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一课时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语文秋天到了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8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秋天到了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8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秋天到了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8篇)秋天到了篇一在教学一册看图学文《秋天到了》一课时,我利用了投影、录音、录像等多种电教媒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利用投影,帮助理解句子。

在导入新课时,我把按书上的插图制成的幻灯片清晰地打在屏幕上,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这幅放大了的秋景图上。

然后,我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的方法,并把图文加以对照,指导学生边看图边学文。

《秋天到了》一课的幻灯片有一张是动片,片中南飞的大雁能随意运动,变换队形。

因此,我在教学"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这句时,先让学生观察大雁飞时排成的一字形的队形,而后又抽动幻灯片,让大雁边飞边换队形。

书本上一句抽象的话,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画面,静态的语言变成了动态的情景,用直观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录音,引导想象情景。

低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为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轻松愉快的律动音乐摇头晃脑。

一方面让学生放松、休息一下,一方面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秋叶飘落时的情景。

学生们耳听美妙的音乐,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欣赏着黄叶翩翩飘落的美景。

学生通过耳闻和"目睹",加深了对课文中"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句的理解。

这样做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利用录像,进行说话训练。

为了深化学生对秋天的认识,我剪辑制作了有声有色的录像片《秋天》,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记忆秋天的特征。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度过了八九个秋天,但平时缺乏有意注意,因此对秋天的特征没有深刻的认识,而录像打破了时空的界线,把各种秋景再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回到了秋天的大自然中。

录像中浅显易懂的讲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美妙动听的音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按照"秋天到了,(什么)(怎样)"和"(什么)(怎样),啊!秋天到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来了》教案及

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来了》教案及
四、说教学难点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诗歌的教学更提倡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感受美好的情趣,使其对秋天的感悟更加的深刻全面。所以我把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但由于诗歌体裁和课文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教学在学生读文品析的同时,还要注重低中过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一理念把教学方法确定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师:孩子们,想一想,现在刮的风叫什么风?生:秋风。
师:现在下的雨呢?生:xx。
师:孩子们真聪明!奖励你们“秋风”、“秋雨”的词语卡。
师:人们常说“秋风秋雨渐渐凉”,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三、拓展交流
1、孩子们,咱们到校园里再找一找秋天吧!如果你找到了,可以告诉同伴或老师。2、(回到教室)大家到校园里找到了秋天,谁都觉得自己是秋天里的一员啦,是吗?在这里,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几个赞美秋天的词语呢。看谁能猜一猜,拼一拼,认一认,谁先读出,就把这张卡片送给他。(秋风送爽,落叶沙沙,春华秋实,秋风红叶)。
(生xx找并且贴)
师:秋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真是美极了。很多画家都描绘了秋天的美景。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画家们笔下的秋天。
师:这幅画中画家画的是什么?
生:
师:他的画中都有哪些颜色?
生:
师:是用什么画的?有谁知道?
生:
师:这幅画很特别,这是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叫做《大碗岛上星期天的下午》,这幅画是画家用油画颜料一点一点的点画上去的,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点彩画。师:大师们笔下的秋天真是美极了。刚才有小朋友说秋天是一个树叶纷飞的季节,真是好美啊。你们瞧,老师这里有一棵秋天的树,树枝上的树叶都快掉光了,你们看,有的树叶还直挺挺在枝头呢,这样的树叶绿中带点黄;有的树叶正随风飞舞呢,这样的树叶一半黄一半绿;有的树叶已经落在地上了,他已经完全枯萎了,全都变成黄色的了。远处的稻田里也是金黄一片,老师猜想,农民伯伯肯定要笑弯腰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瞧!一群大雁正向南飞呢,秋天真是太美了。

《秋天到》教案

《秋天到》教案

《秋天到》教案《秋天到》教案1原文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胀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园里果子长得好。

葡萄一串串,柿子挂树梢。

黄澄澄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

秋天到,秋天到,菜园蔬菜长得好。

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

白菜一片绿油油,有青有红是辣椒。

《秋天到》教案2目标:1、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体验理解作品。

2、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积极参与叶子的体验活动。

准备:秋天的树叶过程:一、情景感知1、秋天到周围有了很多变化,说说分别有了些什么变化?2、看看,这个小园子里地上都是什么啊?(树叶)树叶怎么都地上啊?(因为现在是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是啊,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就都要掉下来了,听——唱《秋天》二、体验理解1、秋天真美,那你们知道这小树叶是怎么掉下来的吗?(幼儿讨论)我们在来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2、教师一边洒落叶,一边先念歌词,再唱歌曲。

