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04.1《迢迢牵牛星》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04.1《迢迢牵牛星》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迢迢牵牛星》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描绘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诗歌,通过描绘牵牛星和织女星的遥远距离,表达了他们深厚的爱情。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传说,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的美,还可以理解到真爱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对于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能够理解并欣赏诗歌中的美景。
然而,对于一些古代的成语和表达方式,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
义,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学生能够理解古代诗歌的描绘手
法,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表达的深厚爱情,理解真
爱的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把握诗歌
的结构和韵律。
2.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的描绘手法,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感受诗歌
中表达的深厚爱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图片,帮助学生
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同时,通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情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到这两颗星星,
然后引出诗歌《迢迢牵牛星》。
2.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
的美。
3.解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解释一些生僻的词语,帮助学
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欣赏诗歌:通过音乐、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
1.板书设计:将诗歌的内容和结构以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
解和记忆。
2.板书内容:包括诗歌的标题、作者、内容、意义等,以简洁明了的方
式呈现。
八. 说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
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朗读、背诵、理解、表达等方面,注重学生的
全面发展。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
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知识点儿整理: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无名氏,相传为汉乐府。
2.诗歌背景:描绘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说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3.诗歌体裁:古体诗,属于乐府诗的一种。
二、诗歌内容理解
1.诗歌主题:通过描绘牵牛星和织女星的遥远距离,表达了牛郎织女深厚的爱情。
2.诗歌结构:共四句,每句七字,遵循严格的平仄和韵律。
3.关键词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无语凝噎。
三、重点字词解析
1.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
2.皎皎:明亮的样子,形容星星闪烁的光芒。
3.纤纤:细长的样子,形容织女的细手。
4.札札:织布机的声音,形容织女辛勤劳作的情景。
5.盈盈:满溢的样子,形容织女星的明亮。
6.脉脉:含情的样子,形容牛郎织女相视时的眼神。
7.无语凝噎:形容双方因情意深厚而无法开口说话,心中充满感慨。
四、诗歌艺术特色
1.比喻:运用比喻手法,将牵牛星和织女星比喻成牛郎和织女,形象生动。
2.象征:以牵牛星和织女星象征牛郎和织女的爱情,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3.韵律:诗歌遵循严格的平仄和韵律,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五、诗歌主题拓展
1.爱情主题:本诗歌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引导学生理解真爱的价值。
2.哲理主题: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启发学生珍惜眼前的幸福,勇敢追求真爱。
六、教学延伸
1.了解其他古代关于牛郎织女的文学作品,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探讨现实生活中关于爱情的不同观点和价值观。
七、教学策略与方法
1.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2.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情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
1.学生朗读、背诵诗歌的能力。
2.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结构的能力。
3.学生欣赏诗歌、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4.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培养。
九、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内容是否适中,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同步作业练习题:
1.《迢迢牵牛星》这首诗的作者是()。
2.以下哪个词语不是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3.诗歌《迢迢牵牛星》主要表达了()。
A. 对牛郎织女爱情的赞美
B. 对美丽景色的描绘
C. 对离别之情的抒发
D. 对家乡的思念
4.“______星皎皎,牵牛织女______。
”这句诗描绘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明亮和遥远。
答案:迢迢、皎皎
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______。
”这句诗描绘了织女手的细长和牛郎织
女之间的深情。
6.请简述《迢迢牵牛星》诗歌的主题和结构。
答案:《迢迢牵牛星》的主题是通过描绘牵牛星和织女星的遥远距离,表达了
牛郎织女深厚的爱情。
诗歌结构共四句,每句七字,遵循严格的平仄和韵律。
7.根据诗歌内容,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答案:(1)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
(2)皎皎:明亮的样子,形容星星闪烁的光芒。
(3)盈盈:满溢的样子,形容织女星的明亮。
(4)脉脉:含情的样子,形容牛郎织女相视时的眼神。
8.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牛郎织女传说的理解。
答案: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说故事,讲述了牵牛星和织女星化为
牛郎和织女,每年七夕相会一次的美丽传说。
这个传说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9.请分析《迢迢牵牛星》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迢迢牵牛星》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喻:将牵牛星和织女星比喻成牛郎和织女,形象生动。
(2)象征:以牵牛星和织女星象征牛郎和织女的爱情,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
赞美。
(3)韵律:诗歌遵循严格的平仄和韵律,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五、阅读理解题
10.阅读《迢迢牵牛星》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1)诗歌描绘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什么特点?
(2)诗歌中的“札札”和“脉脉”分别形容了什么情景?
(3)诗歌表达了对哪种情感的赞美?
(1)诗歌描绘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遥远距离和明亮闪烁的特点。
(2)“札札”形容了织女辛勤劳作的情景,“脉脉”形容了牛郎织女相视时的眼神。
(3)诗歌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通过以上同步作业练习题,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加深对《迢迢牵牛星》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