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分析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重点与难点
![分析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重点与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da049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1.png)
分析 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重点与难点摘要: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性也促进了当前我国现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
然而,我国交流配电运输系统在理论设计和实际运行中还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本文首先阐述了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难点,并分析了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重点。
关键词: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一、电力系统10kV配电线路设计原则在具体设计中,需遵循的主要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安全性原则:需保证设计方案可让配电线路运行具有安全性,不会因设计问题而导致线路或系统出现安全故障。
(2)科学性原则:在具体设计工作中,需确保每项设计工作的实施均具有理论支持,在设计工作开始前需开展理论论证。
(3)经济性原则:应确保设计工作具有经济合理性,不会超过工程预算。
对此可开展定额设计工作,并保证设计路径具有科学性,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具体方案,并在方案中尽量使用具有先进性、节能性的具体设备,让工程造价得到有效降低。
二、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的难点1.系统设计选择的科学性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构想时要秉持着可靠、客观、科学、实际的理念。
因为整个系统的内部构成十分复杂,线路数量多、种类多,导致规格更是丰富,同时对线路的负荷要求比一般线路要高,还要特别注意系统设计环节的处理,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些都决定了在设计系统时科学选择的巨大难度。
同时还有一些细节也要考虑进去,比如在挑选电缆时要关注其性能,特别是材料本身的质量状况,是否抗腐蚀、是否耐磨损,这一切都要为尽可能少地出现故障问题,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最终目标服务。
设计目的在于对用户现在与将来连续不断需要电力的实际情况进行回应,合理选择变压器体积和数量;根据国家和电力行业规范标准要求安装配置无功补偿装置;计量方式、计量位置确定、计量设备型号配置正确;电费电价的收取合理;电力设施保养检修主体明晰。
总负荷计算公式
![总负荷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e17239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7.png)
总负荷计算公式
负荷计算是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供配电系统的规模和容量。
总负荷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总负荷计算公式:
1. 平均功率乘以时间:总负荷 = 平均功率× 时间
2. 最大功率乘以时间:总负荷 = 最大功率× 时间
3. 功率因数法:总负荷 = 平均功率× 功率因数× 时间
4. 需要系数法:总负荷 = 平均功率× 需要系数× 时间
5. 负载率法:总负荷 = 平均功率× 负载率× 时间
这些公式中,平均功率、最大功率、功率因数、需要系数和负载率等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其中,功率因数和需要系数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它们反映了用电设备的效率和负荷分布情况。
负载率则反映了设备的利用情况和负荷的分布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计算,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总负荷值。
供配电负荷计算方法详细解答
![供配电负荷计算方法详细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316c1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b.png)
供配电负荷计算方法详细解答配电负荷计算是指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和数量,以及用电时间等因素,对供配电系统负荷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
配电负荷计算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合理的供电容量,从而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配电负荷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静态负荷计算和动态负荷计算。
1.静态负荷计算:静态负荷计算主要是通过统计用电设备的功率和数量,以及用电时间进行负荷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1确定用电设备的功率和数量:首先,需要确定用电设备的功率和数量。
可以从用电设备的技术参数手册、设备标牌或相关的设计文件中获取这些信息。
然后,按照设备的类型和数量,列出所有的用电设备及其对应的功率。
1.2计算用电设备的总功率:将所有用电设备的功率相加,得到用电设备的总功率。
1.3计算用电设备的负荷率:负荷率是指设备实际工作时的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比值。
通常来说,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不会达到额定功率的100%,因此需要根据设备的使用特点和工作条件,对负荷率进行合理估计。
1.4计算用电设备的负荷电流: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和负荷率,通过公式I=P/(√3×U×η)计算出用电设备的负荷电流,其中I为电流,P为功率,U为相电压,η为负荷率。
1.5计算用电设备的总负荷电流:将所有用电设备的负荷电流相加,得到用电设备的总负荷电流。
1.6计算用电设备的负荷阻抗:根据用电设备的负荷电流和相电压,通过公式Z=U/I计算出用电设备的负荷阻抗。
1.7计算用电设备的总负荷阻抗:将所有用电设备的负荷阻抗相加,得到用电设备的总负荷阻抗。
2.动态负荷计算:动态负荷计算主要是考虑负荷的变化规律和负荷的峰谷差异,以更加精确地计算负荷。
具体步骤如下:2.1确定用电设备的功率和数量:同静态负荷计算中的步骤1.12.2分析负荷曲线:通过统计用电设备在一天、一周或一个月内的用电时间和负荷变化规律,绘制出负荷曲线图。
负荷曲线图反映了负荷的峰谷差异和负荷的持续时间。
2.3计算负荷峰值:根据负荷曲线图,确定负荷的峰值,即负荷曲线上的最大负荷点。
10KV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10KV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6a0b08eff9aef8941e066e.png)
10KV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分析【摘要】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电力系统设备的选择以及安全运行有决定性作用。
电力负荷的计算有不同的方法,本文主要就10KV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计算的意义以及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10KV供配电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分析根据我国《实用供配电技术手册》中的介绍,电力负荷根据其重要级别以及中断造成影响的恶劣程度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电力负荷的计算可以为电力系统设备的选择以及线路的布置提供依据,能够确保电力系统设备安全运行,保证电力供应的正常运转,服务人民生活以及国家经济建设。
通常对10KV供配电系统进行负荷计算时,都要涉及对供配电线路上电气设备的用电负荷计算以及包含电气设备的用户组的负荷计算。
1 电力负荷的分级通常依据电力负荷对人民生活以及工厂生产的重要性来将电力负荷分为三个级别,具体如下:一级负荷:最高级别负荷,定义依据为该负荷的中断将造成人员伤亡,另外还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具有重要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的关键性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
在供电要求中强调保持持续不间断供电的负荷,假如中断将发生中毒、爆炸等严重事故时。
二级负荷:次一级别负荷,定义依据为该负荷的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政治损失,比如产品报废、影响较重要单位的连续运转,或者引起人员较多的场所秩序混乱的情况。
三级负荷:其余不包含在一级负荷以及二级负荷情况之内的负荷种类。
电力负荷的分级有利于供配电管理单位针对不同级别负荷确定不同的供配电方案以及电气设备保护方案,确保重点场所、重点设备以及重点科研、外交、经济等单位的顺利运行。