叶子是怎么掉下来的?(幼儿讲讲:飘下来的,飞下来的,滚下来的等。

)那我们也来做小树叶,来学学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好吗?树叶落到地上后是怎么样的?(睡地上)师:小树叶,你是怎么落下来的?(幼儿讲讲)3、重复演唱一遍《秋天到》教案3教学内容《秋天到》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札记修改一、导入新课二、试读课文三、认识生字、理解课文。

四、拓展练习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是在每年的8-10月份。

你们知道秋天到了,大自然会有什么变化吗?指导学生试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秋天的特点,用小点儿在写秋天特点的文字下做记号。

指导学生就生字、词进行讨论,不认识的请教老师或同学。

指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八月:初秋天转凉风变爽田野里有小昆虫唱歌。

九月:深秋(收割的时节)鱼虾肥瓜果香稻麦都熟了十月:晚秋(霜降)枫叶红菊花黄大雁南飞秋天这么美,小朋友们想不想到美丽的大自然里去看一看呢?我们怎样向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表达这个愿望呢?回答讨论试读课文,用小点儿在写秋天特点的文字下做记号。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本⼩学语⽂⼀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课时)部编本⼩学语⽂⼀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课时)⼀、教材解读《秋天》是部编义务教育⼩学语⽂⼀年级上册第⼀组课⽂的⾸篇课⽂。

这是⼀篇写景类散⽂,作者抓住了“天⽓、树叶、天空、⼤雁”等事物的特点,描绘了“天⾼⽓爽、黄叶飞舞、北雁南飞”的景⾊,全⽂洋溢喜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抒情⾊彩。

课⽂在结构上先描述,后抒情。

1、2⾃然段先选择最具秋天特征的⼏样景物来写,结尾段话锋⼀转,⽤感叹句“啊!秋天来了!”直抒胸臆,表达置⾝秋光之中的愉悦⼼情。

教学时,作为“课⽂”部分的开篇之作,教师⾸先要指导学⽣认识⾃然段,学会数⾃然段。

接着,抓住⽂末抒情语句,引读1、2⾃然段,通过寻找秋天的变化,读懂课⽂,探寻抒情缘由。

在语⾔上,课⽂巧妙运⽤“⼀”的变调、对仗式短语(天⽓凉了、树叶黄了)、复字关联词(那么……那么……,⼀会⼉……⼀会⼉……),使句⼦读起来⾼低起伏、节奏分明、充满⾳韵美。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范读、学⽣跟读,指导学⽣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尤其注意指导读好停顿,读准“⼀”的变调、轻声⾳、⼉化⾳。

随着课⽂的学习,学⽣还要认识“秋、⽓”等10个⽣字和⽊字旁、⼝字旁、⼈字头3个偏旁。

掌握“横撇”⼀个笔画,会写“了、⼦”等4个字。

其中,从本课开始,出现了偏旁教学。

偏旁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识记⽣字字形和理解字义有⾮常重要意义。

教学时,可引导学⽣通过观察⽐较发现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还可以引导学⽣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建⽴偏旁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标1.认读10个⽣字;运⽤⽣活识字、熟字加⼀加、溯源析形等⽅法重点识记“秋、⽓、了、树、叶、⽚”;学习“⼝字旁、⽊字旁”;认识新笔画“横撇”,学写“了、⼦”。

2.认识⾃然段,把课⽂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受“⼀”的⾳变。

3.学习课⽂第⼀⾃然段,初步了解秋天特征,感受对仗式短语、叠词营造的秋景美,积累语⾔。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三、教学准备1.幻灯⽚2.微课《“⼀”的⾳变》、《认识⽊字旁》3.课⽂范读视频4.⽣字卡等四、教学过程:(⼀)插图引路,故事造境,初识“秋”1.出⽰插图,引导表达。

小学一年级语文《秋天到了》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秋天到了》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秋天到了》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6篇)秋天到了篇一(第一册)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初步认识自然段。

3.认识4个偏旁,学会6个生字。

4.练习用“秋天”、“一会儿”口头造句。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2.初步认识自然段。

3.识字、写字。

4.用“秋天”、“一会儿”练习说话。

教具准备图片,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二)初步认识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看懂图意。

