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脚全粉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8 2016, Vol.37,No.21葚品科学※营养卫生
螃蟹脚全粉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郝彬秀,应剑,孟庆佳,王黎明,刘婷,李颂,王春玲*
(中粮营养健康研宄院,北京 102209)
摘要:参考2015年实施的GB 15193.1 — 201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实验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骨 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和Ames实验,观察螃蟹脚全粉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
结果:蜂蟹脚全粉对雌、雄性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medium lethal dose,LD50)均为10.25 g/kg,属实际无毒级;骨 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Ames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表明,10.25 g/kg和5.12 g/kg的螃蟹 脚全粉可能引起染色体一过性的畸变率升高,2.57 g/kg未观察到该现象。
结论:螃蟹脚全粉未显示存在急性毒性,未观察到明确的遗传毒性。
关键词:螃蟹脚;急性毒性;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Ames实验;全粉
Acute and Genetic Toxicity of Whole Powder of Viscum liquidambaricolum Hayata
HAO Binxiu,YING Jian,MENG Qingjia,WANG Lim ing,LIU Ting,L I Song,WANG Chunling*
(COFCO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2209, China)
Abstract:The acute and genetic toxicity of whole powder of Viscum liquidambaricolum Hayata were evaluated using acute toxicity,bone marrow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 micronucleus,mouse spermatogonium chromosome aberration and Ames tests a s described in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Toxicological E^valu a t i o n Procedure for Food Safety(GB 15193.1-2014).
The oral acute toxicity test revealed that the medium lethal dose(LD50)of the powder was 10.25 g/kg for both male and female rats,which suggested that it was actually non-toxic.Both bone marrow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 micronucleus and Ames tests gave negative results.Spermatogonium chromosome aberration tests at 10.25 and5.12 g/kg doses revealed temporarily high aberration rate,which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2.57 g/kg group.Therefore,whole powder of Viscum liquidambaricolum Hayata showed neither acute nor genetic toxicity.
Key words:Viscum liquidambaricolum Hayata;acute toxicity;bone marrow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 micronucleus test;
spermatogonium chromosome aberration test;Ames test;whole powder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21042
中图分类号:R11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630 (2016) 21-0248-04引文格式:
郝彬秀,应剑,孟庆佳,等.螃蟹脚全粉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J].食品科学,2016, 37(21): 248-251. DO I:10.7506/ spkx1002-6630-201621042.
HAO Binxiu,YING Jian,MENG Qingjia,et al.Acute and genetic toxicity of whole powder of Viscum liquidambaricolum Hayata[J].Food Science, 2016, 37(21): 248-251. (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tract)D O I:10.7506/spkx1002-6630-201621042.
螃蟹脚系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是一种寄生在树 龄较高的古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形状像小珊瑚,寄生 枝杆节状,形如蟹肢而得名[1]。
螃蟹脚学名枫香槲寄生 (Viscum liquidam baricolum Hayata),也有人称其为扁 枝槲寄生。
因寄生于茶树,又被称为“茶茸” [2]。
螃蟹脚从清朝起即是云南景迈地区普洱茶出口外销和进贡的特殊标记[3-5]。
如今,螃蟹脚在云南的少数民族 地区被认为是珍贵的食用植物,每次食用量为1〜2g,可以单独饮用或者与普洱茶共饮,也用作炖滋补鸡汤的 食材[6]。
