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二)
综合题
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12月27日,以“我与候鸟有个约会”为主题的第六届安徽安庆菜子湖湿地观鸟节开幕式在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举行。

菜子湖湿地已成为南飞候鸟的天堂,冬季约142种、5万余只候鸟在菜子湖湿地越冬,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539公顷。

下图为菜子湖湿地位置示意图。

(1)说明菜子湖湿地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优势条件。

(2)说出菜子湖湿地举办观鸟节的环保意义。

答案:(1)纬度较低,冬季湿地不结冰,鸟类的食物丰富;菜子湖湿地面积大,鸟类生活和繁殖空间大;当地政府环境保护力度大,当地人们环保意识较强。

(2)通过举办安徽菜子湖湿地观鸟节系列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鸟类、了解湿地,增强大家珍惜湿地环境、关爱鸟类的意识,共同参与到保护鸟类,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大题以安徽安庆菜子湖湿地为材料,涉及生态保护的区位条件和环保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
根据材料图我们知道,湿地位于北纬31以南,纬度较低,冬季温度适宜侯鸟越冬;根据材料可知,湿地面积大,为侯鸟提供充足的栖息地;除此之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能为候鸟提供充足够食物。

当地政府重视保护生
态环境,举办“湿地观鸟节”等,保护力度大;当地居民环保意识较强,对候鸟的干扰少。

(2)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举办观鸟节,主要是为了保护湿地和鸟类。

保护鸟类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举办湿地观鸟节系列活动,唤醒和增
加更多的人了解鸟类、了解湿地,增强和提高珍惜湿地环境、关爱鸟类的意识,全民共同参与到保护鸟类,保
护湿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地协调。

小提示: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沙棘喜光、耐寒、耐酷热、耐风沙及干旱气候,一般生长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地区,对温度要求不高,对土壤适应性强,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首选树种。

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山西沙棘产业发展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生态扶贫的重点产业,占据60%的沙棘资源,但目前还停留在初级生产阶段。

下图为山西省地理要素及沙棘主产区示意图。

(1)描述山西沙棘主产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沙棘成为山西省生态扶贫重点产业的原因。

(3)简述山西为发展沙棘产业,实现精准扶贫,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沙棘主产区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多为高原和山地,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大于400 mm;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邻近西北地区,多风沙天气等。

(2)山西省沙棘资源丰富;沙棘应用范围广,经济效益明显;沙棘能够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生态价值高;沙棘的生存能力强等。

(3)优化沙棘生态建设布局;推广使用沙棘优良种苗,提高沙棘品质和产量;加强沙棘资源保护,加大沙棘生态林抚育、更新、改造力度;延长产业链,提升加工层次等。

解析:
本题以沙棘为材料,主要涉及区域特征、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西沙棘主产区主要位于海拔2000—4000米之间,多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较高,气温较
低,昼夜温差较大;根据材料信息“一般生长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地区”可知,山西沙棘主产区的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多于400mm;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相对比较贫瘠;跟图图示信息可知,
山西靠近我国西北地区,多风沙天气等。

(2)
根据材料信息“占据60%的沙棘资源”可知,山西省的沙棘资源较为丰富;根据材料信息“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
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可知,沙棘的应用范围较广,价值较高;根据材料信息“沙棘喜光、耐寒、耐酷热、耐风沙及干旱气候,一般生长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地区,对温度要求不高,对土壤适应性强”可知,沙棘的生
存能力较强,能够适应该地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根据材料信息“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首选树种”可知,沙棘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效益较强。

(3)
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良种,培育优良种苗,提高沙棘的成活率、品质、产量等;加大沙棘种植规模,扩大沙棘
生态产业建设;延长产业链,开发沙棘相关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
加强对原有沙棘林的保护等。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命景观=活动项目+栖息地+循环”,寓意城市生态公园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有生命、有活力的见证,是突出强调区域能进行自我生态变化的建造理念。

美国F垃圾填埋场于1947年在史坦顿岛西海岸开放,作为纽约市垃
圾的临时解决地。

近年来,该地区用带状耕作法改造现有土壤来代替购买或加工大量表层土。

每年播种3次精
挑细选的农作物,反复种植,然后用旋耕机打碎,作为绿色肥料混入土壤中,农作物按照土丘的等高线交错种植。

同时通过恢复湿地、森林,引入山羊栖息地,添置休闲娱乐项目,为文化社会生活提供了优质场所,由此
转型为城市新公共用地——美国纽约清泉公园。

推测带状耕作法对于改造垃圾填埋场的优势。

答案:成本低且更符合工业化生产,场地改造效果好;可以在大范围内增加贫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控水
能力;间接减少动物经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增加土壤深度和控制杂草;可以满足垃圾场改造的许多
约束条件,与场地景观更自然协调,带来独特、美丽的视觉感受。

