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观察叶绿体
B.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的细胞质染成蓝绿色
C.可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D.可以使用同种材料同时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2.有关“转基因猴”、“ 克隆猴”和“试管猴”的说法合理的是()
A.三种猴都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
B.三种猴培育过程都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C.三种猴培育过程都应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D.为提高繁殖效率三者都可采用原肠胚期的胚胎进行胚胎分割
3.如图实验装置,U型管A、B侧分别装入20 mL质量分数为5%的麦芽糖溶液和蔗糖溶液。
一段时间后,在A、B 两侧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蔗糖酶溶液,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加入蔗糖酶前,两侧液面等高
B.加入蔗糖酶前,半透膜无水分子通过
C.加入蔗糖酶后,最终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D.该实验可验证酶的专一性
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有性生殖的个体可发生的变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
B.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
C.四倍体西瓜花药离体培养后可得到二倍体纯合子
D.T-DNA插入到豌豆的淀粉支酶基因中,可引起该基因突变
5.有的抗生素能与DNA结合,使DNA失去模板的功能,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内核酸的合成将受到抑制B.细菌内核糖体的形成将会受阻
C.细菌内氨基酸的消耗将会减少D.反密码子识别的密码子将改变
6.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B.植物细胞中有核糖体,但不一定有溶酶体
C.用盐腌制莴苣笋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的水呈绿色,此现象与液泡有关
D.马铃薯中有质体,最好避光保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天然培养基,多数微生物能够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物质用量物质用量
牛肉膏5g 琼脂20g
蛋白胨10g 水定容至1000mL
NaCl 5g
(1)按物理状态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上述培养基配方中提供碳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_________以及氧气的要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种环使用前后要进行___________灭菌。
(3)该培养基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们在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缓解疼痛的同时会产生依赖性,且过量使用会致死。
高等动物痛觉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神经元兴奋后通过______________(填结构)传递给乙神经元,最终传至痛觉中枢而产生痛觉。
若产生痛觉的过程发生在患者打针(手臂注射)时,患者的手不会缩回,这说明人体神经中枢之间的联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阿片类药物A能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阿片类药物B能促进钾离子外流,两者均作用于神经元之间,
阻止兴奋的传导而起到镇痛作用。
若药物A和药物B分别置于甲、乙神经元间,预测乙神经元膜电位很可能都是
______________,两者电位差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阿片类镇痛药上瘾的患者经常通过共用注射器注射药物而感染艾滋病,由于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9.(10分)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测得某森林林冠层4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如图所示。
其中光补偿点是指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39μmol·m-2·s-1时,石栎叶肉细胞消耗AD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的4种植物中,最耐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研究表明:人在饥饿时胃黏膜分泌的一种饥饿激素能减轻心理压力,预防抑郁与焦虑的情绪。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有证据表明,饥饿感的产生与“胃壁伸展程度”等因素有关。
饥饿的感觉是在___________(填“大脑”、“小脑”或“下丘脑”)对传入的相关兴奋进行分析处理后所产生的。
(2)摄食能很好地缓解饥饿,摄食行为与摄食中枢、饱中枢等神经中枢有关,有学者做了如下实验:将实验动物作相应处理后,用微电极分别检测和记录下丘脑的外侧区(内有摄食中枢)和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内有饱中枢)的神经元放电情况,观察到动物在饥饿情况下,前者放电频率较高而后者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则前者放电频率下降而后者放电频率增加。
这些操作及结果能说明(写出2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科学家认为:正常情况下人体饥饿感的产生与血糖水平没有关系。
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分析这些科学家的依据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在饥饿时胃黏膜分泌的饥饿激素,必须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最终实现对摄食行为等生命活动的调节。
11.(15分)非洲猪瘟(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简称ASFV,一种单分子线状双链DNA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
猪被高致病力ASFV毒株感染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严重抑郁、厌食、皮肤
发绀等病变,死亡率100%。
若被较低毒力的ASFV分离株感,仍能存活,转变为慢性感染,并对同源或密切相关分离株的攻击具有抵抗力。
据此,人们研制了灭活疫苗、减毒疫苗来预防非洲猪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较低毒力ASFV侵入猪的体内后,吞噬细胞会摄取、处理病毒,把特有的抗原暴露出来,传递给T细胞,进而产生_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_免疫;其中参与前一免疫的______细胞产生抗体与ASFV结合,阻止病毒吸附并侵染宿主细胞。