《云南茶典》认为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健胃 消食、清胆利尿、降低血压等功效[2,7]。
现代科学研究 发现,螃蟹脚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黄酮、蛋白质、三
收稿日期:2015-12-23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161100000616012)
作者简介:郝彬秀(1987—),女,工程师,硕士,研宄方向为食品安全与功效。
E-m ail:haobx@
*通信作者:王春玲(1972—),女,高级工程师,博士,研宄方向为营养学。
E-m ail:wangchunling@
※营养卫生葚品科学2016, Vol.37, No.21 249
萜、生物碱等化合物,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肿瘤等药
理活性,民间用其治疗风湿性关节疼痛、腰肌劳损[6,8-12]。
然而,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对螃蟹脚的成分分析上,对于
其食用的安全性情况鲜见文献和研究成果,只在民间流
传有‘‘性凉,不可多喝”的说法[3-5]。
为了确认螃蟹脚是否可以作为食品进行开发,本实
验对螃蟹脚全粉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进行研究,为对
其安全性研究提供初步依据,并为其合理开发和进一步
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螃蟹脚全粉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提供,目 数为180目,黄褐色粉末,具有甘甜香气,味甘。
清洁级SD(Sprague D aw ley)大鼠和ICR(Institute o f Cancer Research)小鼠,购买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
技术有限公司,动物实验生产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2-0001;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编号分别为SD大鼠(急
性毒性实验):N o.11400700100902;IC R小鼠(骨髓嗜
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N o.11400700108380;IC R小鼠
(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No. 11400700109805。
所
有动物实验前在环境中适应3d,并进行检疫观察。
动物实验经中国疾控预防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实验动
物管理与福利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决议通过,伦理审查批准号:EAW E-2015-006。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编号:SYXK(京)2014-0043。
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由上海君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理购自美国M o lto x公司。
对其基因型、自发回复突变数和对阳性致突变物敏感性进行鉴定,5株菌株特性经鉴定达到实验要求。
牛肉膏、胰蛋白胨、琼脂粉北京奥博星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磷酸氢钠铵、柠檬酸、硫酸镁、葡萄糖、敌克松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2-氨基芴、1,8-二羟蒽醌、L-组氨酸、D-生物素、氧化型辅酶I I、葡萄糖-6-磷酸钠盐、叠氮钠美国Sigma-Aldrich公司;氯化镁、氯化钾西陇化工有限公司;SD大鼠肝S9 美国
M oltox公司;所有溶剂均为分析纯。
1.2仪器与设备
A xio Lab.A1显微镜德国卡尔蔡司公司;Galaxy 230菌落计数器德国Wiggens公司。
1.3方法
1.3.1急性毒性实验
取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90〜220 g,采
用限量法进行实验。
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全粉悬
液,最大灌胃剂量为10.25 g/kg。
灌胃后对动物进行临床观察及体质量检测,记录不良反应、死亡情况。
如有死亡,进行解剖并进行肉眼病理观察。
连续观察2周,第15 天处死所有动物,解剖并进行肉眼病理观察[13-16]。
1.3.2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
取IC R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35 g,随
机分为5组,设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
量实验组。
以急性毒性实验中螃蟹脚全粉的最大剂量10.25 g/kg为最高剂量,下设1/2 (即5.12 g/kg)和1/4 (即2.57 g/kg)剂量组,分别在0h和24 h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
阴性对照组经口灌服0.5%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对照组于0 h腹腔注射40 m g/kg环磷酰胺。
30 h将小鼠脱颈处死,采集股骨骨髓,制备细胞涂片,G im esa染色后镜检。
嗜多染红细胞呈灰蓝色,成熟正染红细胞呈红色,每只小鼠观察 2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记录含
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计算微核率(m icro nu cle us frequency,M N F) [17-18]。
1.3.3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
取雄性IC R小鼠35只,体质量25〜35 g,随机分为7组,设阴性对照组(2组)、阳性对照组(1组)和不同剂量实验组(其中高剂量组为2组,中剂量和低剂量组各1组)。
以急性毒性实验中螃蟹脚全粉的最大剂量10.25 g/kg为最高剂量,下设1/2 (即5.12 g/kg)和1/4 (即2.57 g/k g)剂量组。
阴性对照组经口灌服0.5%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40 m g/kg环磷酰胺。
