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摘要
本实验使用EP503 深度知觉测试仪,对六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09级本科生(三男三女)进行了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试。
目的在于探讨双眼和单眼(优势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以及性别差异对于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数据使用spss相关分析得到结论:单双眼深度知觉辨别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性别差异对于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深度知觉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双眼视差角
1 引言
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
主要有:1)单眼视觉线索:遮挡(superposition),线条透视(linear perspective),空气透视,明暗,阴影(shadow),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双眼线索: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vergence)两种。
3)双眼视觉线索(binocular cues)的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
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 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它都偏向鼻侧。
这样,不再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成为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以往对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三针实验。
此实验是由黑姆兹设计的。
以两针为标准,被试在一定距离外,调节第三根针,使之与前两针在同一平面为止。
黑姆兹的实验证明像差阈限小于60角度秒。
(2)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
1919年由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本实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深度知觉阈限是用双眼视角差来表示的。
用a代表双眼间的距离,F代表相应的变异刺激,F′代表两根标准刺激中的一根。
R代表与双眼轴垂直相交的至F的距离。
δ代表在F与F′间垂直相交的距离差。
θ2代表左眼视线至两个对象的视角,θ1代表右眼视线至两个对象的视角。
由此可知,θ2—θ1即为视角差,即相应于两眼对两个对象的视线。
θ2—θ1在理想情况下是以角单位表示的两个对象间的网膜上距离的标尺。
在弧度计算时,若计算到弧秒就应该乘上206 265这一转换系数。
公式为:
视差角η=206265aX/[D(D+X)](单位:弧秒)
a:目间距65mm D:观察距离。
本实验为2000mm(被试与仪器标尺零点距离,非观察窗口距离)X:视差距离,即判断误差(平均数)。
霍瓦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眼平均误差为14.4mm,单眼达285mm,单双眼误差比约为20:1。
通过本实验,探讨双眼和单眼(优势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根据以往资料和生活实际,做出假设:1)双眼比单眼有更多的深度线索可以参照,准确性也高于单眼。
2)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不显著。
2实验方法
2.1 被试华东师大09级心理系大二学生6名,男女比例为3:3
2.2 仪器EP503 深度知觉测试仪
2.3 程序 2.
3.1被试坐在仪器面前,手握开关盒,眼晴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仪器内部三根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激,标准刺激对应的尺度0位与被试距离为2米。
以中间一根立柱为变异刺激。
2.3.2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实验,你能从深度知觉实验仪的窗口里看到三根垂直的黑色立柱。
二侧的是标准剌激立柱,中间一根是可由你操作前后移动的变异剌激柱,你的任务是用优势眼观察,即是你觉得视力好的一只眼观察(或者用你的双眼观察),操纵遥控器,调节变异剌激,使其和两侧的标准剌激离你同样的远近。
按此法做多次,要求都是一样。
”
2.3.3中间的立柱先由主试调到某位置(起始位置每次要随机),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节到他认为三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上为止(可来回调)。
主试记录误差(取绝对值)。
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进行20次实验,其中有10次是变异刺激(可移动立柱)在前,由近向远调整;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起始点随机安排,求出10次的平均结果。
2.3.4按照上述程序,再做单眼视觉实验20次,并求出平均结果。
2.3.5主试仔细记录实验结果。
换被试继续实验。
3 结果
3.2单、双眼深度知觉能力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Correlations
双眼线索单眼线索
Kendall's tau_b 双眼线索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733*
Sig. (2-tailed) . .039
N 6 6
单眼线索Correlation Coefficient .733* 1.000
Sig. (2-tailed) .039 .
N 6 6
Spearman's rho 双眼线索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886*
Sig. (2-tailed) . .019
N 6 6
单眼线索Correlation Coefficient .886* 1.000
Sig. (2-tailed) .019 .
N 6 6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3.3性别差异对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3.3.1
Correlations
男单眼女单眼Kendall's tau_b 男单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333
Sig. (2-tailed) . .602
N 3 3
女单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333 1.000
Sig. (2-tailed) .602 .
N 3 3 Spearman's rho 男单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500
Sig. (2-tailed) . .667
N 3 3
女单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500 1.000
Sig. (2-tailed) .667 .
N 3 3 3.3.2
Correlations
男双眼女双眼Kendall's tau_b 男双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333
Sig. (2-tailed) . .602
N 3 3
女双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333 1.000
Sig. (2-tailed) .602 .
N 3 3 Spearman's rho 男双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500
Sig. (2-tailed) . .667
N 3 3
女双眼Correlation Coefficient -.500 1.000
Sig. (2-tailed) .667 .
