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多学时)》教学讲义 单元五课题一(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平面四杆机构(3)
【教材版本】
【教学目标】
1. 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2. 理解平面四杆机构急回运动特性、压力角和死点位置的运动现象。
3. 了解平面机构中拉压构件的强度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教学难点:
1.平面四杆机构急回运动特性、压力角和死点位置。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静态的图形直观展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师生充分互动,采用大量联系实际的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全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
【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交替使用教材、实物和图片。
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及学习本次内容后的总体反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过程】
任务导入(5分钟)
新课讲授(75分钟)
2.3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在生产实际应用中,除了上述的三种基本型式外,还广泛采用其他型式的四杆机构,一般是通过改变铰链四杆机构某些构件的形状、相对长度或不同构件作为机架等方法演化而成,主要有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摇块机构和定块机构。
2.3.1 曲柄滑杆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是具有一个曲柄和一个滑快的平面四杆机构,是由曲柄摇杆机构演化而来,图5-1-11a、b所示为曲柄滑块机构运动简图。
曲柄1作连续整周转动,滑块3作往复直线移动。
图5-1-11a所示,滑块移动导路中线通过曲柄转动中心,称为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a.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b.偏心曲柄滑块机构
图5-1-11 曲柄滑块机构
图5-1-11b所示,滑块移动导路中线不过曲柄转动中心,称为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对于偏置曲柄滑块机构,要保证构件1为曲柄,必须满足
l1+e≤l2(5-1)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特点是将转动转化为往复移动,或将移动转化为转动。
图5-1-12为常见的一些应用实例。
图5-1-12a为压力机中应用的曲柄滑块机构;图5-1-12b为在内燃机中,应用滑块(活塞)的往复移动转换成曲柄(曲轴)的旋转运动;图5-1-12c为搓丝机应用的曲柄滑块机构;图5-1-12d为自动送料装置,曲柄转一周滑块就从料槽中推出一个工件。
a.压力机 b.内燃机
c.搓丝机 b. 自动送料装置
图5-1-12 曲柄滑块机构应用实例
2.3.2 导杆机构
导杆机构可以看成是改变曲柄滑块机构中固定件的位置演化而成的,若将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图5-1-13a)中的构件1作为机架,就形成导杆机构。
导杆机构可分为转动导杆机构和摆动导杆机构两种。
(1)动导杆机构
如图5-1-13a所示,当l1<l2时,机架1为最短杆,它相邻杆2与导杆4均能绕机架作连续转动,故称为转动导杆机构。
图5-1-13b所示为插床机构,其中构件1、2、3、4组成转动导杆机构。
工作时,导杆4绕A点回转,带动构件5及插刀6往复运动,进行切削。
a. b.
图5-1-13 转动导杆机构
(2)摆动导杆机构
当l1>l2时,如图5-1-14a所示,机架1不是最短杆,它的相邻构件导杆4只能绕机架摆动,故称为摆动导杆机构。
图5-1-14b所示为刨床机构,其中构件1、2、3、4组成摆动导杆机构。
工作时导杆4摆动,带动构件5及刨刀6往复运动,实现刨削。
a. b.
图5-1-14 摆动导杆机构
2.3.3 定块机构
a. b.
图5-1-15 定块机构
若取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图5-1-15a)中的构件3(滑块)为机架,如图5-1-15a所示,则滑块固定不动,故称为固定滑块机构,简称定块机构。
图5-1-15b所示的手动泵是定块机构的应用实例。
扳动手柄1,使导杆4连同活塞3上下移动,便可抽水或抽油。
2.3.4 摇块机构
若取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图5-1-16a)中的构件2为机架,如图5-1-16a所示,因滑块3只能相对机架摇动,故称为摇动滑块机构,简称摇块机构。
这种机构多用摆缸式内燃机或液压驱动装置。
如图5-1-16b所示为卡车车厢的自动翻转卸料机构。
利用油缸中油压推动活塞杆4运动,迫使车厢1绕B点翻转,物料便自动卸下。
a . b.