2 10KV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计算方法10KV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的计算单元为系统内电气设备的电力负荷计算,然后依次上升为电气设备组负荷计算、整体系统负荷计算,对于三相电气设备组的电力负荷计算通常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系统整体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逐级计算法、需要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负荷密度法、单位用电指标法等方法。
计算负荷的方法
![计算负荷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b844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a.png)
计算负荷的方法在电力系统中,负荷是指电力系统所需的电能。
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的重要工作,合理的负荷计算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负荷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计算负荷的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负荷的日、月、年等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负荷的峰值、谷值等特点。
这种方法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提供依据,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其次,还可以采用负荷曲线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负荷大小的顺序排列的曲线,通过绘制负荷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负荷的变化规律。
利用负荷曲线,可以进行负荷分段、负荷平滑等操作,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依据。
另外,还可以采用负荷率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率是指实际负荷与额定负荷之比,通过对负荷率的计算,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负荷利用率,从而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此外,还可以采用负荷预测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预测是指通过对负荷变化规律的分析,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和模型来进行负荷的预测。
通过负荷预测,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预测性的依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最后,还可以采用负荷抽样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抽样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负荷进行抽样观测,通过对抽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负荷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通过负荷抽样,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实时的负荷数据,为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计算负荷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负荷计算,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基于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重点与难点分析
![基于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重点与难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38841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9.png)
基于 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重点与难点分析摘要:10kV变配电所作为电力系统与低压侧直接连接的变压部分,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压变电系统比较复杂,做设计时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设计人员不仅要深刻理解变电所的规范,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保证设计出的10kV变电所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就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重点难点1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难点1.1科学布局系统结构规划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难点,还包括设备布局,以系统结构为设备布局规划前提。
在规划前需对整体用电情况进行分析,要做到设备布局规划有针对性,避免在设备布局规划方面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
用户用电性质应分类正确;供电电压选择合理;用户接入工程应就近接入电网。
应根据地形、地貌和道路规划要求就近选择接入电源点。
路径选择应短捷、顺直,减少道路交叉,确保用户受电端有合格的电能质量。
变配电所位置应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小供电半径,降低线路损耗。
例如:如果是针对城市综合体供电,要分析到城市综合体供用电类型、各领域用电复杂性,在设备布局规划前,划分各领域的用电类型,包括:商业用电、办公用电、家庭用电等。
然后,相关工作人员会根据电费计量表,对设备布局合理设计或调整,确保电费计量表与各领域用电类型符合[1]。
此外,在电费计量表布置过程中,还需考虑到多设、漏设等问题的发生,依然会对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需从技术角度分析,遵循平面设计、配网系统匹配原则、电柜排列顺序一致原则等,确保设备布局规划合理性。
1.2保证系统设计的科学性我国相关部门对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工作相当重视,并且还由专业化工作队伍对系统内部结构、应用功能、各领域用电要求等因素全面分析,一方面,能够为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提供重要依据,使电力资源终端使用条件更充分;另一方面,还考虑到特定机房设备服务要求,对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难点、重点详细探究,突出10kV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必要性。
某厂10KV供配电系统设计
![某厂10KV供配电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3fe016910ef12d2bf9e7a3.png)
某厂10KV供配电系统设计目录摘要 (3)1设计任务 (4)1.1设计题目 (4)1.2设计要求 (4)1.3设计依据 (4)1.3.1工厂总平面图 (4)1.3.2工厂负荷情况 (4)1.3.3供电电源情况 (5)2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 (5)2.1负荷计算 (5)2.2无功功率补偿.........................................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9)3.1年耗电量的估算 (9)3.2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12)3.3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2)3.4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13)4变电所高、低压线路的选择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1高压线路导线的选择....................................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低压线路导线的选择....................................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电气设备的选择 (13)5.1设备的选择与校验原则 (13)5.1.1按工作电压选择 (13)5.1.2按工作电流选择 (13)_____ 5.1.3按断流能力选择 (13)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和断路器的短路稳定度校验 (14)5.2高压侧一次设备的选择 (14)5.3低压侧一次设备的选择 (14)5.4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设计 (14)6防雷与接地装置的设置 (14)6.1直接防雷保护 (15)6.2雷电侵入波的防护 (15)6.3接地装置的设计 (15)结束语 (16)参考文献 (16)摘要:众所周知,电能是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10~0.4kV变电所供配电系统初步设计