解析:
本大题以美国F垃圾填埋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固体垃圾的处理知识点,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
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人地协调学科素养。

由材料“该地区用带状耕作法改造现有土壤来代替购买或加工大量表层土”可知,带状耕作法减少了购买和加工表土的成本支出,降低了改造垃圾填埋场的成本。

通过改造—种植—粉碎—恢复—添加等环节,符合工业化生产,也将该垃圾填埋场转型成了清泉公园,场地改造效果好。

由材料“每年播种3次精挑细选的农作物,反复种植,
然后用旋耕机打碎,作为绿色肥料混入土壤中”可知,该方法可以在大范围内增加贫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同时
减轻地表径流,提高控水能力。

将作物粉碎还土,可间接减少动物经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

通过多次
操作,土壤表层覆盖较厚的碎屑层,利于增加土壤深度和控制杂草。

根据材料“恢复湿地、森林,引入山羊栖息地,添置休闲娱乐项目”可知,该方法可以满足垃圾场改造的许多约束条件,并转型成公园,改善了该垃圾填埋
场的环境质量,场地景观更自然协调,带来独特、美丽的视觉感受。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平洋鲑鱼是一种溯河洄游鱼种,成熟后会离开太平洋回到出生的河流产卵。

鲑鱼的洄游行为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每当捕捞季来临,美、加边境的弗雷泽河和哥伦比亚河就成为天然的捕鱼器。

1913年适逢弗雷泽河鲑鱼四
年一度的“丰年大洄游”,但是由于工人将修建铁路时产生的大量废土、碎石倾倒进弗雷泽河,拦住了鲑鱼洄游的去路,致使当年鲑鱼产量大减,且在清除河道淤塞的四年后也未出现鲑鱼大洄游的丰年。

这场突如其来的鲑鱼
危机造成美、加两国渔业大幅减产,渔民开始疯狂捕捞甚至计划拦截洄游的鲑鱼。

最终鲑鱼产量持续下降,迫
使两国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谈判,直至1999年两国正式签订了《太平洋鲑鱼协定》,并采取拆除水坝等一系列措
施保护鲑鱼。

下图是弗雷泽河和哥伦比亚河地理位置简图。

(1)分析1913年之后第四年未出现鲑鱼大洄游丰年的原因。

(2)说出美、加两国渔民拦截捕捞鲑鱼后渔获量的变化。

(3)简述除了拆除水坝外,美、加两国为保护鲑鱼还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1)1913年废土、碎石阻挡了鲑鱼洄游的路径,致使鲑鱼产卵的行为受阻,鲑鱼幼苗数量大幅减少,进入太平洋的鲑鱼数量也减少,最终导致四年后未出现鲑鱼大洄游的丰年。

(2)拦截捕捞鲑鱼,会在短期内增加鲑鱼的捕捞量;但是由于阻挡了鲑鱼洄游,会导致未来鲑鱼数量和捕捞量更大幅度地减小。

(3)限制或禁止捕捞鲑鱼;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鲑鱼的产卵地;加强对鲑鱼洄游的监测和保护;人工培育鱼.苗,实现鲑鱼增殖。

解析:
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渔业、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海洋资源、海洋资源保护和治理等相
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知识点掌握程度。

(1)
根据材料显示,1913年由于工人将修建铁路时产生的大量废土、碎石倾倒进弗雷泽河,拦住了鲑鱼洄游的去路,导致鲑鱼无法洄游产卵,上中游鲑鱼苗大幅度减少,最终进入太平洋的鲑鱼也大量减少,最终出现四年未有鲑
鱼大洄游的丰年现象。

(2)
根据材料显示,渔业大幅减产,渔民开始疯狂捕捞甚至拦截洄游的鲑鱼,短时间来看,渔民可以的到应有产量,获取一定的经济和利益,但是鲑鱼大量减少以后,洄游的鲑鱼迅速减少,导致很长时间里洄游的鲑鱼大幅度减少,导致渔民捕捞也大幅度减少。

