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生物)

合集下载

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反思引言《输血与血型》是初中生物下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血型的分类与血型的输血适配。

在教授这个知识点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提高学生对血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就我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探讨教学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了解血型的分类和特点;•掌握血型的遗传规律和亲子血型的推断;•理解血型输血的原则和适配规则。

教学内容1.血型的分类与特点–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和O型,以及其之间的关系;–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

2.血型的遗传规律和亲子血型的推断–ABO血型的遗传规律:A、B、AB和O血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亲子血型的推断方法:根据父母血型的组合推断子女的可能血型。

3.血型输血的原则和适配规则–对于输血者的要求:ABO血型和Rh血型的匹配;–输血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与资源1.讲授与演示: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实验等形式,向学生传授血型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

2.讨论与合作: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3.实验与观察: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血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血型的理解。

4.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学,提供直观的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成效与亮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教学中取得的一些成效和亮点: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我能够直观地展示血型相关的图表和示意图,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血型的分类和特点。

此外,实验视频的观看也帮助学生加深对血型实验的理解。

2.讨论与合作学习: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后,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亲子血型。

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

七年级下册生物-输血与血型

七年级下册生物-输血与血型

无偿献血制度
自愿无偿
无偿献血制度是指献血者自愿无偿捐献血液,不接受任何形式的 报酬或利益。
固定来源
无偿献血制度需要建立固定的献血来源,通过长期的宣传和组织工 作,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献血。
科学管理
无偿献血制度需要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献血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健康检查
献血前需要进行健康检 查,确保献血者身体健 康,无传染性疾病和其 他严重疾病。
现代输血技术
成分输血
根据患者的需要,将血液分离成 不同的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
血浆等,以提高输血效果和安全 性。
自体输血
采集患者自己的血液,经过处理后 用于手术或紧急情况下的输血。
低温冷藏技术
利用低温冷藏技术保存血液,延长 血液的有效期,提高血液的利用效 率。
02
血型的分类与特点
A型血
特点
A型血中含有A抗原和抗B抗体。
输血与血型
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对于救治 伤员和病人至关重要。
05
献血与无偿献血制度
献血的意义与作用
拯救生命
献血是拯救生命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为需要输血的病人提供及时 的帮助。
促进社会公益
献血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通过献血可以传递爱心,增强社会凝聚 力和互助精神。
保障医疗安全
定期献血有助于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输血技术的探索
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开 始探索更安全、有效的输 血方法。
输血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血液的 组成和功能,为输血技术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验阶段
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 始进行输血实验,以验证 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9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9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 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 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 团,阻碍血液循环。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输血关系表)
输血原则: 输同型血
O型
O
输血关系图 A型 A
3.安全输血 安全输血应以输__同__型__血__为原则,在没 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 的人都可缓慢的输入少量__O_型__血___;AB型 血的人,除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外,也可 缓慢地输入少量的___A_型__血__或__B_型__血___。 成分输血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的病情,有 针对性的选用成分输血,如严重贫血者应 该输入_红__细__胞_ ,严重血小板缺乏症应该 输入_血_ 小板___,烧伤、烫伤患者应该输入 __血__浆___。
B
B型
AB
AB型
注意: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AB型—“万能受血者” O型—“万能输血者”
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 的30%(约1200毫升)以上,就会严 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成分输血技术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 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 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 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 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 。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 头晕 心跳 眼发黑 出冷汗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危及生命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输血与血型课件与答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输血与血型课件与答案

(C )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AB型血的人出现大出血,优先输入什么型血? ( C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2.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A.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D.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3.某同学列出的输血关系表如下,表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选项 A B C D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AB
A、O
B、O
B、AB
A、B、AB、O
AB
O
A、B、AB、O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4.输血过程中如遇到输血者血型和受血者血型不合时,输 血的结果是 ( B ) A.贫血 B.红细胞凝集 C.血液凝固 D.发炎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9.甲说:“我是万能输血者”。乙说:“我是万能受血 者”。甲、乙的血型分别是 ( C ) A.A型、B型 B.A型、O型 C.O型、AB型 D.O型、B型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10.当病人需要大量输血时,应该注意的原则是 A.O型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B.AB型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C.输同型血 D.输入亲人的血
生物 配RJ版 七年级 下册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输血的原则,以及成分输血的意义。

2.通过混合墨水探究输血关系,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3.运用不同血型之间凝集的规律鉴别迷信和伪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输血原则。