![10~0.4kV变电所供配电系统初步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7f94d79ec3d5bbfd0a748e.png)
10~0.4kV变电所供配电系统初步设计摘要:从负荷计算、无功补偿、站址选择、主接线选用、短路电流、设备选型、继保配置、防雷接地、照明、配网自动化等方面论述了10kV变电站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程序.关键词: 10kV变电站; 设计; 负荷计算; 无功补偿10kV配电网属中压配电网,它延伸至用电负荷的中心或居民小区内,直接面对工矿企业和居民等广大用户的供电需要,起着承上启下确保用户供电的作用,因此10kV配电网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 在配电工程中,能否保证系统安全、经济、可靠地运行,工程的设计质量是一个重要条件. 本文就10kV变电站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1 负荷计算及负荷分级计算负荷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主变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整定继电保护的重要数据. 因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及负荷分类是设计的前题,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此阶段需要的原始资料有: ①供电区域的总平面图; ②供电区域逐年及最终规模的最大负荷、年耗电量、功率因数值及项目投产日期; ③每回出线的名称、负荷值、各负荷的性质及对供电可靠性或其它方面的特殊要求; ④供电部门对电源电压、供电方式、电源路数及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方面的相关意见; ⑤用户对变电站设置方面的数量、容量、位置等的设想及资金准备情况等.计算负荷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需用系数法、二项式法、利用系数法等. 目前多数采用需用系数法与二项式法相结合的方法,部分采用利用系数法. 但是由于利用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因此也适用于各类的负荷,在以后的负荷计算工作中将占主导地位.负荷根据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可划分为一、二、三级负荷. 对于一级负荷,如医院的手术室等必须有两个独立的电源供电,如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的发电厂或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等,且当两个独立电源中任一电源失去后,另一电源能保证对全部一级负荷的不间断供电. 对于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也称保安负荷. 如用于银行主要业务的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防盗信号等必须备有应急电源,应由两个独立的电源点供电. 如两个发电厂、一个发电厂和一个地区电网或一个电力系统中的两个区域性变电所等. 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同样可作为应急电源,实行先断后通. 对于二级负荷一般需有两个独立电源供电,且当任一电源失去后,另一电源能保证对全部或部分的二级负荷供电. 对于三级负荷,通常只需一个电源供电. 在各类负荷中,除了保安负荷外,都不应按一个电源系统检修或故障的同时另一电源又发生故障进行设计.2 无功补偿的确定在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广泛的、大量的感性负荷,在系统运行中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降低了系统的功率因数,增大了线路的电压损失,电能损耗也增高. 因此,国家供用电规则规定:无功电力应就地平衡,用户应在提高用电自然功率的基础上设计和装置无功补偿设备,并做到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防止无功倒送. 目前广泛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分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两种. 在确定无功补偿方案时应注意如下问题:2. 1 补偿方式问题目前无功补偿的出发点还放在用户侧,只注意补偿用户的功率因数,而不是立足于降低电力网的损耗. 如为提高某电力负荷的功率因数,增设1台补偿箱,对降损有所帮助,但要实现最有效的降损,可通过计算无功潮流来确定各点的最优补偿量及补偿方式,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2. 2 谐波问题电容器具备一定的抗谐波能力,但谐波含量过大时会对电容器的寿命产生影响,甚至造成电容器的过早损坏,且电容器对谐波有放大作用,因此使系统的谐波干扰更严重. 动态无功补偿的控制容易受谐波干扰的影响,造成控制失灵. 因而在有较大谐波干扰的地方补偿无功,还应考虑添加滤波装置.2. 3 无功倒送问题无功倒送会增加线路及变压器的损耗,加重线路的负担,因此是电力系统所不允许的.2. 4 电容器容量的选择(1) 集中补偿容量( kvar) :QC = P ( tanψ1 - tanψ2) . P为最大负荷月的平均有功功率, kW; tgψ1为补偿前功率因数的正切值; tgψ2为补偿后功率因数的正切值;(2) 单个电动机随机补偿容量( kvar) :QC = 3 I0Un. Un 为电动机的额定电压, kV; I 0为电动机的空载电流, A.(3) 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确定补偿容量( kvar) . 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电容器时, 应考虑在轻负荷时防止向10kV配电网倒送无功,以取得最大的节能效果. QC = (0. 10 ~0. 15) Sn. Sn 为配变容量, kV A.3 变电站位置的确定变电站位置应避开大气污秽、盐雾、与邻近设施有相互影响的地区(如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等) 、滑坡、滚石、明暗河塘等,靠近负荷中心出线条件好,交通运输方便. 当前,在一些居民区变电站的建设中,有部分居民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或看到一些报刊杂志上的片面宣传资料,对配电设备的环境影响产生了误解或恐惧心理,引发“要用电,但拒绝供电设备”的矛盾. 根据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理所对上海市内不同类型的已投运的100余座10kV变电站历时两年多的实测和调研,结果如下:(1) 具有独立建筑物的10kV变电站: ①变电站产生的电场经过实心墙体的屏蔽,得到有效的衰减,基本无法穿出. 在距铁门、百叶窗等非实心墙体外3~4米处,电场强度已衰减至环境背景值的水平. ②磁感应强度对实心墙体的穿透力较强,其垂直分量大于水平分量,随着空间距离的增长有明显的衰减. ③实际测得的最大电场与磁场强度值远低于我国环境标准所规定的居民区电场与磁场参考限值.(2) 置于大楼内的10kV变电站: ①电磁场在户内所测得的数值相对比户外的数值要高. ②无论户内或户外,实际测得的最大电场与磁场强度值均比我国环境标准所规定的参考限值有较大的裕度.(3) 10kV预装式变电站: ①10kV预装式变电站附近的电场强度与上述具有独立建筑物变电站的情况相当,磁感应强度在总体上偏小. ②电场与磁场实测最大强度值均远低于我国环境标准所规定的参考限值.在《浙江省农村低压电力设施装置标准》中也要求变电站离其它建筑物宜大于5米. 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变电站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要时采用控制和降低噪声的措施.4 主变压器选择在10kV变电站中,要选用性能优越、节能低损耗和环保型的变压器. 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要根据负荷计算和负荷分级的结果并结合经济运行进行选择. 当有大量的一、二级负荷,或季节负荷变化较大,或集中负荷较大时,宜装设两台及以上的变压器. 当其中任一台变压器断开时,其余变压器应满足一级负荷及大部分二级负荷的用电需要. 定变压器容量时还要综合考虑环境温度、通风散热条件等相关因素. 对冲击性较大的负荷、季节性容量较大的负荷、小区或高层建筑的消防和电梯等需备用电源的负荷等可设专用变压器,此方法既保障了电能的质量及供电的可靠性,又结合了电费电价政策,做到经济运行.为了使变压器容量在三相不平衡负荷下得以充分利用,并有利于抑制3n次谐波影响,宜选用的变压器接线组别为D, yn11. D, yn11接线的变压器低压侧单相接地短路时的短路电流大,也有利于低压侧单相接地故障的切除. 在改、扩建工程中,为了满足变压器并列运行条件,选用的变压器接线组别与原有的保持一致,短路阻抗百分比接近,容量比不超过1∶3. 如我县某企业,其设备的用电规格与我国不相一致,根据用户的意见,我们将容量为630kV A的主变接线组别定为D, dn,并要求变压器设单独的接地系统,以此满足用户的供电要求. 设在高层建筑内部的变电站,主变采用干式变压器. 设在周围大气环境较差的变电站,应选用密闭型或防腐型变压器. 为了不降低配电运行的电压, 10kV变电站的主变分接头宜放在10. 5kV上,分接范围油浸变为±5% ,干式变为±2 ×2. 5%.5 电气主接线的选择变电站的主接线对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及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是变电站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主接线的形式多种多样,在10kV变电站的设计中常用的有单母接线、单母分段接线、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桥式接线等,每种接线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通过对几种能满足负荷用电要求的主接线形式在技术、经济上的比较,选择最合理的方案.