(2)被感染高致病力ASFV毒株后,猪会发高烧,原因之一是位于__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受到了刺激,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当猪持续高烧至41℃时,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3)与猪感染ASFV相似的是接种__________(填“减活”或“灭活”)疫苗,在特异性免疫方面,__________(填“减活疫苗”、“灭活疫苗”或“两者都”)能刺激动物产生体液免疫,__________(填“减活疫苗”“灭活疫苗”或“两者都”)能刺激动物产生细胞免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析】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
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
A、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部位叶绿体大而稀疏,适合作为实验对象观察,A正确;
B、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B错误;
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错误;
D、叶肉细胞可用于观察叶绿体而不能用于观察线粒体,因为叶绿体的绿色会掩盖健那绿的染色效果,影响实验观察,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
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C
【解析】
“克隆猴”的产生: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诞生的新个体,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试管猴”是用人工方法让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转基因猴”是外源基因转移到猴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的细胞核中,再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猴中。
【详解】
AB、“克隆猴”的性状主要来自于提供细胞核的供体,该过程可以体现细胞核的全能性;“试管猴”是有性生殖过程,可继承双亲性状,不能体现细胞核全能性,A、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三种猴培育过程都应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C正确;
D、胚胎分割的时期应是桑椹胚或囊胚期,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三种猴的产生过程是解题关键。
3、B
【解析】
从图示信息可知,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入到被半透膜隔开的U型管中,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
若向U型管两侧加入等量的蔗糖酶,由于酶的专一性,蔗糖酶只能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导致B侧渗透压上升,B侧吸水液面上升,A侧液面下降。
【详解】
A、加入蔗糖酶前,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A、B两种溶液渗透压相同,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A正确;
B、加入蔗糖酶前,A、B两种溶液渗透压相等,两侧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相等,B错误;
C、加入蔗糖酶后,A侧麦芽糖不会被水解,B侧蔗糖会被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导致渗透压增加,B侧吸水液面上升,A侧失水液面下降,C正确;
D、两侧液面高度的变化是加入蔗糖酶后两侧渗透压的变化引起,能证明酶的专一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渗透作用中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并且半透膜只允许水分通过。
4、C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
A、有性生殖的个体可以发生的变异类型有突变和基因重组,A正确;
B、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四倍体西瓜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是单倍体,C错误;
D、T-DNA插入到豌豆的淀粉支酶基因中,可引起该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C。
5、D
【解析】
DNA的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DNA的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因此抗生素能与DNA结合,使DNA 失去模板的功能会导到DNA的复制和DNA的转录受到抑制。
【详解】
A、细菌内的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合成(DNA的复制)和RNA合成(转录)的模板都是DNA。
DNA失去模板功能,导致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受阻,即核酸的合成将受到抑制,A正确;
B、RNA有3种:mRNA、tRNA和rRNA,转录受阻,RNA的合成减少,而rRNA是核糖体的组分,核糖体的形成将会受阻,B正确;
C、翻译过程需要3种RNA的参与,转录受阻,RNA减少,翻译过程将会受阻,氨基酸的消耗量将会减少,C正确;
D、一种反密码子只能识别一种密码子,DNA的复制和转录受阻时,对反密码子识别密码子没有影响,D错误。
故选D。
6、A
【解析】
A、线粒体需要染色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有些液泡也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A错误;
B、溶酶体存在于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核糖体在所有细胞中均有分布,B正确;
C、腌制莴苣笋时流出的水呈绿色,水的渗透与液泡有关,C正确;
D、质体分白色和有色体,马铃薯中所含白色体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存在于不见光的细胞中,最好避光保存,D正确。
故选A。
【点睛】
熟记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固体牛肉膏、蛋白胨特殊营养物质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灼烧不能该培养基不含纤维素,且含有提供碳源的牛肉膏、蛋白胨,大多数细菌均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解析】
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划分,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是否添加琼脂);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详解】
(1)由于培养基中含有琼脂,按物理状态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题述培养基配方中提供碳源的物质是牛肉膏、蛋白胨。
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接种环使用前后要进行灼烧灭菌。
(3)由于该培养基不含纤维素,且含有提供碳源的牛肉膏、蛋白胨,大多数细菌均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因此该培养基不能用于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8、突触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答案合理即可)外正内负不相同监控和清除
【解析】
