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6.21 陈涉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目标达成: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翻译字词内容见书上注释
【创境激趣】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也让同学们课后进行了通释课文,现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课文。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本文,体会一下起义当时的情境。
【自学导航】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怀有大志(“鸿鹄之志”)。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涉的?
是以姓名、籍贯、身世、志向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陈胜的。
为什么先写这段?
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3、本段字词句理解
(1)“之”字的三种不同用法。
(2)“……者……也”句式的理解。
(3)“也”“哉”所表达的语气。
(4)“尝”“苟”等词的含义。
(5)口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含义作用。
明确:辍耕之垄上。
之:去、往,动词。
怅恨久之。
之:语气助词,不译。
鸿鹄之志。
之:助词,的。
“……者……也”句式表判断。
其变式有:“……,……也。
”“……者,……。
”
“也”“哉”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为反诘和蔑视。
重点字词的解释勾在书上。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含义作用:此句画龙点睛,提挚下文,表现出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1
2 【合作探究】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请找出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
时间:秦二世元年七月,地点:大泽乡,发起者:陈胜、吴广,参加者及人数:“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
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这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失期,法皆斩”,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
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
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②吴广在驻地旁的丛词中,狐呜呼口:“大楚兴,陈胜王。
” 从一、二段看,怎样认识陈涉?
志向远大,足智多谋。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3、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发”:征发。
“適”:通假“谪”,责罚。
“戍”:防守。
“屯”:驻守。
“次”:编到。
“当行(hang2)”:应差。
“为”:担任,当。
“屯长”:戍边军队中的小吏。
“会”:适逢。
“度”(duo2):估计。
“失”,耽误,错过。
“法”:依照秦法规定,名词作状语。
“乃”:于是,就。
“亡”:逃亡。
“举”:起事,发动。
“等”:同样。
“死国可乎?”为国而死,好吗?“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苦”:苦于,为某种事物或境况所苦。
“ “当”:应该。
“乃”:是。
“以”:因为。
“数”(shuo4):屡次。
“将”(jiang4):统率。
“或”:有人。
“多”:只是。
“爱”:爱护。
“怜”:喜爱。
“以”:认为。
“诚”:如果。
“以”:把。
“唱”:通假“倡”,倡导。
“宜”:大概。
“多”:数量大。
“应”:应和,响应。
“然”:正确。
……
【归纳总结 】
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起义的原因,谋划,下一节课我们将真正领略起义的场面,请同学们先预习一下。
【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
司马迁
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
志向远大,足智多谋
根本原因
起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
起义的谋划
【教学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