技术指标包括: ①供电的可靠性与灵活性; ②供电电能质量; ③运行管理、维护检修条件; ④交通运输及施工条件; ⑤分期建设的可能性与灵活性; ⑥可发展性.经济指标包括: ①基建投资费用. ②年运行费.我县西部的甲乙两企业,以前均由长广的6kV线路供电,现都要求改为电网10kV供电. 在甲企业中,由于其预计运行的时间只有3年左右,且周围均为10kV电网供电,经过技术及经济比较,采用了保留原有供电设备,仅增一台特殊变比(10kV /6kV)的变压器来满足用电要求的方案,节省了投资,节约了时间.在乙企业中,其新增设备的额定电压为10kV,在企业周围还有部分采用6kV电压等级供电的负荷,如同样采用甲企业的方法,仅增一台特殊变比(10kV /6kV)的变压器,则该企业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6kV电压等级供电点,对用电的管理及电网的运行均产生不利的影响. 经技术及经济比较,向用户列举了10kV供电的诸多优点,动员用户对原有供电设备进行了改造. 此方法对用户、电网和用电管理部门都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6 短路电流计算在供电系统中危害最大的故障是短路,为了正确选择和校验电气设备,须计算短路电流.在10kV变电站的短路电流计算中,一般将三相短路电流作为重点. 为了简化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情况下,可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 其规定有:(1) 所有电源的电动势相位角相同,电流的频率相同,短路前电力系统的电势和电流是对称的.(2) 认为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变压器的铁芯始终处于不饱和状态,即电抗值不随电流大小发生变化.(3) 输电线路的分布电容略去不计.(4) 每一个电压级均采用平均额定电压,只有电抗器采用加于电抗器端点的实际额定电压.(5) 一般只计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线路等元件的电抗.(6) 在简化系统阻抗时,距短路点远的电源与近的电源不能合并.参照以上原则,给出变电站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等效电路图,运用同一变化法或个别变化法分别得出:(1)次暂态短路电流( I ”) ,用来作为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断路器的额定断流容量.(2) 三相短路冲击电流( Ish ) ,用来校验电器和母线的动稳定.(3) 三相短路电流稳态有效值( I ∞) ,用来校验电器和载流导体的热稳定.(4) 次暂态三相短路容量( S ”) ,用来校验断路器的遮断容量和判断母线短路容量是否超过规定值,作为选择限流电抗器的依据.7 设备的选择及校验在进行电气设备选择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题下,积极而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注意节约投资.7. 1 10kV开关柜的选择容量为500kV A及以上的变压器一般均配有10kV开关柜. 10kV开关柜可分为固定式和手车式开关柜.就绝缘介质而言,目前10kV开关柜的主流产品又可分为SF6气体绝缘和真空绝缘. SF6气体绝缘的开关柜体积小,一般20年内免维护,但价格高,其气体的泄露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真空绝缘的开关柜体积适中,相对同等档次的SF6气体绝缘的开关柜来说价格略低,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每二年就需做一次试验,增大了运行维护的工作量. 因此开关柜的选择除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和按短路状态校验外,还应考虑开关柜放置的场合和对开关柜性能的要求等条件. 如我县某工程,其预留的10kV变电站位置在地下室,该工程在建筑上并没有考虑变电站的通风问题,且在建筑施工时设置的变电站大门只有2. 05米净高,用电可靠性要求较高. 在这里,选用SF6气体绝缘的开关柜显然违背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在SF6电气设备上的工作这一节的相关条款. 但一般的真空开关柜高度均在2. 2米以上,通过对一些开关柜制造厂家的咨询,最后采用了高度为1. 9米的非标型真空开关柜. 7. 2 10kV负荷开关和熔断器组合的选择在10kV变电站的设计中,对主变容量在400kV A及以下的变电站,高配部分通常采用负荷开关加熔丝的组合,其接线简单. 为提高工作效率,笔者综合了各部门对400kV A及以下变电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制作了一套400kV A及以下变电站设计的标准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10kV负荷开关和熔断器组合的选择方面, 10kV负荷开关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和按短路状态校验. 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按Ie = k I1. max进行选择,其中k为可靠系数,当不计电动机自起动时取1. 1~1. 3,考虑电动机自起动时取1. 5~2. 0; I 1. max为电力变压器回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熔管的额定电流≥熔体的额定电流. 选择熔断器时,还应保证前后两级熔断器之间(多见于美式箱变) 、熔断器与电源侧的继电保护之间、熔断器与负荷侧的继电保护之间的动作选择性. 当本段保护范围内发生短路故障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切除故障. 当电网接有其它接地保护时,回路中的最大接地电流与负荷电流之和应小于最小熔断电流.7. 3 0. 4kV开关柜的选择0. 4kV开关柜的主流产品目前有GGD、GCK、GCS等. 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按短路状态校验. 一般对于接线简单、出线回路少的场合采用GGD型. 对于出线多、供电可靠性较高、供电设备较美观的场合采用GCK或GCS型. 无论采用何种柜型,其所配置的开关都应根据负荷的用电要求及用户的资金准备情况加以合理选择,使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7. 4 电力电缆的选择(1) 首先应根据用途、敷设方式和使用条件来选择电力电缆的类型. YJV型交联聚乙烯电缆和VV型聚氯乙烯电缆是目前工程建设中普遍选用的两种电缆. YJV型电缆与VV型电缆相比, YJV型电缆虽然价格略高,但具有外径小、重量轻、载流量大、寿命长的显著优点( YJV型电缆寿命可长达40年, VV型电缆寿命仅为20年)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尽量选用YJV型交联聚乙烯电缆.(2) 电缆的额定电压UN ≥所在电网的额定电压.(3) 按长期发热允许电流选择电缆的截面. 但当电缆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 max > 5000h,且长度超过20米时,则应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4) 允许电压降的校验. 对供电距离较远、容量较大的电缆线路,应满足:ΔU % = 173 ImaxL ( r cosψ+xsinψ) / U ≤5% , U、L为线路工作电压(线电压)和长度; cosψ为功率因数; r、x 为电缆单位长度的电阻和电抗.(5) 热稳定的校验电缆应满足的条件为:所选电缆截面S ≥Q d /C X 100 (mm2 ). Qd为短路电流的热效应, (A2 S) ; C为热稳定系数. 如我县某企业的供电电源是从紧邻的一座110kV变电所的10kV侧专线接入的,由于该企业的用电负荷不是很大,若按长期发热允许电流选择的电缆截面,或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的电缆截面均在95 mm2以下,但在热稳定校验时,所选电缆截面S ≤Q d /C X 100 (mm2 ) ,电缆截面至少需在120 mm2及以上.8 继电保护的配置当变压器故障时,在保护的配置上一般有两种途径:如选用断路器或开关来开断短路电流,则配以各类的微机保护. 如一次设备选用的是负荷开关,则选用熔断器来保护. 两者比较如下.(1) 断路器或开关具备所有的保护功能与操作功能,价格较昂贵. 负荷开关只能分合额定负荷电流,不能开断短路电流,需配合高遮断容量后备式限流熔断器作为保护元件来开断短路电流,价格较便宜.(2) 在切空载变压器时,断路器或开关会产生截流过电压. 负荷开关则没有此种现象.(3) 对变压器的保护,断路器或开关的全开断时间为继保动作时间、自身动作时间、熄弧时间之和,一般会大于油浸变发生短路故障时要求切除的时间. 限流熔断器具有速断功能,但必须防止熔断器单相熔断时设备的非全相运行,应在熔断器撞击器的作用下让负荷开关脱扣,完成三相电路的开断.(4) 由于高遮断容量后备式限流熔断器的保护范围在最小熔断电流到最大开断容量之间,且限流熔断器的时间特性曲线为反时限曲线,短路发生后,可在短时内熔断来切除故障,所以可对其后所接设备如CT、电缆等提供保护. 使用断路器或开关则要提高其它设备的热稳定要求. 但就限制线性谐振过电压方面来说,在变压器的高压侧应避免使用熔断器.9 防雷与接地(1) 10kV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可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屋顶,将其钢筋焊接成网并接地来防护直击雷.(2) 在变电站内的高压侧、低压侧及进线段安装避雷器,以防护侵入雷电波、操作过电压及暂时过电压.(3) 10kV变电站中的接地网一般由扁钢及角钢组成,也可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体作接地网,但各钢筋体之间必须连成电气通路并保证其电气连续性符合要求. 接地电阻值要求不大于4Ω. 变压器、高低压配电装置、墙上的设备预埋件等都需用扁钢等与接地网作可靠焊接进行接地. 发电机的接地系统需另行设置,不得与变电站的接地网连接.