【难点】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国人丹尼斯把羊血输给病人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的资料,提问:这则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随意输血,输血与血型有关。

)教师追问:如何输血才能真正救人性命?安全输血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输血原则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A型血和B型血混合以及A型血与A型血混合的视频,提问: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会怎样?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内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结合这两个视频,你认为输血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不同血型混合会发生凝集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内会堵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能正常进行,而输入同型血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输血应该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

)进一步追问:不同血型混合一定都会发生凝集吗?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颜色的墨水和清水,红色的墨水代表A型血,黄色的墨水代表B型血,橙色的墨水代表AB型血,清水代表O型血。

接着教师说明:当墨水的颜色种类发生改变的时候代表血液凝集。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操作并记录结果:(1)将代表O型血的清水分别少量加入其他血型的墨水瓶中,你会发现什么变化?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猜测?(加入少量清水时颜色无明显变化,从而得出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

)(2)将少量代表A型血和B型血的墨水加入代表AB型血的墨水瓶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将大量代表A型血的墨水倒入代表AB型血的墨水瓶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少量加入时仍为橙色,大量加入后颜色变化明显,因此AB型血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少量输入A型血或B型血,但需要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混合墨水,探究输血关系,并填写下面表格。

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d.信息化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输血案例,如影视剧中的输血场景、新闻报道中的献血活动等,引发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的好奇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血型吗?”“输血时为什么要注意血型的选择?”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多元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7.教学策略:
a.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b.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c.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掌握知识。
5.能够运用所学的血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输血反应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血型与健康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型与输血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初中生物 4.4输血与血型

初中生物 4.4输血与血型
[学案1]
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认识血液科学发展史。
学习材料:课本(插图及文字内容)、资料卡片
学习建议:阅读课本第76页第一、二自然段,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
生: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
生: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但是兰德斯坦纳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第四种血型。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的,不断完善的,牛顿曾经这样说过:人们看着我高大,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生:人类在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建立了血液免疫学的基础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现在的10年所取得的成绩,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多。所以,兰德斯坦纳,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名字。
师: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在人类输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输血现已成为临床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有关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参看[学案2]完成相关要求。
生:输血
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生:要注意血型、、、、、、
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结合[学案1]展开血型及有关的学习和认识。(呈现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生:以小组的形式,参照学案中提供的建议、思考题及相关资料,展开学习讨论和交流。
师:结合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认识和看法。
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进行模拟血型鉴定。
师:请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血型鉴定的过程和鉴定结果。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知识回顾
血浆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人们在天灾人祸中受伤并 大量出血,你如果作为急 救医生将怎么办?
止血、包扎伤口、输血等等
输血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血型
4.4 输血与血型
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 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一个 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 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 在一起,发生凝集;遇到另一 些人的血浆时,却不发生凝 兰德斯坦纳 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ndsteiner) 呢?
四、倡导无偿献血
献血的益处:
1、可预防、缓减高粘血症; 2、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3、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 4、促进血液的更新。
首届无偿献血形象大使濮存晰和杨澜
1、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
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D )
A.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B.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D.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2、在“4•20”四川芦山地震抢险救灾中,发现李大爷受重伤, 紧急抢救时需要输血,经医生验血后,志愿者甲(A型)和志 愿者乙(O型)各献血200毫升,而志愿者丙(B型)也要献 血,以表达爱心,但被医生婉拒,由此可以判断,受重伤的 李大爷的血型是___A__型__.
Hale Waihona Puke 3、血型最早是谁发现的? 1900年奥地利兰德斯坦纳。
4、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A型、B型、AB型、O型四种。
5、输血原则是什么? 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
6、健康成年人,每次可献血多少?
200—400毫升。 7、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课件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 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 统等。
1、血型的发现
①发现者: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
德斯坦纳. ②发现的血型:
ABO血型系统。
2、血型(ABO血型系统)
①种类:
A型(最多),B型,
AB型(最少) , O型
②凝集原:
A型凝集原
红细胞凝集原
B型凝集原
凝集原 (红细胞)
兰德斯坦纳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 两种特异的结构,在血清中有这种 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
它与红细胞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 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 情况,就会产生危险 。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 坦纳经过研究,将人的血液 分为A型、B型、AB型、O型 四种,也就是ABO血型。
凝集素 (血清)
抗B 抗A

