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原料及安全生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污染预防要点
(1) 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过程中 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细菌污染。 (2) 合理储藏食物,控制细菌繁殖。 (3) 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彻底杀灭细菌 (4) 细菌学检测:常测指标有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致病菌。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1、微生物的作用: 起主要作用。食品细菌、酵母与霉菌。 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包括食品本身的组织酶、组成成分、水 分、pH值高低和渗透压的大小。 分、pH值高低和渗透压的大小。 3、环境因素: 主要有气温、气湿、阳光(紫外线) 主要有气温、气湿、阳光(紫外线)与空 气(氧)等
大豆的微生物污染与食品安全
当大豆含水量较高时,若水分超过13.5%, 当大豆含水量较高时,若水分超过13.5%, 不仅有力脂肪酸会迅速增加,而且还会促 进各种微生物的繁殖(如霉菌、细菌、酵 母菌等),致使大豆霉变、变色、产生毒 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强烈的致肝癌毒物, 素。黄曲霉毒素是பைடு நூலகம்组强烈的致肝癌毒物, 对热稳定(300℃才被破坏),对人、家畜、 对热稳定(300℃才被破坏),对人、家畜、 家禽的健康危害极大。
3、环境因素
① ② 营养:含碳化合物(糖等)、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等)、无机盐和生长 营养:含碳化合物(糖等)、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等)、无机盐和生长 因子等。 渗透压:各种微生物都有一个最适宜的渗透压,而且微生物对渗透压有 渗透压:各种微生物都有一个最适宜的渗透压,而且微生物对渗透压有 一定的适应能力,渗透压的逐渐改变对微生物活力无多大影响。当渗透 压突然改变或超过一定限度的变化时,则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导致 其死亡。高渗或低渗环境都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温度: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有一个共同的生长温度范围,即 温度: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有一个共同的生长温度范围,即 25~30℃ 25~30℃。在此温度下,食品最容易因微生物活动而变质。 水分:水是微生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少, 水分:水是微生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少, (溶质浓度大或环境比较干燥),即自由运动的水分子较少,能提供给 微生物利用的水分少,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发生障碍,最终死亡。 pH:一般食品中细菌最适pH下限值为4.5左右,乳酸杆菌pH为 pH:一般食品中细菌最适pH下限值为4.5左右,乳酸杆菌pH为 3.3~4.0,霉菌和酵母以PH6.0最为适宜.所以,一般食品pH<4.5, 3.3~4.0,霉菌和酵母以PH6.0最为适宜.所以,一般食品pH<4.5, 可抑制多种微生物。但也有少数耐酸微生物能分解酸性物质,使pH↑ 可抑制多种微生物。但也有少数耐酸微生物能分解酸性物质,使pH↑, 加速食品腐败变质。 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和氧气。大多数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都需要 二氧化碳,然而它们对氧气的需要量不同,有厌氧菌与需氧菌之分。 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干扰微生物DNA的复制,引起微生物致死性 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干扰微生物DNA的复制,引起微生物致死性 突变而死亡。
大豆无机盐也称大豆矿物质, 大豆无机盐也称大豆矿物质,其种类及含量 较多,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较多,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主要 为钾、 为钾、钠、钙、镁、硫、磷、铝、铁、铜、锰、 铝等。 锌、铝等。
六、异黄酮类 六、异黄酮类
1、抗氧化性能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2 、 抗凝血 , 减少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 抗凝血, 血栓形成 3、降血脂 : 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下 降。 4、抗病毒 、抗突变、 抑制人类多种肿瘤 抗突变、 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生长。
在《转基因条例》出台以前,我国没有像 转基因条例》 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那样对转基因生 物的进口进行限制,在使用方面也没有任 何区别,从而使国际上廉价的转基因大豆 大量涌入国门。条例出台后,对我国进口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有着巨大的影响, 主要表现是它将使进口大豆的程序复杂化, 加大了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力度,通过增 加进口大豆的成本来调控进口数量和质量, 缓解盲目进口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严重冲 击。