其中1组阴性对照组和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动物于24 h脱颈处死采样,剩余的1组阴性对照组和高剂量组的动物在观察48 h后脱颈处死采样。
动物处死前3〜5 h腹腔注射秋水仙素 6 m g/kg。
取小鼠双侧睾丸,分离睾丸曲细精管,用1%柠檬酸三钠溶液处理后进行固定、软化、离心,制备细胞悬液滴片,Giema染色后镜检。
每只小鼠观察100〜200个中期分裂相精原细胞,记录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细胞数和染色体畸
变类型,计算染色体畸变频率,并与溶媒组进行统计学
分析比较[19-20]。
1.3.4 Ames实验
实验采用平板掺入法。
预实验显示螃蟹脚全粉添
加量为 5 000 |ag/皿时,有较明显的抑菌现象,故实验以
3 000 |ag/皿为最大剂量,采用等比组距,以T0倍为组距,下设950、300、95、30 |ag/皿剂量组。
同时设立溶剂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以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对照组,以自发回复突变数为阴性对照,以叠氮钠(1.5昭/皿,不加S9的T A100和T A1535)、敌克松(50 昭/皿,不加S9的TA97、TA98、TA102)、2-氨基芴(10 昭/皿,加S9的TA97、TA98、T A100)、1,8-二氢蒽醌(50昭/皿,加S9的T A102)、环磷酰胺(200昭/皿,加S9的T A1535)为阳性对照。
在加入S9和不加入S9条件下进行实验。
每个菌株每个剂量设3个平板。
计数回复突变菌落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菌株T A98和T A1535的回复突变菌落数等于或大于阴性对照组回复突变菌落数
250 2016, Vol.37, No.21震品科学※营养卫生
的2倍可判定为阳性结果;菌株TA97a、T A100和T A102
的回复突变菌落数等于或大于阴性对照组回复突变菌落
数的2倍,且有剂量反应或某一测试点有可重复阳性结
果,可判定为阳性结果[21-24]。
1.4 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用表示,急性毒性实验采用〖检验,骨
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数据采用m检验,精原细胞染色
体畸变实验数据采用二项分布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实验期间未见大鼠出现中毒症状,无动物死亡,各 组大鼠外观特征基本正常。
雄性组大鼠在给予螃蟹脚全 粉后出现极显著的一过性体质量下降,但在48 h后即恢 复正常的体质量增长,推测为大量给予食物导致暂时的 胃肠道不适。
于第15天处死动物,进行病理解剖,均未 观察到异常。
实验结果显示大鼠急性毒性实验LD5〇大于 10.25 g/kg。
据此判断螃蟹脚全粉的急性毒性属于实际无 毒。
实验期间SD大鼠体质量变化如表1所示。
a.不带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
b.带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
图1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结果(X1 000)
F i g.1P o l y c h r o m a t i c e r y t h r o c y t e s(x1000)
2.3 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结果
螃蟹脚全粉在2.57、5.12、10.25 g/k g剂量下,阳性对照组与24 h和48 h的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尸<0.05)。
24 h的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 性差异,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尸<0.05); 48 h的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 著性差异(户>〇.〇5),见表3、图2。
表明在本实验条件 下,灌胃给予较高剂量的螃蟹脚全粉,可能一过性地促 进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
表1大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T a b l e1R e s u l t s o f a c u t e t o x i c i t y i n S D r a t s
组别剂量/
数量/只
死亡致死体质量/g
(g/k g)数/只率/%0 d1 d2d 3d 7 d14 d
雄性10.251000211.0±6.3207.2±12.1**219.5±12.3 228.4±11.0 266.4±13.7 317.0±15.4雌性10.251000196.4±7.0200.7±14.1207.9±11.8 212.9±12.5 233.6±10.9 258.6±15.2注:**.与0d比较,有极显著差异C P<0.01)。
2.2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结果
螃蟹脚全粉在2.57、5.12、10.25 g/kg剂量下,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均 无显著差异(P>〇.〇5),且无剂量-反应关系;阳性对照 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〇.〇1),见表2、图1。
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螃蟹脚全粉无致小鼠骨髓嗜 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的作用。
表2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结果
T a b l e 2R e s u l t s o f m i c r o n u c l e u s t e s t o f b o n e m a r r o w P C E c e l l s i n m i c e 性别组别观察嗜多染红细胞数微核数微核率/%〇阴性对照组5X200040.8±0.2
10.25g/k g5X200091.8±0.4
雄性5.12g/k g5X200040.8±0.2
2.57g/k g5X200071.4±0.3
阳性对照组5X20008016.0±3.2**
阴性对照组5X2000112.2±2.2
10.25g/k g5X2000102.0±2.3
雌性5.12g/k g5X200040.8±1.1
2.57g/k g5X200040.8±1.3
