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地理知识点大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理概念:
1.地理:是研究地球和地理现象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2.地球:是我们居住的行星,是一个球形的天体,有地球自转和地球
公转两个运动。
3.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在地轴上的两端,即南北极,进行旋转运动,
每天完成一次自转。
4.地轴倾斜:是地球自转轴与地平面法线之间的夹角,约为
23°27′。
5.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作椭圆形的运动,一年完成一次公转。
6.经线和纬线:是地球上用来划分地理位置的两种线,经线是从南到
北划分地球上的经度,纬线是从东到西划分地球上的纬度。
7.东经和西经:是指地球上从0°经度向东或向西划分的经度。
8.南纬和北纬:是指地球上从0°纬度向南或向北划分的纬度。
9.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风景,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
盆地、河流等。
10.岛屿:是被水域包围的陆地,一般分为洲际岛和大洋岛两种。
11.海洋:是地球表面的大面积的咸水区域,包括五大洋和许多海。
12.大洲:是地球上较大的陆地面积,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13.国家和首都:是指独立的政治实体和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中心城市。
14.人口和人口密度:人口是指其中一地区的总人数,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15.居民点和城市化:居民点是指人口集中的地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16.农业:是指利用土地耕种、养殖等方式获取农产品的生产活动。
17.农作物:是指用于食物或工业生产的植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等。
18.工业:是指通过加工原材料和资源生产商品的经济活动,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
19.能源:是指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动力资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20.交通运输:是指人们出行和货物流通的方式,包括陆路和水路两种形式。
二、中国地理: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的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2.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包括香港和澳门。
3.长江和黄河:中国两大重要河流,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母亲河。
4.山脉和高原:中国有很多山脉和高原,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上游和西藏高原。
5.人口和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
6.经济和城市: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是经济中心。
三、地球与宇宙: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椭球体,赤道半径为6378.14公里,极半径为6356.78公里。
2.七大洲和五大洋: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
际冰川和北冰洋。
3.星球和恒星:太阳系包括八大行星和一颗恒星太阳,八大行星分别
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4.宇宙:宇宙是包括天体、太空、星系等一切存在的范围,至今还没
有完全被人类揭示。
四、自然地理:
1.地理气候:地理气候是指地球上各地区的气候特征,包括温带气候、寒温带气候、热带气候等。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等。
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破坏性事件,包括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风暴等。
4.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水源,包括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和蓄水库等。
5.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森林植被,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
6.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矿物质,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石、金、银等。
五、人文地理:
1.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包括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迁移。
2.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土地、建筑、交通等进行设计和布局,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内外的交通运输系统。
3.旅游和生态保护:旅游是指人们在休闲和娱乐的目的下前往他地旅行,生态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4.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古迹和遗址,物质文化是指人类的生活方式、技术和制造业。
5.人文景观和传统节日:人文景观是指人类创造的自然和人文景色,传统节日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意义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