(二)认识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读汉字:天子上下来一大南飞儿人2.读带调韵母:1n 2ng $ng 2i3.读三拼音节:ti1n li2ng hu2ng pi4n(二)学习新课。

1.读课题,板书课题:看图学文7师述:前面我们学习看图学词句,是通过看图,理解句义、词义。

现在我们要开始学习看图学文了。

这种类型的课文是由生动的图画和说明图意的短文组成的。

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做到图文结合,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句子和理解词义。

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

我们一起看到,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2.指导看图。

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图画。

(出示图画)(1)看看地上有些什么?(小草,黄叶)①地上的黄叶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树上飘落下来的)②叶子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下来?(,树叶变黄了,就从树上飘落下来)师述:天气凉了,树木为了保持自己身体里的水分养分,度过寒冷的冬天,就把叶子脱落下来了。

(2)看看天空怎么样了?(3)天上有什么?(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飞)(4)谁能看图说说,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①自己练习,同桌说。

②指名说。

(三四个)大家评议。

有不完整的地方教师给以补充。

3.初读课文。

(1)认识自然段。

2024年《秋天到了》教案

2024年《秋天到了》教案

2024年《秋天到了》教案2024年《秋天到了》教案1(约1194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分类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秋天景物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秋天的显著特征,知道一些常见的植物叶的颜色在秋天会发生变化。

第一课时9月22日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课件,提问:(1)谁知道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2)你感到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二、出示课题1再次欣赏美丽的秋天。

2问题:(1)秋天的什么景色最吸引你?(2)你认为什么颜色可以代表秋天?(3)谈谈你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讨论,交流3带领学生欣赏秋天的画。

出示看看画家是怎么描绘秋天的。

说一说:(1)家乡哪些植物在秋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重点是树叶的变化)(2)自己家的院子和夏天比时,有何不同。

4儿歌:秋天到,天气凉,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

5你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课后反思:学生通过观察能够说出秋天的变化。

第二课时9月26日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秋天植物叶子的显著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叶的变化2教师展示自己采集的叶子,让同学们认一认。

(杨树叶,松树叶,银杏叶等等)3观察叶子的显著特征,并说一说是什么叶子,有何特征,互相补充。

4课件:教师出示相对应的植物,学生给叶子找家。

(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和它们的叶子)5学生对照观察自己叶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叶子的形态。

6以组为单位,共同观察本组同学所植物的叶,比较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7将本组的叶子进行分类,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尝试合作,体验成功)8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体会更多的分类方法。

9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2024年《秋天到了》教案2(约1129字)第一课时(10-8-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分类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秋天景物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课文原文及教案秋天一、课文原文秋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

林子里,树叶变成了红的、黄的、褐的,它们好像一个个小画家,画出了美丽的画。

田地上,稻谷黄了,向阳瓜熟了,辣椒红了,红薯紫了,它们也成了五颜六色的世界。

在秋天,天气变得爽利了,不热,也不冷。

大街小巷,成了各色各样的风筝天。

有的风筝像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有的风筝像彩色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小朋友们手中拽的风筝,也和秋天一样五彩缤纷。

秋天还是收获的季节。

菜地里的蔬菜,果园里的水果,农民们忙着收割。

洋葱、胡萝卜、大白菜、西瓜、苹果,一样样都堆满了篮子。

大家都为丰收喜悦,笑声传遍田野,幸福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二、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学习秋天相关的词汇。

教学准备:1. 板书:《秋天》2. 图片:秋天的风景、秋天的风筝教学过程:【导入】1. 板书《秋天》并引导学生朗读。

介绍秋天的特点,如天气变凉、树叶变色、果实丰收等。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呈现】1. 准备一些秋天的图片,展示秋天的风景和风筝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提问:“在秋天,树叶是什么颜色的?”鼓励学生回答,并指导他们用红、黄、褐等颜色来描绘秋天的树叶。

3. 继续提问:“在秋天,田地上的作物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回答,并引导他们说出稻谷黄了、西瓜红了等情况。

4.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天气特点,如凉爽、宜人等。

【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喜爱的秋天活动。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总结】1. 归纳学生的观察和描述,总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让学生跟读课文《秋天》,加深对秋天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1. 带领学生制作秋天的手工作品,如风筝、卡片等,加强对秋天的体验和学习。

