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档案袋评价的中小学美育评价体系建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档案袋评价的中小学美育评价体系建构●郑冠群*
摘 要:档案袋评价的反思性和过程性功能符合中小学美育过程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基于档案袋评价的中小学美育评价体系建构,应将艺术类课程评价与艺术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在保障学生在美育教育中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艺术特长发展,并基于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使用传统档案袋评价与电子档案袋评价。

在进行中小学美育档案袋评价体系设计时,档案袋的素材应包括学生的美育学习自传、艺术作品展示、作品选择说明以及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流派的评价或研究四个部分。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 美育评价体系 建构原则 具体设计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为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方案》强调创新美育的过程性评价办法,并具体指出“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1]。

早在《方案》印发之前,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就对艺术类课程的评价方法提出了要求与建议,如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运用音乐成长记录册的形式记录学生的自评,使学生从不同阶段的回
*郑冠群,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评价考试
顾和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2];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的评价方法,汇集学生美术学习全过程的资料”[3];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活动档案夹旨在帮助学生成为对自己艺术学习过程具有思考和评价能力的人”[4]。

对于中小学校和艺术教师而言,档案袋评价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大多数学校以音乐、美术等分科形式进行档案袋评价,且在档案材料收集过程中存在“唯证书”“唯荣誉”等现象。

为了更好地形成美育过程性评价,我们应在明确档案袋评价反思性和过程性功能的基础上,建构中小学美育档案袋评价体系。

一、档案袋评价对于美育评价的适用性
由于对档案袋评价方法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一些中小学教师在运用档案袋评价方法对艺术类课程进行评价时出现了评价主体不明、评价内容单一等问题。

为帮助教师在课程评价中更好地实施档案袋评价方法,首先应明确档案袋评价的反思性功能和过程性功能对于美育评价标准的适用性。

(一)档案袋评价的反思性功能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艺术类教师将档案袋评价理解为学生学业的“素材收集”,每学期定期帮助学生收集课堂作品、表演视频和图片等素材内容。

由于艺术类教师通常以年级为对象承担教学任务,负责的班级和学生人数众多,素材整理工作十分繁重,削弱了教师进行档案袋评价的工作热情。

但实际上,档案袋评价的主体并非是教师,学生本人才是负责收集并整理评价素材的主体。

档案袋是利用多种形式收集学生工作并包含学生能力体现的记录,它与单纯资料收集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档案袋评价具有反思性功能。

[5]学生自己选择需要放入档案袋中的内容,积极地记录和评价自身的进步,教师充当指导角色,在档案袋建立之初为学生提供关于评价标准的建议,而并非是评价的主体。

理想型的档案袋评价应“成为学生学会如何自我反思的桥梁,通过‘脚手架’式的引导,学生将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并最终摆脱‘脚手架’独立行走”[6]。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征,艺术类教师在档案袋评价中的引导作用应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减弱,到四年级左右,实现学生全面独立进行艺术类课程与实践活动的档案袋评价。

(二)档案袋评价的过程性功能
我们在实践中同样会看到一些艺术类教师将档案袋评价仅仅作为学期末的成果展示,用以代替原本关于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

这可能是因为部分教师虽然采取了新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但仍未摆脱长时间实施终结性评价的影响,忽略
了档案袋评价其实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对评价进行的时间、评价发生的频次并没有严格的标准。

档案袋评价是“学生某一时期的成长‘故事’,是评价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和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模式”[7],档案袋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判断自我进步的机会。

不同于传统的期末考试评价模式,档案袋评价应贯穿于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无论是在学期之初、学期中段还是学期末尾,学生都可以进行艺术类课程与实践活动的档案袋评价。

艺术类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档案袋评价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

二、基于档案袋评价的美育评价体系建构原则
档案袋评价的反思性和过程性功能为其应用至美育评价提供了基础,为充分发挥档案袋评价在美育评价中的适切性,在建构美育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一)艺术类课程评价与艺术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类课程通常包括音乐、美术、书法等分科课程以及艺术综合课程等常规课程,艺术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文艺演出、作品展演等发生在常规教学时间之外的学生实践活动,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学校美育体系。