(4) 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TT、TN和IT系统. TT方式供电系统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作保护接地系统. TN方式供电系统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工作零线相接的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 在TN方式供电系统中,根据其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又可分为: TN C和TN S方式供电系统. TN C方式供电系统是用工作零线兼作接零保护线,适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的情况. TN S方式供电系统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PE线电位. TN 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 此外,在一些由用户提供的图纸中,我们还可看到TN C S方式的供电系统,此系统的前部分是TN C方式供电,系统的后部分出PE线,且与N线不再合并. TN C S供电系统是在TN C系统上的临时变通作法,适用于工业企业. 但当负荷端装设RCD (漏电开关) 、干线末端装有断零保护时也可用于住宅小区的低压供电系统. IT方式供电系统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IT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的连续供电的地方.10 照明10kV变电站内的照明电源从低压开关柜内引出,管线选用BV 500铜芯塑料线穿管后沿墙或顶暗敷,电线的管径按规定配置,所配灯具应具有足够的照度,在安装位置上不应装设在变压器和高、低压配电装置上,应安装在墙上设备的上方或周围,要留有一定的距离来保证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同时应避免造成照明死区. 灯具安装高度应高于视平线以避免耀眼,还要避免与电气设备或运行人员的碰撞.11 配网自动化配电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的管理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更负责的关系,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用户要求的多样性需要,力求供电经济性最好,企业管理更为有效. 配网自动化以故障自动诊断、故障区域自动隔离、非故障区域自动恢复送电为目的. 目前配电自动化主要考虑的功能有: 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②馈线自动化; ③负荷管理与控制; ④用户抄表自动化.就国情而言,配网自动化系统目前还处于试点建设阶段,缺乏大规模实现中低压配电网络配电自动化的物质基础,但配网自动化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因此,在进行站内设计时,要结合配网自动化规划,给未来的实施自动化技术改造(包括信息采集、控制、通信等提供接口和空间等方面)留有余地. 在技术上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前提条件是: ①一次网络规划合理,接线方式简单,具有足够的负荷转移能力; ②变配电设备自身可靠,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并具有遥控和智能功能. 除此之外,还可考虑通过实现配电半自动化方式来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因为可自动操作的一次开关价格昂贵,而二次设备相对便宜,故实现配电半自动化的具体方法可考虑采用故障自动量测和定位、人工操作开关、隔离故障和转移负荷的方式. 如在目前的设计中,采用了短路故障指示器,能准确、迅速地确定故障区段,站内都备有通信、集抄装置的位置等. 对重要用户多、负荷密度高、线路走廊资源紧张、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较为敏感的区域的用户进行设计时,尽可能选用可靠的一次智能化开关. 配网自动化系统因投资大、见效慢,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因此,在10kV变电站的设计中,我们要结合配网自动化的进程,及时用先进、科学的方法来完善我们的设计,完善我们的电网.参考文献:[ 1 ] 芮静康. 现代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 S].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2 ] 蓝毓俊,戴继伟. 各类10KV配电站对环境影响的测量与分析[ J ]. 上海电力, 2003, (4).[ 3 ] 吴致尧,何志伟. 10KV配电系统无功补偿的研究进展[ J ]. 电机电器技术, 2004, (5).。
企业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
![企业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feae6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f.png)
企业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思路:供配电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选择都离不开计算负荷,因此必需将供配电系统中各电气设备所在点的电力负荷进行计算。
计算必需从设备端依次向电源端逐步推算。
1、需要系数的含义式中:K——同时使用系数,为在最大负荷工作班某组工作着的用电设备容量与接于线路中全部用电设备总额定容量之比;KL——负荷系数,用电设备不肯定满负荷运行,此系数表示工作着的用电设备实际所需功率与其额定容量之比;ηwl——线路供电效率;η——用电设备组在实际运行功率时的平均效率。
需要系数法由于简洁易行,为设计人员普遍接受,是当前通用的求取计算负荷的方法。
需要系数法的数据来源于大量的测定和统计,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将需要系数Kd看作与负荷群中设备多少及设备容量悬殊状况都无关的固定值,这是不严格的。
由于事实上,只有当设备台数足够多,总容量足够大,且无特大型用电设备时,Kd才能趋于一个稳定数值。
因此,需要系数法比较适用于求全厂或大型车间变电所的计算负荷。
2、采纳需要系数法求计算负荷的计算步骤:以图示某铜矿35kV变电所为例,说明采纳需要系数法计算各级计算负荷的方法。
①单台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有功计算负荷:无功计算负荷:Q ca·1=Pca·1tanj计算目的:用于选择分支线导线及其上的开关设备。
②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有功计算负荷:P ca·2=Kd∑Pe无功计算负荷:Q ca·2=P ca·2tanjwm视在计算负荷:或者S ca·2=P ca·2/cosjwm计算目的:用于选择各组配电干线及其上的开关设备。
③确定车间配电干线,或变电所低压母线上的计算负荷总有功计算负荷:Pca·3=K∑ΣP ca·2总无功计算负荷:Qca·3=K∑ΣQ ca·2总视在计算负荷:K∑--最大负荷时的同时系数。
考虑各用电设备组的最大计算负荷不会同时消失而引入的系数。
10KV中压系统配电设计详解
![10KV中压系统配电设计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0b62b37a32d7375a417809c.png)
部引出线负荷的供电,但在操作过程中须对母线
做短时停电。
“倒闸操作”是指:接通电路时,先闭合隔 离开关,后闭合断路器;切断电路时,先断开断 路器,后断开隔离开关。这是因为带负荷操作过 程中要产生电弧,而隔离开关没有灭弧能力,所 以隔离开关不能带负荷操作。例如,在图3.7(a) 中,当需要检修电源Ⅰ时,先断开断路器QF1、 QF2,然后再断开隔离开关QS1~QS4,这时,再 合上母线隔离开关QSW,闭合QS3、QS4,最后再 闭合QF2,恢复全部负荷供电(当电源Ⅱ不能承担 全部负荷时,可先把部分引出回路的非重要负荷 切除)。
分段母线发生故障时,QFW在保护作用下会首先 自动跳开,保证非故障分段母线的持续、正常供 电。
当某段母线发生故障时,分段断路器QFW与
电源进线断路器(QF1或QF2)将同时切断,非故障
段母线仍保持正常工作。当对某段母线进行检修
时,可操作分段断路器QFW和相应的电源进线断 路器、隔离开关按程序切断,而不影响其余各段 母线的正常运行,减少母线故障影响范围。所以 采用断路器分段的单母线接线比采用隔离开关分
停车时间考虑。当与自动启动的发电机组配
合使用时,不宜少于10 min。
(2) 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
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
负荷可由一回6 k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或电缆
供电。当采用架空线时,可为一回架空线供电; 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 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 (3) 三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对电源没有特别
线连接的方式称为单母线接线。
单母线接线方式根据母线分段与否可以分为
不分段接线和分段接线两种;根据进线回数(电 源回数)又可以分为一回进线、双回进线、三回 进线等单母线接线方式。
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
![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https://img.taocdn.com/s3/m/3e7942d050e2524de5187e74.png)
荷,其中需要系数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最为简 便,而二项式系数法在确定设备台数较少且各台设备容量差别大的分支
率因数c os02的正切值。则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
….
p,.