【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篇描述秋天的作文,写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喜欢的活动。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学期精品课件-秋天(第一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学期精品课件-秋天(第一课时)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tiān kōnɡ nà me lán
nà me ɡāo
2 天 空 那 n fēi
yī huìr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
pái chénɡ ɡè
rén

yī huìr
排 成 个 “ 人 ”字 , 一 会 儿
pái chénɡ ɡè
cpyháīéinɡchéɡnèɡ
ɡè zì
rén
yīzì
zì yí huìr
pái chénɡ ɡè
à qiū tiān lái le
“一yī ”3 字啊zì !秋。天来了!
liánɡ le
shù tyièānhuqáìnɡliláenɡ le
shù yè huánɡ le
气 凉了,树叶天黄气了凉,了,树叶 黄 了,
字。字 “。 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 排成个““一一””字字。。 字。 pázìi chénɡ ɡè zì zì
rén
yīyī zì
zzìì
yí huìr
pái chénɡ ɡè

à qiū tiān lái le
字啊zì 。!秋天来了!
tiān qì liánɡ le
shù yè huánɡ le
yí piànptiiàānnkyōèntɡizāinnàkcōónnɡmɡensàhlùásmnehànlɡánlunòà xniàmàe lmɡáeāi oɡāo
一片 片天叶空天子那空从么那树蓝么上,蓝落那,那下么么来高高。。。
yì qútniāyìndàkōqúnnyɡàndnààwǎyànmnɡe wǎnlnááɡnnnánfē ifēinà meyyīíɡāhuohìurìr

一年级语文《秋天》PPT课件

一年级语文《秋天》PPT课件
天气 凉 了
学认字

天气
气 组词: 空气 生气
1 秋天
shù yè huánɡ le
树叶黄 了
shù yè
树叶
木字旁
口字旁
1 秋天
yí piàn piàn yè zi cónɡ shù shànɡ luò xià lái 一 片 片 叶 子 从 树 上 落 下 来。
学认字
piàn

组词:
一片 纸片
chénɡ ɡè yī zì 成 个 “一” 字。
秋天的天空,云朵很少,天 空看起来特别蓝,也显得特 别高。这是多美啊!
1 秋天
词语积累
nà me lán nà me ɡāo 那么蓝 那么高
那么白
那么甜
那么香
那么绿
1 秋天
tiān kōnɡ nà me lán nà me ɡāo yì qún dà yàn wǎnɡ 天 空 那 么 蓝,那 么 高。一 群 大 雁 往
1 秋天
填一填,背一背,看谁背得快!
天气(凉)了,树叶(黄 )了。 一片片(叶子 )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 高)。 一群(大雁)往(南 )飞,一会儿排 成个“( 人)”字,一会儿排成个 “(一 )”字。
啊!(秋天)来了。
1 秋天
rén

撇从竖中线起笔,捺脚与撇尖 齐平,撇捺有笔锋。
造句:他飞快地向学校跑去。
1 秋天
你能把“一会儿”读正确吗?
yí huìr pái chénɡ ɡè rén zì yí huìr pái 一 会儿 排 成 个 “人” 字,一会儿 排 chénɡ ɡè yī zì 成 个 “一” 字。
1 秋天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教学设计课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教学设计课文

秋天1 秋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秋、气”等10个字,会写“了、子”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自然段,知道秋天来了,有哪些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1)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2.(课件出示2)图片出示田野里庄稼成熟的景象。

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师板书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到了。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识段。

(1)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有自己开始的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自然段。

(课件出示3)(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课件出示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3. 自由读,圈画生字。

按照段再读一读,把课后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4.指名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导字音:“那”不要读成nènɡ;“一”的读音。

(2)指导难读的句子:一片片叶子\ 从树上\ 落下来。

5.认读生字。

(1)读带拼音的词语。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大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4)出示:qiūqìle shùyèpiàn dàfēi huìɡè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le zǐrén dà了子人大①学生自己练习读一读,教师正音。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参考!设计说明:阅读一篇文章就是打开阅读世界的一扇窗户。

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可以采取图文结合,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低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注意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乛”。

2.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3.认识大自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认识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用时:5分钟)1.(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引出课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2.引入新课《秋天》。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用时:1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对照拼音把字读准确、画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4.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

(2)教师引导开火车读。

(3)小老师带读。

(4)指导学生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5)教师引导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组织学生游戏。

5.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引问: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2.引导学生看图第2个自然段引问。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写什么?(2)大雁是怎样飞的?(3)理解“一会儿”。

