏. 不凝集:RBC未被不完全抗体致敏.
(二)试剂和标本

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教学设计
题目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总课时
1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孙亚东
年级

学科
生物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
学情分析
学生对ABO血型的知识较熟悉,但有关输血的原则还不清楚。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创设情景
新授
总结
学生表演市民对无偿献血不同态度的小短剧,引发学生深思,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看书
1、血量和输血
血量:占体重7~8%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会危及生命;800~1000毫升出现不适等症状;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2、血型的发现
ABO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讨论
输血:同型输血
课前准备
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明确义务和责任
质疑:指导学生看书,为什么?
为什么要输同型血?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瞭望角
布置作业
质疑、激情
明确道理
进行情感教育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知识回顾
血浆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人们在天灾人祸中受伤并 大量出血,你如果作为急 救医生将怎么办?
止血、包扎伤口、输血等等
输血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血型
4.4 输血与血型
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 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一个 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 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 在一起,发生凝集;遇到另一 些人的血浆时,却不发生凝 兰德斯坦纳 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ndsteiner) 呢?
四、倡导无偿献血
献血的益处:
1、可预防、缓减高粘血症; 2、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3、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 4、促进血液的更新。
首届无偿献血形象大使濮存晰和杨澜
1、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
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D )
A.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B.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D.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2、在“4•20”四川芦山地震抢险救灾中,发现李大爷受重伤, 紧急抢救时需要输血,经医生验血后,志愿者甲(A型)和志 愿者乙(O型)各献血200毫升,而志愿者丙(B型)也要献 血,以表达爱心,但被医生婉拒,由此可以判断,受重伤的 李大爷的血型是___A__型__.
Hale Waihona Puke 3、血型最早是谁发现的? 1900年奥地利兰德斯坦纳。
4、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A型、B型、AB型、O型四种。
5、输血原则是什么? 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
6、健康成年人,每次可献血多少?
200—400毫升。 7、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课堂小结
血型:ABO血型系统将人类血型分为A型、 B型、AB型和O型 输血 与血 型 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200~ 300ml 献血注意事项 献血后的恢复注意事项
1.某病人急需输血,她本人的血型是O型,她 应该输入的血液是 ( C ) A .A 型 B.B型 C.O型 D.AB型
第四节:输血和血型
新课导入
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 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 生埃默雷兹,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 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 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 亡的悲剧。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 试验。但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 少数病人得到康复。
献血前一天晚上和 当天早餐不要喝酒、不 要吃鱼、肉、油条等脂 肪含量高的食物。
把两臂洗干 净,如有条件最 好洗一次澡。
了解一些血液 生理知识,避免不 必要的紧张情绪。
别忘了携带本人身份证(军 人持军官证或士兵证、学生持学 生证、外籍人员持护照)。
6.献血后的恢复注意事项
采血后要压紧针 眼上的无菌垫,不要 揉动,直至不出血为 止,这一点很重要。
成分输血:只给患者输入患者所 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式,成分输血可 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 血小板 严重贫血的患者——输红细胞。 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输血浆。 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输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液成分的离心分离
血浆
免疫球蛋白
人血白蛋白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作 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4.4.4 输血与血型

4.4.4 输血与血型

血量与输血
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人体重的7%-8%。 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 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一次失血超过12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一 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 结在一起,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发生 凝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O型 无凝集原
血浆
抗B凝集素
抗A凝集素
无凝集素 抗A凝集素和
抗B凝集素
含有A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 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红细胞就会凝集 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红细胞含凝集原 A凝集原
B凝集原 A凝集原和B凝集原
无凝集原
课堂小结
血量与输血: 7%—8%
安全输血:输同 型血为原则
输血 与血型
血型: ABO血型
倡导无偿献血
直击中考
1.血型为A型血的小红不小心受伤急需要输血,如果血库没有A型
血,那么可以少量输给她的血液是( B )
A.B型血
B.O型血
C.AB型血
D.O型或AB型血
2.在汶川地震中,一个失血过多的伤员是AB型血,应及时的为他
严重贫血 大面积烧伤 血小板减少
输浓缩的血小板悬液 输浓缩的红细胞悬液 输血浆
倡导无偿献血
提倡18—55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不影响健康:一次失血不超 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 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 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 者日”。也是奥地利科学家 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8. 血型与性格
血型与人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是绝对的。不同血型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A型血的人较为紧张、焦虑,B型血的人较为轻松、随和。
9. 血型与疾病
血型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联。例如,ABO血型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10. 血型与输血反应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生物实验室、显微镜、实验材料(如血液样本)、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生物学科教学平台等。
3. 信息化资源:血型知识相关视频、图片、PPT课件、在线测试系统等。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堂讲解、互动提问、案例分析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ABO血型系统:讲解ABO血型系统的特点、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 输血原则:阐述输血时血型选择的重要性,以及输血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血型的分类、 ABO血型系统和输血的原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1. 血型分类图解:以图解形式展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分类,突出四种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输血原则流程图:用流程图展示输血的原则和步骤,包括血型鉴定、血型选择等关键环节。
3. 血型与遗传关系图:以图解形式展示血型的遗传规律,包括父母基因与子代血型的关系。
4. 血型与疾病关联表格:以表格形式列举不同血型与某些疾病发生的关联,简洁明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 输血与血型(3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 输血与血型(30张PPT)