但在传统的美育评价体系中,仅包括了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评价,美育评价仍带有“学科”标签,并未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评价包含在内,评价体系尚未完善。

因此,应在基于档案袋评价的基础上,建构艺术类课程评价与艺术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的美育评价体系。

首先,从教育功能方面来看,艺术类课程与艺术实践活动目标一致,二者密不可分。

无论是艺术类分科或是综合课程,还是艺术实践活动,培养目标均为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从课程活动属性方面来看,艺术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艺术类课程的补充与延伸,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艺术类课程与艺术实践活动本就存在内在的关联,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方面的评价时,更应将二者联系起来,建构评价体系。

(二)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
美育评价的全面性是指评价体系中既包含了艺术类课程评价,也包括了艺术实践活动评价,二者共同构成了档案袋评价的素材来源;美育评价的重点性是指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档案袋评价中,素材选择应从学生自身的喜好和特长出发,学生基于自我反思选择不同艺术类课程和实践活动的素材放入档案袋。

而在传统的档案袋评价中,学生的素材选择“千篇一律”,例如,都包含一幅最佳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一场艺术演
评价考试
出的图片与视频等内容,不易突出学生在美育发展中的个性与特长。

因此,进行基于档案袋评价的美育评价时,应在确保美育评价的全面性基础上,重点突出学生在美育发展中的个性与特长。

比如,一名学生喜爱并擅长书法,在他的档案袋评价素材中,除了包含艺术类课程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相关评价素材,还可以重点呈现该生不同阶段的书法作品、欣赏书法名作的个人见解、对书法风格与流派的认识与看法等内容,在实现学校美育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个人的艺术色彩。

(三)传统档案袋评价与电子档案袋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档案袋评价主要通过实物收集的形式进行,尤其侧重于纸质材料的收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相对结果化的静态评价方式”[8],无法及时跟进美育活动的具体过程并获取学生在活动中的瞬间感受,只能通过纸质材料记录和反映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片段。

电子档案袋评价是在传统档案袋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时代的网络发展优势,拓宽素材收集的范围,从传统的实物素材收集发展到电子素材收集,具体包括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电子资源,并用电子档案袋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袋进行素材保管,一些学校还搭建了电子档案袋评价平台,通过多方参与和资源共享,在实施评价的基础上实现了家校合作。

相较之下,电子档案袋评价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素材收集方式和更加便捷的素材管理平台,并为家校合作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虽然电子档案袋评价优于传统的档案袋评价方式,但并不能完全武断地用电子档案袋替代传统档案袋进行评价。

首先,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平台建设对学校的硬件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不适用于所有学校;其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尚未拥有独立进行电子档案袋管理的能力,推行全面的电子档案袋评价可能会为教师和家长带来一定的负担;最后,美术、书法等作品本身就是纸质素材,将之转换成电子素材,反而增加了额外的素材管理工作,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因此,在进行学生美育评价时,提倡传统档案袋评价与电子档案袋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三、基于档案袋评价的美育评价体系具体设计
确定了基于档案袋评价的美育评价体系建构原则,如何将建构原则落实到具体的评价设计中尤为重要。

美育档案袋评价应根据不同学段的具体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要求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撰写美育学习自传
撰写学习自传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进行叙述性学习。

叙述性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表达方式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
进行认真的回顾、全面的反思和深刻的检讨,从而理解自我、提高自我,并同时影响他人。

[9]将撰写学习自传引入美育档案袋评价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反思性思维。

美育学习自传可包括:学生对某一艺术类课程的学习过程描述、对某一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描述、艺术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收获与体验以及在美育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美育学习自传中对课程学习或实践过程等的描述不是“流水账”,而是通过系统而又有重点的叙述,让学生与过去的自我进行对话,形成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反思。

