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中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检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
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广西南宁一模,34)下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干系变革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 )
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
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
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
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
解析东欧与西欧国家“合不来”主要源于国家利益的不同而非意识形态不同,故A项错误;“冷战”是国家利益不同导致东欧与西欧“合不来”的具体表现,故B项错误;国家利益是导致美苏“冷
战”对峙格式孕育发生的重要缘故原由,故C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知美苏“冷战”的其他地域表面,故D项错误。

2.(2019河南郑州二模,34)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定工人到场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关照并静候当局观察。

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褫夺殆尽。

这一法案( )
A.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
B.意在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C.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
D.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
解析材料强调美国政府对工人活动和共产党的限定,与是否走出经济危机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意在打击共产主义活动,而非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B项错误;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会导致美国工人运动的低迷,但这不是材料所表现的重要内容,故C 项错误;1947年,“冷战”开始,美国停止共产主义,对工人运动和共产党举行限定,故D项正确。

3.(2019广西南宁摸底,35)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规定“马歇尔计划”的金额应逐年审批,不确定4年的总金额,拨款53亿美元作为头15个月的援欧资金,但只是最大限额,并规定受援国须负担某些详细任务。

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
A.依靠的是民间和私人资本
B.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C.使美国和西欧处于平等地位
D.国会负责该计划具体实施
解析材料“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说明是国家举动而不是民间举动,故A项错误;据材料“金额应逐年审批……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可知金额控制和承担某些具体义务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故B项正确;材料“逐年审批……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说明美国处于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说明国会只负责立法而不卖力具体实施,故D项错误。

4.“这是一项独一无二的稀罕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千米,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
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同等要封住。

”材料中“它”的建成( )
A.形成了朝鲜半岛的敌对状态
B.导致了德国开始走向分裂
C.标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
D.预示着世界局势紧张加剧
解析从材料“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可知这项工程是柏林墙,柏林墙是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破裂加剧的标记,与朝鲜半岛不符,故A项错误;柏林墙是在德国破裂之后才创建的,故B项错误;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是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构造创建为标记的,故C项错误;柏林墙的两面分别是资本主义阵营的联邦德国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民主德国,故柏林墙的建立反映出美苏南北极坚持的告急场合排场,故D项正确。

5.(2019山东德州一模,35)1969年,联邦德国提出“新东方政策”,表示愿同苏联“互相谅解和信任”,“发展经济和文化联系”,并声称要同东欧对话。

同时,又强调该政策不会削弱联邦德国对北约负担的任务。

该政策( )
A.推动了欧洲局势的缓和
B.表明了苏联逐步加强对欧控制
C.反映出两极格局开始瓦解
D.意味着联邦德国外交摆脱了美国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表示愿同苏联‘互相谅解和信任’,‘发展经济和文化联系’,并声称要同东欧对话”,可知联邦德国主动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度搞好关系,这有利于推动欧洲局面的和缓,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德国的步伐,而不是苏联的步伐,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
误;1969年,“冷战”尚未结束,联邦德国交际未挣脱美国影响,故D项错误。

6.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美国的国力相对降落,日本崛起,欧洲团结发展,西方国家形成经济上美、日、西欧鼎足之势场合排场,第三世界涌现出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它们有的已发展成为地域大国。

材料反映出当时(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B.美苏两极格局名存实亡
C.世界紧张局势的加剧
D.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
解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崛起打击了美苏南北极格式,天下多极化趋向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苏联、美国的国力相对下降”,但仍旧主导天下,两极格式并非名不副实,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新兴力量之间的反抗,因此不能反映出天下紧张局势的加剧,故C项错误;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只是对质料征象的归纳综合,没有反映出本质上的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故D项错误。

7.(2019山西太原一模,35)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天下宁静与宁静,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会商中夺取权柄。

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
解析“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的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不结盟运动……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进入21世纪……强调维护天下宁静与宁静,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说明第三世界作为一支关键的国际气力,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不存在政治一体化的题目,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多极化趋向,而不是经济全球化趋向,故D项错误。

8.(2019湖南株洲二模,35)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在次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美国发起抵制运动使6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缺席;苏联在1984年如法炮制,也率领19国缺席了洛杉矶奥运会。

这说明( )
A.霸权主义影响国际合作
B.这一时期的苏联处于守势
C.世界多极化趋势遭受压制
D.美苏态度决定国际性事务
解析美国于1980年发起65个国家和地区抵抗莫斯科奥运会后,苏联也于1984年率领19国缺席洛杉矶奥运会,体现了美苏两极坚持影响国际互助,故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
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故B项错误;美苏两大国的对峙使天下破裂为两大阵营,但世界多极化趋向渐渐出现并增强,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中两国的政策与态度会影响国际性事件,但不具备决定作用,故D项错误。

9.(2019山东德州期末,24)对付德国同一,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强调自己主动给德国的北约身份放行,美国总统布什与其国家安全顾问的联合回忆录《重组的世界》中认为是美国的主动倡议迫使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德国的北约身份;德国总理科尔的回忆录《我要的是德国统一》对该题目避而不谈。

