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统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河区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统测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8分)
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辨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
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说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反过来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D.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
4、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5、“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
A、唯物主义命题B唯心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教条主义命题
6、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是因为它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是
①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④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
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
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
9、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就没有人的出现,也就没有人的意识的产生。
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0、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自然界。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人工催雨或消雨的方法产生降雨或不下雨,用人工消雾的方法来消除浓雾。
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受人的意识的影响
B.人的意识能决定自然界某些部分的存在与变化
C.物质和意识相统一,决定着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
D.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1、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而且梦中的景象变化万千,犹如现实生活,据说有的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就是在梦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对梦的正确认识是()
A. 梦境是虚构的与客观世界无关
B. 梦境可能是神的启示
C. 梦境是人脑中储存的日常生活信息的再现
D. 梦境并不是无端的,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
1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其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1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是说
A.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有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
D.规律是客观的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
15、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6、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7、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18、“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
”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19、“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起明天青藏通途。
”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
这一誓言说明:
A、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D、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
20、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在于北京时间2004年重月4日12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当日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
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这一事实表明:
A、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
B、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联系
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和意识不可分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
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板’,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上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他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它来同化客体的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21~22题。
21、上述论断说明:
A、人脑天生就具有意识
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2、材料蕴涵的唯物论道理是()
A、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B、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C、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性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23、.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4、“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25、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意识是客观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C.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人间的人脑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6、2005年6月2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处理问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
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7、2005年11月,我国江西省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人们现在还不能正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这说明:()
A、人的意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据此回答28—29题:
28、强调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D、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29、强调当干部要“洗脚”,是因为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一切真知来源于社会实践
C、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三、简答题(10分)
30、在2005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56年之际,由山东省孔子协会、山东曲阜文庙发起的“世界文庙同祭孔活动”邀请国内18个城市的文庙在同一时间联合举行祭孔活动。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此次“祭孔活动”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从哲学唯物论的角度分析:
(1)“祭孔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2)你认为应当怎样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家文化?(5分)
四、辨析题(12分)
31、"心想事成,事在人为",因此,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越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五、论述题(15分)
32、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
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
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三、简答题:
30、(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政治、哲学、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优秀思想,对我们的为人处世、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2)对待儒家文化应有的态度是:①坚持唯物主义态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它的存在、发展及其作用,既不夸大也不否认。
②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为其增添更具时代特征的新内容。
四、辨析题:
31、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
(1)“心想事成,事在人为”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但是,要想做成一件事,不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要尊重客观规律,二者是不可分的。
(2)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越能收到积极的效果,也是不完整的,因为,在错误的前提下,不尊重客观规律,越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能得到的结果越是消极的。
五、论述题:
32、(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材料二中神六“回家”、实行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