阳性对照组5X20008116.2±4.6**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
表3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结果
T a b l e 3R e s u l t s o f s p e r m a t o g o n i u m c h r o m o s o m e a b e r r a t i o n i n m i c e
处死
时间/h
24
48
(组别)原观察数畸变数_染色数黯数色体数粒环数色体数習!数
隱对照组50012324.7±3.6**141387351135
阴性对照组600213.5±1.51111809
10.25600335.5±3.3**123212013
5.12600294.8±0.3*030111113
2.57534254.7±1.500038014
阴性对照组560183.2±2.301204011
10.25600233.8±1.922006112注:*.与24h的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24h 的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48h的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A.正常染色体(阴性对照组);
B.畸变染色体:b.单体互换(阳性对
照组);c.畸变染色体:环形染色体(阳性对照组);d.畸变染色体:断裂(阳性对照组);e.畸变染色体:多着丝点(阳性对照组)。
图2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X1000)
F i g.2S p e r m c e l l c h r o m o s o m e a b e r r a t i o n(x1000)
2.4 Ames实验结果
实验各剂量组的回复突变菌落数,不论是否加入 S9,均未超过相应阴性对照组的2倍,且无剂量-反应关 系;阳性对照组超过阴性对照组2倍以上,显示出明显的 诱变性,结果见表4。
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加或不加
※营养卫生 葚品科学2016,Vol.37,N o.21251
表4A m e s实验结果
T a b l e 4R e s u l t s o f A m e s t e s t s
组别
TA97a TA98TA100TA102TA1535
一 S9+S9一 S9+S9一 S9+S9一 S9+S9一 S9+S9
3 000 pg/M264.73 ±34.20140.67±20.8
4 6.00±2.8336.19±3.35123.34±11.2399.33 ±8.26216.77±31.42163.00±13.1417.50±1.5012.67±1.89
950 pg/M215.06±18.01102.33±19.4327.50±24.7546.65±6.7086.33±16.86104.33±8.65261.27±3.23179.00±29.8126.00±1.009.33±1.89 300眧/皿269.66±1.6169.35 ±39.4826.50±2.1238.71±2.91113.67±3.09103.33±4.71265.46±15.39199.00±19.4824.33±4.508.33±2.05
95 pg/M181.11±5.28112.33±5.6616.67±3.0666.67±8.33110.67±3.86103.00±6.53384.84±34.56157.33±5.4433.33±5.9118.00±3.00
30 pg/皿193.57±11.1693.38±50.4827.50±10.6153.33±20.82111.33±4.0396.67±4.92292.95±51.05106.33±7.3626.33±4.1115.00±4.08
隱对照组161.00±7.87161.00±9.6416.67±4.0445.00±7.07105.33±4.99113.33±3.40233.00±18.02113.67±17.9119.67±5.9110.00±2.16溶剂对照组163.07±11.34195.33±22.8115.48±5.8752.00±10.27113.33±14.61128.67±6.65217.69±15.82106.67±14.8421.00±2.8316.00±1.25叠氮钠(1.5 pg/M)一一一一 1 150.33±165.43一一一187.00±29.13一敌克松(50賠/皿) 2 401.67±281.28一 1 197.33±126.10 一一一 2 815.50±256.16一一一2-氨基芴(10賠/皿)一 3 478.33±281.70一7 839.23±126.10一 2 291.33±264.41一一一一1,8-二氢蒽醌(50賠/皿)一一一一一一一300.00±71.04一一环磷酰胺(200賠/皿)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93.33±11.50注:+S9和一S9分别代表加和不加S9; —.未检出
S9条件下,螃蟹脚全粉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 的5株菌株均无致突变作用。
3 讨论
本实验以201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GB 15193.1—201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25]为标准,对螃蟹脚全 粉开展了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实验。
在急性毒性实验 中,实验结果显示螃蟹脚全粉的L D m大于最大耐受剂量 10.25 g/k g,属于实际无毒(L D5〇>5 g/k g),符合食品 安全的要求。
在遗传毒性实验中,Ames实验、小鼠骨髓 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均为阴性,表明在实验剂量下,未观察到螃蟹脚全粉有遗传毒性作用。
在精原细胞染色 体畸变实验中,24 h观察到高中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升 高,但该现象是一过性的,在48 h高剂量组未观察到。
与 Ames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相比,精原 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存在一定随机误差,因此下一步将 通过其他实验确认是否存在遗传毒性。
综上,螃蟹脚全粉无急性毒性;未观察到明确的遗 传毒性,可以通过其他毒理实验方法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1]倪婷婷,李璐,赵明,等.茶槲寄生“螃蟹脚”中黄酮醇及黄烷醇
类化合物的分析[J].天然产物研宄与开发,2013,25(4):484-488.
