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全能知识点练习题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全能知识点练习题
册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___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_______的事情,但他从_______想象出_______,感受到_______,心情由_______转为_______。
[2]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3]诗中“春色”和“红杏”都被_______,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同样说明_______的道理。
2. 理解阅读。
囚歌
①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②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③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第①节诗中,“人”指的是__________。
“狗”指的是__________。
[2]第②节诗,讲了革命者的坚定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节诗中,“地下的烈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节诗中“烧掉”和“永生”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精神?请用简短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词鉴赏,阅读《绝句》,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
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3]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与“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4]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
[5]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的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是想象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给下列字注音。
(1)苔(______)(2)闼(_______)
[2]解释下面词语。
(1)长:______ (2)净:______
(3)手:______ (4)排闼:______
[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茅檐/长扫/净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水/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
[4]请结合诗歌第一、二两句,说说湖阴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①,闻说②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③遮望眼④,自缘⑤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
(______)
②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
③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______)
[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_________。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②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③,不独明朝④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⑤冷,江上流莺⑥独坐听。
把酒⑦看花想诸弟,杜陵⑧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
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
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
④明朝(zhāo):明天。
⑤空斋:空荡的书斋。
⑥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⑦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⑧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结合注释,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诗的前两句借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
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________,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________手法。
[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和“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都写出了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习俗。
B.《寒食》一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做文章,反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自嘲,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哀。
C.《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诗的首句从远处着笔,遥想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近处落想,实写故园寒食的景色。
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D.孟诗表现了诗人节日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选择一个节日,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我能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最少能找出3个体现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精神的词,并用横线划出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若等闲”的意思是(____),清白指石灰的(_______)。
[3]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用哪些方法来描写和赞美石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②清气:清香的气味。
③乾坤:天地。
[1]判断对错。
(1)“不要人夸好颜色”中的“人”指的是王冕。
(____)
(2)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诗标示的节奏是正确的。
(____)
[2]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
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________”。
[3]写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誓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11. 阅读诗文,完成练习。
(甲)七步诗
曹植①
煮豆持②作羹③,漉④菽⑤以为汁。
萁⑥在釜下燃,豆在釜⑦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乙)反七步诗
郭沫若⑧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注释)①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
②持:用来。
③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④漉:过滤。
⑤菽:豆。
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⑦釜:锅。
⑧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
______。
“同根生”指__________,“相煎”指_________。
(乙)诗中的“豆”成了“_________”,“萁”成了“_________”。
[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_______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________。
12. 课外拓展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②蹊(xī):小路。
③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④娇:可爱的样子。
⑤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
[1]诗人寻花的地点是__________,季节是_____。
[2]“千朵万朵”形容_____________,“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3]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蝴蝶____________(怎样)、黄莺___________(怎样),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______;“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
_______。
[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_______。
“千帐灯”点明了军帐______,此行队伍_____。
“故园无此声”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__________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
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_____)(填序号)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
喻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和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16. 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词句
[2]画波浪线的词句中,作者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透过这些景物,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
[3]阅读这首词和《宿律德江》,补全下面的对话。
甲:《宿建德江》和本词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但我不知道它们的区别,你能给我讲讲吗?
乙:没问题,《宿建德江》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________之情;而本词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________之情。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把景和人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