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页至4页,第1I 卷5页至12页。

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织器官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 .癌细胞是一类高度分化的细胞
C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
D .细胞分化是基因在特定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右图是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其中Y 和y 表示基因,
造成1号和2号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的原因是
A .染色体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 .1号和2号发生了交叉互换
C .同源染色体联会错误
D .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
3.香豌豆能利用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逐步合成蓝色中间产物和紫色色素,此过程是由B 、b 和D 、d 两对等位
基因控制(如右图所示),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

其中具有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只具有蓝色中间产物的开蓝花,两者都没有的则开白花。

据右图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只有香豌豆基因型为B _D _时,才能开紫花
B .基因型为bbDd 的香豌豆植株不能合成中间物质,所以开白花
C .基因型为BbDd 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4:3
D .基因型Bbdd 与bbDd 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4.用相同数量的完全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
和番茄幼苗。

在二者的吸水率儿乎相同情况下,72小时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右表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小时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试验开始时的百分比)。

分析右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K + Mg 2+ Ca 2+ SiO 32- 水稻 17.0 105 117 19.5 番茄 19.1 86 59.6 118 基因
B 基因D 酶B 酶D 前体物质 (白色) 中间产物 (蓝色) 紫色素 (紫色)
Y y 1 2
B .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 32-需要量大,对Ca 2+需要量小
C .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D .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5.关于基因工程下列操作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鸟枪法”提取目的基因的过程需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 .两种DNA 黏性末端的黏合只需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
C .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过程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 .目的基因表达过程要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第Ⅱ卷(非选择题)
30.(22分)试回答下列(1)~(2)题
(1)下图表示高等植物有关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其中四条曲线的环境条件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①下列关于图中各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ⅠCD 段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 .曲线AB 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 点以后开始合成有机物
C .F 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暗反应速度的限制
D .各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②曲线Ⅲ、Ⅳ表明:在0.03%CO 2和较强光照条件下,当温度从20℃升至30℃时,CO 2吸收量并不随之增加,原因是_______。

若温室栽培农作物时遇此情况,可采取______________等措施,以提高作物产量。

③当作物处于曲线Ⅱ代表的环境条件时,在E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可采取___________措施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④若该图为松树(阳生植物)的相应曲线变化,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的相应曲线变化时,B 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_____。

⑤若该图表示的植物是玉米,在CO 2的固定阶段,CO 2的转移途径是CO 2中的C 首先转移到___中,然后再转移到___中。

⑥若该图表示的植物是水稻(C 3),其叶片的结构特点是( )
A .不含有维管束鞘细胞,未形成“花环型”结构
B .含不具有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且未形成“花环型”结构
C .含不具有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但形成了“花环型”结构
D .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但形成了“花环型”结构
⑦若植物白天长时间处于B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植物能否正常生长?并简述你的理由。

Ⅰ 0.10%CO 2 30℃; Ⅱ 0.10%CO 2 20℃; Ⅲ 0.03%CO 2 30℃; Ⅳ 0.03%CO 2 20℃。

Ⅱ Ⅰ Ⅲ、Ⅳ 光照强度 E F D A
B
C 0 CO 2 吸 收 量 CO 2 释 放 量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之一,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HIV是一种球形的单链RNA病毒,并能产生逆转录酶。

(逆转录是与转录相反的一个过程。

)HIV侵入人体后,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裂解时都可释放数百万个HIV。

①下列对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人体细胞不同,它的碱基种类仅有4种
B.变异类型多,是由于单链RNA结构不稳定,突变率高
C.可以直接用培养异养型微生物的人工培养基培养繁殖
D.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能够侵人T细胞
②HIV进人细胞后,以________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这一过程利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

③在人体感染HIV后的效应阶段,______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④若科研工作者已研制出了能有效治疗AIDS的疫苗,人接种该疫苗一段时间后,如果HIV再进人体内,______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⑤感染过SARS病的康复者,体内产生的抗“非典”病毒的抗体能否消灭侵人人体的HIV?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与上述两种病毒不同,噬菌体是一类DNA病毒.欲证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进人细胞,可采用______法。

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选用N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1.(20分)为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蚕豆萌发过程中幼根生长的影响”,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普通雨水加硫酸配制了不同pH值的“酸雨”,并准备了大量同一品种的蚕豆种子。

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思路。

分别指出两小组实验设计是否能达到实验的目的,为什么?
(1)一小组:取五个相同的种子培养器,分别编号为A、B、C、D、E,在五个培养器中各放人两粒蚕豆种子,在培养器中分别加不同酸度的、等量的“酸雨”。

(A—pH 1.5,B—pH2.5,C—pH 3.5,D—pH4.5,E—pH 5.5)。

将五组培养器放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蚕豆幼根的长度,计算各组蚕豆幼根生长的平均长度。

答:
(2)二小组:取六个相同的种子培养器,在六个培养器中各放人十粒蚕豆种子,在五个培养器中分别加人pH 1.5,pH 2.5,pH 3.5,pH 4.5,pH 5.5五种不同酸度的、等量的“酸雨”,在1个培养器中加人与“酸雨”等量的植物完全营养液。

将六个培养器放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蚕豆幼根的长度,计算各组蚕豆幼根生长的平均长度。

答:
(3)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

要求:在上述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只需写出你改进或增加的措施。

(可任选一个组的方案进行改进)
(4)你实验设计的假设是什么?你的实验预测又是什么?
(5)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和计算实验方案中的测量数据。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2.A 3.D 4.D 5.B
30.(22分)(1)(12分,除①、⑥、⑦每题2分外,其余每空1分)
①C;②CO2浓度太低增施农家肥料、使用CO2发生器、投放干冰等;③适当提高温度;④左移;⑤C4C3⑥B;⑦不能。

因为白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基本相等,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平衡,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一天中,有机物消耗大于合成,或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因此,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2)(10分,除①2分外,其余每空1分)①C;②HIV的RNA人体细胞中的脱氧核昔酸;③效应T;④记忆细胞;⑤不能抗原具有特异性(或抗原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⑥同位素标记外壳蛋白质和DNA都含N,无法判断。

31.(20分,每小题4分)
(1)不能(1分)。

第一,未设空白对照,不能说明各种pH值酸雨对幼根生长都有影响。

(2分)第二,只用两粒蚕豆,不能排除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

也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分)
(2)不能(1分)。

第一,对照不正确(应为普通雨水),造成变量不单一。

(2分)第二,实验装置未编号,会影响实验结果记录的正确性,造成计算错误(1分)(3)<一>按一小组方案,将蚕豆改为十粒(2分),增加空白对照(普通雨水)(2分)。

或<二>按二小组方案,将对照组的完全营养液改为普通雨水(2分)将培养器分为六组,分别编号为A、B、C、D、E、F。

(2分)
(4)实验假设与方案设计一致(2分),实验预测应为两类、即结果与假设一致、假设成立(1分)不一致则假设不成立(1分)。

例:实验假设:酸雨对蚕豆幼根生长有抑制、且酸度越大,幼根生长越短。

实验预测①各实验组幼根平均长度小于对照组,且随着酸度增加,幼根长度依次递减。

假设成立。

②各实验组幼根平均长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假设不成立。

(或其它情况,假设不成立)
(5)(4分)例:
幼根长度(mm)pH 1.5酸雨pH2.5酸雨pH 3.5酸雨pH4.5酸雨pH 5.5酸雨普通雨水第1粒幼根长度
第2粒幼根长度

平均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