图5-1-16 摇块机构
*2.4平面四杆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压力角和死点位置
2.4.1 平面四杆机构急回运动特性
下面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说明机构的急回特性。
在图5-1-17所示的曲柄摇杆机构中,设曲柄AB 为主动件。
曲柄在旋转过程中每周有两次与连杆共线,如图5-1-17中的B1AC1和AB2C2两位置。
这时的摇杆位置C1D 和C2D 称为极限位置,简称极位。
当从动件摇杆处于两极限位置时,主动件曲柄对应的两位置AB1和AB2所夹的锐角θ称为极位夹角。
C1D 与C2D 的夹角ϕ称为最大摆角。
图5-1-17 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特性
设曲柄以等角速度ω1顺时针转动,从AB1转到AB2和从AB2到AB1所经过的角度为(180°+θ)和(180°-θ),所需的时间为t1和t2 。
相应的摇杆从C1D 摆动C2D 的行程为工作行程,克服生产阻力对外做功;从C2D 摆动C1D 的行程为空回行程,只克服运动副中的摩擦阻力,C 点在工作行程和空回行程中的平均线速度分别为v1和v2 ,显然有t1>t2 ,v1<v2 。
这种空回行程速度大于工作行程速度的现象称为急回特性,通常用v1与v2的比值K 来描述急回特性,K 称为行程速比系数,即 θ
θ-+====002111222112180180//t t t C C t C C v v k (5-2) 或有
11
1800+-=K K θ (5-3) 可见,θ越大K 值就越大,急回特性就越明显。
急回特性在实际中广泛应用于单向工作的场合,使空回行程所花的非生产时间缩短以提高生产率。
例如牛头刨床滑枕的运动。
2.4.2 平面四杆机构压力角和死点位置的运动现象
在工程应用中,不仅要求连杆机构能满足机器的运动要求,而且希望运转轻便,效率较高,也即具有良好的传力性能。
(1)压力角和传动角
衡量机构传力性能的特性参数是压力角。
在不计构件重力、惯性力和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时,从动件上受力点的速度方向与所受作用力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称为机构的压力角。
图5-1-18 曲柄摇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
如图5-1-18所示的曲柄摇杆机构,曲柄AB为主动件,摇杆CD为从动件。
由于不计重力与摩擦,连杆BC 为二力杆。
所以主动件AB通过连杆BC传给从动件CD的力F,总是沿着BC杆方向。
受力点的速度Vc的方向垂直于CD杆。
力F与Vc之间所夹的锐角α即为机构该位置的压力角。
将传动力F沿速度Vc的方向和垂直于速度的方向分解为
cos
Ft = Fα
sin
Fn = Fα
Ft是推动从动件运动的分力,称为有效分力;Fn不仅对从动件无推动作用,反而会增大铰链间的摩擦力,称为有害分力。
显然压力角α越小,有效分力Ft越大,对机构传动越有利。
因此,压力角α是衡量机构传力性能的重要参数。
在具体应用中,为度量方便和更为直观,常将压力角α的余角γ称为传动角,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就是连杆和从动件所夹的锐角。
由于γ更便于观察,所以通常用来检验机构的传力性能。
传动角γ随机构的不断运动而相应变化,γ越大,机构传力性能越好;反之,机构传力性能就差。
当γ过小时,机构就会自锁。
为保证机构有较好的传力性能,应控制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min。
一般可取γmin ≥40°,重载高速场合取γmin≥50°。
曲柄摇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个位置之一,如图5-1-18所示的B1点或B2点位置。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主动件,滑块为工作件,传动角γ为连杆与导路垂线所夹锐角,如图5-1-19所示。
最小传动角γmin出现在曲柄垂直于导路时的位置,并且位于与偏距方向相反一侧。
对于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即偏距e = 0 的情况,显然其最小传动角γmin出现在曲柄垂直于导路时的位置。
对以曲柄为主动件的摆动导杆机构,如图5-1-20所示,因为滑块对导杆的作用力始终垂直于导杆,其传动角γ恒为90°,即γ = γmin = γmax =90°,表明导杆机构具有最好的传力性能。
图5-1-19 曲柄滑块机构的传动角图5-1-20摆动导杆机构
(2)死点位置
从Ft = F cosα知,当压力角α = 90°时,对从动件的作用力或力矩为零,此时连杆不
能驱动从动件工作。
机构处在这种位置称为止点,又称死点。
如图5-1-21a)所示的曲柄摇杆机构,若摇杆为主动件,当从动曲柄AB与连杆BC共线时,出现压力角α = 90°,传动角γ = 0。
如图5-1-21b所示的曲
柄滑块机构,如果以滑块为主动件,则当从动曲柄AB与连杆BC共线时,外力F无法推动从动曲柄转动。
机构处于止点位置,一方面驱动力作用降为零,从动件要依靠惯性越过止点;另一方面是运动方向不确定,可能因偶然外力的影响造成反转。
a. b.
图5-1-21 平面四杆机构的止点位置
四杆机构是否存在止点,取决于从动件是否与连杆共线。
例如上述图5-1-21a)所示的曲柄摇杆机构,如果曲柄主动,则摇杆为从动件,因连杆BC与摇杆CD不存在共线的位置,故不存在止点。
又例如前述图5-1-21b 所示的曲柄滑块机构,如果改曲柄为主动,就不存在止点。
止点的存在对机构运动是不利的,应尽量避免出现止点。
当无法避免出现止点时,一般可以采用加大从动件惯性的方法,靠惯性帮助通过止点。
例如内燃机曲轴上的飞轮。
也可以采用机构错位排列的方法,靠两组机构止点位置差的作用通过各自的止点。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有许多场合是利用止点位置来实现一定工作要求的。
如图5-1-22a所示为一种快速夹具,要求夹紧工件后夹紧反力不能自动松开夹具,所以将夹头构件1看成主动件,当连杆2和从动件3共线时,机构处于止点,夹紧反力N对摇杆3的作用力矩为零。
这样,无论N有多大,也无法推动摇杆3而松开夹具。
当我们用手搬动连杆2的延长部分时,因主动件的转换破坏了止点位置而轻易地松开工件。
如图5-1-22b所示为飞机起落架处于放下机轮的位置,地面反力作用于机轮上使AB件为主动件,从动件CD与连杆BC成一直线,机构处于止点,只要用很小的锁紧力作用于CD杆即可有效地保持着支撑状态。
当飞机升空离地要收起机轮时,只要用较小力量推动CD,因主动件改为CD破坏了止点位置而轻易地收起机轮。
此外,还有汽车发动机盖、折叠椅等。
a. b.
图5-1-22 机构止点位置的应用
学习评价及作业(10分钟)
1、学习评价
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其能够进行客观地自我反思,清晰地认识自我、自我总结的一个过程;通过小组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小组的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加强团队意识;通过教师评价,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另一主体地位,引导教学的方向和进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探索、发现规律,同时,培养能力强的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激励能力弱的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参
与,以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小结
简要小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学生归纳,老师点晴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3、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