(3)
阅读图文材料,美、加两国想要保护鲑鱼,除了拆除水坝,还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在一定时
间内限制甚至禁止捕捞鲑鱼;对鲑鱼产卵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捞洄游鲑鱼;设置专门人员加强对鲑鱼
洄游的监测和保护,防止捕捞洄游鲑鱼;采用先进技术进行人工培育,增加鲑鱼产卵数量。

小提示:
5、[选修——环境保护]
废钢是指钢铁厂生产过程中的钢铁废料(如切边、切头等)以及使用后报废的设备、构件中的钢铁材料。

目前
我国炼钢采用短流程工艺(废钢为主要原料,生铁为辅料,能源为电能)和长流程工艺(铁矿石为主要原料,
废钢为辅料,能源为焦煤)两种方式。

随着我国废钢资源逐步进入高回收期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发
展短流程工艺炼钢将会成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简析我国积极推进短流程工艺炼钢的重要意义。

答案:减少对铁矿石的进口,节约原料投资成本;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
排放,节能减排效益明显;减少废钢堆积对土地的占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结构的调整,
优化产能布局。

解析:
本题以我国炼钢的两种工艺为背景,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经济等相关知识,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
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根据材料对两种炼钢工艺的对比可知,短流程工艺以钢铁厂的钢铁废料为原料而非生铁,减少对铁矿石的进口,节约了原料投资成本,同时减少废钢堆积对土地的占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能源为电能而非焦煤,减少
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使用,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节能减排效益明显;发展短流程工艺炼钢将
会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说明积极推进短流程工艺炼钢可以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结构的调整,
优化产能布局。

6、[环境保护]
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8条通道之一。

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昆明至
曼谷公路)的重要路段。

该高速公路主要路段位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条穿过热带雨林的
高速公路,公路的建设对热带雨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分析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建设对热带雨林地区野生动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

答案:影响:破坏路线经过地段的森林植被,改变了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使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活动领地被重新划分,导致动物种群变小和种群间的交流减少,使生态环境岛屿化(碎片化);公路建设期和
运营期噪声对热带雨林区动物产生影响;措施:建立动物通行的绿色廊道;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森林路段,
高速公路设置动物标志牌,禁止司机鸣笛及降低车速,以减少对珍稀动物的影响;线路选择时尽量避免破坏原
始森林,适当增加桥隧比。

解析:
本题以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为背景,考查交通线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
素养。

由材料信息“该高速公路主要路段位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可知,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经过地段的森
林植被遭到破坏,使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受到影响;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经过地区占用大量的空间,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动物群落规模变小,种群之间的相互交流减少,生态环境出现碎片化或斑志状;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建设期和运营期,噪声污染影响了雨林中动物的正常生活,导致有些动物的死亡;措施:
交通线路选择时尽量减少对原始森林的破坏,适当增加桥隧比例,为动物建设通行廊道,保证动物的正常迁徙;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森林路段,设置动物标志牌,尽量禁止司机鸣笛,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保护珍稀动物
少受人为干扰。

小提示: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乙岛屿曾有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岛上有上百个渔产品加工企业,其产品销往欧、美、日等世界各地。

以乙岛屿为中心的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多雾区域之一,雾频率高达60%左右。

(1)分析图中甲半岛东北部海岸线特征及成因。

(2)分析乙岛屿附近海域海雾较多的原因及不利影响。

(3)捕捞鳕鱼是乙岛屿的传统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曾下令禁止捕鳕鱼,请阐述此举理由。

答案:(1)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成因: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侵蚀作用使地面形成U形谷,随着冰川融化,海平面的上升,海水进入U形谷,形成峡湾。

(2)纽芬兰岛地处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冷暖气流相遇,暖湿气流遇冷液化,就形成海雾。

影响:海雾中尘埃杂质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导致能见度变差,对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均产生不利影响。

(3)过渡捕捞鳕鱼会造成渔业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

解析:
本题涉及纽芬兰岛海岸线特征、峡湾地貌的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1)
海岸线从形态看,有的弯弯曲曲,有的却像条直线。

因此海岸线特征主要指海岸线的曲直。

读图可知,甲半岛东北部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峡湾的形成过程是: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

后来随着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于是成了峡湾。

(2)
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一种水蒸汽凝结的天气现象。

因此形成海雾需具备充足的水汽、凝结核和降温三个基本条件。

图中乙岛屿是纽芬兰岛,地处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

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上空的空气
较寒冷;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上空有温暖湿润的水汽(夏季时,这股水汽更加湿润),暖湿水汽遇冷易液化,形成海雾。