2)豆腥味 :
大豆中含有很多酶, 大豆中含有很多酶 , 其中脂肪氧化酶是产生豆腥 味及其他异味的主要酶类。 味及其他异味的主要酶类。 95℃以上加热15分钟, 脱去部分豆腥味。 95℃以上加热15分钟 脱去部分豆腥味。 分钟,
3)植物红细胞凝集素(PHA) : 植物红细胞凝集素(PHA)
能凝集人和动物红细胞的一种蛋白质, 能凝集人和动物红细胞的一种蛋白质,也是一种 影响动物生长的因素。加热即破坏。 影响动物生长的因素。加热即破坏。
三、碳水化合物
大豆中约含有25%的碳水化合物。 大豆中约含有25%的碳水化合物。大豆中 的碳水化合物 的碳水化合物除蔗糖外,都难被人体吸收。 的碳水化合物除蔗糖外,都难被人体吸收。一 部分糖类物质在肠道中还易成为微生物的营养 源而在肠道内产生气体。 源而在肠道内产生气体。 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即大豆低聚糖,包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即大豆低聚糖, 括蔗糖、棉籽糖、水苏糖等。 括蔗糖、棉籽糖、水苏糖等。其能使肠道内的 有益菌双歧杆菌充分增长,而有害菌有所下降。 有益菌双歧杆菌充分增长,而有害菌有所下降。 2、不溶性碳水化合物:即食物纤维素,主 不溶性碳水化合物:即食物纤维素, 要存在于种皮。其不能被人体所消化吸收。 要存在于种皮。其不能被人体所消化吸收。
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后果:
食品的卫生质量降低
感官性状恶化 营养成分损失 使用价值降低 食物中毒 慢性中毒 远期损害
食用者可能造成危害
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①原料污染 :采集及加工前的污染; 采集及加工前的污染; ②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 的污染; ③不卫生的操作及管理:从业人员的污染( ③不卫生的操作及管理:从业人员的污染(不 执行卫生制度) 执行卫生制度) ④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生熟食品交叉 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生熟食品交叉 污染)。
豆浆的卫生管理
(1)大豆及其制品要彻底加热 (1)大豆及其制品要彻底加热,破坏其抗 彻底加热,破坏其抗 胰蛋白酶因子。为了促进消化吸收,豆类 加工成豆制品食用。 (2)加工车间应远离生产有害物质 (2)加工车间应远离生产有害物质的场所, 有害物质的场所, 车间人口应有更衣、洗手、消毒设施。加 工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工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所 添加剂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用添加剂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农药是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制品的总 农药是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制品的总 称。 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中 的农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动植物体内,造成农药 在食品中残留。人体内的农药90%以上来自食品。 在食品中残留。人体内的农药90%以上来自食品。 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良 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良 好的农业生产规范,直接或间接使用农药后,致 使在各种食品和饲料中形成的农药残留的最大浓 度,定为最高残留限量,量值单位常用mg/kg或 度,定为最高残留限量,量值单位常用mg/kg或 µg/kg表示。 µg/kg表示。
4)植酸: 植酸:
能与锌、钙、镁、铁等元素螯合影响它们的被机体作用。 能与锌、 铁等元素螯合影响它们的被机体作用。 大豆发芽时,植酸酶的活性增强,分解植酸,可提高大豆 大豆发芽时,植酸酶的活性增强,分解植酸, 中上述元素的生物利用率。 中上述元素的生物利用率。
5)胀气因子: 胀气因子:
水苏糖和棉籽糖:占大豆可溶性糖一半; 水苏糖和棉籽糖:占大豆可溶性糖一半; 大豆制成豆制品时胀气因子可被除去。 大豆制成豆制品时胀气因子可被除去。 水苏糖和棉籽糖被双歧杆菌利用并促进其生长繁殖。 水苏糖和棉籽糖被双歧杆菌利用并促进其生长繁殖。目前 已利用大豆低聚糖 部分代替蔗糖应用于清凉饮料、 酸奶、 部分代替蔗糖应用于清凉饮料、酸奶、 面包等 .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一、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氯化物、光化 一、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氯化物、光化 学烟雾等。 二、水污染:汞、镉、铬、镍、砷等金属 二、水污染:汞、镉、铬、镍、砷等金属 污染物,以及酚、氰、石油等有机化合物 污染。 三、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水污染、大气 三、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水污染、大气 污染和滥用化肥、农药。
大豆的贮藏与食品安全
收获后的大豆要进行生理呼吸,即大豆不 断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并 产生热量。呼吸作用强烈就会消耗大量的 有用成分,如糖、脂肪,而且增加了水分; 升高了温度,易发生霉变,所以在贮藏室 维持大豆最微弱的呼吸作用才是合理的。 影响大豆贮藏的因素:自身水分、环境湿 影响大豆贮藏的因素:自身水分、环境湿 度、环境温度和贮藏期。
6.抗营养因素 6.抗营养因素