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来了》教案及

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来了》教案及
四、说教学难点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诗歌的教学更提倡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感受美好的情趣,使其对秋天的感悟更加的深刻全面。所以我把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但由于诗歌体裁和课文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教学在学生读文品析的同时,还要注重低中过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一理念把教学方法确定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复习背诵:自由朗读或背诵全诗。
2、导语:读了诗歌,感受到秋天的美吗,诗歌中美感的句子我们再来读一读,好吗?
二、细入品读,xx
(1)引导找出描写“秋天的色彩”的句子,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读句子。
(2)赏读了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诗歌是选择了哪些颜色和相应的景物来写秋天的?
3、生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来体验秋天带给人们的美感。]
三、让学生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1、多媒体出示不同角度描写秋天的句子,让学生感悟积累。
2、出示描写秋天的诗,让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刘禹锡《望洞庭》张继《枫桥夜泊》。
[借用有关描写秋天的诗、文章片段、成语各种表现形式,积累和感悟不一样的秋天。]
师:大师们笔下的秋天真是美极了。刚才有小朋友说秋天是一个树叶纷飞的季节,真是好美啊。你们瞧,老师这里有一棵秋天的树,树枝上的树叶都快掉光了,你们看,有的树叶还直挺挺在枝头呢,这样的树叶绿中带点黄;有的树叶正随风飞舞呢,这样的树叶一半黄一半绿;有的树叶已经落在地上了,他已经完全枯萎了,全都变成黄色的了。远处的稻田里也是金黄一片,老师猜想,农民伯伯肯定要笑弯腰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瞧!一群大雁正向南飞呢,秋天真是太美了。

《秋天到了》教案

《秋天到了》教案

《秋天到了》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学习观察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的各种果实。

3、了解收获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从自己的感受里去发现秋天的美。

2、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进一步感受、欣赏秋天的丰收的景色。

3、学生在分组活动时做好合理的分工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组之间的交流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秋天美食照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活动一、秋天到了1、讨论交流:在秋天里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谈一谈。

2、朗诵儿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18页的儿歌对秋天景色的认识。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分成几个合作小组,画一画秋天美丽的风景,写一写关于秋天印象的日记,或者把收集到的秋天的图片剪贴下来。

4、小结要点: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黄了,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像一只只可爱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火红的小皮球,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一粒粒晶莹透亮的瑪瑙。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棉花白似雪,沉甸甸的谷穗点着头,颗粒饱满的高粱红似火,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秋天多美呀。

活动二、我们一起来品尝1、举办“秋天美食会”师生共同品尝秋天的果实。

2、在品尝过程中分别展示搜集到的各种果实,分小组讨论:这些果实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说说它们的味道是怎样的?各小组可互相合作,集思广益。

3、设计果实小名片:根据不同果实的特点(外形、味道、颜色)为自己喜欢的果实设计一张小名片。

4、游戏《你说我猜》。

由一名学生说一种果实的颜色、味道、外形特征,其他同学猜猜果实的名称。

5、出示22页下图,提问:小男孩做的对吗?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6、游戏《考考你》。

教师提问,学生分小组抢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收获的来之不易和农民伯伯的辛劳。

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教学设计

测验法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01
课堂小测验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当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小测
验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等。
02
单元测验
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验,评估学生对该单元内容
的掌握程度。单元测验可以涵盖该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03
期中和期末测验
教师可以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期中和期末测验,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
教学方法多样
采用了讲解、讨论、观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存在不足及原因分析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 高的问题,可能与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内容难度等因素有关 。
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虽然本次教学设计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时间和场地 等限制,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 实践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高教学效果。
实物展示及实验操作
实物准备
收集秋天的果实、树叶、种子等实物,以便在课 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实验操作设计
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树叶变色、测量温度变 化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秋天的变化。
学生参与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物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他 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网络资源搜集与整合
1 2
04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及使用
课件内容设计
01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包含秋天景色、动植物变化等元素的多媒
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秋天的美丽和多彩。
互动环节设置
02
在课件中设置互动环节,如拖拽、连线等,让学生在操作课件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参考!设计说明:阅读一篇文章就是打开阅读世界的一扇窗户。

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可以采取图文结合,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低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注意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乛”。

2.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3.认识大自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认识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用时:5分钟)1.(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引出课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2.引入新课《秋天》。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用时:1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对照拼音把字读准确、画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4.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

(2)教师引导开火车读。

(3)小老师带读。

(4)指导学生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5)教师引导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组织学生游戏。

