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香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㊃综 述㊃
白木香叶的研究进展
汪元元1,王少康1,戴月1,2
,付凌萌1,孙桂菊1
1.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
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 O I :10.13668/j
.i s s n .1006-9070.2019.01.018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6Y F D 0400604基于营养代谢组学的慢病营养健康食品创制及产业化)
作者简介:汪元元(1995 )
,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主要方向:预防医学与卫生学㊂通讯作者:王少康,副教授,E -m a i l :s h a o k a n g w a n g
@s e u .e d u .c n 摘要:
近年来,白木香叶因其具有的降血糖血脂㊁抗氧化㊁抗炎㊁平喘㊁镇静㊁镇痛等众多药理作用受到学者重视㊂白木香叶量大有巨大的经济价值㊂本文综述了白木香叶的研究进展,从活性化学成分㊁提取工艺的优化以及药理学研究角度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白木香叶及资源开发提供依据㊂
关键词:白木香叶;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R 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70(2019)01-0059-03
白木香树(
瑞香科)是一种绿叶乔木植物,树中含树脂部分称为沉香㊂沉香为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如镇
静㊁镇痛㊁抗炎㊁抗氧化等众多药理作用[1]
㊂沉香种类众多,有马来沉香㊁越南沉香㊁惠安沉香等[2
],由于各
国禁止出口等原因,国内进口沉香越来越少,2005年
‘中国药典“将白木香树定义为沉香的唯一来源㊂近年来,以往被当废料处理的白木香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针对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的研究增多㊂本文综述白木香叶的研究进展㊂
1 活性化学成分
不同种来源的白木香树的茎㊁叶的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包括挥发性油成分㊁二苯甲酮㊁黄酮㊁萜
类等[
3]
㊂1.1 挥发性油成分 刘玉峰等[4]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从白木香叶中提取挥发性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 C -M S )联用仪观察到154个组分,从中鉴定出41种化合物,主要包括十六碳烷酸(48.86%)㊁反式-9-
十八碳烯酸(6.04%)㊁叶绿醇(1.91%)㊁壬酸(1.73%)
等,与沉香的挥发油20多个组分对比发现,
两者成分差距较大;张伟等[5]报告鉴定出48种化合物,
主要包括烷烃类㊁烯烃类㊁萜类㊁芳香杂环,其中包括有抗疲劳㊁抗肿瘤㊁抑制胆固醇㊁保护神经的二十六烷醇(1.65%)
,有抗炎作用和抑制真菌生长的木栓酮(1.28%)
等㊂1.2 苯甲酮类 聂春晓[6]
通过石油醚㊁
乙酸乙酯㊁正丁醇溶剂依次萃取,经过梯度洗脱后,得到3种二苯甲
酮化合物:2-O -α-鼠李糖苷-4,6,4'-
三羟基二苯甲酮㊁3-C -葡萄糖苷-2,4,6,4'-四羟基二苯甲酮㊁3,5-二-C -葡萄糖苷-2,4,6,4'
四羟基二苯甲酮,其中后2种为首次从白木香叶分离出㊂王红刚等[7
]从白木香叶提取物中
首次发现2-O -α-L -鼠李糖苷-4,6,4'-三羟基二甲苯酮㊂S u n 等[8]
用70%乙醇溶液提取白木香干叶,真空浓缩后得提取液,用氯仿㊁正丁醇依次萃取,经不同浓度洗脱液梯度洗脱,得到5种新的二苯甲酮糖苷㊂
1.3 黄酮及其苷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植物中存
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分为黄酮类以及黄酮苷类成分,是一类天然的抗氧化剂,具
有降血脂㊁血压㊁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9]
㊂王红刚[10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溶于70%乙醇的白木香叶,对比色谱图发现,芫花素为白木香叶中最高含量的黄
酮类物质,含量为0.147%㊂聂春晓等[11]用乙醇(95%)
回流提取,石油醚㊁醋酸乙酯㊁正丁醇依次萃取,再通过系列的硅胶柱㊁梯度洗脱后,分离出7-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芫花素㊁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其中7-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㊁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为首次分离㊂白木香叶同时还含有萜类[3,12]㊁酚类[13]
㊁油脂类以及其丰富的钾㊁
钙㊁镁㊁铁㊁锌等元素[
14]
㊂2 提取工艺优化选择
2.1 挥发性油提取 水蒸气蒸馏法㊁超临界C O 2萃取法㊁酶法与超临界联用是白木香叶挥发性油成分常
见的提取方式,王加深等[15
]对比了这3种方法的提取
功效,发现酶法与超临界萃取法在挥发性油成分的获

95㊃江苏预防医学2019年1月第30卷第1期 J i a n g s u JP r e vM e d ,J a n .,2019,V o l .30,N o .1
得率上优于另外2种,并能更多地检测出对甲氧基苯乙酮㊁2-十一烯醛㊁水杨酸苄酯和三甲基吡嗪㊂2.2茶多酚提取潘军辉等[16]采用响应面法㊁单因素试验和B o x-B e h n k e n设计方法探讨优化白木香叶茶多酚的工艺,发现在乙醇浓度40%(v/v)㊁液料比30 m L/g㊁浸提温度90ħ㊁浸提时间40m i n时茶多酚实测得率(13.72%)优于传统提取法㊂
