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济宁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济宁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
一、基础积累: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咚!咚!咚!”不远处传来一阵牛皮大鼓声,参加竟渡的18条龙船缓缓(露相/亮相):这些体形狭长的“水上蛟龙”龙头高昂,①,龙睛闪烁,龙须飘飘,威风凛凛。
只见一艘25米长的龙船上,40多位汉子摩拳擦掌:鼓手站在船中央,手上的鼓棒稍稍抬起,时刻准备着击鼓鸣响;划手们身体前倾,双手推桨,严阵以待;船头和船尾处的舵手看起来十分(淡定/淡泊),他们望着远处的弯道,若有所思。
突然,“哗”的一声哨响,龙船上的几十支桨应声而动,②,河道里瞬间泛起惊滔骇浪。
河面上发出鼓号震天,河畔边的看台上有将近2000余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竟渡威风凛凛.(lín)
B. 蛟.(jiāo)龙摩拳擦掌
C. 闪烁.(shuò)严阵已待
D. 舵.(duò)手惊滔骇浪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亮相淡定
B. 露相淡泊
C. 亮相淡泊
D. 露相淡定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龙尾翘起②船如脱缰的马一般向前冲去
B. ①翘起龙尾②船如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
C. ①翘起龙尾②船如脱缰的马一般向前冲去
D. ①龙尾翘起②船如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河面上发出鼓号震天,河畔边的看台上有2000余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B. 河面上鼓号震天,河畔边的看台上有将近2000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C. 河面上鼓号震天,河畔看台上有将近2000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D. 河面上发出鼓号震天,河畔的看台上有2000余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a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乙】
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
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
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摇兀掀舞,才如一叶。
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藓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犹恨舟行北岸,不得过其下。
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至马当,所谓上元水府②。
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
庙依峭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侧足而上,宛若登梯。
……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抗,仅能入港。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
斛,古代容量单位。
②上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B. 空谷传响.响:回声
C. 凡数十里不绝.绝:灭绝
D. 犹恨.舟行北岸恨:遗憾
6. 最适合填入下面句子□中的一项是()
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A. 故
B. 以
C. 乃
D. 然
7.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 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
C. 同样是写江流迅疾特点,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乙文则以侧面描写为主。
D. 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二)(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登云中①清朔楼
清·朱彝尊
夕阳一半樽前落,月明又上阑②干角。
边马尽归心,乡思深不深?
小楼家万里,也有愁人倚。
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
【注释】①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
②阑干:栏杆。
10. 阅读诗词要注意积累意象,下列诗句借“月”抒发的情感与本词不同的一项是()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B.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D.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过山西村》)
11. 赏析画线诗句的表达效果。
三、综合运用:共8分。
13. 学校举办“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调查分析】为了解中小学生的读书状况,同学们搜集到下面的调查数据图,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不出现具体数字)
(2)【现场访谈】活动特邀一位专家参与,请根据下面的访谈补出采访问题。
记者: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提倡整本书阅读。
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
专家:在我看来,整本书阅读便于了解一部经典的创作背景与主题,领略其谋篇布局;便于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与方法,并通过阅读全书对比高潮起落的不同魅力;便于和其他作家作品进行横向比对,掌握作品的独特性并能辨别优劣;便于培育学生持久的阅读能力,使其克服浮躁,产生定力。
对整本书阅读来说,“快、准、比、评”可作为阅读的四字诀:快,快速地阅读,但并不是浮光掠影;准,准确把握关键情节与线索,抓住主要矛盾与重点问题;比,比较阅读,可以同篇对比、同书对比、不同书对比,在对比中理解本书的特色;评,对读过的书作出评价,可以评某一点,也可以评整本书。
