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上《未有天才之前》PPT课件 (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 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生长的民众。
第二部分:(4—9段)从反面论述 天才不能生长的原因,即批评封建 主义势力对新思想新文化的围剿,
对青年人的摧残。
第三部分:(10—12段)发出呼吁, 号召大家都来做培植天才的泥土,
做新思想新文化的支持者。 归纳论证结构:
第一部分正面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从反面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发出号召。
这是一篇8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面向 成人听众所作的演讲词。要想真正 读懂文章的内容,有必要了解鲁迅 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了解当时的社 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特别是演讲中 涉及到的如“新文化运动”、《新 青年》、“整理国故”、“崇拜创 作”等文化名词,否则你就读不懂。
学习这篇课文,在字词上、语言上有一 些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的用法和文法,请 调动你的语法和文言知识积累,先把文 字疏通,只有如此,才能透过文字了解
第3段:在这一段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天才的产生需要民众的土壤。接下来 用例证法举了拿破仑的例子证明天才 的产生需要民众。然后用比喻论证法 来加以证明,用花和土来比喻天才和
民众,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分析第二部分:
第4段:摆出当前的不良现状——不 但天才,连天才产生的土壤也被扫
尽。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当时缺少 天才产生的土壤?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壤。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论证的? 第4段承上启下,是从正面立论到反 面论证的转换枢纽。否则,上下文 就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会使读
者不知所云。
第10段:指明培育天才的泥土大家 都可以做。
第11段:简要论述怎样做泥土。 第12段:发出呼吁,号召大家都来
做泥土。
五、写作特点: 1、标题新颖独特, 引人深思。 2、观点鲜明集中。 3、思路清晰, 逻辑严密。 4、材料具体生动, 引人入胜。 5、语言生动形象, 多用口语, 富有魅力。
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情感。
明确:就当前的现状,谈天才生长的条 件。
二、演讲应该明确观点,支持什么, 反对什么,要让听众一目了然,鲁
迅在演讲中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的观点在第三段中明确 了,即天才的产生需要民众的土壤。
三、根据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论述 的内容,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3段)提出自己的 观点:要产生天才,就要有使天才
未有天才之前
鲁迅
一、教学目标 1、找出这篇演讲稿的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找出这篇演讲稿的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三、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及作者的思 想。
一、导入: 本文是一篇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 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的演讲, 他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 学们通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
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即“整理国故” 论,“崇拜创作”论,恶意的批评 这三个方面。语言标志是“其一 是”,“其一是”,“还有一样
是”。
第5段指出“整理国故”的论调反对 新事物,就是要扫尽预备天才生长 的土壤。“整理国故”:这个口号 最早是由新文化阵营提出来的。当 时北京大学旧派学生在封建旧文化 维护者的支持下成立了“国故社”, 企图以研究国故为名,行复古之实。
四、分析论证过程: 分析第一部分:
第1段:作者的开场白,谦辞。 第2段:作者根据文艺界的呼声很
自然地引出对天才的论述。
鲁迅为什么会发表这篇名为“未 有天才之前”的演讲?
因为人们对天才的产生的呼声很盛 大。
鲁迅认为文艺界强烈要求天才产生 可以证明哪两件事?
一是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天才,二是 大家对于现在的艺术厌薄。
这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 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属于 比喻论证法,用浅显的事物论述深
刻的道理。
第6段指出“创作崇拜”的论调 排斥世界先进文化,就是要扫尽
预备天才生长的土壤。
作者举反面的例子批判“创作崇 拜”的论调。
第7段指出“恶意的批评”就是扼杀 新生事物,社会没有天才产生的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