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
课题: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上高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二个探究性实验,这一实验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样,都是有确定结论的。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使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处理此类实验问题的能力,但也给本实验又搭了一个台阶,书中没有给出确定的实验方案,要学生自己设计,给出了实验的基本思路。
作为提示,书中还提醒注意两方面的问题: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速度;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恒力。
作为进一步的提示,还给出了一个“参考案例”,这个案例是采用通用器材设计的实验,具有普遍意义和具体指导作用。
本节教材除了探究结论,还涉及到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上还有三个技巧: ①理论坐标系建立技巧。
“a 与m 成正比”实际上就是“a 与
m 1成正比”;②实际坐标系建立技巧。
不是a -F 图象而是1212F F x x -图象;不是m a 1
-而
是
1
2
21m m x x -图象;③平衡摩擦力;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用曲线拟合测量点,找出规律也是本节的方法重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应用图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3)从实验中得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2)知道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相讨论,得出实验的步骤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难点:处理实验数据并画出相关的图像
三、设计思路
本课题设计思路旨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通过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等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出课题——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处理实验数据并画出相关的图像,找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设计实验方案)
1、根据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物体受力的关系,我们很容易猜想它们之间可能是正比或反比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我们的猜想。
2、那么我们应该通过实验来测定那些物理量呢
3、我们知道质量可以用天平进行测量,那么加速度怎么来测定呢
4、请大家回想前面学过的与加速度有关的各种公式,看看能不能发现测定加速度办法。
我们可以发现前面三个公
式都要涉及到速度,而要测量速度也比较困难,后面两个公式只要测定位移和时间就可以了,位移可以用直尺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或打点计时器测量,我们先看公式,请问2
2
1at x =
这个公式在什么时候成立呢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加速度和位移成正比关系
由2
2
1at x =
,在时间t 相讨论、回答:
1、加速度,质量和力三个量。
2、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测定加速度。
3、 与加速度有关的公式有:
t v v a t 0
-=
202
1
at t v x +=
222
02
2
12at x at x v v ax t =
=∆-=
4、2
21at x =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
式。
当运动时间相同时,两个物体的位移和加速度成正比。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确定需要研究的物理量,将问题量化。
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来确定实验原理,可以使学生体会
如何将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保持沙桶质量不变。
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m计入表格,将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
(2)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得到纸带,并在纸带上计下车的质量。
(3)在车上放砝码改变车的质量,重复2~3的步骤4次。
(4)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质量
(kg)
加速度
(m/s2)的实验能力,为以后进行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数据处理)
1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判断加速度a与物体受力F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采用什么分析方法较好(图象法,作a-F图象)
2根据实验得出的各组加速度a 与对应力F数值在坐标中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存在什么关系(正比)
3你是如何猜想物体的加速度a 与其质量m之间的关系的(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可能是“a与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与m2成学生讨论回答
最好有方程或图线,用图象来寻找关系比较直观
和简单。
分别画出“a—F”“a—1/m”的图线,确定a与F、
a与m的关系。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图中的图线没有通过原点的可能
原因。
图1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