二 血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在实验中发现:
红细胞 遇到 血清
凝集 不凝集
红细胞凝集成团
讲授新课
兰德斯坦纳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 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
血型:A型、B型、 O型、 AB型。
血型的发现
红细胞上有凝集原,血清中有凝集素,凝 集原与凝集素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 集反应。
血型
安全 输血
血型的发现者:1900 年,奥地利 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成分输血
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 升不会影响健康
随堂训练
1.血型最早是谁发现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
2.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A型、B型、AB型、O型四种。
如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当加入的血清中有抗A 凝集素时,便会发生凝集反应。
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A B AB
凝集原 (红细胞)
A
B A、B
凝集素 (血清)
抗B 抗A 无
O

抗A、抗B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抗B)
(抗A)

拟 血 A型血

鉴 O型血 定
B型血 AB型血
模拟血型鉴定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 B ),流过上、下腔静脉的血是( B),流过肺静
脉的血是(A )。
A.动脉血
B.静脉血
4.回到左心房的血管是( C ),回到右心房的血管是
( D)。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

《输血与血型》说课稿

《输血与血型》说课稿

《输血与血型》说课稿《输血与血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

在学生对血液有一些了解的基础上,单独安排一节,虽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学生也很感兴趣,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本节内容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了解安全输血原则(3)介绍血量和输血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并增强动手能力。

(2)通过了解安全输血原则,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学会运用本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突破策略:(1)说出ABO血型突破策略:通过阅读血型的发现和讲解兰德斯坦纳血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ABO血型。

(2)安全输血原则:同型输血突破策略:通过场景设置,使学生了解同型输血。

(3)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突破策略:通过公益广告及相关图片,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

四、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也听说过血型、输血等名词,但对血型的发现,献血是否对身体有害等内容知之甚少。

本段教学面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对生物课的热情高涨,对生活中的事件充满好奇心,而课堂正好提供了机会。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1、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教法:A、教师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多媒体,视频中的内容予以恰当的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使内容连贯,流畅,学生学起来轻松、自然。

B、分析法: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分析,同样可以给人以直观的印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C、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无偿献血的多组图片,达到渲染气氛,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资料:输血与血量1)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2)血量:占体重的7~8%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输血4)、法定献血年龄18—55周岁。

5)、人体失血1200ml-1500ml时可危及生命人体失血800ml-1000ml时头晕、眼发黑、心跳加速、出冷汗。

人体失血400ml以下,2-3周可以得到补充而恢复。

学习目标 1. 知道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提高实践能力。

4.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珍爱生命,树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认识输血与血型1.自学教材P76-77,思考下列问题:①血型的发现及其血型的类型有哪几种?②输血的原则是什么?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同型血怎么办?③一个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④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多少,会危及生命?超过多少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出冷汗等症状?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为多少不会影响身体健康?2.小组讨论:我国目前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将来你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3.拓展反思:(1)某人可接受少量的A型血,又可接受少量的B型血,你知道该患者是哪种血型吗?(2)医院救一需输血的伤员,在做交叉配血实验时,发现伤员的血型与A型、B型标准血清均发生凝集反应,则可确定此伤员的血型为哪种类型?学习任务二: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明确调查目的。

2.了解调查方法(参考教材P78内容)3. 小组讨论并交流P78的讨论题。

4.拓展反思:献血前为什么要对献血者做健康检查?三、尝试应用: 1、ABO血型除了输血外,还有什么用途?举例说明。

2、临床上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常分别给他们输入什么血液成分,为什么?五、诊断评价:1、当血型不合而输血时,受血者的血液中会发生的反应是()A.红细胞凝集B.血小板凝集C.血细胞凝集D.血液凝固2、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A.A型血B.B型血C.AB型血D.O型血3、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少量接受A型或B型血,该受血者的血型是()A.A型B.B型C.O型D.AB型4、当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时,会出现的症状是()A.发生生命危险B.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C.不影响健康D.立即死亡5、用直线将下列患考与应该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生物学段:初中
教学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七年级(下)
课题: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需要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血液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的知识,认识到了血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也听说过血型、输血等名词,有些同学知道自己的血型,但他们并不知道血型是怎么发现的,为什麽会有不同的血型,自己可以接受哪些血型的血液,自己又可以把血输給什么样的人,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献血对身体有没有伤害,血型是否遗传,怎样遗传。

学生对这些知识充满了好奇,感到非常神秘。

这些问题中大部分是本节课应该解决的,还有一些是留给学生悬念,使学生通过自学或在以后的学习中陆续解决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的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有关血液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是一节能充分体现新教材理念的课。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学科实际、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①、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②、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①、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和对不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资料分析,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对献血制度和献血量的了解,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情感目标:①、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②、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
情感。

③、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3、教学重点:ABO血型的类型、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以及输血与献血是本节课最本质最关键的知识作为本节的重点,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是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最终目标,也作为本节课重点。

4、教学难点:同型输血这部分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学习者分析
教学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

二、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学生特点、教师能力设计教学策略如下:
1、引入课题的策略
教师出示一幅关于韦吉辉的图片,让学生辨认这是谁,有什么奉献事迹,使本节课一开始就与学生的新闻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出示这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突出重点的策略
ABO血型是本节的重点,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周围的老师、同学的血型,认识到在ABO血型系统中血型可以分为A、B、AB、O四种类型。

对于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以突出。

输血与献血,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3、突破难点的策略
同型输血的知识比较抽象,不便于记忆,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角色扮演等手段,使学生总结输血的规律及输血的原则。

4、总结升华的策略
教师自己拿出献血证,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同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