大豆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素, 大豆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素,可影响人体对某些营养 素的消化吸收。在应用大豆时, 素的消化吸收。在应用大豆时,应注意合理处理这些抗营 养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大豆的营养作用。 养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大豆的营养作用。
1)蛋白酶抑制剂
对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 采用常压蒸气加热30分钟可破坏。 采用常压蒸气加热30分钟可破坏。 分钟可破坏 蛋白酶抑制剂是能抑制蛋白酶活性的物质。存在于大豆、 蛋白酶抑制剂是能抑制蛋白酶活性的物质。存在于大豆、 棉籽、花生、油菜籽等植物中, 棉籽、花生、油菜籽等植物中,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最普遍,妨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对动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最普遍,妨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对动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1、微生物的作用 常见的腐败菌:Bacteria(细菌):主要 常见的腐败菌:Bacteria(细菌):主要 Molds(霉菌) Molds(霉菌) :次要 Yeast(酵母):第三 Yeast(酵母):第三
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食品是动植物组织的一部分,其组织 所含的酶类继续进行生化过程,在适宜温 度,酶的活力增强,并分解食品中的成分, 加速食品腐败变质。 营养成分、水分、pH值、渗透压等构 营养成分、水分、pH值、渗透压等构 成了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并引起食品 成分分解的条件。对微生物的增殖速度、 菌相组成和优势菌种有重要影响。同时决 定了食品保藏和腐败变质的进程和特征。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分类
一、从食品卫生的角度,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可概 括为: ①可以直接引起致病致病菌( ①可以直接引起致病致病菌(能引起宿主致病的 细菌) 细菌)、人畜共患传染菌病原菌、产毒霉菌和霉菌 毒素; ②条件致病菌,在通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 一定的特殊条件下,才具有致病力的一些细菌; ③非致病性微生物,主要包括非致病菌、不产 毒霉菌与常见酵母。 二、根据其繁殖所需要的温度:可分为嗜冷菌、嗜 二、根据其繁殖所需要的温度:可分为嗜冷菌、嗜 温菌和嗜热菌三类。
四、维生素
大豆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B 大豆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含 量较多,不过大豆中的维生素总含量较少, 量较多,不过大豆中的维生素总含量较少,脂 溶性维生素更少。这些维生素多数在加热处理 溶性维生素更少。 中被破坏,所以很少转移到产品中。 中被破坏,所以很少转移到产品中。
五、无机盐
大豆原料与安全生产
西安古都华天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
大豆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加工特性
一、大豆蛋白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主要应用成分,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主要应用成分,它是人类 生命活动不可取少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不可取少的物质基础。动物性食品蛋白 质含量较高, 质含量较高,而大豆和大豆食品是植物性食品中 的佼佼者。大豆中约含40%的蛋白质 的蛋白质, 的佼佼者。大豆中约含40%的蛋白质,在食用种 子中属于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种类。 子中属于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种类。
二、大豆油脂
油脂是油和脂的总称。按照一般的习惯, 油脂是油和脂的总称。按照一般的习惯,在常 温下呈液态的称为“ 固态的称为“ 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固态的称为“脂”。 大豆油脂严格地讲应该叫做“脂质” 大豆油脂严格地讲应该叫做“脂质”,其化学组 成中除主要的甘油酸脂外,还含有类胡萝卜素、 成中除主要的甘油酸脂外,还含有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以及生育酚和磷脂等。 叶绿素以及生育酚和磷脂等。
转基因大豆及其安全性评价
近几十年来,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 广泛的运用和长足的发展。目前全球已有十多个 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主要有大豆、玉米、油 菜、马铃薯。由于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工 菜、马铃薯。由于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工 程技术,目前的科学水平上难以精确预测该技术 所造成农作物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 长期效应。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卫生问题已越来 越引起各国政府、消费者、国际组织的重视和关 注。目前,人们所关注的转基因技术的卫生问题 主要涉及3 主要涉及3个方面:一是对实施转基因技术操作人 员的安全;二是对环境生态的安全;三是食用安 员的安全;二是对环境生态的安全;三是食用安 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