这反映出( )
A.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B.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述
C.美苏两国主宰德国统一进程
D.个人记述缺乏研究价值
解析从质料中能够看出,戈尔巴乔夫、布什和科尔对德国统一的题目有差别的了解,这体现出单一视角难以还原汗青原形,故A项正确;历史叙述与各自的态度等干系庞大,材料并未体现出期间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德国统一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效果,
不是由美苏两国主宰,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视角的太过单一,不是说个人记述缺乏研究代价,故D项错误。

10.(2019吉林三模,35)“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代替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杂乱。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联邦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宁静地实现了再起。

这说明( )
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
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
解析材料论述的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在当今世界,国度气力不停变更,国际局势的动荡杂乱不停存在,因此“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不切合史实,故B项错误;“联邦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说明很多矛盾可以通过宁静方法来办理,故C项正确;“联邦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是一种近况,不能证明战役永久不会产生,故D项错误。

11.(2019江西上饶二模,35)20世纪国际形势:(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是( )
A.殖民主义化
B.帝国主义化
C.霸权主义化
D.和平民主化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化是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错误;霸权主义固然在其时存在,但并不是主流和准确的汗青偏向,故C项错误;本题针对20世纪的史实,要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干系发展的趋向,结合所学如联合国的建立和发展等可知,宁静民主化成为趋向,故D项正确。

12.(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测验,35)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颁发发言,对“扩展战略”的宗旨作了论述,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

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度的圈子。

”其根本目的是( )
A.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
B.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
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解析展示美国制度的良好不是基础目标,故A项错误;苏联崩溃之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天下,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故B项正确;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是“冷战”时期的重要目标,故C项错误;无论遏制共产主义照旧扩展自由制度,美国的目标都是称霸世界,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山东济南期末,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德意志帝国创建后,奉行“大陆政策”,追求在欧洲大陆的崛起,被英国视为克制俄法的气力。

德皇深知,在成为霸权国前英国随时可以给德国以沉重打击,因此要求尽量维持与英国的精良干系。

当时的欧洲大国频仍缔盟与反缔盟,错综复杂的条约与联盟关系造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到20世纪初,在工业生产方面,英国已落在美德之后。

对英国而言,要“为自己
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的德国成为其头号敌手,英德之前的精良干系走到了止境。

——据张新颖《国际关系中的结构性
矛盾及其转化:以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为例》材料二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的和平”来形容“冷战”。

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计划,为正确掌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役不测产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举行了多轮会商,到1987年陆续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中导条约》等协议。

这即使并非美苏战略稳固的根本原因,至少起到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防止天下战役的客观结果。

——据桂立《苏美关系70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德两国关系的特点并阐发缘故原由。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联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保持“漫长的和平”的原因。

综合上述质料,谈谈你对大国处理相互间干系的了解。

(13分)
参考答案(1)特点:从和平共处到战役反抗。

原因:①和平共处:英德间存在共同利益;欧洲大国间错综复杂的交际条约干系的推
动。

②走向战争:英德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

(2)原因:避免与对方发生直接战争;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美苏势均力敌;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教训;核战争的威慑。

认识:大国干系关乎人类运气,大国在处理相互间关系时应全面考虑本国利益和国际责任;创建遍及互信机制,增强相同和谐,避免战争,实现合作共赢应是大国处理相互间干系的根本原则。

14.(2019博雅闻道第二次团结质量测评,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子是超级大国竞争。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暴发直接军事冲突。

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

仅就此而
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在这个期间里,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准则:这共同利益便是制止美苏战役,而共同准则是在冷战对抗、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职位地方。

它们先是作为心照不宣的默契,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材料提供了一则关于美苏“冷战”思索的案例,其中蕴含了诸多的看法,从质料中提炼一个看法,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阐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
美苏“冷战”客观上保持了“世界和平”。

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权势相对平衡,尤其是苏联也成为超级大国后,两国实力强大;美苏间的势力均衡、尤其是核实力的“恐怖平衡”性,客观上遏制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的军事辩论和战役的暴发,从而使“冷战”期间世界局势呈现出长期的相对“和平”的局面,这说明美苏“冷战”客观上保持了“世界和平”。

示例二美苏“冷战”基于两国配合的长处必要。

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苏两国处于相对均势状态,为了维护住各自的势力范围,并遏制对方对本身势力范围的渗入渗出,采取了非军事性的“冷战”对抗;美苏这种非军事性反抗的共同利益要求,使“冷战”始终没有发展成为军事冲突,尤其是在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急的处置惩罚上,鲜明地体现了这种以“冷战”优先的非军事对抗性,因而“冷战”是美苏共同利益要求的效果。

解析回答时只需要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并对其举行阐明即可。

如根据材料“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暴发直接军事冲突。

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

仅就此而
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可得出美苏“冷战”客观上保持了“世界和平”的观点,然后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又如根据“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准则:这共同利益便是制止美苏战役,而共同准则是在‘冷战’对抗、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可以得出“美苏‘冷战’基于两国共同的利益需要”,然后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举行阐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