抗A和抗B
⑤输血时: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 红细胞(凝集原)与受血者的血 清(凝集素)之间是否会产生凝 集反应。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
模拟血型鉴定
A型标准血 清(抗B)
B型标准血清 血型
(抗A)
A
B
O AB
请你来鉴定:
A型标准 B型标准 血型
血清
血清
赵 凝集 不凝集 B
钱 凝集 凝集 AB 孙 不凝集 不凝集 O
一 命危险 次 ②800~1000毫升:头晕、 失 心跳、眼前发黑、出冷汗 血 等。
③200~300毫升(即<400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二、人体的血型
17世纪 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以后, 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 丹尼斯和
外科医生埃默雷兹 将250毫升羊血 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 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 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七年级生物输血与血型知识点窍门

七年级生物输血与血型知识点窍门

七年级生物输血与血型知识点窍门生物课上会涉及到人体血液的相关知识,包括血型、输血等方面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七年级生物中关于输血和血型的知识点,以及如何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一、血型人体血液根据其表面的抗原不同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不同血型之间互不相容,输血时应根据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确定血型配对,以避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其中,A型血的红细胞有A型抗原,在血浆中含有B型抗体;B型血的红细胞有B型抗原,在血浆中含有A型抗体;AB型血的红细胞既有A型抗原又有B型抗原,在血浆中不含有A型和B型抗体;O型血的红细胞不含有A型和B型抗原,在血浆中含有A型和B型抗体。

如何记住不同血型的含义呢?你可以将A记作“啊!我是A型”;将B记作“别离我B型”;将AB记作“AB好人”;将O记作“O,零压力”。

二、输血输血的原理是通过将供血者的血液转输到受血者体内,补充其缺失的血量、红细胞等重要成分。

具体来说,输血的过程包括获取、保存、检测和治疗四个步骤。

获取:输血前要首先获得供血者的血液,通常采用针管穿刺法,并将抽血管中的血液输入到相应的血袋中。

为了确保输血质量,抽血前应做好抗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保存:将获取的血液保存在专用血库中,根据血型、RH因子和血浆种类等因素进行分类和贮存,以满足各种输血需求。

同时应该注意血液保存的时间和质量。

检测:在输血之前需要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一系列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输血的标准。

主要包括检测是否与受血者血型相符、是否含有患者相对应的抗体和病毒等。

治疗: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输注速率,以免引起输血反应。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适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小结掌握生物中的输血和血型知识点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通过多次重复记忆和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在复习时,可以采用自己觉得好用的记忆法,这样就能更快而有效地记住每个血型的特点和输血的步骤。

切记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小细节,这将对未来临床实践带来很大的帮助。

2024生物说课稿《输血与血型》说课稿范文

2024生物说课稿《输血与血型》说课稿范文

2024生物说课稿《输血与血型》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输血与血型》,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输血与血型》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一部分,属于遗传与进化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与遗传、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理解血型与输血原理的重要前提。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血型与基因的关系,掌握血型遗传的规律,了解血液的配型原则,认识输血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健康和医疗的责任感。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和实验器材,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并进行实验示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输血与血型》这一知识点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我将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出发点,呈现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情境,例如:假如你需要进行一次急救,但你不知道自己的血型,这样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环节二、预习内容检查让学生交流并回顾课本中的预习内容,包括血型的定义和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提问、补充和纠正彼此的知识,以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

环节三、讲授新知首先,我会简要介绍血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然后引入血型遗传的规律。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血型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并学习如何用字母表示血型。

接着,我会向学生展示不同血型之间进行输血的限制和规则,并解释血型配型的原则。

最后,我会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观察血型鉴定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环节四、实践与应用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后,我将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如果一个人是O型血,他可以接受哪些血型的输血?为什么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通过这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8. 血型与性格
血型与人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是绝对的。不同血型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A型血的人较为紧张、焦虑,B型血的人较为轻松、随和。
9. 血型与疾病
血型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联。例如,ABO血型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10. 血型与输血反应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生物实验室、显微镜、实验材料(如血液样本)、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生物学科教学平台等。
3. 信息化资源:血型知识相关视频、图片、PPT课件、在线测试系统等。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堂讲解、互动提问、案例分析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ABO血型系统:讲解ABO血型系统的特点、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 输血原则:阐述输血时血型选择的重要性,以及输血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血型的分类、 ABO血型系统和输血的原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1. 血型分类图解:以图解形式展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分类,突出四种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输血原则流程图:用流程图展示输血的原则和步骤,包括血型鉴定、血型选择等关键环节。
3. 血型与遗传关系图:以图解形式展示血型的遗传规律,包括父母基因与子代血型的关系。
4. 血型与疾病关联表格:以表格形式列举不同血型与某些疾病发生的关联,简洁明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 输血与血型(3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 输血与血型(30张PPT)