1、神经元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2、识图分析可知,兴奋的传递方向为由甲神经元到乙神经元,甲、乙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为突触,图中为轴突-胞体型突触,兴奋最终经过低级中枢脊髓传至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详解】
(1)图中甲、乙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的结构为突触,兴奋通过突触由甲传至乙,最终传至痛觉中枢而产生痛觉。
若产生痛觉的过程发生在患者打针(手臂注射)时,患者的手不会缩回,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这说明人体的低级中
枢脊髓受到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2)根据题意可知,药物A能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则将其放置在甲、乙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则甲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不足以引发乙神经元形成动作电位,因此乙神经元保持原来的静息状态,即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根据题意阿片类药物B能促进钾离子外流,则将其放置在甲、乙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则其促进乙神经元钾离子外流,使其保持静息电位,但是静息电位差绝对值增大,膜电位仍然为外正内负。
因此若药物A和药物B分别置于甲、乙神经元间,预测乙神经元膜电位很可能都是外正内负,但是二者作用的结果形成的静息电位的电位差不同。
(3)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御、监控和清除,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表现,把握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机理,理解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及其原因,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影响因素,能够结合题意和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9、将ADP和Pi合成ATP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青冈青冈的光补偿点较低,更适应弱光环境【解析】
据题干和题图分析可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光饱和点以后影响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
实验设计应遵循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详解】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是水的光解,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二是将ADP和Pi合成ATP。
(2)光照强度为39μmol•m-2•s-1是石栎幼苗叶片的光补偿点,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消耗ADP (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3)对比4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可知,青冈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最低,最适合在较弱的光照环境中生长,在4种植物中最适合在较弱的光照环境中生长。
【点睛】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识图识表能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大脑摄食中枢与饱中枢的神经元活动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神经元对血糖敏感正常人体血糖水平几乎不变神经—体液(或“激素”)调节
【解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
2.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由大脑皮层做出的。
【详解】
(1)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大脑皮层做出,因此饥饿的感觉是大脑对传入的相关兴奋进行分析处理后产生的。
(2)题意显示,动物在饥饿情况下,用微电极分别检测和记录下丘脑的外侧区(内有摄食中枢)和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内有饱中枢)的神经元放电情况,结果为前者放电频率较高而后者放电频率较低,说明饥饿时摄食中枢接受了饥饿信号,产生兴奋,静脉注入葡萄糖后,则前者放电频率下降而后者放电频率增加,说明细胞接受葡萄糖后饱中枢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实验能说明摄食中枢与饱中枢的神经元活动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也能显示出这些神经元能接受来自血糖的刺激。
(3)由于正常机体的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显然血糖浓度也应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据此,有科学家推测正常情况下人体饥饿感的产生与血糖水平没有关系。
(4)人在饥饿时胃黏膜分泌的饥饿激素,激素调节作用的发挥需要经过体液的传送然后到靶细胞起作用,但最终需要必须通过摄食中枢来完成相关的活动,因此,饥饿激素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最终实现了对摄食行为等生命活动的调节。
【点睛】
熟知神经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能结合信息认真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1、体液细胞浆下丘脑等于减活两者都减活疫苗
【解析】
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
(1)较低毒力ASFV侵入机体后,大多数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同时,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引发机体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体液免疫过程中,主要通过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吸附并侵染宿主细胞。
(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猪持续高烧至41℃时,说明机体的温度一直维持在41℃左右,因此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
(3)自然感染过程中病毒是有活性的,所以减活疫苗接近自然感染过程。
在特异性免疫方面,无论是减活疫苗还是灭活疫苗这两者都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减活疫苗能进入细胞内成为靶细胞,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免疫。
【点睛】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判断:有抗体产生,是体液免疫;有靶细胞产生,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是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