5.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引问: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2.引导学生看图第2个自然段引问。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写什么?(2)大雁是怎样飞的?(3)理解“一会儿”。

《秋天来了》教案

《秋天来了》教案

《秋天来了》教案《秋天来了》教案1活动目标1.能一边唱歌一边大胆做动作。

2.能分辨和表现音的快慢。

活动准备1.每人一个“树叶宝宝”头饰2. 音乐活动过程一、音乐游戏:小朋友散步幼儿能听辨不同的音乐做相应的动作,愉快地游戏。

二、教歌曲《大风和树叶》1.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进入意境。

教师带领幼儿愉快朗诵儿歌。

2.学习歌曲并运用动作表现。

(1)教师将儿歌填入曲中,幼儿倾听。

(2)请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和教师一起歌唱。

(3)引导幼儿跟着磁带音乐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3.学习分辨和表现音的快慢(1)教师用钢琴刮奏、模拟风声。

请幼儿猜想:秋叶跳得欢时,会发生什么事?(2)再次刮奏出快慢不同的风声。

请幼儿说说这两种风声有什么不一样,可以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示。

三、游戏1.幼儿头戴“树叶宝宝”头饰,自由舞蹈至“秋天多么美”止。

教师用钢琴刮奏模拟风声,风声快而强时,幼儿快速地飘来飘去,风声慢而弱时,幼儿放慢动作,风声停,幼儿便停止动作。

2.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动作表现。

《秋天来了》教案2主题名称:秋天来了主题的产生:天气渐渐的凉了,秋色越来越浓,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追逐着翩翩飞舞的落叶,高兴的心情易于言表,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和小班幼儿年龄以及感知方面的特点,生成了这个主题活动。

环境创设:1、活动室内的墙饰布置成相应的秋天景象。

2、“丰收的水果”的墙饰。

3、“秋天落叶”的墙饰。

预设目标:1、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2、认识水果的名称及特征。

3、了解树叶的变化,认识菊花。

4、练习听信号走和跑的能力。

知识:健康——练习听信号做动作的能力,练习双脚跳、练习过平行线、练习小肌肉的灵活性。

语言——能随大家一起有节奏地说儿歌社会——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和代表花卉科学——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数、区分大小多少、认识长方形艺术——1、练习涂色2、练习画圆3、练习撕纸4、喜欢音乐活动5、练习分句唱的表演形式6、认识区分常见的颜色红、黄、绿。

活动:健康——摘果子、运苹果、大风和树叶、橘子熟了、苹果香蕉梨、艺术——涂色落叶、涂色苹果、撕纸大苹果、纸团粘贴、手工小刺猬摘果子、撕纸树叶、手工果树、歌曲大猫小猫、手工小汽车、欣赏歌曲郊游、打击乐秋天。

秋天到第一课时

秋天到第一课时

秋天到第一课时一、引言秋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之一。

当夏天渐渐离去,秋天踏入我们的生活时,带来了一片金黄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气。

秋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美好回忆的季节,也是我们向新学年迈进的时刻。

在这个第一课时里,我们将探索秋天的特点和它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二、秋天的特点秋天是阳光明媚、凉爽宜人的季节。

当秋天到来时,树叶逐渐变黄,天空变得湛蓝,气温适中。

而且,秋天还带来了一种特殊的香气,它是由树叶和花朵的腐败所散发出来的。

这种香气与众不同,让人陶醉其中。

此外,秋天还有一些标志性的景象。

例如,我们经常能看到成群的候鸟从北方飞往南方,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

这象征着新的季节即将到来,它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期待。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秋天的夜晚欣赏到美丽的星空。

由于天空的湛蓝和干净的空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银河和各种闪耀的星星。

三、秋天对于生活的影响1.气温的降低: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

我们需要穿上长袖衣物,或者外套来保持温暖。

此外,由于气温的下降,我们还可以享受到更加凉爽宜人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户外运动等。

2.丰收的季节:在农村地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农民们收获庄稼和果实,他们的努力和辛勤工作在这个季节得到了回报。

这也让人们感到欣慰和满足,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食物。

3.学习的开始:秋天是新学年的开始。

学生们重返学校,开始新的学习旅程。

这个季节标志着又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可以制定新的目标,追求更好的学业成绩。

秋天的到来将给我们一个新的动力和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秋天的活动1.秋游:秋天是户外活动的绝佳时机。