D0I:10.3969/j.i s s n.l001-6880.2013.04.012.
[2]陈安发.古茶树上的普洱伴侣-螃蟹脚J].营养课堂,2014(9):17.
[3]傅小冰.生机盎然的澜沧古茶园[N].中国质量报,2006-07-21.
[4]陈红伟,张俊,王平盛,等.澜沧景迈古茶山考察与研宄J].茶业通
报,2003,25(3):105-106.
[5]浩仁.螃蟹脚:百年古茶树上的传奇J].茶健康天地,2009(1):40-43.
[6]苏驰,薛桥丽,胡永金,等.云南古树茶上寄生的“螃蟹脚”提取物
的体外抑菌效应研宄[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919-7920.
D O I:10.3969/j.i s s n.0517-6611.2012.13.111.
[7]Y A N G Y a n j u n,L I N J i e h o n g,X U X i o n g w e i.I s o l a t i o n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h e m 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f r o m V i s c u m l i q^i d a m b a r i c o l u m[J\.
A c t a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S i n i c a, 2005,40(40):351-354.[8]孙艳琳,司民真,刘仁明,等.“螃蟹脚”的红外光谱分析[J].光谱实验
室,2012, 29(5):2639-2642.D0I:10.3969/j.i s s n.1004-8138.2012.05.007. [9]杨燕军,林洁红,许雄伟.枫香槲寄生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
药学学报,2005, 40(4): 351-354. D0I:10.3321/j.i s s n:0513-4870.2005.04.013. [10]杨燕军,沙聪威,安洁,等.枫香槲寄生抗肿瘤有效部位总皂苷的
提取及含量测定研宄[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70-2972.
D0I:10.3969/j.i s s n.1008-0805.2007.12.049.
[11]李超.槲寄生和扁枝槲寄生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宄[D].济南:山
东大学,2014:1-85.
[12]徐明远,刘鑫,林博涛.槲寄生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宄[J].黑龙
江中医药,2010(5):51.
[1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急性经口毒性试
验:G B15193.3—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21.
[14]高丽芳,曹丽歌,田蜜,等.元宝枫叶提取物的安全性毒理学研
宄[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5):644-652.D O I:10.3969/
j.i s s n.1006-7795.2014.05.025.
[15]李建科.食品毒理学[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133.
[16]卢静,关爽,刘静波.杜香熊果酸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遗传
毒性研宄[J].食品科学,2009,30(13):250-252.D O I:10.3321/
j.i s s n:1002-6630.2009.13.057.
[17]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哺乳动物红细胞
微核试验:G B15193.5—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4. [18]吴雨龙,华春,扶庆权,等.芦蒿总黄酮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
性[J].食品科学,2014,35(7):206-210.D0I:10.7506/s p k x1002-6630-
201407041.
[19]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小鼠精原细胞或
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G B15193.6—2014[S].北京:中国标准
出版社,2014:1-6.
[20]王心如.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2.
[2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细菌回复突变试
验:G B15193.4—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15.
[22]陈乃富,谷仿丽,陈乃东,等.蕨菜乙醇提取物的A m e s试验
研宄[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32(6):7-9.D O I:10.3969/
j.i s s n.1006-9690.2013.06.003.
[23]韩丽,胡海,刘平,等.艾烟中可吸入颗粒物致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
突变试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860-1863.
[24]李奇慧,朱明学,张黎明.硫芥诱导小鼠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形
成作用研宄[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9):1701-1702.
D O I:10.3321/j.i s s n:1000-5404.2004.19.001.
[2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
评价程序:G B15193.1—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