撰写美育学习自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升美育学习自传的撰写要求。

以音乐课程的学习自传为例。

●1-2年级: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在进行档案袋评价时仍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尚未拥有“学习自传”的概念,音乐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选择,以学生的回答作为这一阶段的音乐课程学习自传。

问题示例:(1)你喜欢音乐课么?为什么?(2)你印象最深的音乐课是哪一节?为什么?(3)你最喜欢本学期学习的哪一首歌曲?为什么喜欢它?
●3-6年级: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基本可以独立完成档案袋评价,并拥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开始了解“学习自传”的内涵,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课程的学习并关注自身的进步。

此阶段教师提出的问题仅供学生在撰写美育学习自传时参考,不要求强制回答。

问题示例:(1)音乐课包含了哪些内容?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2)在本学期的音乐课学习中,你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
●7-9年级: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档案袋评价,并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对“学习自传”的内涵有了自己的理解,音乐教师不宜提出具体的问题限制学生撰写学习自传的具体内容,但可提出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问题示例:(1)你认为音乐是什么?(2)音乐课程的学习与美育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艺术作品展示
艺术作品展示是档案袋评价实施的主要方式,通过呈现学生不同阶段的作品,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取得的艺术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档案袋评价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可以是绘画、书法等实物作品,也可以是音乐演唱音频、戏剧表演视频等电子作品。

艺术作品展示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必须成为档案袋评价的主体,根据学生所处学段的不同,学生在进
评价考试
行美育档案袋评价时,教师参与指导的程度也需要相应地做出调整:1-2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辅助下进行作品选择;3-4年级学生逐步摆脱教师帮助独立进行作品选择;5-9年级学生完全自主进行作品选择。

(三)作品选择说明
由学生自主选择艺术作品作为档案袋评价素材,确保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尚未确定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

反思性作为档案袋评价的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学生进行作品选择的过程之中,因此需要在档案袋评价中呈现作品选择的说明,作为“判断价值高低的准则和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10]。

撰写作品选择说明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建议3-9年级学生进行档案袋评价时撰写;对于1-2年级的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完成学生的作品选择说明,如教师提问“为什么把这幅画放进档案袋里”后,帮助学生记录其回答。

教师在此环节应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对学生的选择进行评价与干涉。

(四)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流派的评价或研究
档案袋评价中美育学习自传的撰写以及关于艺术作品的呈现和说明,实现了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方面具体能力的评价,而鉴赏美的能力则可以通过学生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流派等内容的评价或研究来体现。

通过对美学领域的知识进行理解、表达和论证,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评价。

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分学段对学生关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流派等内容的评价或研究要求进行说明。

●1-2年级: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尚未拥有对“作品评价”这一概念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激发学生表达对作品的直观感受。

●3-4年级: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欣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这幅画画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或文字描述艺术作品,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

●5-6年级: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术语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一作品或是艺术家进行分析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观点、交流意见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实现了艺术欣赏能力的评价。

●7-9年级: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的评价可以延伸至对美术流派的评价与研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不同流派之间的异同,学生在比较学习中获得对知识的全面认识,实现了鉴赏美的能力的评价。

在进行基于档案袋评价的中小学美育评价体系建构时,应鼓励艺术教师积极参与并提供关于具体评价内容设计的意见与方案。

艺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宝贵的教学实践知识与经验可以帮助完善美育档案袋评价体系的建构,最终使学生在完备的美育评价体系中提升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zhengce/202010/13/ content_5551032.htm,2020-1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6.
[5]Posner G.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3rd ed.)[M]. New York: McGraw-Hill, 2004:266.
[6]陆小玲.多元化教育评价视野下的电子档案袋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8):56-58.[7]余文森.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几个特性[J].上海教育科研,2014(10):1.
[8]赵敏.“线上档案袋”:德育评价的新探索[J].人民教育,2018(10):52-54.
[9]王旭.“学习自传”教学法的理论及应用[J].当代继续教育,2013,31(4):80-82.
[10]雷彦兴,刘桂雪.档案袋评定的电子化构架及开发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63-67.
(责任编辑 肖佳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