我们可以组织秋游,去郊外感受自然的美丽。

可以到公园、山区或乡村进行远足,欣赏秋天的风景,并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2.感恩节:在秋天的最后一个星期四,许多国家都有庆祝感恩节的传统。

这是一个与家人和朋友相聚的时刻,人们会为生活中的幸福和美好事物表达感激之情。

大家会在一起吃丰盛的晚餐,分享快乐和温暖。

3.秋收:在农村地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秋天》教案

《秋天》教案

《秋天》教案《秋天》教案1活动目标:1、感知音乐节奏,学唱歌曲。

2、学用响板给歌曲伴奏。

活动重点:感知音乐节奏,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响板进行伴奏。

活动准备:PPT、响板人手一个,音乐。

活动过程:1、感知音乐的节奏。

(1)秋天到了,看树叶慢慢的变黄了,都飘落下来了,看。

(视频)(2)树叶是怎么飘落下来的呀(动作),那我们一起来跟树叶一起来吧!(教师示范,再师幼共同跟这音乐拍手打节奏)。

(坐着)(音乐)(3)树叶飞来飞去好像的样子好像在跳舞一样,那我们一起也来跟着树叶来跳个舞吧,看老师的样子(示范)(搭肩叉腰)(音乐)(4)树叶飞来飞去都落到哪里去啦(地上)那我们一起来捡捡树叶吧!提起我们的小篮子,准备好了(捡——放——捡——放)(音乐开始)。

2、学唱歌曲。

(1)师:宝贝们,听,哪里传来了好听的声音呀?在唱什么呀?(播放音乐)(2)你听到了什么?那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教师清唱)(3)图谱学歌词。

你听清楚了吗?秋天呀秋天呀,树叶到处飞呀飞,树叶到处飞呀飞,秋天呀秋天呀,秋天多可爱。

(4)那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好听的歌吧?(看图谱唱一遍)(5)教师点评,再唱一遍,(6)加上动作,演唱一遍。

3、打击乐伴奏。

(1)老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能让这首歌曲更加好听,看,它是谁呀?(出示响板)(2)现在请小朋友来唱歌,老师来用它来给你们伴奏。

(伴奏2遍)(3)用它来伴奏,我们的歌曲是不是变的跟好听了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伴奏吧(伴奏2遍)。

结束后点评孩子的表现。

(4)现在请几个宝宝上来跟和老师一起来用它来伴奏,其他的小朋友来唱歌好吗?(伴奏2遍)结束后点评孩子的表现。

(5)在请所有的宝宝来一边唱歌,一边伴奏。

(伴奏2边)(6)现在请想上来表演的宝宝都上来表演。

我们下面来做观众。

4、结束:今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学到了好听的歌曲,又给好听的歌曲伴奏了,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我们好听的歌曲唱给托班的弟弟妹妹们听吧。

《秋天》教案2【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第一册看图学文《秋天到了》一课时,我利用了投影、录音、录像等多种电教媒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利用投影,帮助理解句子。

在导入新课时,我把按书上的插图制成的幻灯片清晰地打在屏幕上,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这幅放大了的秋景图上。

然后,我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的方法,并把图文加以对照,指导学生边看图边学文。

《秋天到了》一课的幻灯片有一张是动片,片中南飞的大雁能随意运动,变换队形。

因此,我在教学"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这句时,先让学生观察大雁飞时排成的一字形的队形,而后又抽动幻灯片,让大雁边飞边换队形。

书本上一句抽象的话,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画面,静态的语言变成了动态的情景,用直观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录音,引导想象情景。

低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为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轻松愉快的律动音乐摇头晃脑。

一方面让学生放松、休息一下,一方面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秋叶飘落时的情景。

学生们耳听美妙的音乐,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欣赏着黄叶翩翩飘落的美景。

学生通过耳闻和"目睹",加深了对课文中"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句的理解。

这样做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利用录像,进行说话训练。

为了深化学生对秋天的认识,我剪辑制作了有声有色的录像片《秋天》,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记忆秋天的特征。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度过了八九个秋天,但平时缺乏有意注意,因此对秋天的特征没有深刻的认识,而录像打破了时空的界线,把各种秋景再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回到了秋天的大自然中。

录像中浅显易懂的讲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美妙动听的音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按照"秋天到了,(什么)(怎样)"和"(什么)(怎样),啊!秋天到了。

"的句子格式练说。

由于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视听结合,兴趣盎然,因此说话训练时发言踊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秋天
到了》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因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