(3)【阅读分享】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或两部,运用“比”的阅读方法,谈谈你对书中人物形象或主题的理解。
(100字左右)
《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简·爱》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①近年来,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几个传统文化类作品不断刷屏成为大爆款(通常指能够引发全民热议、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养分,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呈现在新创作的作品中。
从“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让人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唯美动人的一面,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让世界惊叹于“中国式浪漫”,当下的文艺工作者更加明确地意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
②传统文化类作品频出爆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求。
新世纪的中国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日益增强,对有深度、有内涵的文艺作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从《长安三万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精品影视剧,到《唐宫夜宴》《国色天香》等爆款舞台节目,无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述者”“代言者”,可以说,观众审美的变化正在对作品的选择中得以体现。
③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类作品频出爆款,离不开新型传播媒介的助力。
以《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作品为例,虽然首次播出就引发了强烈反响,但是后续的二次传播才是真正促使其成为爆款的重要原因。
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回看功能、评论互动功能、个性化传播功能会带来作品关注量、观看量的几何级增长,推动作品“火上加火”。
(摘编自《传统文化类作品缘何频出爆款》,《光明日报》2024—04—03)
【材料二】
在现象级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中,舞者身体在“天地圆环”的舞台和光影效果中形成绵延不绝的青绿色“山峦”。
这种效果的营造正是依托舞台正上方的六块环形屏幕,它们随叙事与场景变换,一方面使得舞蹈语言所特有的时空运动特征得到了全新呈现,另一方面将时空交错的神奇之感与虚实相生的梦幻之感表现到极致。
科技手段的运用直接决定了文艺作品的形态,运用得好能有效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
(摘编自《科技时代,舞蹈何以“众乐乐”》,《光明日报》2024—05—22)
【材料三】
纵观传统文化类作品,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个别节目的同质化,“抄作业”抄不好反而有东施效颦之弊。
还有一些节目过分依赖科技而忽视了内容,除了炫酷,看完缺乏记忆点。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正如《只此青绿》《忆江南》,以及去年的《唐宫夜宴》,它们的出圈在于舞者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名画或舞俑的写意之处、唯美之处,技术的助力并未脱离作品内容。
总之,我们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的新境界。
(摘编自《国风节目再出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文艺创新源泉》,光明网2022—02—23)
14. 从材料一看,近年来传统文化类作品频出爆款的原因有哪些?
1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作品《只此青绿》,其作用有何不同?
16. 分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偷书记
何君华
①我实在太喜欢那本书了,那本精装的带插图的《西游记》,每次去新华书店我都要“狼吞虎咽”地读上几页。
②我在苏木(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乡级行政区)念寄宿初中,我们每天下午5点放学,6点上晚自习,这一个小时我们用来吃晚饭和自由活动。
我没时间吃晚饭,也没时间自由活动,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头一个冲出教室,跑到位于苏木街道中央的新华书店去读《西游记》。
新华书店五点半关门,如果不跑快点的话,看不上几页我就得“打道回府”了。
③我在我们家的黑白电视上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可是电视剧拍得有点不过瘾,而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插图精美,简直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精气神都画出来了。
④新华书店的售货员跟我已经很熟悉了。
每天等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店门口时,他总是要微微地冲我点点头,或是笑一笑,或是跟我打趣:“哟,再不来我可要关门啦!”
⑤我不好意思地冲他笑笑,然后便冲进最里面的那排书架前,熟练地在第三层书架上找出那本《西游记》,争分夺秒地读起来。
⑥苏木初中跟新华书店有一里多路程,留给我读书的时间只有不到20分钟。
你不知道,20分钟时间对于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简直太短暂了。
很快,读得入神的我便会被那句熟悉的提示语打断。
彼时不知道售货员已经呼喊几次了,可我此时此刻方才听到。
我依依不舍地将书放回书架上,又马不停蹄地跑回学校食堂去打晚饭。
⑦是的,我总是最后一个赶去食堂打饭,这时往往已经没什么可吃的了,可我并不觉得后悔。
⑧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我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可怕的念头——我要把那本《西游记》偷回来!
