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课标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音的特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音的特征》教学设计
措施: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⑵难点: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区分
措施:有关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在生活中并不非常明显,但是有本质的区别,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通过媒体演示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差异,使学生能分辨清楚,未必一定用文字来详缪。

且学生处于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对物理名词的接受有难度,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意会”和努力去使用它们,把“理解”名词的任务留待将来。

五、教法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本节课在探究音调、响度概念时,采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合适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归纳、理解,使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既发挥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

对概念理解和辨析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的手段。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且注重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两个超脱于知识载体以外的主要素质。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
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同学们,声音是怎么产
生的?振动有几种情
况?
做手势,振动幅度改
变。

学生观察,交
流,回答
动学习的兴趣,
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激发思考振动幅度改变,改变了
声音什么呢?演示实

观察,思考
提出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

通过猜想,激活学生思维分别用不同的力敲打
音叉或锣面,
提问:你听到的前后两
次声音有什么不同?
提出问题:声音的强弱
与什么因素有关?
请你猜想一下。

学生注意倾
听,思考、讨
论、交流
个别学生先
表述自己的
猜想,可以互
相补充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教师讲解响度和振幅的概念,并板书响度和振幅
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怎样显示物体振动幅
度的大小?
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
小球,用不同的力敲桌
子。

学生观察实
验现象
分析讨论得
出显示物体
振幅大小的
方法
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实验动手能力问题:怎样才能使音叉
声更响些?
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做
演示实验,并总结结
论。

轻敲鼓,听发
出的声音,并
敲击由轻逐
渐加重,再听
声音强弱的
变化。

归纳结论
总结结论。

明确课件:(小结)
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
源振动的幅度和离声
小结实验结

实验结果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相同距离时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提出猜想。

振动还有哪种情况?
做手势,振动快慢(频
率)改变。

问谁能把“青藏高原”
这首歌最后一句唱出
来,男生、女生分别唱。

学生发现唱不上去。


师提示,用劲唱!学生
仍唱不了,为什么呢?
这是我们学生乐音的
第二个特性——音调
教师讲解音调表示声
音的高低,并板书音
调。

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
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
关呢?
让学生感受
音调和响度
的不同
即使声音很
大,可“那就
是青藏高原”
这句唱不上

学生阅读12
页信息快递
教师讲解频率的概念,并板书频率。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如何利用塑料尺设计
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
的关系?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
验,仔细倾
听,交流并归
纳结论:声音
的音调与声
源振动的频
率有关,频率
越快,音调越
高。

引导学生辨析响度与音调辨析:“语文课上小明
同学回答问题时,老师
说,你声音高一点”。

这儿的“高”是表达
对吗?为什么?
解析:音调与响度反映
了声音的两个完全不
同的特征。

它们彼此独
立。

就是说,音调高的
学生思考、交
流、回答
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但生活语言中并没有规定音调与响度的专用词语,故同学们应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物理意义来区分它们,并养成用音调、响度等物理概念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的好习惯。

知识延伸,拓展视野观看视频:各种乐器的
发声情况
问:各种乐器是如何改
变音调的?
仔细观看,用
心倾听,思考
各种乐器改
变音调的原

学生将所学知识条理化,你能区分响度和音调

学生回顾、交
流。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国歌用不同的乐器都
可以演奏,你常常可以
听说是二胡、笛子、还
是钢琴声,为什么呢?
同样你能很快分辨出
是你父亲还是母亲在
讲话,又是为什么叱?
学生参与并
思考
学生讨论、交
流、解释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阅读课本P13“不同乐
器发声的波形图”。


影:不同乐器发声的波
形图。

阅读课本P13“生活、
物理、社会”,看编钟
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

学生阅读,观
察比较
课堂《学习与评价》自测互学生思考完
练习,
培养
学生
应用
知识
解决
问题
的能

评。


将对知识的学习引导到课下,培养自主学习的欲望课外作业:
《学习与评价》第7页至第9页
第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