2.3黄酮及其苷元提取醇提是白木香叶黄酮提取的主要方法,黄惠芳等[17]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发现,在提取超声功率250W㊁乙醇浓度80%㊁料液比1ʒ40,提取25m i n时,黄酮提取率(6.3096%)优于常规提取㊂郑丹等[18]采用响应曲面法发现在乙醇浓度80%㊁温度65ħ㊁液料比20m L/g,提取3h时,总黄酮的提取率(4.83%),相比于超声提取,虽提取率低,但是操作上更简单㊂吴海涛等[19]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白木香叶中黄酮苷元聚酰胺树脂提取工艺发现,在60~100目聚酰胺树脂纯化时,黄酮苷元(木犀草素㊁芹菜素㊁羟基芫花素㊁芫花素)平均纯度达到51.37%,总提取率高达84%,为合理富集白木香叶中黄酮苷元成分提供了工艺参考㊂
3药理学研究
3.1降血糖血脂研究发现,白木香叶醇提取物在高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20]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 P K)是一种细胞能量传感器和主要的代谢调节剂,肝AM P K在控制葡萄糖和脂代谢中起到关键作用,其活化能减轻甚至逆转肝脏胰岛素抵抗㊂姜珊等[21]用白木香叶乙醇(95%)提取物灌胃给药d b/d b2型糖尿病小鼠,发现提取物可以使p AM P K基因表达与肝脏中AM P K的比例升高,起到AM P K激活剂的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且后续研究并未发现乙醇提取物引起动物体重增加,提示白木香叶醇提取物可能成为治疗肥胖相关糖尿病药物的新选择㊂
吴祎等[22]报告,以白木香叶水提取物㊁芒果苷㊁辛伐他汀灌胃高血脂模型小鼠,在实验15㊁36d时观察三者均可以降低小鼠胆固醇(T C)㊁甘油三酯(T 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说明白木香叶可以降低血脂浓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主要功效成分为芒果苷㊂3.2抗氧化作用林芳花等[23]报告白木香叶总鞣质不仅能延长果蝇寿命还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起到抗氧化作用㊂路晶晶等[24]发现白木香叶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作用㊂段宙位等[25]发现白木香叶乙醇提取物在低剂量浓度0.5~1.75m g/m L范围内对D P P H自由基清除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 C50)为(1.14ʃ0.08)m g/m L,在浓度0.1~0.5m g/m L范围内对A B T S自由基清除的E C50为(0.23ʃ0.01)m g/ m L(一般情况下,物质的E C50低于10m g/m L即可表明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表明白木香叶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 P P H自由基和A B T S自由基能力,同时随着黄酮提取物浓度的提高还原性上升㊂段宙位等[26]提取的白木香叶多酚对清除A B T S自由基㊁D P P H自由基和O H自由基的半数有效浓度E C50值分别为(0.025ʃ0.002)㊁(0.106ʃ0.006)㊁(0.12ʃ0.001)m g/m L,均<10m g/m L,表明白木香叶中的多酚有较强的抗氧化性㊂邓幸运等[27]采用石油醚㊁乙酸乙酯㊁无水乙醇和水提取白木香叶的不同部位,各提取部位均有抗氧化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㊂这些研究提示白木香叶抗氧化作用可能与白木香叶中具有大量丰富的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有关㊂
3.3抗炎作用林焕泽等[28]通过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及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高实验,发现白木香叶醇提物各剂量组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㊂炎症是机体在受到外界物理㊁化学㊁生物学损伤刺激的反应,可抵抗损伤刺激㊁修复组织,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则会造成细胞损伤㊂一氧化氮合成酶(N O S)和环氧合酶(C O X-2)是炎症反应机制中重要的分子机制介导[29]㊂一氧化氮(N O)在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中通过N O S从L-精氨酸而衍生, N O S过量产生N O是导致炎症的原因之一㊂Y a n g 等[30]用脂多糖(L P S)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 AW 26
4.7测定从白木香叶中新分离的水苏苷对N O产生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水苏苷在测量浓度下对N O 的形成有显著抑制性,浓度越高抑制性越强,半抑制浓度(I C50)为34.95μm,且未出现细胞毒性㊂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发现,白木香叶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L P 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的I L-6㊁N O等系列炎症因子,机制可能是其提取物可抑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C O X-2和诱导型一氧化碳合成酶(i N O S)的表达[31]㊂人类嗜中性粒细胞在宿主防御微生物和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在不同刺激中活化,会分泌一系列细胞毒素,包括超氧阴离子㊁颗粒蛋白酶等㊂药物抑制中性粒细胞的不适当活化被认为是改善炎症性疾病的方法㊂W a n g等[32]通过生物学实验发现白木香叶中的31-O香叶基吡咯啉,7-羟基-6-甲氧基-2-(2-苯基乙基)色酮,5-羟基-7,31,41,维他命,31-羟基炔烃,樱花素和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对人体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超氧阴离子有抑制作用(I C50<12.51μm),对甲酰基-L-蛋氨酸-L-亮氨酸-L-苯丙氨酸/细胞松弛素B(F M L P/C B)有反应㊂3.4平喘作用吴秀荣等[33]以0.2%磷酸组胺喷雾1m i n,刺激豚鼠呼吸道建立哮喘模型,用白木香叶的