二 血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在实验中发现:
红细胞 遇到 血清
凝集 不凝集
红细胞凝集成团
讲授新课
兰德斯坦纳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 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
血型:A型、B型、 O型、 AB型。
血型的发现
红细胞上有凝集原,血清中有凝集素,凝 集原与凝集素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 集反应。
血型
安全 输血
血型的发现者:1900 年,奥地利 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成分输血
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 升不会影响健康
随堂训练
1.血型最早是谁发现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
2.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A型、B型、AB型、O型四种。
如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当加入的血清中有抗A 凝集素时,便会发生凝集反应。
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A B AB
凝集原 (红细胞)
A
B A、B
凝集素 (血清)
抗B 抗A 无
O

抗A、抗B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抗B)
(抗A)

拟 血 A型血

鉴 O型血 定
B型血 AB型血
模拟血型鉴定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 B ),流过上、下腔静脉的血是( B),流过肺静
脉的血是(A )。
A.动脉血
B.静脉血
4.回到左心房的血管是( C ),回到右心房的血管是
( D)。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常见的血型及其遗传规律。

2.理解血型不匹配会引发的输血反应。

3.掌握输血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1.血型的概念和分类。

2.输血时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教学难点:
1.理解血型遗传规律。

2.掌握输血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含血型分类和输血原理的PPT。

2.实验工具:玻璃管、不同血型的血液模型。

3.实验材料:血型配型板、输血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讨论血型对人类有何重要意义。

二、学习血型
1.呈现不同的血型图示,让学生了解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类及遗传规律。

2.讲解不同血型对输血匹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进行血型配型。

三、探究输血原理
1.介绍输血的定义和原理,让学生了解输血的目的和过程。

2.示范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血型之间的反应。

四、总结与讨论
让学生总结血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和输血的注意事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应对输血相关的问题。

五、作业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血型与输血的小结,包括血型的分类、输血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反馈:
结合学生的作业、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加深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
邀请专业医务人员或献血者来校进行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输血过程,加深对血型和输血的认识。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作业答辩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教学设计4:4.4.4输血与血型

教学设计4:4.4.4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一、教材分析《输血与血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

通过前三节(血液、血管、心脏)的学习,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了一个较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特意把与现实生活中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安排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二、学生分析本节教学面对的是一群七年级学生,他们经过半年的生物学习,已清楚生物学科的基本要求,师生关系也较为融洽。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课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好奇,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能力目标(1)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和对不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对献血制度和献血量的了解,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情感目标(1)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2)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四、教学重点1.ABO血型2.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3.输血与献血五、教学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六、教学方法、学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我在这堂课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

综合运用合作——探究、问题——探究性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医生、护士,表演17世纪以前由于医生误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导致病人死亡,医生又给另一位病人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活了,但有的病人还是死了。

通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讨论,顺利导入新课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与血型
教学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
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调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什么失血过多的人会死亡?血液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是否有血就可以输?在输血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使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
1、血型的发现
ABO血型: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

但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

后来人们又发
现了第四种血型,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ABO血型可分为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

自从ABO血型发现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实际可行的治疗措施。

2、同型输血
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血型的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但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输血关系表
3、血量和输血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人体重的7%——8%。

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但是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
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三、巩固练习:
1、ABO血型可分为四种类型:可分为————、————、————和————。

2、输血时,应以输————血为原则,特别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
行————血型。

3、什么是无偿献血?献血有损健康吗?
(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A型血的人可接受————型和————型,B型血的人可接受
————型、————型、————型和————型。

O型血的人可接受————型的人。

5、A型血的人可输给————型和————型,B型血的人可输给
————型和————型,AB型血的人可输给————型,O型血的人可输给————型、————型、————型和————型的人。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课本第77页的练习第1、2题。

2、家庭作业:课本第77页的练习第3题,第78页的讨论题。

板书设计:
输血和血型
一、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
二、同型输血:
输血关系表
三、血量和输血
提倡无偿献血:一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