干线计算负荷时比较合理,这里不作介绍;在建筑配电中,还常用负荷
cus巾2弋石嘉磊恚:芊i 蚕了
密度法和单位指标法统计计算负荷o
4结语.
2负荷 计算 的方 法
本文主要针对1 OkV及以下低压供配电一次系统设计负荷的计算方
Z1需要系数法 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是指用电设备从供电系统中取用的半小
法。10 kV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包括负荷计算 及无功补偿、变压器选择、变电所(或变电箱) 位置的确定、主接线方
时最大负荷,所以通常用P30 表示。 a- - 相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式中Kx为需要系数;c os ①为功率因数;t g巾为功率因数的正切 值:UN为用电设备组的额定电压。
竖有功兰功紧率罢:备P炉兽b鼍∑负‰孳( ㈧:;、无一功~功.率:.Q,炉,b∑.Qm( kVar )
视 在功 率: S30=、压 啄 雨(kV A); 讨算 电流 :l 舻=— . ;兰 .(A) V3 vN
式的 确定、 短路{ 十算、 电气设 备的选 择、导 线和 电缆的 选择等 。
有功功率:P∞=Kx。PI ( kw) ;无功功率:Q酊=P∞。t g巾( kVa r )
视在功率:s 3D卑、/霹≯砭i =—旦斗(kV·A); c os@
计算电流:I鲫=—j ! 苎·CA) V3 UN
作者简介:刘存德,1976#- 生,男,固原市,大学本科,助理工 程师,主要从事电力1 0KV线路及以下工程管理、运行维护、配电网规 划等工作。
计算负荷的方法
![计算负荷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0dfc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5.png)
计算负荷的方法在电力系统中,负荷是指电力系统所需要供给的电能,它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
正确地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介绍计算负荷的方法。
首先,计算负荷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静态负荷计算和动态负荷计算。
静态负荷计算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根据负荷的统计数据和负荷特性,对负荷进行分析和计算。
静态负荷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负荷种类、获取负荷数据、负荷分析和负荷计算。
首先是确定负荷种类。
负荷种类包括工业负荷、商业负荷、居民负荷等。
不同种类的负荷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分析。
其次是获取负荷数据。
获取负荷数据是进行负荷计算的基础。
负荷数据包括负荷的大小、负荷的变化规律、负荷的峰值等。
通过对负荷数据的获取和整理,可以为后续的负荷分析和计算提供依据。
然后是负荷分析。
负荷分析是指对负荷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负荷的特性和规律。
通过负荷分析,可以揭示负荷的变化规律、负荷的峰谷差等重要信息,为后续的负荷计算提供依据。
最后是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是根据负荷数据和负荷分析的结果,进行负荷的预测和计算。
通过负荷计算,可以得到负荷的大小、负荷的分布规律等重要信息,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动态负荷计算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负荷进行实时预测和计算。
动态负荷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负荷预测、负荷调整和负荷优化。
首先是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是指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负荷进行预测。
通过负荷预测,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提供依据。
其次是负荷调整。
负荷调整是指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负荷的需求。
通过负荷调整,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最后是负荷优化。
负荷优化是指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正确地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
静态负荷计算和动态负荷计算是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它们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探析10kV配电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
![探析10kV配电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f8ada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c.png)
探析 10kV 配电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发布时间:2021-05-06T16:42:47.230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3期作者:么丽娟[导读] 10kV配电系统广泛地应用在城镇和乡村的用电中,但在继电保护配置及定值计算方面往往不完善么丽娟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冠县供电公司山东聊城 252500摘要: 10kV配电系统广泛地应用在城镇和乡村的用电中,但在继电保护配置及定值计算方面往往不完善,常发生故障时断路器拒动或越级跳闸,影响单位用电和系统安全,因此完善配置10kV配电系统的保护及正确计算定值十分重要。
本文即针对此展开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10kV配电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整定计算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工业发展等对用电需求量越来越大。
继电保护配置在保障安全用电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力资源供应体系中,配网线路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在电力资源的转换及输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配网中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继电保护能有效预防电力事故的发生,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整定计算作为继电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正确的整定计算,可以保障保护装置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因此对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不断地进行优化,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系统遭到破坏是电力工程事业中的重要工作。
1. 继电保护配置的任务和重要性继电保护装置是为电力系统中有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或者存在异常情况时,有异常电流出现且超过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最大电流而发生的跳闸动作,同时向电力系统发出警报信息,再由专业人员对故障出现的位置及类型进行分析和判断。
如果是因为电力系统中的元器件发生短路或者断路,该系统会出现选择性的信号,并对故障电路保护系统进行及时的断开,以保障电力故障不会产生异常电流及电压,影响其他的元器件,进而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出现大面积的损坏。
继电保护配置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实例分析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实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5a44cdb9f3f90f76c61b76.png)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实例分析我国目前普遍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系数法确定用电设备的负荷,其中需要系数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最为简便;而二项式系数法在确定设备台数较少且各台设备容量差别大的分支干线计算负荷时比较合理。
负荷计算目的和意义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中负荷的统计计算是一项重要内容,负荷计算结果对供电容量报装、选择供配电设备及安全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的作用。
负荷计算的目的是:1. 计算变配电所内变压器的负荷电流及视在功率,作为选择变压器容量的依据。
2. 计算流过各主要电气设备 (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熔断器等)的负荷电流,作为选择设备的依据。
3. 计算流过各条线路(电源进线、高低压配电线路等)的负荷电流,作为选择线路电缆或导线截面的依据。
4. 计算尖峰负荷,用于保护电器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电动机的启动条件。
负荷计算方法我国目前普遍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系数法确定用电设备的负荷,其中需要系数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最为简便;而二项式系数法在确定设备台数较少且各台设备容量差别大的分支干线计算负荷时比较合理;在建筑配电中,还常用负荷密度法和单位指标法统计计算负荷。
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指标法;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需要系数法。
负荷计算原则进行负荷计算时,应按下列原则计算设备功率:1. 对于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应换算为统一的设备功率。
2. 整流器的设备功率是指额定交流输入功率。
3. 成组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不应包括备用设备。
4. 当消防用电的计算有功功率大于火灾时可能同时切除一般电力、照明负荷计算有功功率,应按未切除的一般电力、照明负荷加上消防负荷计算低压总的设备功率、计算负荷。
否则计算低压总负荷时,不应考虑消防负荷。
当消防负荷中有与平时兼用的负荷时,该部分负荷也应计入一般电力、照明负荷。
5. 单相负荷应均衡分配到三相上,当单相负荷的总计算容量小于计算范围内三相对称负荷总计算容量的15%时,全部按三相对称负荷计算;当超过15%时,应将单相负荷换算为等效三相负荷,再与三相负荷相加。