㊃06㊃江苏预防医学2019年1月第30卷第1期J i a n g s u JP r e vM e d,J a n.,2019,V o l.30,N o.1
低㊁中㊁高剂量(2.0㊁4.0㊁8.0g/k g)灌胃,以哮喘潜伏期为指标,试验结果显示低中剂量哮喘潜伏期差异显著,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表明各组均对支气管哮喘模型豚鼠具有哮喘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㊂此外,白木香叶还具有镇静㊁镇痛㊁促进小肠推进㊁抗肿瘤㊁泻下㊁止血等作用[34-39]㊂
4展望
相对于沉香而言,白木香树其他部分的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包括产量较大的白木香叶㊂众多药理学研究发现,白木香叶具有抗氧化㊁降血糖血脂㊁抗炎㊁镇静㊁镇痛等功效,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也显示其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49]㊂可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促进白木香资源的综合利用㊂
参考文献
[1]王灿红,郭鹏,王帅,等.沉香药用记载,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
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30(10):1082-1083.
[2]梅全喜,李汉超,汪科元.南药中山沉香的产地考证与发展构想
[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49-2051.
[3]高博闻,李彬,张旭,等.不同来源白木香茎,叶化学成分分析[J].
中医学报,2015,30(1):88-92.
[4]刘玉峰,杨秀伟,刘铜华.沉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 C-M S分析
[J].中国现代中药,2007,9(8):7-9,11.
[5]张伟,倪斌.白木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 C-M S分析[J].安徽农
业科学,2011,39(26):15948-15949.
[6]聂春晓.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医学
院,2009.
[7]王红刚,周敏华,路晶晶,等.沉香叶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研究
[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8,28(2):1-5.
[8]J i a nS,S h u W,F a n g X,e ta l.F i v en e w b e n z o p h e n o n e g l y c o s i d e s
f r o mt h el e a v e so f A q u i l a r i as i n e n s i s(L o u r.)G i l g[J].C h i n e s e
C h e m i c a l L e t t e r s,2014,25(12):1573-1576.
[9]杜峥,刘文洁,明璞,等.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J].广
东化工,2017,44(4):32-33.
[10]王红刚.H P L C法测定沉香叶中芫花素含量研究[J].中医药导
报,2008,14(3):69-70.
[11]聂春晓,宋月林,陈东,等.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
药杂志,2009,37(7):858-860.
[12] C h e n g J T,H a n Y Q,H e J,e t a l.T w o n e w t i r u c a l l a n e
t r i t e r p e n o i d sf r o m t h el e a v e s o f A q u i l a r i a s i n e n s i s[J].A r c h
P h a r m R e s,2013,36(9):1084-1089.
[13] Y uQ,Q i J,Y uH X,e t a l.Q u a l i t a t i v e a n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p h e n o l i cc o m p o u n d si nt h el e a v e s o fa q u i l a r i a s i n e n s i s u s i n g
l i q u i d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J].P h y t o c h e m A n a l,
2013,24(4):349-356.
[14]赵东兴,李春,李芹,等.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沉香
叶中的矿物元素[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6):26-29.