4 讨论
4.1 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由表3.2,使用了六名被试,男女比例为3:3,分别输入每个人单、双眼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变量一为单眼(优势眼)深度知觉误差,变量二为双眼深度知觉误差,使用spss 相关性检验,得肯德尔相关= 0.733(显著程度0.05 p=0.039)斯皮尔曼相关=-.886(显著程度0.05 p=0.019 皆为双侧检验)即单双眼深度知觉辨别能力差异显著,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符合原假设。
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
当人注视一个平面物体时,它的每一点都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象互相吻合,如将两眼视网膜重合起来,两个视象的位置是互相重合的,这时人就会知觉到一个平面的物体。
当人看一个立体物体时,两眼视象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
因为两眼之间有60~65毫米的目间距,所以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两个视网膜象不完全重合,它们都偏向鼻侧,这样,立体的客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呈象就有了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双眼视差。
两眼的不对应的视觉刺激转变为神经兴奋,传到大脑便形成深度知觉。
所以利用双眼线索是深度和距离知觉的主要途径,其效果要比利用单眼线索精细准确得多
4.2 性别差异对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4.2.1由表3.3.1,使用了六名被试,男女比例为3:3,分别输入每个人单眼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变量一为男性,变量二为女性,使用spss相关性检验,得肯德尔相关= -.733(显著程度0.05 p=0.602)斯皮尔曼相关=-.500。
(显著程度0.05 p=0.667 皆为双侧检验)即性别差异对单眼深度知觉准确性影响不显著。
4.2.2由表3.3.2,使用了六名被试,男女比例为3:3,分别输入每个人双眼深度知觉误差的平均值,变量一为男性,变量二为女性,使用spss相关性检验,得肯德尔相关= -.733(显著程度0.05 p=0.602)斯皮尔曼相关=-.500。
(显著程度0.05 p=0.667 皆为双侧检验)即性别差异对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影响不显著。
符合原假设。
4.3 深度知觉的机制分析
当人注视一个平面物体时,它的每一点都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象互相吻合,如将两眼视网膜重合起来,两个视象的位置是互相重合的,这时人就会知觉到一个平面的物体。
当人看一个立体物体时,两眼视象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
因为两眼之间有60~65毫米的目间距,所以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两个视网膜象不完全重合,它们都偏向鼻侧,这样,立体的客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呈象就有了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双眼视差。
两眼的不对应的视觉刺激转变为神经兴奋,传到大脑便形成深度知觉。
4.4单眼分辨远近的机制
单眼视觉线索有:遮挡(superposition),线条透视(linear perspective),空气透视,明暗,阴影(shadow),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利用这些条件,单眼也能分辨远近,但是准确性明显低于双眼。
4.5深度知觉测试仪有待改进之处
4.5.1 配套设备建议增加一个医用测视力汤勺,由于测量单眼时,被试多采取用自己的手捂住一只眼睛,或单眼闭上等方法,不排除有被试为了更准确数值而违规的行为,降低了实验的信度。
4.5.2 设备本身建议使用数码读数法,降低调节时的机器噪声。
人工读数存在错误和不精确等现象。
在调节远近时,机器发出的声音较大,且只有一个遥控器,反复在主,被试间传递使用,导致被试能够通过记忆主试调节铁杆的时间推断远近,达不到测量视觉深度知觉的目的。
4.6 深度知觉研究实际应用价值的实例
在临床,些儿童生来有深度知觉方面的缺陷,比如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患者,其近距离立体视良好,中、远距离立体视不良,及早手术后会有较大改善,分别检查不同距离的立体视就是考察的重要指标。
在许多需要较高视觉注意力的职业中,如汽车司机的视深度知觉与安全行车状况呈显著正相关;深度知觉对于挑选海员具有很好的鉴别力;部队人员立体视功要求状良好,所以入伍时进行立体视觉检查,对保证部队兵员质量非常必要。
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已经很普遍,如人工智能,3d界面等。
5 结论
单双眼深度知觉辨别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且性别差异对于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6 参考文献
1.杨志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52—453
2.章海军,石青云.人眼深度运动知觉的研究.心理学报,1992,24(3):240-246
3.王胜平,李安.深度知觉教学实验研究——单眼和双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74-76
4.郭静秋等.儿童立体视的成熟期及几种检查法的比较.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 993;2 5:24-25
5. 张建东等. 汽车司机视深度知觉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3):132-133
6. 钱曾波等. 计算机立体视觉研究的进展. 测绘学院学报,2001,18(4):267-272
7. 余浩等. 海员的深度知觉研究.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6,13(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