⑨是偶然发现新华书店后面连接库房门的门闩没有真正上锁的。
售货员每次去库房里取书都是轻轻地将它掩上,并没有将锁锁上,而库房的后门则是从里面通过门闩闩住的。
也就是说,我只要趁售货员不注意,将库房后门的门闩偷偷抽开,再将库房前门的门锁虚挂在门闩上就可以了。
⑩晚上8点,晚自习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迫不及待地像哈萨尔的神箭一样射向新华书店。
跟以往不同的是,这回我走的是新华书店的后门,而不是正门。
我用手一推,库房的后门果然开着!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我摸进库房,再摸开库房前门,在熟悉的位置上“拿”到《西游记》,然后将两道门轻轻掩好,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⑪我将《西游记》藏在宿舍床铺的枕头底下,不敢拿出来示人。
这一天,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一放学就跑去新华书店,可我又不敢当着同学的面将《西游记》拿出来读。
这种感觉太熬人了,我盼望着周末快点到来,我好拿着书回家去读。
⑫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额吉(蒙古语,母亲的意思)赶着羊群出去了,我便迫不及待地将《西游记》从书包里掏出来,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⑬“你手里拿的什么书?哪里来的?”我读得太入迷,不知什么时候额吉已经站在了我的身后。
我吓了一跳,额吉见我惊吓过度的样子,心中似乎已经明白了一切,我便不打算隐瞒,将去新华书店偷书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额吉。
说完,我等着额吉将原本用来赶羊的皮鞭抽打在我身上。
⑭可是过了许久,额吉手中的鞭子也没有扬起来。
额吉忽地瘫坐在地,放声大哭起来:“我到底做了什么,竟生了个窃贼!”我跪倒在额吉身前,不停地向额吉认错,祈求额吉的原谅。
⑮额吉抹干眼泪,带着我和那本《西游记》来到了新华书店。
面对那么信任我的售货员,我早已经羞愧得抬不起头,而售货员其实早已经知晓一切:“你每次来都读那本《西游记》,现在这本书不见了,我当然猜到了是谁拿走了它,但我相信,你一定会将这本书还回来……”售货员没有用“偷”字,而是用了“拿”字。
⑯我的眼泪再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
⑰额吉将兜里拉拉杂杂的零钱全部掏出来,摆放在柜台上,买下了那本我心爱的《西游记》。
我知道,那些钱的数额远远超出了书的定价……
⑱这本插图版的《西游记》如今仍摆放在我的书架上,尽管已经读过多遍,它的书页也已经泛黄,但我确信,我将一辈子珍藏它。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05-06,有删改)
17. 【读·理】根据下面的提示,梳理小说情节。
18. 【读·析】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作用。
19. 【读·品】品读第⑯段,结合上下文分析“我”的心理。
我的眼泪再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
20. 【读·悟】阅读要关注文章的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我将一辈子珍藏它”意蕴的理解。
五、写作:共4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
有人害怕问题,逃避问题;有人则直面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甚至主动去寻找问题。
其实,问题才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1. B
2. A
3. D
4. B
5. C
6. D
7. C
8.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9. 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乙文参考译文:从雷江口出行进入长江。
江南的群山,林木苍绿,山峦重叠,好像一列屏障。
总共行驶数十里连绵的景象没有中断。
从金陵向西,都未曾看到这样的景象。
这一天,顺着风张起风帆,船行得非常快。
然而江面水面辽阔,白色的浪花像山一样涌来。
所乘坐的虽是载重两千斛的大船,在江面上的摇晃和舞动,好像是一片树叶。
过了狮子矶,有一座山名叫佛指矶,长满苔藓的峭壁有百尺高。
青色的树林和绿色的竹子,倒挂在石壁上,这种景象是图画也难以描绘的。
很遗憾船行驶在北岸,不能穿过山下。
旁边还有几个小石矶,也都很奇特陡峭,然而都比不上狮子矶。
到了马当山,这里正有所说的长江上水神庙。
这里山势尤其俊秀挺拔,正面山脚直插入长江。
水神庙依靠着悬崖峭壁架空而建为楼阁。
登或下的人都要走楼阁西边悬崖旁的小石径。
攀援葛藤侧着脚向上,好像登梯子……船行在石壁之下,白天忽然变得晦暗,风很大,船上的人非常惊恐,变了脸色。
急忙放下风帆,赶快驶入港湾,用尽力气牵拉,抵抗风速,船仅能刚刚驶入港湾。
10. D 11. 示例:最后一句“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在表达效果上极具韵味和深度。
首先,“望断”二字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描绘了主人公盼望家书归来的急切与无奈,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其次,“尺书传”作为家书的象征,寄托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关怀。
而“雁飞秋满天”则以雁南飞和秋天的广阔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辽远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整句诗通过景物与情感的交融,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12 ①. 教然后知困②. 大漠孤烟直③. 关山度若飞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⑤.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⑥. 留取丹心照汗青
13.(1)示例:小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大多向家人求助,缺少自我解决能力;初中生阅读遇到困难时大都能通过查工具书或其他资料来解决问题,自我解决阅读困难的能力比较强。
(2)示例:整本书阅读具体有哪些好处和方法呢?