海雾中尘埃杂质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大雾弥漫,大气能见度变差,不利于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

(3)
过度捕捞并超过资源再生能力,渔业生物资源量急剧地降低,一些传统渔业种类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的休闲渔业发展历史悠久,市场规模巨大,以淡水垂钓和咸水垂钓为主。

美国休闲渔业最初以垂钓俱乐部为主,随着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船艇大量出现,休闲渔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联邦政府部门、各州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各参与主体共同参与的多中心管理体制。

联邦政府先后制定《运动鱼类恢复法案》、《鱼类野生生物法》等6部法律法规,还制定出防止过度捕捞、禁止非法捕捞、制定休闲渔业资源保护规划以及濒危鱼种恢复等多项规定。

2019年参与人数达到5010万,约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6,全年休闲渔业产值超过500亿美元,带动了渔具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汽车渔船装备修理等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居民休闲活动产生多重协同效应。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南部,海岸线漫长,是休闲渔业中心。

下图示意美国佛罗里达州垂钓点的分布。

(1)推测佛罗里达州垂钓的主要类型,并据上图描述该垂钓类型的分布特点。

(2)与商业渔业相比,分析休闲渔业成为美国渔业支柱产业的原因。

(3)结合材料,请为我国发展休闲渔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类型:以咸水垂钓为主。

分布特点:分布广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沿海缓冲区20千米,东(南)部和
西(南)部沿海地区比较集中。

(2)休闲渔业市场广大,消耗渔业资源少,对渔业资源压力小;休闲渔业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经济效益好。

(3)我国海岸线漫长,重视渔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完善休闲渔业法规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高起点做好
休闲渔业规划;建立多元化休闲渔业投资融资格局;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良好合作互动;以高科技推进休闲渔
业发展。

解析:
本大题以美国佛罗里达州垂钓点的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垂钓类型、分布特点、休闲渔业成为支
柱产业的原因、我国发展休闲渔业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由美国佛罗里达州垂钓点的分布图可知,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南部,海岸线漫长,是休闲渔业中心,海水是咸水,因此佛罗里达州垂钓的主要类型以咸水垂钓为主。

其在沿海和陆地均有分布,分布面积广且分布不均,其
中在沿海缓冲区20千米分布较为密集,尤其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比北部集中。

(2)
商业渔业上比较注重经济效益,过度捕捞现象严重,休闲渔业市场广大,消耗渔业资源少,对渔业资源压力小;商业渔业的生产成本较高,参与人数较少,但经济效益并不高,休闲渔业产业链长,附加值高;休闲渔业带动
了渔具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汽车渔船装备修理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参与人数较多,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经济效益好。

(3)
我国休闲渔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知名度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产业之间难以有效协调等等。

美国休闲渔
业的做法,对我国发展休闲渔业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我国海岸线漫长,渔业资源非常丰富,要重视渔业资源的
开发与保护;美国形成了多中心管理体制,联邦政府先后制定多部法律法规,还制定出防止过度捕捞、禁止非
法捕捞、制定休闲渔业资源保护规划以及濒危鱼种恢复等多项规定,因此,我国发展休闲渔业要建立科学的管
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高起点做好休闲渔业规划;建高多元化休闲渔业投资融资格局,配套做好渔
具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汽车渔船装备修理等相关行业;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伙伴关系,协同一致,进行双边和多边合作;对鱼类资源生物学和生态学加强研究,以高科技推进休闲渔业发展。

9、【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2021年2月5日,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长江江豚等6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简述长江江豚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及长江"十年禁渔"对长江江豚发展的影响。

答案:意义∶长江江豚保护等级提升,增强了人们对江豚的保护意识;人们将有意识地对搁浅或窜入渔网的江豚
进行人工施救,促进了对江豚的保护。

影响:十年禁渔期,促进了鱼类数量、种群的增长,江豚食物供应充足;江豚生存环境改善,促进了江豚种群的
恢复与壮大;因禁渔活动,杜绝了人为捕捞而造成的江豚误捕行为。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
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由材料“2021年2月5日,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长江江豚等6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
物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可知,通过长江江豚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了长江江豚保护等级,
增强了人们对江豚的保护意识,人们将有意识地对搁浅或窜入渔网的江豚进行人工施救,同时也会扼制了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