[15]王加深,吕乔,陈长清,等.白木香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对比研究
[J].食品工业,2014,35(12):70-73.
[16]潘军辉,王维亚,谢雨婷,等.响应面法优化沉香叶茶多酚提取工
艺[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6,40(2):161-165. [17]黄惠芳,王丽萍,黄秋伟,等.超声提取广西白木香叶黄酮的工艺
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10):2366-2370. [18]郑丹,李晓敏,何静,等.响应曲面法优化白木香叶总黄酮提取工
艺及其纯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39(8):104-110. [19]吴海涛,韩东岐.聚酰胺树脂纯化富集沉香叶中主要黄酮苷元
的工艺[J].海峡药学,2018,30(1):47-51.
[20]梅全喜,李红念,林焕泽,等.沉香叶与沉香药材降血糖作用的比
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606-1607. [21]姜珊,姜勇,管又飞,等.白木香叶95%乙醇提取物在d b/d b糖
尿病小鼠上的降糖作用(英文)[J].中国药学,2011,20(6): 609-614.
[22]吴祎,朱振锋,林励,等.沉香叶降血脂有效成分研究[C].中药与
天然药高峰论坛暨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2012. [23]林芳花,彭永宏,柯菲菲,等.沉香叶鞣质含量测定及抗氧化,延
缓衰老作用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28(3):259-262.
[24]路晶晶,戚进,朱丹妮,等.白木香叶中黄酮类成分结构与抗氧化
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8,6(6):456-460. [25]段宙位,李维国,窦志浩,等.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
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15,36(6):45-50.
[26]段宙位,谢辉,窦志浩,等.酶辅助提取沉香叶多酚及其抗氧化性
研究[J].食品科技,2016,41(7):197-202.
[27]邓幸运,周绿颖,李远彬,等.沉香叶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
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6,27(16):2181-2184. [28]林焕泽,李红念,梅全喜.沉香叶与沉香药材抗炎作用的对比研
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3):548-549.
[29]杨永利,王岩峰.姜黄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C O X-2和i N O S
表达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2):179-182. [30] Y a n g X B,F e n g J,Y a n g XW,e t a l.A q u i s i f l a v o s i d e,an e wn i t r i c
o x i d e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h i b i t o r f r o mt h e l e a v e so fA q u i l a r i as i n e n s i s
[J].J A s i a nN a t P r o dR e s,2012,14(9):867-872. [31]吴秀荣,梅全喜,林焕泽,等.白木香叶提取物对L P S诱导
R 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J].今日药学,2012,22
(8):471-473.
[32] W a n g S L,H w a n g T L,C h u n g M I,e ta l.N e wf l a v o n e s,a2-(2-
P h e n y l e t h y l)-4h-c h r o m e n-4-o n ed e r i v a t i v e,a n dA n t i-I n f l a mm a-
t o r y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f r o mt h es t e m b a r k so fa q u i l a r i as i n e n s i s[J].
M o l e c u l e s,2015,20(11):20912-20925.
[33]吴秀荣,李红念,梅全喜,等.沉香叶与沉香药材平喘作用的对比
研究[J].今日药学,2013,23(6):346-347.
[34]熊礼燕,姬国玺,林励,等.沉香镇痛有效部位及其物质基础研究
[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8):1842-1844.
[35]K a k i n o M,I z u t a H,I t o T,e ta l.A g a r w o o di n d u c e dl a x a t i v e
e f f e c t s v i a a c e t y l c h o l i n e r e c e p t o r so n l o p e r a m i d e-i n d u c e dc o n s t i-
p a t i o n i n m i c e[J].B i o s c iB i o t e c h n o lB i o c h e m,2010,74(8): 1550-1555.
[36] K a k i n o M,T a z a w aS,M a r u y a m a H,e ta l.L a x a t i v ee f f e c t so f
a g a r w o o do n l o w-f i
b e r d i e t-i n d u
c e
d c o n s t i p a t i o n i nr a t s[J].B M C
C o m p l e m e n tA l t e r n M e d,2010,10(1):68.
[37]李红念,江展增,梅全喜.沉香叶茶与沉香药材促进小肠推进作
用的对比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6):24-25. [38]林焕泽,李红念,梅全喜,等.沉香叶的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
2011,21(9):547-549.
[39]廖萍.白木香叶提取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实验研究[D].长
沙:中南大学,2014.
收稿日期:2018-07-09编辑:周羚
㊃16㊃
江苏预防医学2019年1月第30卷第1期J i a n g s u JP r e vM e d,J a n.,2019,V o l.30,N o.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