某学校10kv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某学校10kv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1cfa8c25c52cc58ad6be42.png)
目录1课程设计原始数据 (4)1.1设计题目 (4)1.2设计要求 (4)1.3设计依据 (5)1.4设计任务 (6)2负荷计算及功率补偿 (6)2.1负荷计算的方法 (6)2.2无功功率补偿 (8)3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的选择 (9)3.1根据变配电所位置选择一般原则: (9)3.2变电所的型式与方案: (9)4变电所变压器和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10)4.1主变压器的选择 (10)4.2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的主接线方案 (10)5 短路电流的计算 (11)5.1绘制计算电路 (11)5.2确定短路计算基准值 (11)5.3计算短路电路中个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11)5.4 K-1点(10.5K V侧)的相关计算 (12)5.5 K-2点(0.4K V侧)的相关计算 (12)6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14)6.1选择校验条件 (14)6.210K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15)6.30.4K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16)7变压所进出线与邻近单位联络线的选择 (17)7.110KV高压出线的选择: (17)7.2变电所及邻近单位焦点路线的选择 (17)7.30.4KV低压出线选择 (17)7.4按发热条件选择 (18)7.5校验电压损耗 (18)7.6短路热稳定校验 (19)设计总结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附图 (23)***学校课程设计某学校10kv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系部:机械工程系班级:机电10-12(1)班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何颖完成日期: 2012年6月15日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评定意见设计题目:某学校10kv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学生姓名:*** 专业机电一体化班级机电10-12(1)班评定意见: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评定意见参考提纲:1.学生完成的工作量与内容是否符合任务书的要求。
2.学生的勤勉态度。
3.设计或说明书的优缺点,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工作能力、表现出的创造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住宅小区10kV变配电系统设计探究
![住宅小区10kV变配电系统设计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b440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c.png)
住宅小区10kV变配电系统设计探究发布时间:2022-11-08T08:00:11.826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22期作者:成林莉[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居住小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居民的居住面积也越来越大,供电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因此,住宅小区变、配电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就住宅小区10 kV变电站的设计特点、电源外进线方案、用电负荷计算、变压器置、变配电室的布置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江苏华旭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226000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居住小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居民的居住面积也越来越大,供电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因此,住宅小区变、配电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就住宅小区10 kV变电站的设计特点、电源外进线方案、用电负荷计算、变压器置、变配电室的布置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住宅小区;变配电;设计;负荷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居民居住小区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对10 KV供电、配电系统工程的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实际,对10 KV供配电系统工程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科学、规范的设计方案,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1、住宅用电居民用电负荷是建立居住区供电网络的基础。
住宅用电负荷预测的关键是:用户对电器的种类和数量的不确定性,以及电力设备投资的时间不确定性。
对这两大不确定性的直接影响是: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人民的平均收入、文化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地理气候、环境、电力供应、能源政策等。
为了便于计算,也考虑到目前我国的住房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一般按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的标准,采用了最高限值。
在住宅小区的电气设计中,必须对住户的用电量进行测量,假定住宅面积为75平方米或更低,则其设计功率应该为5.0 kW;假定每个家庭的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或更小,则其设计功率约为6.0 kW;假定每个家庭的建筑面积大于100平方米时,其设计功率应该为8 kW。
10kV供配电系统设计
![10kV供配电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297fd731126edb6e1a1003.png)
10kV供配电系统设计摘要随着人们的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小区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供电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这就要求在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要结合该小区的规模和规模标准来设计,要既能满足小区的用电负荷,又能保证小区的供电安全及供电可靠性。
本次设计课题内容为某小区10KV供配电系统设计。
论文的主体结构为:首先论述了课题的意义和设计概况,主要包含此小区供配电系统的设计理论。
设计前期根据民用住宅建筑物的负荷计算准则来进行负荷计算,运用了三种负荷计算方法对各类别的用电负荷进行计算和统计,经过分析选择低压集中无功补偿方式,采用并联电容器,使功率因数由0.85提高到0.932,大大降低了设备运行的损耗;再采用标幺值法对短路电流进行运算,选择主要电气设备的型号和参数,灵活将电器设备的原理进行理解及运用,根据数据表,选择了合适的电缆型号和截面。
后期则从防直击雷和接地系统的角度,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的设计,及图纸的绘制。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短路计算;无功补偿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people's demand for residential power supply is increasingly high, especially the reliability and continuity of power supply. This requires the design of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to combine the size and scale of the district standards to design, to both meet the district's electricity load, but also to ensure that the district's power supply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This design topic for the residential area 10KV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design.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is as follows: firstly,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design of the project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design theory of the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Preliminary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load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calculation criterion for load calculation, using three kinds of calculation methods of all kinds of used electricity load calculation and statistics, and selection of shunt capacitor of low voltag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the power factor increased from 0.85 to 0.932, greatly reduces the loss of equipment operation; by p.u. method of short-circuit current calculation, for power transformer selection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models and the parameters identified, flexibl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data table, select the appropriate cable type, and the cross section. From the late direct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system point of view, desig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drawing and drawing.Key words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short circuit calculation;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目录1 前言 (1)1.1 课题意义 (1)1.2 设计概况 (1)1.3 设计范围 (1)1.4 设计原则及标准 (1)1.5 设计思路 (2)2 住宅小区的负荷计算 (3)2.1 负荷的分类 (3)2.3 负荷计算准则 (3)2.3 电气负荷计算 (4)2.3.1 计算的主要方法 (4)2.3.2 其它负荷计算方法 (5)2.3.3 详细负荷计算 (6)2.4 系统负荷计算的统计结果 (10)3 无功功率补偿及其计算 (13)3.1 无功补偿的必要 (13)3.2 无功补偿装置的选择 (13)1 前言1.1 课题意义住宅小区是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的重心,小区供配电规划是小区电力网配置的依据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KV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作者:余利霞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19期