(3)示例一:在《西游记》中,运用“比”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孙悟空与唐僧在性格与使命上的鲜明对比。
孙悟空桀骜不驯、机智勇敢,他多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化险为夷,保护唐僧西行取经。
而唐僧则慈悲为怀、坚定执着,尽管面对重重困难和诱惑,他始终坚守信念,不改初衷。
两者性格迥异,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游记》中一段段精彩纷呈的取经故事。
孙悟空的英勇与唐僧的坚韧,正是对师徒情深与取经之路艰辛的深刻诠释。
示例二:在《水浒传》中,通过“比”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梁山好汉们性格的多样与互补。
如鲁智深的粗中有细与武松的勇猛果敢形成对比,一个智勇双全,一个力敌万夫,共同展现了英雄豪杰的不同风貌。
同时,这些好汉们虽来自五湖四海,但都被逼上梁山,共同反抗腐败的朝廷,这一主题在对比中更显鲜明,揭示了社会不公与人民反抗的深刻内涵。
示例三:在《骆驼祥子》中,通过“比”的阅读方法,可以鲜明对比祥子前后的变化。
起初,祥子勤劳坚韧,怀揣着买车的梦想;然而,在社会的无情打压下,他逐渐变得麻木、堕落。
这种对比不仅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摧残,也反映了个人在逆境中的挣扎与沉沦,引人深思。
示例四:在《简·爱》中,通过“比”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看到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身份与地位的巨大差异,但正是这样的对比,凸显了简·爱独立、自尊、追求真爱的高尚品质。
她不畏强权,勇于反抗,最终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重与爱情。
这种跨越阶级的爱情,展现了人性中的纯真与美好,是对当时社会等级观念的深刻批判。
14. 文艺工作者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养分,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呈现在新创作的作品中,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求;传统文化类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观众新的审美需求;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助力,如新媒体的回看功能、评论互动功能、个性化传播功能等,为传统文化类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便捷的方式,推动了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受欢迎程度。
15. 示例:材料一提到《只此青绿》主要是为了说明互联网时代新型传播媒介对传统文化类作品成为爆款的助力作用。
材料二提到《只此青绿》则是为了强调科技手段在文艺作品中的运用对提升作品表达效果的重要性。
16. 示例:首先,文章从传统文化类作品存在的问题入手,明确指出了个别节目同质化和过分依赖科技而忽视内容的问题。
接着,文章通过引用“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这一道理,强调了内容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
然后,文章以《只此青绿》《忆江南》和《唐宫夜宴》为例,具体阐述了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出圈的原因;最后,文章总结全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综上所述,材料三的论证思路是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引用道理和举例论证,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和总结观点。
17. (1)偷书成功;(2)被母亲发现;(3)赎回书并反思。
18. 文章第④段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它突出了“我”对书的痴迷,通过描述新华书店的售货员与“我”之间的熟悉关系,展现了“我”对《西游记》这本书的热爱和频繁光顾书店的情况。
其次,它为下文面对“我”偷书的行为,售货员没有直接指责“我”的偷窃行为,而是给予了“我”足够的信任和宽容埋下了伏笔。
19. 示例:在第⑩段中,当“我”听到售货员没有用“偷”字,而是用了“拿”字时,内心充满了羞愧和感动。
这是因为售货员没有直接指责“我”的偷窃行为,而是给予了“我”足够的信任和宽容,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善良。
这种感受让“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表达了“我”内心的感激和自责。
20. 示例:“我将一辈子珍藏它”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蕴含了丰富的意蕴,它表达了我对那本插图版《西游记》的深厚感情和珍视之情;这句话也表达了我对诚信和道德的重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道德教材,我将永远珍藏它,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诚信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