【摘要】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电力系统设备的选择以及安全运行有决定性作用。
电力负荷的计算有不同的方法,本文主要就10KV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计算的意义以及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10KV供配电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根据我国《实用供配电技术手册》中的介绍,电力负荷根据其重要级别以及中断造成影响的恶劣程度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电力负荷的计算可以为电力系统设备的选择以及线路的布置提供依据,能够确保电力系统设备安全运行,保证电力供应的正常运转,服务人民生活以及国家经济建设。
通常对10KV供配电系统进行负荷计算时,都要涉及对供配电线路上电气设备的用电负荷计算以及包含电气设备的用户组的负荷计算。
1 电力负荷的分级
通常依据电力负荷对人民生活以及工厂生产的重要性来将电力负荷分为三个级别,具体如下:
一级负荷:最高级别负荷,定义依据为该负荷的中断将造成人员伤亡,另外还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具有重要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的关键性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
在供电要求中强调保持持续不间断供电的负荷,假如中断将发生中毒、爆炸等严重事故时。
二级负荷:次一级别负荷,定义依据为该负荷的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政治损失,比如产品报废、影响较重要单位的连续运转,或者引起人员较多的场所秩序混乱的情况。
三级负荷:其余不包含在一级负荷以及二级负荷情况之内的负荷种类。
电力负荷的分级有利于供配电管理单位针对不同级别负荷确定不同的供配电方案以及电气设备保护方案,确保重点场所、重点设备以及重点科研、外交、经济等单位的顺利运行。
2 10KV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计算方法
10KV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的计算单元为系统内电气设备的电力负荷计算,然后依次上升为电气设备组负荷计算、整体系统负荷计算,对于三相电气设备组的电力负荷计算通常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系统整体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逐级计算法、需要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负荷密度法、单位用电指标法等方法。
2.1 三相电气设备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
三相电气设备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主要是用来确定一组特定的三相设备工作负荷的方法,通常计算对象为半小时最大负荷,也就是在全年出现的工作负荷最大的班内平均功率最高的半个小时,主要计算方法包括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两种,具体如下。
2.1.1 需要系数法
该方法主要利用设备容量和与之对应的一个确定的需要系数之间的乘积计算有功功率的方法。
该方法简便易行,目前应用最为广泛,适用对象为电气组中设备台数较多同时设备之间容量差距较小的情况。
有功负荷计算如下:
(1)
上式中:为有功计算负荷,kW;为该设备组需要系数,通常查表取得;为该设备组中所有用电设备的总容量大小,kW。
无功负荷计算如下:
(2)
上式中,为无功计算负荷,kvar;为电气组用电设备的平均功率因数角。
视在负荷计算如下:
(3)
上式中,为视在计算负荷。
计算电流如下:
(4)
上式中,为设备额定电压值。
以上各式为确定一组三相电气设备电力负荷的需要系数法,当系统内存在多组三相用电设备时,应将各组的三相电气设备的电力负荷相加并进行有功负荷系数处理,具体如下:
有功负荷计算如下:
(5)
无功负荷计算如下:
(6)
视在负荷计算如下:
(7)
电流计算如下:
(8)
以上各式中,和分别为所有用电设备的有功负荷同时系数以及无功负荷同时系数,视各用电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分别取为0.85-0.95以及0.9-0.97之间,其余各符号参照单个用电设备组的负荷计算方法确定。
2.1.2 二项式法
需要系数法考虑的情况是系统内所有用电设备的台数较多且容量相差不大的情况,针对系统中存在容量差距较大设备的情况,处理能力较差,因此二项式法的应用由此而来。
二项式法考虑了整个系统的用电设备中与平均容量差距最大的几台设备对整个设备组负荷计算的影响,适用于台数较少的电气设备组计算负荷,计算干线、直线以及配电箱等的负荷计算。
二项式法用于计算设备组负荷计算同样也分为针对一组用电设备以及多组设备的情况。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有功负荷的计算:
(9)
无功负荷的计算:
(10)
视在负荷的计算:
(11)
电流的计算:
(12)
针对多组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具体方法如下:
有功负荷的计算:
(13)
无功负荷的计算:
(14)
视在负荷的计算:
(15)
电流的计算:
(16)
以上各式中,Pe为系统中用电设备的容量,为该系统中容量最大的x台设备的容量,其中x值和各系数可查表得出;为各组中的最大值,相对应的,为该最大值对应的平均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在以上计算中,需重点注意,对于系统中存在的非标准负荷持续率的设备,应将其换算到规定的负荷持续率下方可进行计算,具体方法本文不做赘述,可参考《实用供电手册》。
2.2 10KV供配电整体系统用电负荷计算
以上所介绍方法均为10KV供配电系统内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方法,对于不同设备容量以及设备台数的情况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根据实际计算的结果来看,两种方法均能很好的适应各自所解决的问题领域。
针对整体供配电系统,本文将给出以下计算方法。
2.2.1 逐级计算方法
逐级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从单组用电设备组的负荷开始计算,并依次计算多个用电设备组总的用电负荷,当计算中涉及变压器或者较长线路时,应当对其中电能的消耗进行考虑,线路较短时,可以忽略电能损耗,略去不计,多个并列线路的计算中,同时系数均应小于1方可。
涉及到系统内部增设的无功补偿装置时,应当在其之前计算所得的计算负荷中减去补偿容量。
2.2.2 需要系数法
整体系统的用电负荷计算中,利用需要系数法对有功计算负荷进行计算时,计算公式如下:
(17)
上式中,Pe为系统中设备的总容量,该容量中不包含备用的设备容量,Kd为系统的需要系数,针对不同的系统设计,该值一般不同,可查相关手册得到。
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系统总的用电负荷,除有用负荷计算公式参照(2.3.1)外,其他负荷计算方法均与本文2.2小节中的相关计算公式一致。
2.2.3 单位产品/用户耗电量法
10KV供配电系统中,设计对象可能包括企业也可能包括不同的用户,再利用单位产品/用户耗电量法进行负荷计算时,应当以单位产品或者单位用户的耗电量进行计算,系统用电负荷计算方法为用户/产品耗电量与企业产品产量或用户数量的乘积作为总的系统耗电量,有功负荷的计算则是以总的耗电量与单位产品或者用户的最大负荷工作小时数之间的比值作为有功负荷。
其他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与方法参照本文2.2中的相关部分。
2.2.4 负荷密度法
该方法亦可称作单位面积耗电量法,以设计中单位面积的设备用电功率作为负荷密度,与相应的计算区域面积的乘积作为总的有功负荷,该种方法一般用于估算用电负荷较为平均的小区居民用电或照明用电,对于负荷区域变化较大的设计区域一般使用较少。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8)
上式中为负荷密度,A为区域面积。
除上式用来计算有功负荷以外,其余包括无功负荷、电流计算、视在负荷计算等的方法与公式均参照2.2节方法进行。
2.2.5 单位用电指标法
该方法与负荷密度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给定目标区域企业或小区内,单位产品或用户的用电指标,以最大用电指标来进行相关的负荷计算,从而达到有效的保护供配电系统的目的。
主要方法为以单位用电指标乘以单位总数,作为总的有功计算负荷,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9)
上式中,为单位用电指标,N为系统内单位数。
除此有功计算负荷以外,其余负荷的计算都参照2.2小节中方法进行。
3 结语
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关系着人民生活以及国家重要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的运行,对于国家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十分必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10KV供配电系统中负荷计算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本文给出了几种适用性较为广泛并经过实际计算设计验证的方法,有助于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保证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实用供配电技术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李慧.配电系统负荷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2005.
[3]刘存德.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科技风,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